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用9103-B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率两用仪测定60例中医血淤症病人的体外血栓长度、重量和血小板粘附率.结果表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脑血栓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P<0.05).提示体外血栓长度、重量和血小板粘附率可作为临床血淤症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对血小板粘附功能的研究,陆续有所报道,粘附试验对直接测定血小板功能障碍具有一定价值。血小板粘附性低的患者易于出血;反之,血小板粘附性增加则易并发血栓形成。目前测定血小板粘附性的方法有体内和体外两种,其正常值各异。本室采用玻珠柱方法测定正常成人106例及临床病例84例的血小板粘附性,结果表明本方法对由于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而引起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43例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的体外血栓形成状况,并与同期测定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以及血液流变学结果一起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体外血栓有一项以上异常,三项异常者占76%,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差别(P<0.001)。患者体外血栓形成增强与血小板粘附率增强和血液粘度升高诸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应用~(133)氙局部脑血流量(~(133)XercBF、测定、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实验,对益气降糖饮治疗前后70例糖尿病病人的rcBF和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率等项指标进行了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全部病例均根据WHO标准确诊,男32例、女38例。其中有冠心病、高血压或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脑血栓患者血流变学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6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液流变学检查,并对两组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等指标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展开合理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于预防、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评估等均有重要价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体外研究方法对40例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粘附率进行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两者之间血小板粘附率有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无差异,此结果更进一步说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活跃.为此我们建议可将血小板粘附率测定作为诊断及判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和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医疗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对照组常规用药方式,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分析患者的疾病治疗数据,研究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数据差异。当P0.05时,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脑血栓的观察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数据更为优异,P0.05。结论采用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值得更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明妊高征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A-B型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及可调恒压力毛细管粘度计,电脑自动测算。对125例妊高征患者进行观察。结果:(1)妊高征中期与晚期妊娠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纤维蛋白原,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血小板粘附率共5项呈显著升高,P〈0.05~0.01;(2)妊高征不同程度间血液流变学改变;血球压积呈逐渐下降趋势,血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测定了70例健康成年和中老年人体外血栓形成及血小板粘附率。体外形成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女性均大于男性,女性月经期对血流变值有影响。血小板粘附率随年龄增长有增长趋势。选用正常值应考虑年龄、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10.
抗血小板药物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过程之一是动脉血栓形成,即脑血栓,而血小板对血栓形成意义重大。多种证据表明[1],脑缺血后血小板被激活。激活后的血小板可发生粘附、聚集、释放等一系列反应,进一步加重缺血性脑损伤。抗血小板治疗是通过阻止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防治中风、心梗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因而运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受到诸多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主要从机制入手对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抑…  相似文献   

11.
LG-Ⅲ型血液流变学测试仪是由电子计算机,血液粘度计,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粘附仪,体外血栓形成仪五个部分组成。一般用体外血液流变学测量的方法,模拟实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从而预测诸如(心脑)血栓类疾病,血液病,肿瘤病等的发生,发展,为临床的诊断治疗,观察病情及预防等提供依据。我院于1996年应用LG-III型血液流变学测试仪检验71例患者,分别进行全血高切,低切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电泳速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胆固醇含量7项指标测定结果见下表。结果进行了数学统计并与计算机预测诊断分级作了对比,检测结果与本…  相似文献   

12.
蝮蛇抗栓酶可使血液粘度下降,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下降,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增强,促进抗凝过程,抑制血栓形成。1997年6月~1998年2月我院使用抗栓酶治疗脑血栓患者,并根据病人心理状态、全身情况及治疗动态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NIDDM)血液粘度、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率等6项临床指标观察,年龄40~70岁,分为三组(41~50、51~60、61岁以上)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同年龄同性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用XSN-R型体外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及SDZ-3型自动电子计时粘度计,对百色地区141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的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五项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北京地区值比较,除女性血栓长度及男性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或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照研究了20例CMPD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功能,并观察了其中 13例患者和 8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超微结构。发现CMPD患者血小板粘附功能与ADP、肾上腺素、胶原、瑞斯脱霉素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均降低,血小板内致密颗粒数减少。由此表明CMPD 患者具有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障碍。作者认为这种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患者出血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但从本研究结果还看不出血小板功能变化与患者出血和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之间有何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6.
毛冬青甲素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冬青甲素(ilexonin A)是从冬青科植物毛冬青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效成分,分子式为C_(34)H_(48)O_6Na,临床上初步试用于治疗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药理实验表明,毛冬青甲素在体外有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及抑制TXA_2样物质的生成。最近研究结果表明,其抑制血小  相似文献   

17.
应用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以血小板第一、二相聚集率为指标,对脑出血38例,脑血栓形成54例,使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呈亢进状态,说明血小板聚集性的测定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预报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性有明显降低作用,这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将有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8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了白细胞流变学的检测,并与同期健康组相对照,结果表明,脑血栓患者的各项血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脑血栓患者的白细胞粘附功能同全血低切、体外血栓长度和重量呈正相关(P<0.01),提示白细胞粘附率(LAR)升高,患者的血液易处于高凝、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502例血瘀证患血液流变性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NXE-1型锥板粘度仪,WTP-A1型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两用仪检测10项指标。结果:502例患的血液流变性指标中,ηbH、ηp、HCT、TK和Fig增高占90%;体外血栓形成或干、湿重、湿长三项指标均异常增高占65.91%,与健康人比较有显差异(P〈0.05;P〈0.01)。结论:血瘀证器患的血液呈高粘、浓、稠、  相似文献   

20.
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93例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报告93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栓长度改变最显著,血小板粘附率、血栓湿重、血栓干重也降低,提示精制蝮蛇抗栓酶不仅可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也有预防中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