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世明  陈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33-2234
目的:分析胺碘酮注射液在转复特发性房颤的应用价值。方法:按标准剂量,规范使用胺碘酮注射液转复特发性房颤。结果:本组53例证实,经胺碘酮转复治疗特发性房颤转复率达98.1%,并能有效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应用胺碘酮注射液转复特发性房颤疗效肯定,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2011年收治120例合并房颤的患者进行病因及治疗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病因以冠心病居首,高血压次之.19例阵发性房颤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持续性房颤33例,永久性房颤心68例,心室率控制均较满意.结论:房颤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关注房颤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在瓣膜替换及畸型矫治同时心房内直视迷宫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可行性.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19例,先天性继发孔房缺合并房颤1例,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经心房行迷宫式射频消融,同时行辩膜替换及其他心内畸形矫治.结果:无手术死亡.18例房颤消失,其中窦性心律16例(80%),结性心律1例,心房扑动1例.随访9~29个月,心律稳定,无远期死亡.结论:本方法简捷安全,可以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孙国成  蔡振杰 《医学争鸣》1997,18(6):551-553
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在瓣膜替换及畸形矫治同时心房内直视迷宫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可行性。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19例,先天性继发孔房缺合并房颤1例,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经心房行迷宫式射频消融,同时行瓣膜替换及其他心内畸形矫治。结果:无手术死亡,18例房颤消失,其中窦性心律16例(80%),结性心律1例,心房扑动1例。随访9 ̄29个月,心律稳定,无远期死亡。结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8例房颤患者接受治疗,其中阵发性房颤29例,持续性房颤9例.6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32例行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消融终点均为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即刻均成功迭到消融终点,手术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5d有8例出现了房性心律失常.2例复发患者中1例为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再次行导管消融获得成功;1例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口服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其余36例患者均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与导管消融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6.
李沂  杜荣生 《四川医学》2014,(6):718-719
目的:探讨特发性房颤患者与踝臂指数的关系。方法将108例无基础心脏疾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特发性房颤分为A、B 两组:A 组为合并房颤组,共38例;B组为不合并房颤组即对照组,共70例,分别做踝臂指数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踝臂指数高低。结果 A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特发性房颤发作与踝臂指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50例住院的房颤患者的病因、房颤类型、动脉栓塞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结果:房颤病因以冠心病位居首位,高血压次之。31例阵发性房颤用胺碘酮转复窦性心律及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44例持续性房颤和75例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控制较满意。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是房颤的主要病因,关注房颤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60例房颤病因及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71 7%房颤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 ,2 8 3 %房颤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性房颤。 <48h房颤 ,胺碘酮和心律平转复成功率 81 1 %。用洋地黄、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控制心室率 ,达标 91 7%。华法令或阿司匹林可降低栓塞发生率。结论 药物治疗要点包括转复和窦律的维持 ,控制心室率和预防栓塞。  相似文献   

9.
李丹 《当代医学》2009,15(6):37-37
目的探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房颤病人的病因及治疗情况的临床资料。结果房颤病因以冠心病位居首位,高血压次之。39例阵发性房颤用胺碘酮转复窦性心律及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51例持续性房颤和83例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控制较满意。结论关注房颤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衰伴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心衰伴快速房颤12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各63例,观察比较用药3h内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治疗有效人数分别为56例及33例,有效率分别为88.89%及52.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复为窦性心律者胺碘酮组25例(占39.68%),去乙酰毛花苷组22例(占34.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可有效降低心衰伴快速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并能使部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胺碘肤酮对特发性房颤的复律及逆转左房内径的作用.方法将92例持续性特发性房颤病人,分为胺碘酮组47例,普罗帕酮组45例.计算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LAD)、E峰、A峰以及E/A比值.结果胺碘酮组及普罗帕酮组,均可使特发性房颤复律,服药12个月后胺碘酮组有87.8%的患者未复发,而普罗帕酮组仅58.14%的患者未复发(P<O.01).随访3、6、12个月胺碘酮组左房内径逐渐缩小,左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而普罗帕酮组左房内径改变不明显;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不如胺碘酮组.结论胺碘酮维持阵发性特发性房颤窦性心律的疗效和逆转左房内径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2.
