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  宋姚  侯娟娟  杨毅 《环保科技》2010,16(1):23-25
采用铜离子选择电极法在不同pH值、离子强度、铜离子浓度条件下测定水样中溶解态腐殖酸与铜离子的络合率,探讨主要因素对络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大,腐殖酸对Cu2+的络合量总体增大,在实验条件下,络合率可超过94%。溶液中铜离子浓度的增加也会使络合率呈现上升趋势,而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反而使络合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水体中腐殖酸(HA)和金属离子广泛存在,二者的相互作用对其在水中天然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降解等环境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测定了HA和镉离子(Cd(Ⅱ))的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x)和络合稳定常数(complex stability constant,K),系统考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对x和K的影响,并研究了HA和Cd(Ⅱ)在水合二氧化锰(HMO)表面的分配关系.结果表明:pH值对HA和Cd(Ⅱ)的配位数影响较小(x=1.651~1.752),而对络合稳定常数影响显著(log K=1.652~3.548);在不同pH值条件下,离子强度对HA和Cd(Ⅱ)的络合稳定常数影响均较小,而其配位数均随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提高;不同温度条件下,HA-Cd(Ⅱ)络合物在HMO表面的分配系数(Kd)均低于HA和Cd(Ⅱ)在HMO表面的分配系数,表明HA-Cd(Ⅱ)络合体系的存在抑制了HMO对Cd(Ⅱ)和HA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金属镍与桑色素形成络合物的条件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pH为7.00的B-R缓冲体系中,桑色素与镍络合并在-1.13V(vs,SCE)处产生一个灵敏的还原波,其峰高与桑色素浓度在8.00×10-6~1.90×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7,检出限为6.00×10-6mol/L。测得镍与桑色素的配位比为1:2,表观稳定常数为2.22×1011。  相似文献   

4.
采用酸、碱和金属盐表面修饰处理,影响氧化铝表面结构和成份分布,以达到提高吸附性能的目的。研究表明,经酸处理和酸性条件下的钙镁修饰处理的氧化铝,其对腐殖酸的吸附能力比Al-500分别提高32.3%和23.8%。同时,就改性氧化铝去除腐殖酸的影响条件、动力学、热力学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腐殖酸在水合二氧化锰表面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研究了腐殖酸在水合MnO2 (S) (δMnO2 )表面的吸附行为 .考察了不同分子量分布范围腐殖酸的吸附性能 ,探讨了阳离子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理 ,并利用FTIR光谱对吸附行为进行了光谱学研究 .结果发现 ,具有较高分子量的腐殖酸HAa 的吸附去除率比具有较低分子量的腐殖酸HAb 高 3 0 % ,表明腐殖酸分子量越大越倾向于吸附在δMnO2 表面 .Ca2 + 较Mg2 + 更能促进腐殖酸在δMnO2 表面的吸附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Ca2 + 较Mg2 + 具有更强的与腐殖酸络合的能力 ;此外 ,ζ电位测定发现 ,1 0mmol·L- 1 Mg2 + 使δMnO2 的 ζ电位由 -3 7mV(pH =7 9)升高至 -9mV(pH =6 5 ) ,而 1 0mmol·L- 1 Ca2 + 则使ζ电位升高至 + 7mV(pH =7 2 ) .FTIR光谱的结果证实了腐殖酸在δMnO2 表面的吸附 ,并表明腐殖酸的羧基及δMnO2 的表面羟基 (Mn OH)在吸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上述结果表明 ,腐殖酸性质、背景阳离子等因素对腐殖酸的吸附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溶性腐殖酸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溶性腐殖酸(IHA)对六价铬(Cr(Ⅵ))的吸附作用及反应接触时间、pH、IHA投加量、温度等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在反应接触时间60min、酸性pH7左右的水溶液条件下,IHA对Cr(Ⅵ)去除率可达98%。绘制了IHA对Cr(Ⅵ)的反应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7.
土壤腐殖酸对毒死蜱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振荡法进行农药毒死蜱在5种土壤腐殖酸上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不同土壤腐殖酸上的吸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并均可Linea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5种土壤腐殖酸对毒死蜱吸附能力都很强,吸附率均较高(平均值在72.57%~88.21%之间),大小顺序为:紫色潮土HA>黄壤HA>中性紫色土HA>酸性紫色土HA>腐殖土HA,此顺序与腐殖酸腐殖化程度一致;pH=2时,腐殖酸对毒死蜱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大;离子强度对毒死蜱的吸附影响不明显;腐殖酸添加量越大,单位质量的腐殖酸吸附量越小.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腐殖酸钠混合液对钙、镁离子的吸附性能。高温条件下由草炭和NaOH制取的腐殖酸钠混合液,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结果发现:随着混合液用量的增加,其对钙镁离子的去除效率增加。当混合液用量为8ml时,二者的吸附效率均在88%以上,其中对镁离子的去除率可达100%,而且由于钙镁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及类似的化学性质,因此混合液对钙镁离子的去除效果类似,表明腐殖酸钠混合液对钙镁离子具有极好的去除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处理含钙镁离子的污水。  相似文献   

