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大细胞在调节血管通透性方面起了关键作用。被确定为人体肥大细胞特异性介质的有组织胺(其代谢产物为甲基组胺)、蛋白水解酶、类胰蛋白酶等。本文实验证明MS病人CSF类胰蛋白酶升高。 55例临床确诊的MS,其中缓解复发型MS(RRMS)31例、慢性进行性MS(CPMS)24例。年龄18~62岁,男21、女34例;43例其它脑疾病如脑血管病、脑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常规腰穿、取CSF,以  相似文献   

2.
视神经脊髓炎脑脊液改变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视神经脊髓炎 (NMO)患者的脑脊液 (CSF)改变特征。方法 对 56例NMO患者的临床资料 ,66次腰穿CSF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NMO分为单纯型和复发型 ;CSF细胞数在两型都有轻度增高 ,但单纯型同时多伴有全身炎症反应 ,复发型多不伴发急性炎症 ;②两型均有蛋白轻中度增高 ;③CSF中IgG在复发型增高 ,尤其以发展为多发性硬化 (MS)者显著 ;④蛋白 细胞分离现象仅见于NMO两型患者 ,MS者无此现象 ;⑤CSF细胞学检查两型均无特异性。结论 利用CSF特点对NMO两型患者及发展为MS者可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20例多发性硬化(MS)和2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CSF细胞学改变,并取16例其它神经疾病和18例正常人CSF进行细胞学比较。发现15%MS和10.7%GBS病例CSF白细胞数>10×10~6/L,其上限MS为62×10~6/L,GBS为52×10~6/L。CSF浆细胞出现率MS为30%,GBS为28.6%。MS患者在病程3月内CSF浆细胞检出率较高,而GBS在1月内检出率略高。认为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CSF浆细胞出现的确定有助于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珍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枢生长抑素(SS)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变化进行了综述。SS 在Alzheimer's 病和Parkinson's 病患者表现为CSF 和脑组织中含量降低,在Huntington's 病则表现为含量增高,在长期发作癫痫患者也表现为含量降低,在多发性硬化患者症状复发期为可逆性降低,而在CNS 肿瘤患者CSF 中,SS 含量明显增高。观察中枢SS 含量变化与上述疾病的内在关系,可为揭示某些疾病的病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病人血清和脑脊液(CSF)壳三糖苷酶(CTTS)活性以及CSF免疫活化和炎症标志物。方法选择三所医院178例MS病人,其中复发缓解型MS(RRMS)120例,继发进展型MS(SPMS)32例,原发进展型MS(PPMS)26例,并选取40例其他神经疾患(OND)和30非神经疾患病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和CSF中CTTS活性及CSF单核细胞数(MNC)和鞘内IgG产物。结果 MS病人与OND组和对照组比较,CSF中CTTS活性明显升高,但血清不升高。RRMS和SPMS组CTTS指数高于对照组,但PPMS组正常。在伴有MNC升高或CSF寡克隆IgG区带的MS病人,CTTS指数高于无此表现者。结论 RRMS和SPMS病人CCTS指数升高,CCTS指数与CSF炎症或免疫活化标志物有关。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一氧化氮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CSF)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43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25例吉兰-巴雷综合症(GBS)患者及39例对照者CSF的NO水平,同时进行其生化和细胞学成分及寡克隆IgG区带(IgG-OB)分析.结果MS组CSF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硝酸还原酶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CSF的NO含量;NO参与了MS的免疫发病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在多发性硬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与多发性硬化(MS)临床表现及复发缓解型MS(RRMS)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MS、23例其他炎性神经疾病(OIND)、29例非炎性神经疾病(NIND)以及50例神经系统正常的对照(NC)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MO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MS患者CSFMOG抗体阳性率为28.3%(17/60),明显高于NC组[2%(1/50)]和NIND组[0%(0/29)],但与OIND组[21.7%(5/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清MOG抗体均为阴性。抗体阳性率急性活动期为31.8%(14/44),与稳定期[18.75%(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FMOG抗体阳性的RRMS患者复发时间早于阴性患者,且其第1、2年复发率均高于阴性患者。结论在部分M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异常的MOG特异性B细胞免疫应答,且CSFMOG抗体对RRMS的复发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多实验证实:氨基酸神经递质,特别是r-氨基丁酸(GABA)与惊厥的机制有关。但是,对癫痫患者脑或CSF GABA水平的临床研究是有争论的。本文研究了31例不同类型儿童癫痫的腰穿CSFGABA水平和抗痉药治疗的影响。其中女17例、男14例。年龄2月~12岁。部分性发作11例、婴儿痉挛9例、肌阵挛发作4例、强直-阵挛发作4例、其它发作3例。并与41名年龄相仿的无神经系统疾患的儿童作对照,其中女20名、男21名。全部患者腰穿取脑脊液,先排掉2~3ml后,留取1.5ml作GABA分析,结果如下: CSF GABA平均水平对照组41名儿童为174(95~316)pmol/ml,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31例癫痫儿童为141(68~294)pmol/ml,与对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44例不同分型的多发性硬化患者(MS组)和42例健康对照组(NC组)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 MS组急性期患者血清MCP-1含量明显低于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P<0.05);重型患者血清MCP-1含量明显低于轻型(P<0.05);MS组稳定期患者血清MCP-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MS患者血清MCP-1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MCP-1可能参与了MS的免疫过程,血清MCP-1浓度可作为观察MS患者病情及判断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部分机制可能和调节免疫功能以及MCP-1等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多发性硬化(MS)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细胞因子,发现活动的MS血清和脑脊液(CSF)TNF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的MS和对照组。