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血常规是烧伤患者临床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与否至关重要。稳定,可靠,准确的有效数据可以防止临床治疗中出现错误的判断。1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可以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静脉血标本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毛细血管法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稳定的。1.1静脉血采集注意事项:1.护士不能从患者输液的同一肢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临床检验的不断发展更新,临床与检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临床检验报告结果不仅是医学诊断的重要依据,还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对于血液标本而言,它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与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水平,自动化分析仪的使用有关,还与标本的采集过程密切相关,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了检验的质量。血常规标本的采集过程包括标本采集、送检时间,止血带使用、抗凝剂的选择、采集和收集标本容器的要求等。笔者通过观察分析120例病人的血常规标本,总结了影响血常规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患者的临床标本检验中,检验标本的采集时间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不及时采集与送检与重新送检正确采集标本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正确认识标本时间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何减少这些因素的发生等对检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大理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查的300例患者,根据患者血检期间接受的不同检查方式,将其分为两组,Ⅰ组患者150例,采用末梢血检验方式进行,Ⅱ组患者150例,血液检查采用静脉血采集方式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检结果,并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8项检测,其中除Hct、WBC、Hb外,其余5项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取末梢血和静脉血检验的结果无明显差异,但是静脉采血检验相对稳定,故在临床中应尽量进行静脉采血检验。  相似文献   

5.
倪飒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103-103
新生儿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为临床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动脉采血常用于血液气体分析,如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窒息、应用呼吸机患儿的血气分析,早产儿用氧指征,及各种酸碱失衡的诊断,也可用于不区分动静脉血的生化检验项目。  相似文献   

6.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从血液标本采集的时机、采集的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进行探讨。结果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结论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控制采集血液标本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同时采集静脉血标本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室120例静脉输液同时又有医嘱需要采集静脉血标本患者,给予静脉输液同时采集静脉血标本,探讨其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结论:静脉输液同时采集静脉血标本,不仅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躯体的双重伤害,还可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节省了时间及人力资源,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怎样采集血液标本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410006)凌建华主题词血样采集/方法正确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能给临床诊断和观察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但在采集标本抽血时,因人为溶血和凝固,不得不重新抽血,这样往往延误诊断和治疗时间,也增加了检验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护理因素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科室住院患者部分不合格血常规、生化、凝血指标检查标本。结果:溶血标本、标本量多或少、不同时间标本送检等,对检验结果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护理人员正确的标本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繁峙县第一人民医院接诊治疗的血液采集检测标本不合格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探究,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找出包括采集血样时间、受检者服用药物、采血部位以及抗凝剂等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100例患者的临床检验得出,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量不足或采集过多、患者出现溶血情况、采集时间不当、血液标本中有凝块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血液凝固,占总体的一半以上。结论:医护人员操作时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在工作中严谨细心,按照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才能保证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临床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相互配合,确保用正确的方法采集检验标本,排除他因素的干扰,选取我院检验科2011年1—6月的1600份检验标本,分析比较两组标本的误差率,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者的差异性。结果:影响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的关键,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除了提高专业能力外,还应该多向检验科室学习正确采集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会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在临床价值。方法:将150例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时段内,在我站进行献血的人员视为研究对象而展开,抽血位置差异为分组原则,设75例为对照组行末梢采血,设75例为观察组行静脉采血;观察分析2组血常规检验结果、重复检验差异、静脉血不同时段检测差异。结果:1、血常规检查各指标差异:①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观察、对照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②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七项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0.05。2、血常规重复检验各指标差异:观察组、对照组各指标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 0.05。3、静脉血采集后需即刻检测,放置6h后各指标会出现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临床在血常规检验中,我们建议一般建议采取静脉血进行检测,数据结果可靠性较高,可帮助临床工作者准确诊断具体疾病,从而实施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差异。方法:选取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12月住院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集末梢血,观察组患者采集静脉血,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8项血常规检验指标,分别对两组样本进行重复性验证,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的差异,并对两组样本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检测,观察对比不同时间的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等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RBC)等血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静脉血在0 min、10 min、30 min时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末梢血和静脉血是血常规检查常用样本,两者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别,但相比于末梢血检查,静脉血的结果相对更准确、并且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条形码在临床检验标本运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4月30日的运用传统法采集,运检标本共计219774次,收集2015年5月1日~2017年8月1日运用条形码采集的运检标本共计1824228次,比较传统采集标本布置时间、错误率、标本信息录入时间、传递错漏率。结果: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条形码法的标本布置时间及错误率均显著低于传统法(P0.05)。检验科共组人员应用条形码法的标本信息录入时间及传递错漏率均显著低于传统法(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标本布置和运送中应用条形码技术,实现了检验申请的标准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失误。  相似文献   

15.
标本采集误差对血生化检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本误差对血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从而减少实验误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化验报告。方法从采集的时间、姿势、部位、量,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作出探讨。结果标本采集的时间、姿势、部位、量,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均对检验有影响。结论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控制标本误差。  相似文献   

16.
应用某国某厂某型号血凝分析仪与配套试剂,对离心的时间与采血的器具、标本的放置时间以及血浆的标本转移所能影响的检验结果分别进行观察,同时对观察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提示,对血清标本进行采集应采用专用的真空采血器,离心则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与速度,同时还应保证检验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才可以保证凝血检验的质量,从而为临床诊断患者疾病提供客观可靠的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生化检验结果中血液标本采集的影响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接收的300例生化检验的患者,选取时段为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均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对血液标本检验中采集部位、时机、送检时间及溶血情况的影响作用进行观察。结果:在血液生化检验中血液采集部位、时机、送检时间及溶血情况均影响检验结果。结论:严格执行血液标本采集,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将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提升,以此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析临床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如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及方法、采血体位、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及溶血,提出改正方法。结果:不同的采血方法及多种因素对结果的准确性都可能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不同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应注意采取正确的采血方法,以减少试验误差。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约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标本采集是最易出现问题并且潜在因素最多的环节,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储存和运送是导致检验报告误差的主要原因,采集标本的质量影响的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生关于患者诊断、治疗,利用此信息的可靠性,甚至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取静脉血和末梢血检验准确性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研究组取静脉血检验,对照组取末梢血检验,记录两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的总量、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体积、血小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取静脉血和末梢血检验时,静脉血检验准确性比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