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化培训方法(SAT)是国际机构提倡并推广的一种程序化的培训方法,是系统型培训模式的发展和扩充[1].我院护理部自2010年起对护士进行了护理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为2011年参加培训的500名护士,女性495名,男性5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7.28±0.59)岁.对照组为2009年参加培训的500名护士,女性493名,男性7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7.54±1.04)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进入血液净化中心工作的新护士(入科工作时间1~3个月),应用科室带教小组自行设计的新职工基础培训记录单,实施规范化培训,使其尽快适应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角色,胜任各项护理工作,从而对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将2011年6月进入血液净化中心的26名护士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人,均来自同一学校毕业的三年制专科班,具有相同的受教育途径,培训时间3个月.带教老师为科室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担任.实验组13名护士应用新职工基础培训记录单实施规范化培训.对照组13名护士按照常规护理带教方法进行培训,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13名新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达到100%.结论 应用新职工基础培训单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新护士实施连续而系统的教学培训,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有利于新护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护士在为病人治疗、护理的行为过程中所受到的职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为调查职业危害因素对护士的伤害情况 ,笔者采用问卷式对二所综合医院、一所肿瘤医院的 2 0 8名护士进行了调查 ,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2 0 8名护士中综合医院普通科护士 16 2名 ,综合医院化疗科及肿瘤医院的护士 4 6名 ,其中包括护士长 ,护理部主任 ,副主任护师 5名 ,主管护师 38名 ,护师 5 6名 ,护士 75名 ,护生 34名。年龄 <30岁的 86名 ,30~ 35岁的 77名 ,>35岁的 4 5名。工作 5年以上的 76名 ,3~ 5年的 5 3名 ,3年以下的 79名。本科 8名 ,大专 …  相似文献   

4.
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叠加,近年来,有关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和职业疲惫的研究逐渐增多.职业疲惫[1-3 ]是与职业有关的综合征.不仅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队伍的稳定,甚至出现工作上的疏漏而增加医患纠纷.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通过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分院急诊科97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时间2009年1月—2011年12月.根据护士排班表进行随机抽样,共发出问卷97份,回收82份,回收率85%.82名护士年龄20 ~ 54岁,护龄1~30年;护士56人,护师30人,主管护师及以上12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ICU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方法:制订规范化培训教程,对2010年新人科的15名护士进行系统的业务素质、专科理论、操作技能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新人科护士在培训前,理论考核成绩为(65.64±3.91)分,操作考核成绩为(75.27±3.47)分;经过5个月的新护士培训与考核,有1名护士不能胜任ICU的工作而被淘汰,有3名护士因为个人原因辞职,未完成培训计划,其余11名均顺利通过培训,理论考核成绩为(88.18±2.40)分,操作考核成绩为(91.46±2.12)分。培训后的成绩较培训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培训后,进入临床工作的11名护士均掌握了ICU专科护理基本技能(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能尽快使新护士适应综合ICU高强度的工作性质,应对ICU的常规工作,但培养成熟型的ICU护士还需要后续较长时间的不断地、规范化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及护士长的管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11月,我们对28名急诊护士压力源进行调查并采用护士长管理干预措施,帮助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对压力的应对能力。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调查对象为在急诊科工作2年以上的28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平均26.5岁,护龄2~18年,平均12年。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15名,护士10名,大学本科毕业4名,专科10名,中专14名。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管理干预前发放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情况问卷调查表,集中发放问卷,统一收回。共发出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有效率100%[1]。2结果通过急诊科常见护理工…  相似文献   

7.
急诊护理工作实行分组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雪梅 《广西医学》2003,25(12):2589-2590
急诊科是医院中急危重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为了提高抢救质量 ,自2 0 0 2年以来 ,我科实行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 ,将效益工资与工作量挂钩 ,打破了传统的平均分配模式 ,不仅提高了急诊科的护理质量、而且带来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现介绍如下。1 资料、方法与结果1 .1 资料 :我科在编的护理人员除 2名护长外共 2 7名 ,其中主管护师 3名 ,护师 5名 ,护士 1 9名 ,大专毕业 2 2名。有 1名护士外出进修 ,1名护士法定上白班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的沟通能力现状并评价沟通能力培训的效果.方法 应用医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SEGUE)对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7个急救单元的139名护士进行沟通能力的现状调查,对所有护士进行系统地沟通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沟通能力调查.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沟通能力,并分析培训前后不同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护士沟通能力的差异.结果 培训前护士总体沟通能力得分为(14.54±2.71)分,经过培训后其得分为(18.56±3.5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职务越高,沟通能力越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的沟通能力亟待加强,应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增加人文教育的培训内容,提升急诊科护士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9.
许伟岚  陈力  张春娣  吴桐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25-4027
目的为开展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及公共卫生医学有机结合的继续教育课程,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护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08名社区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60岁以上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培训,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培训前后对该10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培训前后社区护士应急处置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水平及处置能力。结果培训后该108名护士对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水平与处置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92.59%(100/108)的护士表示战胜了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恐慌心理,83.33%(90/108)的护士应急处置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89.81%(97/108)的护士能对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初步处理;培训前后该108名护士对老年护理理论的掌握情况和对应对处理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3,P<0.05);该108人中,护师及主管护师培训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政府需加强注重公共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投入,为社区护士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岗位培训内容应侧重掌握差的知识和需求程度高的知识,以促进社区护士发挥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海口市中医医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新进急诊科的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给予P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患者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及各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培训后,对照组护士理论考试评分[(80.23±4.39)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理论考试评分[(94.36±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 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急诊科新入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康复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40名护士,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培训管理,每轮教学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在培训后,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同时,90%及以上的护士...  相似文献   