9.
毒死蜱农药在中性紫色土腐殖酸上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平衡振荡法研究毒死蜱在中性紫色土腐殖酸(HA)上的吸附.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腐殖酸上的吸附行为均可用Linea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拟合效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毒死蜱在腐殖酸上的吸附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腐殖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溶液pH值对毒死蜱吸附的影响主要与氢键吸附有关;离子强度对毒死蜱的吸附影响很小.通过计算毒死蜱在HA上的吸附自由能变化量(△G的绝对值均<40kJ/mol),可以推测毒死蜱在HA上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其吸附机理可能有氢键、疏水分配、偶极作用力和范德华力等作用,而不存在化学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在腐殖酸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CPMAS13CNMR与元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3种固体腐殖酸颗粒的化学组成,利用1H-NMR测定了3种腐殖酸溶解部分的化学性质,研究了不同接触时间3种腐殖酸颗粒吸附3种典型多环芳烃类有机物(PAHs)——萘、菲、芘的环境行为.实验结果发现,在吸附的不同阶段,3种腐殖酸吸附PAHs的规律和模式有很大差别:开始阶段,分配作用可能是吸附的主要模式,吸附参数与腐殖酸溶解部分化学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吸附参数发生突跃性变化,意味着吸附模式发生了转变,此时固体腐殖酸化学组成可能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3类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吸附水体腐殖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3类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吸附水体腐殖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类金属离子(Na )、硬度金属离子(Ca2 、Mg2 )和水解金属离子(Al3 、Fe3 )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吸附效率.作为活性污泥助凝剂,以大于10-2mol/L硬度离子的促进效果为好.加入10-2mol/L Ca2 、Mg2 48 h后溶液中的腐殖酸浓度分别为(0.64±0.17)mg/L和(2.32±0.40)mg/L,其去除率分别为98.4%和94.2%;当加入10-1mol/L Ca2 、Mg2 48 h后,其去除率均接近100%,而且Ca2 离子促进作用要优于Mg2 .盐类金属离子、硬度金属离子、水解金属离子提高活性污泥吸附腐殖酸的主要作用机理可能分别是压缩双电层、架桥作用、吸附共沉淀.同时,投加金属离子也可能使活性污泥上的吸附位性质改变或失效,对腐殖酸的吸附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宝钢钢渣和首钢钢渣为吸附剂,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中腐殖酸的存在对钢渣吸附重金属离子Cu2+、Cd2+、Pb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渣可以同时吸附去除溶液中的腐植酸和重金属离子。腐殖酸的存在可以明显的促进钢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腐殖酸浓度为30 mg/L时,可使宝钢钢渣对Cu2+、Pb2+和Cd2+的理论吸附量分别增大61%、58%和33%;使首钢钢渣对Cu2+和Pb2+的理论吸附量分别增大40%、48%和11%。而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会抑制腐殖酸在钢渣上的吸附。腐植酸通过在钢渣表面形成"吸附位点—腐植酸—重金属"的结构,来促进钢渣对重金属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灭草松在腐殖酸上的吸附及其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IR,ESR技术,研究了腐殖酸对灭草松的吸附及吸附机理,并且对pH、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灭草松在腐殖酸上经过大约4h的初始快速阶段,此后进入慢速吸附过程。溶液pH可能会影响腐殖酸的构型。高pH时,吸附量随溶液离子强度增加稍有增加。灭草松在腐殖酸上的吸附过程中存在氢键、电荷转移作用,疏水分配也是可能存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应用表面络合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乐安江沉积物的表面特征及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乐安江沉积物样品的表面电位滴定实验及样品对重金属Cu、Cd的吸附实验.应用图解法及FITEQL优化程序确定了表面络合模式中的相应参数,并对模式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研究了3种表面络合模式即恒定容量模式,扩散层模式和三层模式的拟合应用情况.结果表明,3种表面络合模式均能较好地描述天然沉积物的吸附过程,但哪种模式从化学原理上看更正确尚不能证明.从模式计算的难易程度分析,扩散层模式有一定优势.模式应用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模式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聚合氯化铁对浊度和腐殖酸的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聚合氯化铁(PFC)絮凝剂在不同pH条件下处理高岭土悬浮液和腐殖酸溶液, 测试了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浊度和腐殖酸的去除率变化.结果表明:pH=4时, PFC投加量最小, 剩余浊度最大,投加范围最窄;pH=7时次之;pH=10时由于Fe(Ⅲ)离子的正电荷减弱, 电中和能力不强, 而且同时产生Fe(OH)3(s)的吸附作用使得剩余浊度最低, 投加范围最宽, 但投加量很大;在酸性条件下腐殖酸与Fe(Ⅲ)离子最容易发生络合反应;腐殖酸的存在并没有影响PFC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汞在腐殖酸上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采用间歇法研究了汞在腐殖酸两组分(富里酸FA、胡敏酸HA)上的吸附-解吸量和动力学特征以及介质pH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对汞的吸附容量以FA>HA,吸附强度以HA>FA,从而使得解吸量以FA-Hg>HA-Hg,腐殖酸与汞的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用Evolich方程描述最佳,且FA对汞的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都高于HA,在pH15.5以下,介质pH的升高利于腐殖酸更快地吸附更大量的汞,咀更难以解吸。  相似文献   