梁杰  崔国方 《新疆医学》2002,32(2):24-26
目的:探讨引起房颤的临床病因及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逐个查阅病历的方法,选择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患者,对其病因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房颤的病因中冠心病者54%,高血压13.9%,风心病8.9%,特发性房颤12.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6%,其它7.3%,按房颤的分类阵发性房颤88例(64.4%),持续性房颤12.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6%,其它7.3%,按房颤的分类阵发性房颤88例(64.4%),持续性房颤30例(21.9%),永久性房颤19例(13.8%),药物转复共13例,药物转复多为特发性房颤,或冠心病房颤用直流电转复4例,均为药物转复失败者,成功3例,结论:冠心病是房颤的最常见的原因,阵发性房颤常见,病因是冠心病持续性房颤常见是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永久性房颤常见于风心病,严重的冠心病而伴心功能不全者多选用洋地黄制剂,或两者合用。  相似文献   

13.
房颤的发生机制仍不很清楚 ,但其危害性已人所共知 ,对估计能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都应积极复律治疗 ,常用的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心律平等复律效果确切 ,但副作用较多 ,难以长期维持用药 ,近来我们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进行复律及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对象与方法临床资料  3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 2 1例 ,女 17例 ,年龄 (5 9.5± 8)岁。病因 :冠心病 13例 ,风心病 12例 ,高心病 5例 ,心肌炎 5例 ,特发性房颤 2例 ,甲亢 1例。其中急性房颤 (发病 48小时以内 ) 7例 ,初发房颤 (发病 2~ 7天 ) 11例 ,阵发性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 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4例。A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联合给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治疗。结果 B组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73.52%vs52.94%,P〈0.01),至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亦高于B组(88.00%vs66.67%,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5.
陈沐 《医学文选》2001,20(3):286-288
目的:对治疗老年房颤的几种药物疗效作比较。方法:(1)将26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地戈辛加倍它乐克,心律平,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3个月内有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作比较;(2)所有病例治疗后均作48小时Holter监测,对所发现的无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作比较;(3)对(1),(2)项所有参数作t检验;(4)将9例老年持续性房颤中的3例用心律平治疗,6例用胺碘酮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并将两种药物的疗效作比较,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26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三种药物治疗方案在预防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发作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尤以胺碘酮疗效最佳;胺碘酮治疗组无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在使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并维持窦心律的疗效方面,胺碘酮优于心律平,结论:胺碘酮是治疗老年房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2009年96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房颤病因以冠心病位居首位,高血压次之.15例阵发性房颤用胺碘酮转复窦性心律及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26例持续性房颤和55例永久性房颠心室率控制较满意.结论 冠心病、高血压是房颤的主要病因,关注房颤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联合电复律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电复律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6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电复律前服用负荷量胺碘酮.房颤转复服用小剂量胺碘酮0.2g,每天1次维持。结果:62例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3例患者转复后窦性心律不能维持.早期有效率为95.4%。结论:胺碘酮联合电复律是治疗持续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心律平并洋地黄治疗阵发性房颤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心律平并洋地黄治疗86例阵发性房颤的病人,结果显示:约有55%患者在12 ̄72h内转为窦性节律;25%在3周内转为窦性心律,随访3个月维持率84%;半年76%;1年70%;2年无明显差异,心律平用量〉300mg/d47例,≤300mg/d39例,地高辛每日0.125 ̄0.25mg,用药期间无1例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及严重心律失常,本组资料提示:心律平并洋地黄治疗和预防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106例风湿性收脏病并发房颤病人与周期89例风心病窦性心律病的临床资料及彩色多普 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蔡淑芬  孙晶  吴莉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149-149,152
目的:了解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及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房颤复律的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观察组和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组,随访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及左房功能的效果。结果:随访1年,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组复发率为43.4%,胺碘酮观察组为26.0%,治疗后治疗组左房内径缩小。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及左房功能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