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德永  倪清 《混凝土》1990,(4):33-36
一、概述“多向振动测试与工艺试验研究”在本刊1989年第三期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注意,并在第二届水泥与混凝土国际会议上受到了各国广泛的重视。振动成型工艺是混凝土及建筑行业中极为重要的成型工艺,而振动台是振动工艺中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水泥制品成型机械——低频多向振动台,最近由国家建材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研制成功。该振动台一改过去振动方向单向的缺点,采用多向振动方式。这在水泥制品成型工艺上是一个突破。该振动台的多向振动系统由刚性基础和可  相似文献   

3.
冷芯盒制芯工艺是1968年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制芯工艺,七十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的铸造行业中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已有一些单位试验这种工艺,并引进了树脂和有关的工艺设备,处于发展之中。这种工艺和SO_2冷芯盒工艺、热芯盒工艺相比,有它的特点。现结合其工艺要求,试谈工厂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以供讨论。一、冷芯盒工艺的特殊要求三乙胺冷芯盒工艺是将作为粘结剂的酚醛树脂、多异氰酸脂和砂混合后,射入芯盒,通入三乙胺使之迅速硬化的制芯工艺。这种工艺在生产中有以下一些特殊要求。 1.对原材料要求严格。根据资料介绍,要求原砂呈圆形,颗粒度50(?)60或40(?)90。含泥量(?)0.3%,含水量(?)0.25%,碱性化合物含量(?)0.5%,氧化物含量(?)0.3%。 2.在各重要工艺环节上要控制温度。采用冷芯盒工艺时各个工艺环节的温度控制是一个重要问  相似文献   

4.
多向振动对于现行的混凝土制品的振动方式将是一个很大的改进。它将使振动机械构造大为简化、电能大量节约、振动噪音降低,更重要的是它能提高振动效率和提高混凝土制品的质量。多向振动对诸如管子、电杆、轨枕、柱、桩、梁等细长比较大的特种混凝土结构的制品或薄壁高强的混凝土制品更为适用。因此,这种振动方式对我国成百个水泥制品厂、电杆厂、轨枕厂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国外已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的已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最近我们对 SW-110、SW-220 型少油断器,FZ-100 阀型(?)雷器。ZS-220 棒式绝缘子等高压电器在1.5吨电液振动台上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试验.试验选用连续正弦波,亚弦10波,随机波(白噪声).实际地震波(美国 EI-centro 地震波,磁带输入),选做了正弦关振、各波形对比、各波形考核及各波形破坏试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阶段管工艺原理,分析了振动台成型工艺的利弊,例举了振动台成型和风动振动成型的试验结果,建议一阶段管生产应尽快使用风动振动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7.
一、振动台和振动模型的各种振动方式不论是振动台或振动模型,其振动往往都是由偏心振动器产生的,并由偏心振动器的数量和位置决定其振动方式。 (1)多向振动其振动方向在与振动轴相垂直的平面上做瞬时变化。如当偏心振动器固定在台板下  相似文献   

8.
嘉定电视塔结构振动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138m上海市嘉定县钢结构电视塔,在1:20模型结构的塔楼附近,通过安装调频质量阻尼器(TMD)和摆式质量阻尼器来研究其对结构的影响。本次试验是在线弹性范围内进行的对比性试验,且设计TMD控制装置控制模型结构的第一振型振动,设计摆式质量阻尼器控制模型结构的第二振型振动。在地震烈度为多遇7度时,对有无TMD和摆式质量阻尼器装置的模型结构,分别进行了单向和多向地面运动输入的振动台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控制装置均能有效地控制模型结构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成型工艺对生土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对于压制成型工艺,复掺比单掺胶凝材料对提高生土强度作用更明显;对于振动成型工艺,复掺胶凝材料、掺加砂子对提高生土强度有明显影响;与振动成型相比,生土材料采用压制成型工艺更有利;对于振动加压成型工艺而言,还需要增加化学作用力来提高生土强度。  相似文献   

