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立群  王玉娟 《中外医疗》2010,29(32):68-68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所致代谢紊乱的特点。48例重度酒精中毒者分为引用白酒、红酒及啤酒组,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变化。白酒组与红酒组、啤酒组比,代谢性酸中毒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16h后,多数患者代谢指标恢复正常。饮用白酒所致急性重度中毒者可能更易于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临床工作中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危重新生儿内环境紊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血糖变化和血气、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95例危重新生儿进行血糖、血气和血清钾、钠、钙检测,并与80例非危重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危重新生儿高血糖、低血糖、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分别为14.7%、24.2%、10.5%、17.9%、42.1%、30.5%、16.8%,其中高血糖、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危重新生儿(P<0.05或P<0.01).危重新生儿高血糖组较低血糖组、正常血糖组更易发生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P<0.01).结论 危重新生儿存在内环境紊乱,血糖升高、血清钠和钙降低、代谢性酸中毒与危重新生儿病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8例和观察组(胰岛素泵组)48例,后将两组患者的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恢复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恢复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小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明显,优点较多,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4.
黄映华  陈雪云  郭粉莲 《海南医学》2014,(22):3431-3432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泵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安全有效,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在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过程中,精心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3年10月的11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A组56例患者采取静脉持续滴注胰岛素治疗,B组56例患者采取微量泵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二组数据比较,A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明显的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治疗前血糖、CO2CP、钾、钠、肌酐、尿素氮比较无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血糖、CO2CP、钾、钠、肌酐、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为7.1%,B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的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静脉持续滴注胰岛素法比较,微量泵皮下持续注射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更具优越性,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且治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0月期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3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38例)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代谢、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观察,比较两组术式的差异.结果 OC组酮血症、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均高于LC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空腹血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OC组的餐后血糖明显高于LC组,P<0.01;LC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OC组,P<0.01;LC组住院总费低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组术后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数为0.9d,OC组为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且酮血症、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吴嘉俐 《四川医学》2008,29(12):1621-1622
目的观察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DKA患者分为A组置胰岛素泵,诺和灵R或赖脯胰岛素持续皮下泵入;B组用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治愈率、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效。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所需时间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FPG、2PG及HbAlc水平均达到理想水平,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VS23.1%,P<0.05).结论 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不仅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36例糖尿病患者依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护理干预治疗组(观察组)71例和胰岛素注射治疗组(对照组)65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加强胰岛素泵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剂量、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临床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方面无显著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剂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泵治疗以及胰岛素注射治疗均有着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强胰岛素泵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临床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比较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冯之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49-150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科1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胰岛素泵组)和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组(静脉滴注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组在血糖达标、血酮转阴和尿酮转阴时间,胰岛素总用量方面明显优于静脉滴注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静脉滴注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转阴时间以及尿酮转阴时间短,胰岛素总用量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可靠、稳定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早期控制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择GDM患者50例为观察组,进行早期血糖控制,选择同期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自妊娠开始在本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治疗至分娩.结果 观察组50例GDM患者经治疗后无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无1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酮症酸中毒、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观察组总剖宫产率52.00%与正常对照组剖宫产率4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多发生率6.00%与对照组正常发生率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发生率12.00%与对照组正常发生率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通过饮食管理合理地控制血糖对GDM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在应激状态下血糖变化的特点。方法106例危重新生儿入院后立即采取动脉血同时检测血糖和血气,分成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15.09%和16.04%。低血糖以早产低体重儿多见,高血糖多见于足月儿,且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结论危重新生儿更应重视高血糖的发生,治疗时应同时降低血糖和纠正酸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鼻饲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鼻饲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短效胰岛素,治疗前、后监测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肝、肾功能、血压、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0.41%.达标时间为7.2 d.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1.04%,达标时间为8-3 d.两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血糖发生率、治疗达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鼻饲患者中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较,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可迅速、安全降糖,依从性好,可作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鼻饲患者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控制糖尿病并胆石症患者围手术期血糖,保障手术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择60例围手术期胆石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研究组30例,常规胰岛素对照组3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伤口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伤口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并胆石症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具有安全、有效和依从性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适量饮用白酒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的急性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予胰岛素泵治疗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泵治疗,禁酒结束第1天与第2天17:30随晚餐分别饮用等量的矿泉水和白酒,饮用矿泉水和白酒者次日检测丙二醛(MD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合动态血糖监测的结果,根据患者饮酒后24 h是否出现低血糖分为无低血糖组(25例)和低血糖组(15例)。结果 患者饮水后MDA、sICAM-1水平与饮酒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患者饮水后MDA水平低于无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患者饮酒后MDA水平、饮水后sICAM-1水平、饮酒后sICAM-1水平与无低血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低血糖组患者饮酒后MDA水平低于饮水后(P<0.05);低血糖组患者饮酒后MDA水平高于饮水后(P<0.05)。结论 随餐适量饮用白酒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的急性影响随血糖水平而异,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适量饮用白酒可能有抗氧化应激作用;而对于容易发生低血糖患者则不建议饮酒,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会加重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差异。方法: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II组,30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IVI组,30例),观察2组患者血糖(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变化、尿酮体转阴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较IVI组明显缩短(P〈0.01);平均胰岛素用量少于IVI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IVI组(P〈0.01)。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较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短期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年龄≥60岁的老病人中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和MSII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血糖控制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糖尿病急性高血糖期给予CSII和MSII治疗都能取得理想的血糖控制,CSII能取得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60例住院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组(CSLL组)和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组(CVLL组),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达标时间、血CO2-CP恢复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CO2-CP及血酮体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LL相比,CSLL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 Ⅱ组)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MS Ⅱ组),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1年后血糖控制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治疗1年后血糖控制率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mulininjection,CS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DKA患者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泵治疗组40例,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对照组46例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观察两组血糖变化、尿酮体的变化、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人均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泵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