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聪珍 《陕西中医》2007,28(9):1176-1177
目的观察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类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4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予散偏汤加味;对照组给予两比灵胶囊治疗;共观察半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散偏汤加味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中药散偏汤加味水煎服,对照组4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 mg,睡前服,10d 1疗程,治疗2疗程后统计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即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四物汤加味治疗月经过少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味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诊断为月经过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用四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予人参归脾丸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44例,痊愈9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和86.36%。对照组42例,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62%和71.43%。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物汤加味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优于人参归脾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滋血汤加味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诊断为月经过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滋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予四物合剂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34例,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和88.24%。对照组32例,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88%和78.13%。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血汤加味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优于四物合剂治疗。  相似文献   

5.
马启明  杜连平 《光明中医》2011,26(1):99-100
目的观察千金苇茎汤合桔根汤加味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慢性上颌窦炎的门诊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千金苇茎汤合桔根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藿胆丸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6.2%,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愈显率为61.2%,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愈显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千金苇茎汤合桔根汤加味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6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世葳 《河南中医》2010,30(9):852-853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病人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65例总有效率92.3%,愈显率75.4%;对照组总有效率66.2%,愈显率3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汤加味治疗脾虚气弱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并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方面探讨黄芪汤治疗脾虚气弱型便秘的机制。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气弱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黄芪汤加味水煎剂,对照组(30例)给予芪蓉润肠口服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愈显率(痊愈+显效率)为73.33%,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5例,有效12例,愈显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愈显率比较P〈0.01,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黄芪汤加味是治疗脾虚气弱型便秘的有效方剂,能够明显改善脾虚气弱型便秘的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张慧  刘燕妮  杨秀清 《陕西中医》2012,(10):1300-1301
目的:观察散偏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散偏痛胶囊(川芎、白芷、藁本、细辛、蔓荆子、柴胡、地龙、白芍、香附、白芥子等)治疗风热上扰型普通型偏头痛106例,对照组100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观察两组疗效、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7%,对照组总有效率66%,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散偏痛胶囊治疗风热上扰型普通型偏头痛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宫血宁汤加味治疗血瘀型崩漏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宫血宁汤加味治疗血瘀型崩漏疗效。方法:60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宫血宁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用云南白药,观察两组用药3个月经周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血宁汤加味治疗血瘀型崩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头风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偏头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8例采用自拟头风汤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麦角胺咖啡因及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5.9%,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愈显率为55.6%,总有效率为8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头风汤治疗偏头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6例,用散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0例,用氟桂利嗪、脑宁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6%、对照组80%,差异显著(P0.05)。结论: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散偏汤加味治疗偏头痛4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散偏汤加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病例48例在头痛发作期服用散偏汤加味,日一剂水煎服,连服5天为一个疗程,症状消失后改用补益气血之剂调补。结果痊愈25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结论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7年我院门诊治疗的偏头痛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采用加味散偏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0d,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偏头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14%(P0.01),疼痛改善方面,两组NRS评分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结论:运用加味散偏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偏头痛,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偏头痛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内耳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对照组8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72.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内耳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扰证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痰浊上扰证偏头痛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2例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1例用正天丸治疗,疗程15d。以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1例,总有效率64.5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扰证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类中药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予散偏汤加减,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味口服;对照组35例,给予牵正散口服,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刺血、针刺、拔罐治疗,对照组用针刺、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2.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愈显率47.5%、总有效率87.5%,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血疗法结合针刺、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味口服,对照组给予西比灵口服,观察头痛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对照组为6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偏头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加味散偏汤,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46.0%,对照组2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