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端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用螺钉或钢丝固定于骨折近端或远端的主干上,再将两折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及股骨近段外侧放置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于股骨大粗隆部向股骨颈及股骨头方向拧入适当长度的松质骨加压螺钉3枚,再固定股骨干远折端其余螺钉. 结果 本组29例,疗效满意,平均随访1年,骨折均愈合,患处无疼痛,颈干角正常,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断钉或断钢板现象.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对骨质损伤少,破坏血运少,固定牢靠,颈干角不变小,钢板、螺钉无松动,防旋作用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C臂透视下复位,髋关节外侧切口切开,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32例获得随访6-12个月,所有骨折达到愈合,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螺钉切割、退出现象。髋关节活动良好,无明显髋部不适表现。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可靠,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邢建辉 《吉林医学》2010,(27):4790-4791
目的:探讨采用动力髁螺钉(DCS)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部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再将两断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顶部之下1.5cm、前中1/3交界点部作为进针点,与股骨粗隆部成95°角,常规操作向股骨颈及股骨头下部拧入适当长度的动力髁螺钉,将钢板套筒套入动力髁螺钉上,使钢板贴附于股骨骨皮质,至少有1枚螺钉固定于股骨矩,再固定其余螺钉。结果:本组21例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满意,平均随访19个月,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固定牢固、颈干角不变小、内固定螺钉不松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包括粗隆间骨折)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股骨上段及大粗隆,将骨折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甲愈合.随访时间9~15月,平均1年,骨折均愈合,患处无疼痛,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包括粗隆间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治疗时取股外侧切口入路,将股骨大粗隆和骨折部位显露,现复位较大的骨折块,再对两个断端主干进行复位,进针点选择在大粗隆顶部下1.5 cm,前中1/3交界点部,与股骨粗隆部成95°角。采用常规操作将长度适当的动力髁螺钉拧进股骨颈与股骨头下部,在动力髁螺钉上套钢板铜套,确保钢板可以贴附在股骨骨皮质上,股骨距上最少有一枚用于固定的螺钉,然后固定其余螺钉。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经过20个月的平均随访,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获得了良好的恢复,骨折的愈合效果非常理想。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治疗,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动力髁螺钉治疗法,该方法的优点有固定牢固、不出现颈干角变小、螺钉不松动、髋关节功能的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髋外侧切口,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骨折微创技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19例。结果:随访5~36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8例,良1例。结论: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后期无复位丢失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材料,较适用于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固定要求高的中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吴辉耀  张勇  黎圣田  颜川江 《重庆医学》2011,40(24):2425-2426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探讨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6例。结果 6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后6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股骨粗隆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47例,良12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93.7%。所有患者无感染、断钉、断板、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结论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锁定钢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髋外侧纵行切口,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术后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逐步下地负重。结果 32例获随访7-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退钉现象,无明显患髋部不适表现,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06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4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和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粗隆间骨折30例,粗隆下骨折16例.术中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46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9.6个月(3~14月),骨折均I期愈合,无1例发生断钉及内固定失效.结论 高龄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解剖锁定钢板起到内固定支架作用,其固定方式使内置物与骨折端形成了“角稳定复合体结构”,力学强度明显提高,使骨折稳定强度加大,提高骨折愈合机会,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下地活动,降低卧床并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2月期间应用国产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术后定期摄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全部得到了随访,骨折均达到了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便的优势,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一种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内固定器材及相应的配套器械.方法:设计一种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新型内固定器材静态三维钉板系统(static three dimensional screw-plate system,STDSP).并根据STDSP的钢板和螺钉的设计参数,设计STDSP的配套器械瞄准器系统和相应的辅助工具,在成人尸体标本上操作演练.结果:STDSP包括3枚独特的股骨颈螺钉和l块解剖型钢板.颈螺钉在股骨颈内呈"◣或◥"形分布,与股骨干轴成135°.钢板外形与股骨上段解剖形态相吻合.螺钉与钢板呈固定连接,钢板包绕在股骨的前外侧面.研制出瞄准器系统及相应的配套工具,经在成人尸体标本上操作演练及X光摄片验证,此辅助器械系统能较好地帮助STDSP准确地置入人体,且能为STDSP置入操作提供便利条件.结论:STDSP具有三维动力加压功能、能较好地与股骨上段解剖形态相吻合等特点,可能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较好的内固定器材.所设计的STDSP配套器械结构简单,使用时具有准确、方便和快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加压空心钉、动力髋螺钉和解剖型锁定钢板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320例,其中进行加压空心钉固定97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196例,动力髋螺钉固定27例。比较三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结果 296例获得6~36个月(平均18.5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均获得骨愈合,其中发生髋内翻3例,螺钉松动4例。功能评定:空心钉组优良率为92.8%,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为99%,动力髋螺钉组为77.8%。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内固定材料,解剖型锁定钢板对各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适用。加压空心钉固定虽操作简单,但只限用于31A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而动力髋螺钉对31A2型大粗隆外侧壁骨折粉碎程度大的病例打钉部位困难,头颈骨折块固定不牢靠,效果不佳,需慎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应用多交锁选择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间或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例复杂股骨骨折,其中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6例,合并粗隆间骨折8例,均采用多交锁选择髓内钉的重建交锁方式对骨折进行固定。