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分析,探讨青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以便早期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小于45岁)12例,记录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2例青年人心肌梗死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32—45岁,平均40.6士3.8岁。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66.8%)、饮酒(65.9%)、血脂增高(58.2%)、家族史(54.2%)。结论:1.青年人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饮酒、高血脂、家族史。心肌梗死部位以下壁最常见,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干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探讨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青年脑干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6例,高血压伴有肾上腺瘤、醛固酮增多症1例,有卒中病史1例,大量饮酒史3例,长期吸烟5例,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伴有梗阻性脑积水1例。CT扫描示桥脑出血13例,中脑和桥脑两处出血2例,中脑出血2例。血管畸形1例,动脉瘤1例。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治疗后好转13例,死亡4例。结论:青年脑干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吸烟、饮酒等。一般预后较差,致残率高。预后与血肿大小及波及部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方法:对6l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3%(61/457),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去骨瓣患者),手术后血压仍持续增高且波动幅度大;70.5%(43/61)再出血发生在手术后24h内。结论: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手术后血压高且波动幅度大及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术中妥善止血和术后保持血压平稳是避免和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CT出血量,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脑干出血病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和出血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为脑干出血的第1位病因占69.1%(29/42),而饮酒因素为脑干出血的第2位病因占61.9%,在脑干出血中桥脑出血最多见,占69.0%,出血量〈2ml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较好,出血量在2-5ml者临床表现典型,病死率较低,出血量〉5ml者预后差,病死率很高。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以及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40例CT或(和)MRI证实的脑干出血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干出血中绝大多数是桥脑出血97.5%,桥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89.7%)。被盖基底型最多(61.5%),被盖基底型,血肿横径≥21mm,累及中线及双侧者预后差,占死亡人数的85.7%,血肿横径〈20mm,偏侧被盖或基底型症状,预后好。影像学检查能早期诊断,尤其是MRI。结论:桥脑出血的类型、血肿大小及是否累及中线或双侧出血决定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小量出血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MRI对其早期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年型脑干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2例中年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中高血压48例(77.4%),高脂血症18例(29%),糖尿病8例(12.9%),长期头痛史lO例(16.1%),长期吸烟、饮酒者27例(43.5%),肥胖18例(29%)。治疗后痊愈9例(14.5%),好转26例(41.9%),死亡27例(43.5%)。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不良的生活方式、肥胖是中年型脑干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6月本院脑出血病人525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525例脑出血病例中发生医院内感染病例78例,医院感染率为14.86%,并发医院感染的脑出血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8.9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占52.56%,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占29.49%;老龄、长住院日、人工气道、呼吸机应用、留置导尿、昏迷等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底节区出血与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脑病医院收治的191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中医证候及脑出血部位分布规律,并对对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与非基底节区)与中医证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证分别占24.08%、17.28%、28.28%、8.38%、12.04%、9.95%;基底节区出血占46.07%;非基底节区出血占53.93%;风证和痰证与基底节区出血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出血中医证候以风证、痰证为主;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为最多;风证、痰证均与基底节区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6.28%,胎盘因素占25.68%,软产道损伤占16.94%。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和人流引产史。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20年来青年人(15岁~45岁)缺血性卒中病因构成的演变情况,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2004卑在本院就诊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入选本研究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01例,其中31岁~45岁者占71.3%。总体病因构成情况:病因未确定者42例(41.6%),大动脉硬化者23例(22.8%),心源性脑栓塞20例(19.8%),其他原因者16例(15.8%)。然而,前10年(1985年~1994年)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病因构成与后10年(1995年~2004年)并不相同。前10年中病因未确定者占53.3%(24/45),而后10年为32.1%(18/5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构成在20年内有明显改变,近10年来,病因未确定者的百分比构成明显下降,这可能与该病的理论知识与诊断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预后、CT改变。方法:对14例桥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和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桥脑出血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动脉硬化,交叉瘫仍为其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轻者不典型,昏迷、出血量大者及波及丘脑、小脑、破入脑室者预后差,出血部位以右侧为主(57.1%)被盖基底部较多(50%),不典型病例诊断需依赖CT。结论:桥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交叉瘫仍为主要表现,不典型病例无明显全脑症状及脑干体征,CT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急诊人院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32.3%),胃溃疡14例(22.6%),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例(16.1%),急性胃粘膜病变8例(12.9%),胃癌3例(4.8%),胆道出血5例(8.1%),原因不明者2例(3.3%)。结论:酸相关疾病、胃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就诊时应优先考虑老年人常见的病因,尽快做出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关于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对40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续出血发生率12.5%,发生在24h内70%,出血部位主要在基底节区57.5%,其影响因素与基础疾病,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继续出血患者死亡率高。结论危险因素的预防、诊断与救治的及时是预防脑出血后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出血病例特点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2011年产后出血124例临床资料。结果;出血原因中本组资料中经阴道分娩73例,刨宫产51例,刨官产率为41.1%,病因分类,宫缩乏力77例,占62.1%,胎盘因素32例,占25.81%,软产道裂伤5例,占4.03%,凝血功能障碍10例,占8.06%。结论: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胎盘因素成为产后出血的次要原因,是产后子宫切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胃苏冲剂防治脑出血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1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胃苏冲剂防治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233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中药组、对照组。两组均经常规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纯中药制剂胃苏冲剂防治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GCS〈14分、血肿直径〉3cm和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死亡率较高。结论胃苏冲剂防治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效,可降低脑出血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brainheart syndrome,RHS)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体会。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4月共治疗46例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HS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为48.97%,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BHS明显高于脑出血(P〈0.05),且BHS的发生于脑出血部位有关。BHS心电图主要表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结论:BHS与出血性脑卒中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往认为脑出血破入脑室预后很差,病死率高。笔者自1994~1997年收治82例,有选择的行内科保守治疗、侧脑室引流及手术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2例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3.3岁,50岁以上者,共48例,占58.5%。病因中动脉硬化性高血压51例(62.2%),脑血管畸形9例(10.98%),原因不明者22例(2.8%)。1.2临床表现:82例中昏迷50例,占60.98%,头痛73例,呕吐52例,偏瘫65例,偏身感觉障碍17例,失语10例。1.3影像学所见:①出血部位:82例均经头CK确诊,丘脑出血30…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脑出血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36~78岁,平均57岁。其中ECG正常35例,异常65例,占65%。入院查体血压高者64例,平均25.4/13.2kPa,即往有高血压病史50例,平均5.2年。外伤病史28例,有冠心病史13例。1.2CT资料:①血肿部位,基底节出血49例,脑干出血23例,脑叶(额、顶、枕、颞叶部位)出血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室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②出血量:胺多田氏血肿量计算公式,出血量=π/6×长轴×短轴×层面厚度。脑出血少于10ml者18例,10~20ml者37例,21~40ml者25例,>40ml者20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易感部位和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部位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9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10例,感染率15.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57.4%)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19.9%)。病原菌前五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大肠埃希菌和真菌,占检出菌的82.5%。感染病因以侵人性操作为主的占95.4%。结论:针对急诊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口腔护理和呼吸道护理,以减少上呼吸道细菌定植;加强留置管护理,严格掌握管道留置时间;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以预防和减少急诊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4%,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76例(65、52%),胎盘因素33例(28.45%),软产道损伤6例(5.17),凝血功能障碍1例(O.86%)。其中治愈115例(99.14%),死亡1例(O.86%)。结论: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针对原因迅速止血,扩容、输血等维持重要器官功能,预防休克;对各种措施处理无效者果断切险子宫,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