12.
张柳  余友霞  李政亮 《重庆医学》2021,50(11):1970-1973,1980
目的 探讨基于核心能力的护士分层培训实施可视化目标干预的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手术室、急诊科、ICU、产科、妇科、新生儿科等目标科室34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护士分层培训可视化目标干预,评估干预实施前后护士核心能力、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护士分层培训可视化目标干预实施后,护士核心能力和患者满意度获得明显提高(P<0.05),护士培训主观能动性增强.结论 基于核心能力的护士分层培训目标干预与实际相结合,可操作性强,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护士核心能力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新技术、新疗法不断应用于临床,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消毒专业培训、认证以及人员教育培训途径及体系,针对消毒供应室人员结构的特殊性,2013年2月以来我院对现有的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分层培训,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共19人,其中护理人员12人(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3名),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40岁,本科学历3名,专科7名,中专2名;技术工人7名,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2岁,大专3名,中专4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科1993年至1997年共收治小脑出血病人22例,其中20例经内科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获痊愈或好转,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50~70岁,平均62.5岁。其中50~59岁8例,60~69岁12例,70岁以上2例。 1.2 症状和体征:头昏14例(63.6%),呕吐13例(59.1%),头痛8例(36.7%),共济失调8例(36.7%),言语障碍7例(31.8%),抽搐3例(13.6%),强迫头位14例(63.6%),凝视麻痹8例(36.7%),眼球震颤3例(13.6%),克氏征3例(13.6%),巴氏征4例(18.1%),面瘫1例(4.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情景培训对提高体检中心护士应急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在某三甲综合性医院体检中心30名护士进行应急能力的情景培训,培训前后对护士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情景培训后体检中心护士应急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处理能力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情景培训能显著提高体检中心护士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创伤一科17名护士(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护士7名),2010年8月~2011年7月为传统管理方法,2011年8月~2012年7月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方法。结果: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本科室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院内感染率、差错事故上报率、护患纠纷率明显少于护理前(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患纠纷,使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 ̄6月,以卫生部规定的洗手指征及《消毒技术规范》为依据,笔者对我院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洗手情况进行观察,并同时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被观察护士96人(内科25人、儿科8人、急诊科8人、中医科6人、门诊10人、外科30人、妇产科9人),其中最大者47岁,最小者19岁,平均30.6岁;工龄最长30年,最短4个月,平均11.2年;主管护师19人、护师42人、护士35人。对以上护士临床操作前后洗手情况进行调查,同期对以上人员手全部采样,每人取3份标本,分别在未洗手前、普通洗手冲洗第一遍、第二遍后取样。2结果2.1护士操作前后洗手率96名护…  相似文献   

18.
我院儿科门急诊承担着门诊儿童患者所有输液、治疗及留观、抢救等护理工作,家长期望值很高,易出现护患纠纷,据相关调查显示,产生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中,沟通知识缺乏占45%[1],而国内调查显示,90.67%的护士认为应加强人际沟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2]。2011年7~10月我们在儿科门急诊开展了护理人性化培训,在护患沟通技能培训环节中,运用了PBL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我们将儿科门急诊15名护士全部纳入,护理师4名,护士11名,均为大专学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新入院护士职能采用封闭式集中培训与阶段分散培训模式的观察比较,效果分析,寻求最佳培训模式.方法将2012年入院的护士50名作为观察组,采用集中示范-集中培训-集中考核-末位淘汰轮岗的封闭式集中培训模式;2011年入院的4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集中示范-科室培训-集中考核的阶段分散培训模式.通过观察分析两组间培训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常用护理操作技能及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封闭式集中培训模式显著优于阶段分散培训模式,封闭式集中培训模式可显著提高新入院护士的临床适应能力、沟通能力、技能操作、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部队卫勤保障任务和加入区域性急救网络医院的需要,探讨提高临床年轻护士整体急救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争取有效的抢救时机,达到更好的救治目的。方法:以急诊科为基地,对150名护士分12批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急救培训,采取理论讲授与模拟场景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前后分别对培训护士进行急救理论与技能考核,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结果。结果:150名护士全部完成培训,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临床医生对培训护士进行效果评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认为培训增强了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了急救水平。结论:对全院护士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急救培训,可以提高护士整体急救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