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耳聋儿童助听后1年内听觉及言语能力发展变化趋势,探讨耳聋程度对聋儿的听觉及言语发育水平的影响,为聋儿的有效康复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患儿29例,男19例,女10例。助听器选配年龄3~8岁,平均5.6岁。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将患儿分为中度听力损失组(14例)和重度听力损失组(15例)。分别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在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时对患儿的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发育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度和重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在助听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助听后1、3、6、9、12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中度和重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在助听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助听后1、3、6、9、12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3、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3、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和重度聋组患儿助听后1年内早期听觉及言语能力有显著提高,但各自有不同的发育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13例聋儿助听器评估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聋儿配戴助听器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原因.方法:对13例配戴助听器的聋儿进行了全面的听力学及助听器评估.常规声导抗测试采用GSI-Tympstar中耳分析仪测试,行为测听采用国际听力AC40纯音测听仪,用条件游戏测听法(CPA)测试双耳250~8000Hz听阈.结果:13例聋儿中,2例分别有中耳、外耳疾病.13例的24个助听器的配戴、使用和调试情况均不令人满意.结论:聋儿配戴助听器后仍应进行听力学随访以监测其听力状况和助听器使用情况,并应定期调试助听器,聋儿康复的相关人员也应该参与到这一工作中,以帮助聋儿正确使用助听器.  相似文献   

3.
我国1758例聋儿智力发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聋儿智力发育特点,探讨影响聋儿智力发育的因素、采用希-内学习能力测验(H-NTLA)量表对1758例3~17岁聋儿进行智力测验,同时测定1788名相同年龄听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聋儿智商平均较正常听力儿童低约20。聋儿智龄在3~5岁较同龄正常儿童低约6个月,从6岁开始差距逐渐增大,至13岁时智龄落后约36个月。16岁以后又有逐渐接近的趋势。3~9岁聋儿在反映手眼协调及空间知觉的分测验和正常听力儿童相比差异无显著性;16~17岁聋儿在反映图形记忆及图形组合能力的短视觉记忆及空间推理两项分测验和正常听力儿童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反映概念推理、思维想象的图画联想、图画类同以及色彩记忆、数字记忆力均较正常听力儿童明显落后。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聋儿智力发育有关的主要因素有:是否选配助听器、家庭教育经费投入及开始受教育年龄。  相似文献   

4.
婴幼聋儿助听器的验配及随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立助听观察室专为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选配助听器,并进行定期调试及康复指导,用声场验配法评估助听效果。结果发现佩戴助听器1~3年后的助听效果较初戴时好,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频差异更大。表明聋儿听敏度特别是高频部分的听敏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言语测听评价聋幼儿助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听器的主要功能是改善患者的言语听力 ,佩戴助听器后言语分辨能力提高的程度 ,是判断助听效果的最直接的依据。但是对于学语前耳聋的患儿 ,因为无语言基础 ,评价助听效果只能用功能增益法即用 2 5 0~ 40 0 0Hz的啭音作为测试声 ,确定聋儿听力损失经过助听补偿后的音频感受范围是否在正常人听觉言语区域 ,判断该聋儿佩戴的助听器是否合适。此方法有一定局限性 ,它测试所发出的啭音或窄带噪声 ,而言语声是多频率的复合音 ,因此 ,单靠功能增益法无法评估助听器的真实效果。近年来 ,对在训及家庭训练的聋儿 ,佩戴助听器后听力跟踪与训练相…  相似文献   

6.
韩睿  李炬 《耳鼻咽喉》1999,6(5):259-261
成立的观察室专为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和选配助听器,并进行定期调试及康复指导,用声场验配法评做助听效果。结果发同戴助听器1-3年后的助听效果较初戴时好,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频差异更大。表明聋儿听敏度特别是高频的听敏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8.
