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炒”原是烹饪上的一种技法。后来,被“引进”了商业领域。如炒作、炒股。同是炒股,又有炒业绩、题材等区别。如高科技企业,就是一种题材。“炒”作为一种手法来说,大抵是中性的,不存在褒或贬。如炒股,刚出现时人们还觉得似乎有些贬义,而现在则完全没有了。股票不炒何以运作?!但“炒”字进了新闻领域后,却成了个不好的动词。“各新闻单位不要炒!”就有点批评的意思。有些东西不该报,  相似文献   

2.
“推敲”故事流传千古.贾岛当年苦苦研究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时,他并不在乎和尚在那个月夜到底是推了门还是敲了门,只是一味在想象中研究怎样开门才有意境.这是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点,却是新闻工作的大忌.文学有文学的推敲,新闻有新闻的推敲.以我之见新闻推敲,除了用词的准确、精练、生动外,其落脚点再应放在事实与原因两个方面.先谈事实推敲.在新闻写作中,这是比文学推敲再严肃更重要的任务.例如《陕西日报》曾刊登一条消息一个六十七岁的老太太上山挖药时打死一只豹子.消息传到美国,纽约一家报纸想转发这条新闻,可是在消息中发现几处不大可信的地方.这家报社两次打长途电话到陕西日报社找作者核实,未能找到作者,便不肯轻率发表.后来,借某代表团访华之机,让代表团长充任特派记者,要他核实老妇打豹子的事实.这位特派记者找到消息作者,提了一连串的问题,由作者补充了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我们用得比较频繁的一个词叫做“优化”。从农民那里听到的是“农业结构的优化”,企业职工关心的是“产品结构的优化”,知识分子追求的则是“知识结构的优化”,就连小学生都懂得“寻求解题方法的最优化”了。新闻界也常用优化一词,我们经常听到“版面优化”、“节目优化”、“频道优化”等说法。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广播电视的主体。人民群众渴望每天收听收看到内容新、时间新、角度新的新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写和编辑工作当中,力求在“新”字上作文章,使我们的新闻媒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更好地发挥它所担负的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都知道这一点:同样的一件事,出自特定人物或特定环境的是新闻,而出自一般人、一般环境的不是新闻,起码不是好新闻。我们这里讲的借光,不是指把特定人物或特定环境里在其它人身上不属于新闻的事物作为报道对象的,而是借其名头,实质写与之相关或略有相关的其它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孔某人,如果仅介绍为孔某,不熟悉他的人未必会感兴趣,而当人介绍孔某是孔子的×代子孙时,人们的情绪就不同了。又如,某人是警卫员,如果单就警卫员介绍,同样不会引起  相似文献   

6.
王多 《新闻实践》2008,(11):44-46
写新闻评论最重要就是"言之有物"。当然,不只是新闻评论,其他新闻体裁,推而广之,天下文章,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言之有物"。然而,这个最基本要求,听起来简单,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相当的难。  相似文献   

7.
8.
王多 《新闻实践》2009,(1):64-66
鲁迅和邓拓是新闻评论作者的杰出典范,他们的作品更是新闻评论生命力的有力诠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新闻评论不会是速朽的,而应该是言之凿凿,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的. 前面两篇文章,笔者分别谈了新闻评论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成理".若有这两个要求,一篇新闻评论可说基本上就立起来了,大致的模子基本具备了.但优秀的新闻评论还要加上-个品质:言之凿凿.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 如今我说个新的话题,叫新闻的“生活真实”,这可不是添乱,确实感到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10.
王多 《新闻实践》2008,(12):46-48
言之成理的过程,在考验一个评论者的思维素质和思想水平。而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起码的尊重。许多人在读了你的文章后会发现:哦,原来可以这样思考问题,原来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可以这样认识。新闻评论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了。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此时,再读记者刘鉴强的《天珠——藏人传奇》(西藏人民出版社),自然又多了一重意味。这部2009年出版的佳作——既是新闻作品,又是历史著述,经过修  相似文献   

12.
欧东衢 《新闻窗》2008,(2):60-61
我国研究新闻心理学先驱者虞达文教授在其著作《新闻心理学》一书中对新闻敏感的评述是:“归根结蒂,直觉与新闻敏感的发生,是以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作用的理论为依据,是储存于大脑中原有信息和某一新信息突然沟通后产生的那种瞬间顿悟。”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到底什么是“真实”性呢。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真实”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实”存在。在哲学领域,以往人们关于“真实”的讨论,似乎总是在回避或者没有澄清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真实”与“客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和揭示新闻评论写作规律时,许多同仁侧重于研究逻辑思维规律,而形象思维规律的研究还不多。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中说:“我不相信文艺创作丝毫不需讲理,不用抽象思维;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清朝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也说;“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志也,故即事以寓情。”纵观一些优秀的新闻评论,析理时,往往妙趣横生地插进几笔,或勾画出一个形  相似文献   

15.
新闻作品的长与短问题,在新闻界可以算得上是老生常谈了。既然是常谈,肯定存在着常常需要谈起的理由。新闻作品的长与短,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形式如何更好地为内容服务的问题,根据内容的需要,宜长则长,该短则  相似文献   

16.
“软化”不得邓立品纵览当今报纸,“软化”的东西似乎是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在一些报纸上的《星期刊》《周末版》《生活广场》《社会专刊》和一些晚报、晨报上,几乎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近日,笔者就这一话题和几位同行闲聊,有人说:“如今读者最爱读的就是软化文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新闻界有一个现象相当显著,这就是新闻的“软化”。它的具体表现,一是对软新闻的重视,另一个表现,是对硬新闻的软处理。透过新闻“软化”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读者意识的加强。它要求在一般新闻报道过程中,注入更多的读者因素。即便是那些政策性、思想性比较强的硬新闻,也应当在报道内容、报道体式、甚至编排位置和刊登时机等方面,尽力体现读者意识。今天新闻界所出现的这一变化,从一个方面说,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新鲜则是新闻的活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播音工作就是要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新闻作品所体现出的“新鲜感”,把新闻作品中的新时间、新内容、新思想、新角度生动地传播出去,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或鼓舞。怎样才能在新闻播音中体现出新鲜感呢?笔者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9.
××同志:你写的消息《局长和职工一起学电脑——台儿庄邮电局首期职工微机培训班开学》收到了。这篇文章的主题显然是“局长……学电脑”,所以就此我想与你谈谈新闻价值问题。局长在你们单位是行政一把手,你的最高领导。由于工作关系,你作为一名普通职工,对局长的一言一行很看重,这是很正常的。但在为报纸写新闻报道时,你应变换一下视角,这时你的身份就像外面来的一位记者,起码也应是某报的通讯员,你需要站在报纸的角度想一想,全省、全国有多少个各级邮电局,那局长就多了,他们什么样的活动才可能见报?眼下我们正在进入信息社会,邮电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会使用电脑处理业务是职工在岗工作的必要条件,基层邮电局的领导者,会使用电  相似文献   

20.
"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护士"余书华……当全社会都在赞扬"最美"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热切呼唤的就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对自己工作岗位高度负责任的职业精神。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我们应当弘扬的正是不可或缺的新闻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