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任成龙  闻环  钟少芳  徐玲  温佛钱  李海珊 《广东化工》2014,41(19):199-200,189
采用微板流路控制Deans Switch中心切割技术、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双柱气相色谱系统,建立了测定液化石油气中甲缩醛等多种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将适量试样直接注入气相色谱仪中,通过阀的两次切换,将强极性的含氧化合物组分从非极性柱导入到极性柱,使得甲缩醛、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丙酮、甲醇、乙醇、丙醛和丁醛共9种含氧化合物与液化石油气中烃类组分完全分离。结果显示,甲缩醛等9种含氧化合物在0.01%(v/v)~5.0%(v/v)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样品重复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加标回收率在92.11%~104.40%之间,含氧化合物检出限可达0.0003%(v/v)~0.0021%(v/v)。  相似文献   

2.
基于O_3浓度高值期6月份的VOCs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治市主城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及相应的O_3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在O_3污染较重的6月,非甲烷烃类浓度较高的化合物包括异戊烷、乙烷、乙炔、苯、丙烷、乙烯等,主要来源是汽油挥发、机动车尾气排放、LPG/NG的使用;含氧VOCs中浓度较高的化合物包括甲醛、乙醛、丙酮、丙醛、2-丁酮等,与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光化学反应二次生成相关;异戊烷、甲醛等10种物质对OFP贡献达到85.25%,烷烃类和含氧VOCs类物质是对总OFP贡献最大的VOCs化合物类别。  相似文献   

3.
焦化装置液化气脱硫系统含氧尾气线设计为20#钢材质,在使用中管线腐蚀减薄严重,经分析主要是含氧尾气中的氧气、水与铁发生的吸氧腐蚀。  相似文献   

4.
引言石蜡氧化合成脂肪酸在日用化学工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许多油脂化学厂在进行生产。石蜡氧化尾气含有复杂的有机成分,其臭难闻。根据分析,这种废气的主要组分包括裂化产物——烃类、含氧化合物——醇、醛、酸、酯、酮、醚等。直接排放这些有害物质,将会造成大气的污染。为了防止公害,一些单位已经采取措施对石蜡氧化尾气进行处理。为了及时检查处理效果,就需要采用快速、简便的方法分析石蜡氧化尾气的组成。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石蜡氧化尾气的组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丁醛吸收丙烯丙烷技术回收丁辛醇装置残夜及尾气中的丙烯丙烷,根据本文工艺建成的尾气残液回收装置已经开车成功,正常平稳运行,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煤焦油中主要含氧化合物的类型,包括酚类、萘类、酯类、酸类、呋喃类和醛类等含氧化合物,综述了不同类型含氧化合物在加氢脱氧(HDO)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以及反应路径,总结了加氢脱氧过程中直接脱氧和间接脱氧的相互关系以及路径选择,最后针对煤焦油中含氧化合物复杂及多样性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改进和研究方向,并对含氧化合物加氢脱氧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单介绍了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的种类以及国内外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的发展情况 ,目前应用的十六烷值改进剂主要是烷基硝酸酯。另一种含氧化合物—醚类作为十六烷值改进剂仅由C、H、O 3种元素组成 ,在提高十六烷值的同时 ,也可以促进柴油完全燃烧 ,降低尾气烟度 ,符合环境友好产品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Ⅰ.页岩油是一种极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它与天然石油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成份中不仅含有各种烃类,且含有多量的含氧化合物与含氮化合物,文献载明我国抚顺产页岩油中含氮化合物约达15—20%,含氧化合物约达10—20%;苏联波罗的海沿岸所产页岩曲中的含氧化合物,更高达2/3以上。这些含氮或含氧化合物中,又以中性的  相似文献   

9.
石脑油中的含氧化合物类型及含量影响重整装置的水氯平衡、催化剂使用寿命及下游产品的纯度。受化学平衡的影响,预加氢处理不能完全脱除石脑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因此含氧化合物的残留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游产品的使用性能。本文考察了加氢催化剂对石脑油中不同类型的含氧化合物的加氢脱除性能及反应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典型国产A催化剂,在压力3.8MPa、体积空速3.0 h~(-1)、氢油比140∶1、温度300~320℃的条件下,MTBE更易于脱除,主要含氧化合物的脱除活性顺序是MTBE甲醇丙酮。  相似文献   

