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管理结合运动疗法提高帕金森病(PD)步行及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及对照试验,将39例PD患者分为康复训练(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接受2次的康复讲座和咨询;试验组另进行以运动疗法为主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每周3次×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和室内平地45 m折返行走能力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有改善,试验组评分提高(5.70±4.54)分,对照组提高(2.11±2.49)分,以试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平地45 m折返行走能力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试验组评分提高(4.81±2.88),对照组无显著提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管理结合运动疗法的个体化康复训练对PD患者步行及平衡运动功能的改善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暗示策略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和步态的康复作用。方法共4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随机接受常规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暗示策略,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步行试验(10MWT)、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和冻结步态问卷(FOGQ)评价平衡功能和步态,10MWT计算步长和步速。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4周时两组患者BBS评分(P=0.000)、10MWT之步长(P=0.000)和步速(P=0.000)均增加,TUGT时间(P=0.000)和FOGQ评分(P=0.000)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仅10MWT之步长(P=0.048)和步速(P=0.025)均增加、TUGT时间(P=0.023)和FOGQ评分(P=0.034)减少。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暗示策略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和步态,尤其对步态的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60例发病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组,30例)或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Robot组,3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8周时采用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价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力矩反馈系统评价下肢肌力。结果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8周时FMA-LE(P=0.000)和BBS(P=0.000)评分、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均增加;与BWSTT组相比,训练8周时Robot组仅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增加。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提高下肢肌力方面优于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跌倒风险和步态,以为其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共3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和15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站起测验(CRT)和走直线步态测验(TGT)评价跌倒风险,步态分析系统分析步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组患者BBS评分减少(P=0.001)、TUGT时间(P=0.003)和CRT时间(P=0.002)延长、TGT正确步数减少(P=0.041),以及10米步行试验之步长缩短(P=0.020)、步速减慢(P=0.038)、足尖着地比例增加(P=0.000)、摆动相左侧和右侧踝背屈角度减小(P=0.005,0.006)。结论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下降、跌倒风险和步态异常风险增加,应早期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躯干作为人体核心部分,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12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程≤14 d)患者随机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宣教和指导(对照组,60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躯体控制训练(观察组,6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2周时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价量表(FMA-Balance)和改良Rivermead移动指数(MRMI)评价平衡功能。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训练,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两组患者FMA-Balance评分(P=0.000)和MRMI评分(P=0.000)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训练后观察组患者FMA-Balance评分(P=0.002)和MRMI评分(P=0.002)亦增加。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64例脑卒中急性期(病程≤14 d)偏瘫患者随机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2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32例),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价量表(FMA-Balance)、改良Rivermead移动指数(MRMI)和改良Barthel指数(m BI)评价训练前后运动功能。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训练,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仅少数患者训练后偶有轻度疲劳感,休息后缓解。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两组患者FMA-Balance评分(P=0.000)、MRMI评分(P=0.000)和m BI评分(P=0.000)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训练后观察组患者FMA-Balance评分(P=0.031)、MRMI评分(P=0.013)和m BI评分(P=0.049)亦增加。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有助于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运动症状。方法 93例PD患者接受了调查。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第2、3、4部分,分别评估患者的ADL、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并发症。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运动评分分为6部分:震颤、肌强直、动作缓慢、面部表情、语言表达和中轴(步态和姿势)损伤。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来评估患者ADL与各具体运动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轴损伤是PD患者UPDRS II评分最主要的预测因子,语言表达、动作缓慢和震颤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项因素相加能够解释72%的UPDRS II评分变化。结论 PD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中轴运动损伤症状,加强康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的ADL。  相似文献   

8.
9.
10.