结果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6±1.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2.5±1.5)周,患肢关节功能优良。无术后感染、髓内钉及锁钉断裂、股骨头坏死、感染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多交锁选择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间或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置入,同时固定两个部位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固定可靠、功能康复早、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和疗效好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不同手术时机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确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其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将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98例,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伤后三周手术(52例);对照组:伤后一周手术(46例)。所有患者术前先行患肢骨牵引,进行内科疾病的治疗,分别按组于一周时、三周时行骨折解剖铜板内固定手术,将二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历时、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术后患肢短缩率、颈干角丢失率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睑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239.34±68.7ml,对照组为439.34±82.4ml,P〈0.01。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7.68±54.2min,对照组为153.27±62.31min,P〈0.05。实验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共7例(13.46%),对照组15例(32.61%),P〈0.05。实验组术后出现患肢短缩4例(7.69%),对照组9例(19.57%),P〈0.05。实验组术后出现颈干角丢失5例(9.62%),对照组术后出现颈干角丢失11例(23.91%),P〈0.01。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最佳手术时机是伤后三周,宜先行骨牵引复位,同时进行内科合并症治疗,待骨折解剖复位并且骨折间已形成纤维连接时再行解剖铜板内固定治疗,不仅伤口暴露小,减少损伤,而且手术历时短,出血少,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术后早期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后肢体短缩及颈干角丢失的机率也人为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2例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无畸形愈合、肢体短缩、髋内翻发生,无钢板断裂、松动、断钉及螺钉切割股骨头现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较好14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3.8%。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术中最大限度保护骨折块血运、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功能恢复满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及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运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进行随访分析,其中,股骨颈骨折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平均随访3年2个月。结果:股骨颈骨折愈合率94.4%,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16.7%。股骨粗隆间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无下肢短缩和髋内翻畸形。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手术简便快捷,创伤少,固定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是可以提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髁上骨折漏诊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髁上骨折漏诊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收治8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髁上骨折漏诊患者,年龄25~59岁,平均41.7岁,初步诊断为股骨干骨折,后修正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行钢板内固定.股骨颈骨折行3枚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股骨髁上骨折2例行股骨远端外髁解剖钢板的内固定,1例术中更改行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5年,骨折均愈合,髋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凡强大暴力及有扭转暴力者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髁上骨折易漏诊,术前常规髋膝摄片是避免漏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皮微创技术在股骨钢板内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技术在股骨钢板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 8例股骨近段复杂粉碎骨折的病人 ,采用经皮微创的钢板内固定术 36例 ;传统开放复位的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32例。两例术后短期死亡 ,余 6 6例获随诊 ,平均时间为 15个月。对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X线显示复位内固定的质量和骨愈合结果、临床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经皮微创技术钢板内固定的手术创伤明显小于传统开放复位的钢板内固定术 (P <0 .0 0 1) ;微创法组的术后起床活动的时间较开放复位法组的要早 (P <0 .0 0 1) ;微创法组的骨愈合比开放复位组的早 ,而开放复位法组的骨延迟愈合率明显高于微创法组 (P <0 .0 5 ) ;两组手术并发症和临床骨愈合后的功能评定差异无显著 (P >0 .0 5 )。结论 :微创技术能减少传统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段粉碎骨折的手术创伤 ,对提高钢板内固定手术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薄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月一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以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管着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80.4 min,平均出血量178.6 mL,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全部患者术并发症发生率0%,末次随访,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6.0%。结论以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外侧壁薄弱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Gamma钉、动力髋螺钉、解剖形钢板3种固定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Gamma钉内固定21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47例、解剖形钢板内固定35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负重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30月。三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手术时间最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Gamm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最少,切口长度最短及解剖钢板组出血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Gamma钉组负重时间最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和解剖钢板组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解剖钢板组比Gamma钉组住院费用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90.47%、85.10%和85.71%,Gamma组优良率最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amma钉、动力髋螺钉、解剖形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根据病情、严格掌握适应症来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