10.
综述和分析以煤为原料生产含氧化合物的工业路线。以煤炭加工利用方式和含氧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为主线,探讨了主要C_1~C_4含氧化合物的煤化工生产及相互转化工艺路线,并列举了甲醇、甲醛、乙酸、乙二醇、丙烯酸、环氧丙烷、正丁醇/异丁醇、1,4-丁二醇和乙酸乙酯共10种代表性低碳含氧化合物的煤化工生产途径。在煤气化制合成气的基础上,采用适宜催化剂,可以经一步或多步合成大部分C_1~C_4含氧化合物,相关合成路线基本都有工业应用实例。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高效、清洁、高值化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春林 《化肥设计》2023,(4):27-29+43
以呼伦贝尔2 860 t/d尿素装置4 Bar吸收系统尾气为例,综合分析尾气特点及现有回收利用技术,提出控制尾气燃爆性的创新技术方法,并成功回收运用于工程实践,为同类型大型尿素装置回收利用含氧尾气以及尿素排放尾气VOCs的治理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异丁醛是由丙烯经羰基合成的工业副产物,其产量在我国日益增长。异丁醛在一定条件下经氯化反应生成α-氯化异丁醛(以下简称氯化异丁醛),它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化合物。自氯化异丁醛制取农药涕灭威,是一条比较先进的工艺路线。从工业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上来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异丁醛的气相氯化和液相氯化,国外已进  相似文献   

13.
使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同时使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对丙烯中含氧化合物的检测,明确了相应检测方法测试的限度、精度以及重复性和准确程度,根据具体的试验了解到,相应的方法能迅速测定出丙烯中含氧化合物,偏差较小,由此为类似的丙烯中含氧化合物的测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α—仲苯乙基醛,酮化合物的简便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  郝爱友 《化学试剂》1997,19(3):167-168
硅基烯醇醚在氧化铝粉担载氯化锌催化下可与α-氯代乙苯进行温和的反应制得相应的α-仲苯乙基醛、酮化合物,文中共报道了5个化合物的制备,其中α-仲苯乙基正丁醛及α-仲苯乙基异丁醛的合成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石脑油中微量含氧化合物测定气相色谱条件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翠玲 《广东化工》2012,39(2):175-176,197
应用Agilent7890 plus气相色谱仪(配有FID),把一根30 m×0.53 mm×0.88μm,HP-1毛细管色谱柱和一根10 m×0.53 mm×10μm,LowOx毛细管色谱柱串接,使得含氧化合物能和石脑油中其它组分完全分离,通过对进样方式、阀切换时间、程序升温等色谱操作条件进行实验和探讨,解决了石脑油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测定难题。在30 min的时间内完成石脑油中微量含氧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文章主要讨论石脑油中甲基叔丁基醚含氧化合物,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油含氧化合物的组成差异,综述了生物油中典型含氧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酸类和酯类化合物)的加氢脱氧机理,重点介绍了含氧化合物加氢脱氧动力学数据及反应路径;同时,还对生物油加氢精制过程进行了描述,主要论述了生物油加氢精制过程的机制以及O、S、N等杂原子在不同催化剂下的脱除活性;最后指出生物油加氢精制面临的问题是人们对其反应机理了解不够深入,而模型化合物加氢脱氧无法真实反映生物油的反应过程,今后应重点研究不同类型含氧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和真实生物油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煤化工》2016,(5):42-46
对甲烷经合成气路线间接制C2含氧化合物的现状及甲烷直接转化制C2含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通过对间接与直接路线的比较,以及对甲烷在均相体系和非均相体系下直接催化转化的分析,得出了CH_4和CO_2直接合成C2含氧化合物在工艺过程上有显著优势,尤其是采用非均相催化体系。该工艺为C2含氧化合物的合成和CH_4与CO_2的绿色化学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专利技术     
《化工进展》2007,26(12):1815
一种由含氧化合物制取小分子烯烃的方法公开(公告)号:CN101081799公开(公告)日:2007.12.05轻烃原料在第一反应区内,与催化剂接触、反应,反应生成的油气与挂炭催化剂不经分离进入第二反应区;来自第一反应区的油气与挂炭催化剂在第二反应区内,与含氧化合物和任选的再生催化剂接触、反应;来自第二反应区的油气与挂炭催化剂在第三反应区内,与任选的含氧化合物接触、反应;分离第三反应区的油气与待生催化剂,其中油气经分离得到产品,待生催化剂经汽提、再生后返回第一反应区。该方法通过改变反应器型式,采用多区反应,优化含氧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接触方式,提高含氧化合物转化过程中小分子烯烃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陈灵文 《河南化工》2010,27(7):63-64
将2mm的填充柱与0.25mm的毛细管柱串联,就可以将含氧化合物有效分离、准确定量。用于分析乙烯、丙烯、碳四及液化石油气中的甲醇、叔丁醇、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等含氧化合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周咪  黄锐雄  蔡慧华 《广东化工》2014,(12):135-136
挥发性羰基化合物是机动车尾气中主要成分之一,在大气化学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该研究介绍了机动车尾气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形成机理,综述了羰基化合物的检测、采集和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机动车尾气中羰基化合物检测分析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