我院神经康复科自2008—2009年收治53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拟多巴胺类药物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接受多巴胺替代治疗后,可出现运动并发症,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而且对有些运动并发症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帕金森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拟从左旋多巴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神经生化学等角度阐述导致运动并发症的相关机制,以期为后续帕金森运动并发症的机制及治疗相关研究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左旋多巴是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最为有效的药物,但是长期应用引发的运动并发症也是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业已证实,一些危险因素可能参与了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明确危险因素、具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能有益于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在病程不同时期,拟多巴胺类药物种类和服药时间的选择也可能有一定影响.然而,当前传统口服药物治疗方式尚不能治愈运动并发症,皮下注射阿朴吗啡、持续肠道微量泵控输注左旋多巴或丘脑底核电刺激术在病程晚期可能有效.近年来,一些非拟多巴胺类药物已经成为运动并发症治疗的新方向,但结论尚不一致.运动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各个阶段治疗策略应根据需求不同而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并发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中异动症及症状波动的发生率、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资料,并进行统一帕会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n(H-Y)分级评分.根据UPDRS Ⅳ记录患者有无异动症及症状波动.结果 122例患者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其中15例(12.3%)合并异动症,41例(33.6%)合并症状波动.异动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发病年龄(OR=0.907,P<0.01)和左旋多巴总量(95%C/1.000~1.004,OR=1.002,P<0.05);症状波动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发病年龄(OR=0.922,P<0.05),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时间(OR=1.234,P<0.05),左旋多巴总量(95%CI 1.002~1.008,OR=1.005,P<0.01)和H-Y分级(OR=1.869,P<0.05).结论 本组患者异动症及症状波动的发生率均低于欧洲调查结果,每日左旋多巴总最是异动症及症状波动的独立影响因素.添加其他药物辅助治疗而减少左旋多巴用量,可以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和症状波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和症状波动发生情况,探讨两者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详细资料并进行UPDRS、H-Y分级、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量表评分,观察有无运动障碍和症状波动发生。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3例帕金森病患者均接受左旋多巴治疗,观察发现11例(17.5%)出现运动障碍,其中10例表现为肌张力障碍;36例(57.1%)出现症状波动,其中28例表现为剂末现象。左旋多巴平均日剂量(r=9.768,P=0.001)、UPDRS—off评分(r=0.076,P=0.008)与运动障碍呈正相关,左旋多巴治疗时间与症状波动呈正相关(r=0.738,P=0.002),控释剂的使用与其呈负相关(r=-3.378,P=0.015)。结论 本组患者运动障碍的发生率较低,而症状波动的发生率与国外报道相近,左旋多巴平均日剂量和病情严重程度是运动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治疗时间是症状波动的影响因素。运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剂末现象和肌张力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Hoehn-Yahr分级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价焦虑和抑郁情绪、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北京版)评价认知功能,分析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71例患者均为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焦虑61例(85.92%)、抑郁55例(77.46%)、同时出现焦虑和抑郁52例(73.24%)。伴焦虑和抑郁患者UPDRS评分分别高于无焦虑(P=0.016)和无抑郁(P=0.000)患者,伴焦虑患者Mo CA评分低于无焦虑患者(P=0.042)。71例患者中49例(69.01%)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其中轻度认知损害28例(39.44%)、痴呆21例(29.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焦虑是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影响(OR=10.816,95%CI:1.682~69.560;P=0.012)。结论伴焦虑或抑郁情绪的帕金森病患者病情更严重,存在焦虑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普拉克索对经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并且已经出现运动并发症的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2例PD患者在原有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1.5~3.0mg/d,为期12周.疗效指标为治疗前后统一PD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其中UPDBS Ⅰ及HAMD用于评价精神、行为、情绪等非运动症状;UPDRS Ⅱ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UPDRS Ⅲ、Ⅳ及"开"期和"关"期时间的变化用于评价运动功能,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整体评价.安全性指标为不良反应、血压、脉搏、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12周后,UPDRS各项评分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PDRS总分:52.05±7.69与39.26±7.64,t=25.378,P<0.05).UPDRS运动评分改善22.61%,"开"期持续时间增加约1.64 h;复方左旋多巴用最平均减少129.46 mg/d;治疗并发症评分变化均值下降1.45分;HAMD评分均值下降6.14分.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嗜睡、恶心、便秘、厌食等.结论 普拉克索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中晚期PD患者加用普拉克索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即PD-MCI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种量表[MMSE、Hoehn-Yahr分期、Webster评分、PD统一评分量表-运动(UPDRS-motor)及剑桥老年认知检查量表中文版(CAMCOG-C)]评估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运动和认知功能;应用Petersen改良标准诊断PD-MCI.结果 89例PD患者中,认知正常(PDCOGNL)56例(63%),PD-MCI 20例(22%),PD痴呆(PDD)13例(15%).PD-MCI组较PDCOGNL组在定向、语言、记忆、注意、执行、思维、知觉等方面均存在明显损害,两组年龄和起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MCI:4.4±4.3,PDCOGNL:7.1±4.9;q=3.270,P<0.05);PD-MCI组的年龄、起病年龄及受教育程度较PD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PDD组较PDCOGNL组在年龄、起病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913、-4.997、4.740,均P<0.01);3组间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ehn-Yahr分期、Webster评分及UPDRS-motor评分与PD认知功能均存在负相关.结论 PD-MCI是PD认知正常与PDD之间的过渡状态,存在多个区域的认知损害;高龄、起病年龄迟、受教育程度低可能是PD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疾病严重程度及运动功能与PD认知功能存在着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