真耳介入增益法是助听器常用的验配方法之一。本文应用 NAL -R、2 / 3增益公式 ,对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程度为严重聋和极度聋的聋儿 ( 1 5人 3 0只耳 ) ,进行了助听器验配 ,并对不同频率上的目标增益值、真耳介入增益值方面进行了比较 ,探索适合于这类患者的最佳预选公式。结果发现助听效果最好的是 2 / 3增益公式 ,助听效果最差的是 NAL-R公式 ,但在应用时要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听觉装置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的相关性,为听觉言语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以27例感音神经性语前聋(耳聋程度为中度至极重度)儿童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13例。生理年龄9~95个月,平均42±25个月;均为双耳助听,干预年龄1~72个月,平均26±24个月;听力年龄为1~60个月,平均16±14个月。使用儿童音乐能力评估量表(Musical Ears量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量表、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量表分别评估患儿的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儿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得分分别为27.1±16.7、4.4±1.9、2.8±1.4分,音乐能力得分与听觉能力得分显著相关(r=0.856,P=<0.001),音乐能力得分与言语可懂度得分显著相关(r=0.827,P=<0.001)。结论助听后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听力补偿对聋儿言语清晰度的影响,分析其语音获得情况及易出现的错误,提出听觉言语训练建议,为提高聋儿语音的获得、提高言语清晰度,更科学地开展语训工作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受试30名聋儿来自同一康复机构, 选取平均年龄4.7岁配戴助听器的聋儿,男14名,女16名进行研究,控制年龄、性别、发音器官障碍、智力、耳聋程度等变量。用言语清晰度和语音测试行业标准对被试者进行测试,按听力补偿的时间、开始训练时间、补偿程度的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 听力补偿时间的早晚和补偿程度、开始训练时间均和言语清晰度、语音获得呈显著相关(P<0.05)或极其显著相关(P<0.01)。结论 聋儿早配助听器、早期开始训练及良好的助听效果可提高聋儿的言语清晰度和语音的获得。  相似文献   

11.
聋儿戴助听器导致的听力下降(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聋儿康复中心戴助听器半年以上的在训聋儿30名(58耳)的听力情况进行复查,发现这些聋儿中有2例(2耳)出现戴助听器后单耳听力下降情况.为了探讨聋儿听力下降的原因,对聋儿所配戴助听器的频响范围、增益、声输出情况、音量大小及聋儿家长或语训老师对聋儿进行语训的习惯进行了分析.比较戴助听器前后听力情况,提出可能导致聋儿听力下降的几个常见原因.对聋儿验配助听器过程中需注意的方面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陡降型听力曲线的听障者选配助听器,使其能听清楚高频的声音。方法 听障者配戴助听器前和配戴普通线性放大助听器、多通道全数字电脑编程助听器后进行助听听阈、声源觉察率测试,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听障者配戴普通线性放大助听器与没有配戴助听器时助听效果没有明显差异;配戴多通道全数字电脑编程助听器和配戴普通线性放大助听器助听听阈在高频区有显著性差异,在对低频的正常耐受下大幅度补偿高频,从而助听听阈接近正常。结论 陡降型听力曲线听障者配戴多通道全数字电脑编程助听器,经过多次调整,对高频部分的听敏度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听力障碍患儿佩戴助听器后塞音的发音特点。方法以佩戴助听器的语前聋患儿30例(助听器组)和健听儿童30例(健听组)为研究对象,年龄3~6岁(分为3~、4~、5~6岁组,每组2类儿童各10例),日常均使用汉语普通话交流,具备一定的发音能力。以塞音词表进行测试,分析两组儿童塞音(/b/、/d/、/g/、/p/、/t/、/k/)的发音正确率和错误类型,分析不同生理年龄、助听时间与发音正确率的关系。结果助听器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为/b/>/d/>/g/>/k/>/t/>/p/,健听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g/>/k/>/p/>/d/>/t/;健听组儿童塞音/b/、/g/、/k/、/t/、/p/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助听器组儿童(P<0.05)。助听组儿童发音错误规律包括:①发音方法相同的音互相替代,如不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和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②发音部位相同的音互相替代;③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不同的替代,如:塞音擦音化,塞音塞擦音化,不送气化。4~、5~6岁组听障儿童塞音/g/、/p/、/k/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3~岁组(P<0.05),助听器佩戴时间大于2年的听障儿童塞音/p/、/t/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小于2年的儿童(P<0.05)。结论听障儿童塞音发音清晰度落后于健听组儿童,生理年龄、听觉干预的时间对听障儿童部分塞音发音的正确率有影响,需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对一名女性重度耳聋患者,她仅在500Hz以下有一定残余听力,对其使用赛佛助听器时的听力改善,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进行言语可懂度测试和辅音知觉混淆矩阵分析。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可懂度测试:(1)不带助听器;(2)只带助听器不加唇读;(3)既带助听器又加唇读。