GBS患者急性期CSF和血清T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后水平。另外,MS和GBS患者CSF的TNF水平均高于相应的血清水平。通过研究还发现MS和GBS组CSF的蛋白含量显著增高。此外,MS组CSF白细胞敷与CSF的TNF水平及CSF蛋白含量相关,且CSF蛋白含量与血清、CSF的TNF水平相关。这表明TNF一方面可能来源干鞘内的单个核细胞,另一方面由于血脑屏障受损可能来源于血液,另外还可能来源于神经肢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TNF可能在炎性脱鞘病发病初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地黄合剂(DHHJ)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中发挥的双向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将40例M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治疗组(n=20)与激素治疗+DHHJ组(n=20),根据组名采取相应治疗.另设20例排除免疫系统疾病及感染类疾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EUSA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观察对象脑脊液(CSF)和外周血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I~(GFAP)和S100B的含量及CD4+细胞,CD8+细胞数目.用下肢功能状态的评分(AD、延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上肢功能状态评分(9HPT)对MS患者进行临床评分并分析其与GFAP、S100B之间的关系.随访MS患者的复发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S组CSF中GFAP和S100B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MS患者的AI、9HPT评分存在相关关系.DHHJ+激素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患者CSF中GFAP和S100B含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HHJ+激素治疗组MS的复发次数与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的外周血和CSF中出现CD4+细胞明显增多,CD8+细胞明显减少;CSF中更明显.给予不同的治疗后.CD4+细胞数目减少.CD8+细胞数目增多,DHHJ+激素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HHJ 一方面能够影响MS患者CSF中GFAP和S100B的表达,抑制胶质细胞的激活,达到抗炎性反应作用;另一方面DHHJ还可以通过上调免疫抑制性CD8+细胞的数目,下调免疫辅助性CD4+细胞,发挥调节免疫平衡作用,最终达到双向治疗MS的作用,减少MS患者复发的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脑梗死 (CI)及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72例CI、5 5例MIDCSF中TNF α含量 ,以 3 2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 :CSF中TNF α的含量在MID急性发作组、CI急性期同对照组及CI恢复期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1) ;MID稳定期组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5 ) ,同CI恢复期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 5 )。CSF中TNF α的含量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CSF中TNF α含量与CI病理机制明显相关 ,但与MID的认知功能下降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颅底重建技术在鼻内镜手术中脑脊液(CSF)漏修补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41例经鼻内镜入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中脑脊液漏的分级,采用不同颅底重建方法,明胶海绵、人工硬膜填塞,或自体筋膜、粘膜瓣、脂肪填塞及硬膜缝合进行修补。结果 本组患者中92例患者出现术中脑脊液漏,其中69例患者(75%)为Kelly分级2~3级脑脊液漏。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4例(4. 3%),其中1例患者经腰穿引流后治愈,3例患者再次行修补手术治愈。术后随访6~12个月,无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复发。结论 颅底重建技术可明显降低内镜颅底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是安全可靠的预防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低颅压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 ,伴有眩晕 4例、耳鸣 2例、颈项强直 2例。 9例行腰穿检查 ,脑脊液 (CSF)压力均 <70mmH2 O ,8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 ,1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 ,2例腰穿时行CSF置换 ,均痊愈。结论 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bl-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M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31例MS患者(缓解期20例、急性复发期11例)和16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bl-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bl-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调;(2)急性复发期和缓解期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bl-b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急性复发期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bl-b蛋白表达水平较缓解期患者明显下调。