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绍琼 《南方论刊》2010,(12):88-89,94
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可持续就业能力,就隐性素质而言,要求培养学生一种潜在的职业价值观;就显性素质而言,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专业技能等。要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就业能力,教育者和决策者的思想转变是前提,良好的社会和校园氛围营造是保障,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通力合作是关键,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是核心。  相似文献   

2.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并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难作为大众化教育时代的焦点问题,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志愿服务作为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能够增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实现其顺利就业。因此,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可以累积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志愿者群体获得社会认同,增加彼此间的信任与互助;充分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心态。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积累更多的就业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凸显,而纵观就业问题,我们发现就业能力的强与弱才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只有加强高校社团建设,给高校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施展、自我锻炼、自我学习的平台,这样才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强调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人格培养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使大学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对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意义重大。应通过加强“三观”教育、典型引路、弘扬正气、鼓励实践等有效途径、措施,努力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大学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论证了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衡,得出通过改进教育培养模式,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并总结提高大学生培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贾利军  徐韵 《南京社会科学》2006,38(10):129-13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导致高等教育的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社会在“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原则下对大学毕业生精挑细选。由此,一个直接反映高校办学效益、大学生竞争能力、社会市场对高校评价及其毕业生择取标准的评价参数便应运而生,它就是“就业能力”。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的内涵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能够对当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明确一个确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核心因素是大学生个体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高校做为人才供给方,肩负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观念相对滞后等问题,高校应找准自身定位,建立清晰的培养目标,运用课程地图技术强化人才培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关联,加强就业能力专门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某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随即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做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多数学生由于对专业不了解,导致了学习及生活没有目标,就业压力大,同时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帮助及指导;但学校相关的教学及指导机构力量较薄弱,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及引导不足.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及问题提出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优化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类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及设施建设、实行导师制,提供个性化咨询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数据显示,当前毕业生具备的就业力总体水平低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的要求,可以说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提高学生们的竞争力。因此,从当前大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和提高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就业能力是个体在劳动力市场成功地获取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个性特征及各种条件的集合。本文在回顾就业能力概念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就业能力结构的四个组成部分,即职业认同、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资本和个人适应能力,并指出就业能力探讨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忠 《学术探索》2013,(6):125-12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社会新兴的职业不断涌现,加之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高校要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就业指导机制等多方面需进行全面变革,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务实的态度,着实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以便在高校这所“加工厂”内完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使大学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无法回避且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着眼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结合国家用人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提出并分析了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这一目前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以求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生涯辅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能等路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文章采用《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与《心理资本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心理资本水平在性别因素、年级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就业能力与心理资本间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心理资本中自我效能感、坚韧性和希望三个因子对就业能力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也就是说,提升心理资本对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各高校及大学生应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初Beveridge(1909)首次提出了"就业能力"概念之后,相继出现了位置冲突理论、过程模型等理论观点;而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外就业能力理论的综述,对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探索等方面,对就业能力仍然缺乏理论共识。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纵向维度即职业获得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横向维度即角色认知、人际管理、社会适应二维度;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从高等教育和大学生个体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造成市场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障碍。提升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发挥政府在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改革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需求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还应具有健康的人格。但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人格退化、裂变事件,已向全社会提出了警示。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就业理论方面的文献,归纳出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调研201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现大学生在薪酬福利、工作稳定性和单位性质等方面的看法对就业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职业发展空间、专业对口和兴趣爱好的看法对就业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求职时间、求职花费有助于提高就业机会,却也会降低就业满意度。据此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薪酬观、扩宽就业视野、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建议,以期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和要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阐述了就业能力的定义、结构,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大学生内在素质对就业能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