10.
界面是混凝土结构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提出用振动搅拌或二次投料搅拌工艺来增强混凝土的界面强度.介绍振动搅拌和二次投料搅拌工艺的机理、试验装置及其试验结果.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证明,这两种方法是提高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及其他性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勤涛 《山西建筑》2013,(5):133-135
介绍了呈贡某铁路枢纽的软土路基段的工程方案比选,针对路基方案,详细分析了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在本工程软土加固中的相关试验及结果,结合工程具体应用,总结了该工艺的优点,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界面是混凝土结构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提出用振动搅拌或二次投料搅拌工艺来增强混凝土的界面强度。介绍振动搅拌和二次投料搅拌工艺的机理、试验装置及其试验结果。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证明,这两种方法是提高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及其他性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4)
根据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特点,研究了磁流变与超声振动对陶瓷滚子的抛光工艺。研制了适用于该工艺的磁流变液;在不同的试验参数下进行了工艺试验;分析了材料的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微粉的抛光效果最好;金刚石微粉磁流变超声复合抛光陶瓷滚子1 h的表面粗糙度Ra约为0.025μm;超声振动对陶瓷滚子抛光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质量有提高作用;材料去除过程主要是机械剪切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不同类型砂土在多向地震荷载输入条件下的动单剪试验,采用弹塑性边界面模型,通过室内动单剪试验实测结果确定模型参数,选取包括大震、中震、近场、远场以及不同土质条件的148组具有完整记录的多向地震荷载时程对不同类型砂土试样进行单向和多向加载,分别进行应力和应变控制式动单剪试验,计算分析震级、震中距以及砂土特性不同的条件下多向地震荷载对砂土震陷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向地震荷载对砂土震陷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多向和单向水平地震荷载引起的砂土竖向应变比与震级、震中距和砂土特性密切相关,震级越大,竖向应变比越大;震中距越大,竖向应变比越小;砂土相对密度越大,竖向应变比越大。另外,在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荷载试验条件下,多向和单向水平地震荷载引起的砂土竖向应变比差异较大,前者比值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新型悬吊式TMD及其在某标志塔风振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控制河南艺术中心标志塔的风致振动,提出了一种采用十字形万向铰轴实现多向振动控制、采用摩擦阻尼片提供附加阻尼、采用放射型弹簧提供附加刚度的新型悬吊式TMD。根据标志塔结构的动力特性,设计加工了足尺TMD,通过实验室试验对其动力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将该TMD安装在实际结构上,依据实测频率和阻尼对其参数进行了现场调整。研究表明,该TMD装置具有构造简单,稳定性和持久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碎石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用作于道路基层中,但由于传统的静力搅拌设备搅拌速率较低,拌和强度不足,导致混合料难以被搅拌均匀,从而使得水泥稳定碎石的性能无法充分发挥。本研究采用振动搅拌工艺提高拌和设备的拌和强度,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效果,从而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性能。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对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缩性能进行研究,发现振动搅拌工艺可大幅提升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及干缩性能,且该工艺下的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强度高,干缩稳定早,因此,采用该工艺可提高基层的施工效率。此外,通过铺筑试验路,发现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承载力高,该工艺可用于实体工程。  相似文献   

17.
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端部连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说明了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端部连接采用的楔接、粘接、同轴多向压接三种连接形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详细分析了同轴多向压接工艺,通过简要的设计计算和参考大量的实验数据,提出了同轴多向压接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端部附件结构设计的重点和关键压接参数的计算确定。介绍了压接过程的无损监控检测工艺,指出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端部连接应选用同轴多向压接,采用压缩量控制,压力值校对,压接时间分析,并配备同步的声发射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18.
1 概况 某住宅小区#2房由两部分组成。(?)~(?)轴为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南楼),柱网尺寸8m×8m,另含一层地下室,属商场:(?)~(?)轴为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北楼),属办公楼。南楼与北楼通过连廊设沉降缝断开(图1)。结构地震设防烈度六度,框架抗震等级四级,建筑面积10741m~2,基础采用φ377振动沉管灌注桩,单桩承载力420kN,柱下独立承台基础,混凝土C25。  相似文献   

19.
复合绝缘子芯棒是由纤维束浸渍树脂拉挤固化成型的。复合绝缘子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风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振动,在芯棒与金具的交接部位,因芯棒中的纤维受力不均,在纤维和树脂间出现了层间界面,这就存在着振动蠕变现象。因此有必要进行复合绝缘子振动蠕变试验。根据易振区线路上架空导线风振动实际情况确定出合理的试验参数;静载荷不低于复合绝缘子额定机械应力的20%~25%;振动角为其最大振动角波动范围平均值,振动次数应以绝缘子振动角大于5′的振动时间、相应的振动频率以及复合绝缘子的运行期限来进行选取。通过对复合绝缘子进行的振动蠕变试验,可以认为,在其芯棒与金具交接部位存在着振动蠕变现象,但对组装工艺先进的产品的机械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1982,(1)
我们以预应力短向圆孔板为对象,进行下振动成型工艺的噪声控制试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小批量中间试验,证明采取抑制振动、隔声、吸声等综合治理措施,并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可以做到对原工艺不作大的变动,产量质量不低于现生产水平,而将噪声控制在《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的允许指标90dB(A)以内.初步具备了向正式生产线上推广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