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Cbl-b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MS发病,且蛋白表达的进一步下调可能与MS急性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脑脊液(CSF)S-100b蛋白含量,并探讨其对CNSL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CNSL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患者(有症状组)14例,无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患者(无症状组)22例和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腰麻患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SFS-100b蛋白含量,同时进行CSF细胞学检查,并对36例CNSL患者CSF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有症状组CSFS-100b含量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均为P<0.01),无症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NSL患者CSF小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之间也有差异(P<005);单核细胞比例有症状组患者最低,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检测发现,CSFS-100b蛋白含量随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的加重或减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CNSL患者CSFS-100b蛋白含量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多发性硬化 (MS)患者脑脊液 (CSF)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和白介素 16 (IL 16 )的水平 ,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及其在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31例MS患者CSF和血清的MBP和IL 16进行测定 ,并与 2 4例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IDP)、2 2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MS组CSF和血清中的MBP水平均显著高于IDP组及对照组 (均P <0 .0 1) ;CSF中的IL 16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血清中IL 1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MS组中CSF的MBP水平与IL 16水平显著相关 (r=0 .4 6 8,P <0 .0 1) ,但血清中MBP的水平与IL 16水平无相关性 (r=- 0 .131,P >0 0 5 ) ;CSF中MBP水平和血清中MBP的水平有相关性 (r=0 .5 0 5 ,P <0 .0 1) ,CSF中IL 16和血清中IL 16的水平无相关性 (r=0 .0 2 2 ,P >0 .0 5 )。结论 MBP是诱导MS发病的主要自身抗原之一 ,MBP可能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刺激IL 16的产生 ;而IL 16主要在中枢神经局部产生并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正常压力脑积水行脑脊液分流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 从27例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临床症状、病程、腰穿放液和引流试验等因素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依照疗效判定标准,显效7例(25.9%);有效15例(55.6%);无效4例(14.8%).其中以步态不稳改善最明显,以痴呆、尿失禁为主要症状者疗效较差.腰穿测CSF平均压力≥140 mmH2O者优于压力<140 mmH2O的患者;腰穿压力< 140 mmH2O,且24 h CSF总引流量<250 ml、夜间12 h CSF引流量<150 mL的患者疗效最差.结论 对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动力学的变化可以预测NPH分流手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脑脊液生长抑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6例急性脑梗死(ACI)、43例急性脑出血(ACH)、15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及40例对照者的血浆SS含量,同时测定部分患者及对照者的脑脊液SS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S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尤以ACI组及SAH组比对照组差异更显著(P<0.05,P<0.01),脑脊液SS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CI组P<0.05,余者P<0.01),3周内动态观察SS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SS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患者脑立体定向手术前后脑脊液 (CSF)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 2 6例原发性PD患者 (PD组 )脑立体定向术前、后CSF中多巴胺 (DA)、5 羟色胺 (5 HT)、去甲肾上腺素 (NE)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 (HVA)、5 羟吲哚乙酸 (5 HIAA)、3 甲氧基 4羟基苯乙二醇 (MHPG)的含量 ,另外测定 2 5例外科疾病腰麻手术患者 (对照组 )CSF中HVA、5 HIAA、MHPG含量。结果 PD组CSF中HVA、5 HIAA、MHP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P <0 0 5、P <0 0 0 1) ;手术后组的CSF中DA、HVA ,、5 HT、5 HIAA、NE、MHPG含量明显高于手术前组 (其中DA、HVA、5 HT、5 HIAA和NE均P <0 0 0 1;MHPGP <0 0 5 )。结论 PD患者CSF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含量明显降低 ,脑立体定向术可提高PD患者脑部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