17.
乐安江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表面络合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乐安江沉积物的表面特征及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乐安江沉积物样品的表面电位滴定实验及样品对重金属Cu、Cd的吸附实验。应用图法及FITEQL优化程序确定了表面络合模式中的相应参数,并对模式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研究了3种表面络合模式即恒定容量模式,扩散层模式和三层模式的拟合应用飞速,结果表明,3种表面络合均能较好地描述天然沉积物的吸附过程,但哪种模式从化学  相似文献   

18.
腐殖酸以及共存阳离子对膨润土吸附废水中铅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钦艳  李仁波  高宝玉  杨晶  李颖  于慧 《环境科学》2008,29(7):1897-1902
研究了钠基膨润土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水中铅离子的吸附作用,考查了pH值、共存阳离子浓度、腐殖酸浓度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钠基膨润土对水中铅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铅离子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共存阳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减少,随腐殖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从热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发现钠基膨润土对铅离子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并且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计算了相关的吸附热力学函数:△H=0.9594kJ/mol, △S=16.611 3kJ/(mol·K).  相似文献   

19.
天然泥沙颗粒表面特性复杂,其与营养物质及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天然水体水环境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以石英砂为例,在考虑天然泥沙表面形貌引起的电荷非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统计意义上的表面电荷分布-表面电位数学关系,并修正表面络合模型,对表面络合常数采用更合理的静电力校正,模拟营养物质及重金属在天然泥沙颗粒表面的吸附-解吸关系.同时,表面滴定实验及吸附实验数据被用来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泥沙颗粒的吸附特性受pH值、水相平衡浓度和背景离子强度等影响,考虑颗粒表面电荷非均匀分布的修正模型,更接近天然泥沙的吸附特性,相比传统表面络合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吸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腐殖酸对针铁矿吸附磷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添加HA(Humic acid,腐殖酸),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HA对针铁矿吸附磷的影响. 结果显示,加入HA能显著降低磷吸附量,pH为4.5时分别加入100和40 mg/L HA,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6.6%和25.6%;pH为7.0时分别加入100和40 mg/L HA,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6.8%和23.1%. 不同添加顺序试验结果表明:针铁矿对磷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后添加HA>同时添加HA和磷>先添加HA;无论是否添加HA,针铁矿对磷的吸附量都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相应的吸附等温线也都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总有机碳和红外光谱特征表明,HA和磷在针铁矿表面吸附点位形成竞争吸附,并且针铁矿表面的羟基在吸附磷和HA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