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联合胶原膜牙周引导再生术(HA+GTR)与传统牙周翻瓣术植羟基磷灰石(HA)治疗牙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27颗经牙周基础治疗的牙周骨缺损的患牙,随机分二组HA+GTR(n=67),HA(n=60),术后定期随访,以临床及X线检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术后牙周袋深度(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附着丧失(AL)、牙龈指数(GI)均有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HA+GTR组的PD、HPD、AL值小于H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骨缺损处牙槽骨修复均明显。结论HA+GTR治疗牙周骨缺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异种骨移植物Bio-Oss联合Bio-Gide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全身健康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基础治疗6周以上,牙周袋深度超过5mm的垂直型骨吸收患牙40牙位,随机平分为2组。引导组织再生GTR组20个牙位,在翻瓣术同时植入Bio-Oss和Bio-Gide。对照组20个牙位仅行翻瓣术;术后3、6、12个月回访,检查探诊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和牙松动度,及X线检查比较2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GTR组术后3、6、12个月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指数均比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术后6、12个月牙松动度比术前及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3、6、12月菌斑指数比术前轻度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牙周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指数较术前减少,临床附着丧失和菌斑指数较术前轻度降低,牙松动度和龈退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io-Oss联合Bio-Gide能明显减轻牙周袋深度和减少牙周附着丧失,可促进牙周形成新附着和新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人工骨粉倍骼生(PerioGlas)植入牙周病所致骨缺损部位,观察其植入前后的牙周指标、X线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袋深度≥5mm,X线片示病变牙牙槽骨呈垂直或角形吸收病例82例,随机分为植骨组和翻瓣组。其中42例行植骨术,40例行改良Widman's翻瓣术作为对照。术后6、12个月复诊,观察术前及术后6、12个月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松动度(TM)等牙周指标的变化,采用X线平行投照观察牙槽骨的变化情况。结果:82例患牙均完成术后6~12个月的观察,与术前比较,PD、AL、TM指标均明显减少(P〈0.01),植骨组与翻瓣组术后比较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倍骼生作为活性生物材料,能够有效修复牙周骨缺损,促进骨再生及牙周新附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异种骨移植物Bio-Oss联合Bio-Gide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8例全身健康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基础治疗6周以上,牙周袋深度超过5mm的垂直型骨吸收患牙40牙位,随机平分为2组.引导组织再生GTR组20个牙位,在翻瓣术同时植入Bio-Oss和Bio-Gide.对照组20个牙位仅行翻瓣术;术后3、6、12个月回访,检查探诊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和牙松动度,及X线检查比较2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GTR组术后3、6、12个月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指数均比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术后6、12个月牙松动度比术前及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3、6、12月菌斑指数比术前轻度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牙周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指数较术前减少,临床附着丧失和菌斑指数较术前轻度降低,牙松动度和龈退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io-Oss联合Bio-Gide能明显减轻牙周袋深度和减少牙周附着丧失,可促进牙周形成新附着和新骨.  相似文献   

5.
引导组织再生术(GTR)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治疗天然牙周深骨下袋的有效方法。一些对固定修复计划起关键作用的桥基牙往往存在牙周骨缺损,GTR技术用于此类桥基牙治疗,已有短期的临床报道。然而,牙周病的治疗在于其临床疗效的长期稳定性,因此本研究用该技术对一些牙周深骨下袋的桥基牙进行治疗,考察其临床远期疗效。 选择16例患者的16个桥基牙进行治疗。选择标准,探诊表明牙周附着丧失等于或大于6 mm;临床及X线检查显示深度至少有4 mm的骨下袋;X线检查显示骨缺损处的骨支持丧失等于或大于50%;根分叉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实验动物牙周炎模型,评价含四环素的新型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际效果。方法:选用15只雄性、健康的杂交犬,在双侧上颌尖牙的近中根面放置不锈钢网6周,建立实验动物牙周炎模型。在上颌尖牙近中牙槽骨处制作3壁骨内袋缺损,分别随机将含有1%、5%、10%四环素(TTC)的不饱和聚磷酸酯/β-磷酸三钙复合物(UPPE/β-TCP)直接注射入一侧的牙周骨缺损区(实验组),另一侧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对照组)。术后16周处死动物,常规制备组织病理学样本,对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进行组织学和形态学评价,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多重比较。结果:植入UPPE/β-TCP/TTC复合物的牙周骨缺损区内均可见新骨和新牙骨质形成等牙周组织再生现象,无明显的炎症反应,部分UPPE/β-TCP/TTC复合材料被新生骨组织所替代,且新生骨组织、新生牙骨质和新生牙周结缔组织附着宽度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TTC的新型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UPPE/β-TCP复合物可为牙周骨缺损区的愈合提供稳定的空间,并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有望用于牙周组织再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牙周组织健康指数的变化,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疗效,为成人牙周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成人患者11例,包含17颗具有角形牙槽骨吸收的患牙,患牙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咬合创伤.对其进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分别记录再生性手术前后以及联合治疗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与临床附着丧失,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数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患牙完成再生性手术后,垂直骨缺损侧探诊深度由(5.91±1.05)mm减小为(3.02±1.09)mm,临床附着丧失则从(7.02±1.81) mm减小到(3.83±1.55)mm,患牙6位点平均PPD以及CAL也都明显减小,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后的正畸治疗,解除了患牙的咬合创伤,并使得临床附着丧失减小到(3.37±1.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对于具有角形牙槽骨吸收且伴有(殆)创伤的患牙,不但能够解决创伤问题,且改善了牙周组织健康,使得患者功能和美观均得到了显著提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吸烟对牙周炎非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吸烟对牙周炎非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4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前后探诊出血,牙周袋浓度和附着水平的观察。分析吸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不吸烟组治疗效果好于吸烟组,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的改善呈显著差异(P<0.01),附着水平的改善两组无显著差异但在牙周附着丧失>5mm的牙位呈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吸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好于吸烟者。  相似文献   

9.
羟磷灰石修复牙周骨缺损临床应用观察顾仓临,朱贤杰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25001)从192年起用羟磷灰石粉治疗牙周炎修复牙周骨缺损38例85个患牙。先探测患牙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水平、松动度。常规消毒、局麻后作翻瓣刮治术,刮除龈下牙石,去尽炎症肉芽组...  相似文献   

10.
透明质酸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外源性透明质酸(HA)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口内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患牙306颗,其中150颗患牙为对照组,156颗为实验组。对照组患牙仅作洁刮治和根面平整(SRP)。实验组患牙在行SRP后,龈下辅助给予0·2%透明质酸凝胶。观察两组患牙的菌斑指数、龈沟液流速、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等临床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牙的各临床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实验组患牙龈沟液流速的下降显著快于对照组(P=0·001),但其余临床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HA结合SRP对治疗慢性牙周炎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中有促进作用; HA能迅速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