结果表明:(1)赛佛助听器有利于提高声调识别率;(2)使用赛佛助听器,多音节词可懂度提高得比单音节词要多;(3)赛佛助听器可使单词可懂度提高40%,音节清晰度提高25%;(4)赛佛助听器对改善辅音发音方法的感知帮助较大,而对发音部位的感知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线性频率压缩(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 NLFC)助听器对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耳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为耳聋患者助听器选配及助听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5例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均双耳佩戴助听器,根据患者是否有NLFC助听经验分为A、B两组:A组13例有NLFC助听经验,日常使用NLFC技术;B组12例无NLFC助听经验,日常使用传统放大(conventional process, CP)技术.所有患者分别在NLFC和CP条件下进行噪声下句子识别测试,比较其结果.结果 A组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分别为82.33%±16.06%、76.70%±18.08%,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分别为83.04%±12.56%、81.79%±20.07%(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高频(4、6、8 kHz)助听听阈分别为53.54±7.30、57.01±6.81 dB SPL,B组分别为57.42±8.38和61.21±7.42 dB SPL,两组NLFC条件下的助听听阈低于CP条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统计学回归处理,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高频助听听阈差值与言语识别率差值呈线性相关(r=0.63,t=3.89,P=0.007).结论 NLFC技术可改善患者高频可听度及噪声下言语识别,一定的NLFC使用经验可使NLFC助听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的比较研究,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对象包括18例人工耳蜗植入和40例配戴助听器的先天性语前聋儿童,先在自由声场测试双耳裸耳听阈,根据装置使用时间和平均裸耳听阈值分组,测试并比较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封闭项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识别率.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时间≥2年组儿童的韵母、声母和单音节词识别率明显高于<2年组患者.助听器使用时间≥2年组的各测试项识别率与<2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10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与平均裸耳听阈≤10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9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但与平均裸耳听阈>70 dB HL但≤9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重度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能获得比助听器使用者更好的言语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The perception of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amongest adolescents with moderate and profound hearing loss was correlated with indices of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This was don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use of hearing aids could play a role in presence and improvement of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among acquired hearing loss persons after the use of hearing aids. Amongest the deaf popu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hearing loss did affect the social, the vocational, the personal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 after interventio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show any corresponding change except that the state anxiety among this group had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和配戴助听器儿童在语音识别、声调识别及语音清晰度上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5名听障儿童,其中助听器组25名,人工耳蜗组30名;采用听觉语言能力评估词表进行评估;利用SPSS 16.0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障儿童的韵母识别率显著高于声母识别率(t=3.505,P=0.001);助听器组韵母识别率显著高于声母识别率(t=3.672,P=0.001);人工耳蜗组韵母识别率与声母识别率无显著性差异(t=1.517,P=0.135);人工耳蜗组的声母识别显著高于助听器组(t=3.508,P=0.01);两组儿童的韵母识别、双音节词声调识别及语音清晰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人工耳蜗组和助听器组的语音清晰度变异系数均大于20%,离散程度较大。结论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应重视声母识别训练,同时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