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探讨直接钳取法经尿道拔除女性输尿管膀胱内双J管经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直接钳取法经尿道拔除女性输尿管膀胱内双J管22例患者。结果 22例应用直接钳取法拔除双J管均获得成功,拔管时间1-3min。术后无明显不适,排尿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直接钳取法经尿道拔除女性输尿管膀胱内双J管,器械简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安全易行,适合女性患者。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子忠  郭君其 《现代保健》2010,(11):164-165
目的从临床实用角度探讨输尿管支架管(双J管)在泌尿外科多种上尿路疾病中的适应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在多种上尿路疾病中应用输尿管支架管1054例,留置时间2周至6个月。结果双J管可以起到良好的内引流及内支撑作用,置管过程中及留置双J管期间,偶发输尿管穿孔、输尿管反流、膀胱刺激征、血尿、拔管困难、双J管滑脱、尿路梗阻、漏尿及感染、异物排斥反应等。结论通过放置双J管可降低‘肾盂或输尿管狭窄和漏的发生牢及改善肾功能,可降低PCNL及ESWL时输尿管石街、肾脏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管移位的原因、处理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2011年某科17例发生输尿管内支架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上移的内支架14例用输尿管镜取出,另1例开放取出。2例下移的支架管在膀胱镜下取出后并重新放置,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选择合适的双J管、术中仔细操作等可有效预防双J管移位,输尿管镜下取双J管是处理内支架上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拔除留置尿管的不同时机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40例留置尿管病人随机分组,A组20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B组20例在医生下医嘱后,不论膀胱是否充盈立即拔除尿管。结果:A组自动排尿率为95%,B组为80%自动排尿率;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比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能明显减少尿潴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输尿管内支架管滞留微创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输尿管内支架管滞留后治愈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7例输尿管镜下异物钳取出,1例弹力牵引拔除,1例经皮肾取石术取出,3例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镜取出,所有滞留的输尿管内支架管及黏附的石垢均成功取出,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创治疗输尿管内支架管滞留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观察两种拔除留置尿管方法对留置时长及拔管成功率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6月本科收治的脑卒中留置尿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方法,即在拔除尿管时抽吸水囊,保留导尿管,使患者尿液自行沿尿道口排出,应用膀胱扫描仪监测膀胱内残余尿量的方法判断患者能否自主排空尿液;对照组采用根据医嘱拔除尿管或每月常规更换尿管时拔除导尿管并观察患者能否自主排尿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尿管留置时间与拔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平均(6.30±2.184)d,对照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平均(11.43±4.3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成功率80.0%(24/30),对照组拔管成功率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方法能够及时观察到自行排尿恢复,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从而减少患者尿路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各类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共计120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中以输尿管及肾结石和尿路梗阻应用输尿管内支架管最多,远高于其他类型疾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易发生血尿及膀胱刺激征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内支架管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泌尿外科器械,在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手术规范进行操作,且术后给予患者合理护理干预,以避免发生血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拔除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20例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管,对照组在非充盈状态下拔管,观察这两种状态拔除尿管后患者的排尿情况。结果两种拔管方法对留置尿管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采用在充盈状态下拔尿管,自主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尿管,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有效地预防拔尿管后尿潴留及尿失禁的发生,减少重新导尿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管断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8年5例输尿管支架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是输尿管镜取石术,1例是输尿管成型术后留置支架管;分别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经尿道输尿管镜和膀胱镜下取出,术中用气压弹道粉碎结石外壳。结果5例均完全取出断裂支架管。结论对于输尿管支架管的断裂重在预防,放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一定要反复告知患者取管的时间,当疑为输尿管支架管残留,KUB是一确诊的方法,取出以微创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不同时机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产妇随机分组,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管,观察拔管后第1次排尿量,排尿是否需要诱导。结果:两组患者排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膀胱充盈时拔管比膀胱空虚拔管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Allium支架移位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例行Allium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覆膜支架向上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例患者术后均出现Allium支架移位,且均有结核病史。第一位患者累计放置3次Allium支架,并成功运用球囊辅助调整1次Allium支架位置,前2次留置Allium支架后均出现移位,第3次改进留置Allium支架手术方法,术后3个月未发现移位且肾积水明显减轻,现在进行规律复查;第二位患者放置Allium支架7个月后出现移位,球囊辅助调整Allium支架位置后留置2根双J管,留置1月后复查肾积水减轻,现双J管已拔除。结论Allium支架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移位是其常见并发症,多发于UPJO及UVJO患者,但减少肾盂段长度和增加膀胱段长度可降低覆膜支架移位的风险;结核可能是Allium支架移位的危险因素;对于早期轻度的Allium支架移位患者,临床医生应积极尝试手术方法来调整支架位置。  相似文献   

12.
预防留置尿观患者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症状及再次插管的可能.方法:随机选择留置尿管患者40例,分实验组20例,指导患者拔管前6-8小时大量饮水,2500—3000ml,待膀胱充盈放尿2次,继续饮水,自感有尿意时給予拔出留置尿管,同时协助患者在床上或下床自行排尿,对照组20例,待患者有尿意时先放掉尿液,在给予拔管,等待患者自感有尿意时在床上患者协助患者下床自行排尿,结果,实验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并无排尿不适感,因此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拔管时为最佳时机,避免了再次插管的可能,减少了尿储留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后硫酸庆大霉素膀胱冲洗预防尿潴留,促进快速排尿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拔除尿管前实验组行0.9%生理盐水+硫酸庆大霉素膀胱冲洗,对照组行常规夹闭尿管,患者形成尿意后拔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拔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及拔管后尿路刺激情况。结果:实验组拔管后有尿路刺激症状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尿时间在30 min以内的,实验组26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直肠癌Miles手术后拔除尿管前,先行35℃~37℃的0.9%生理盐水500ml加硫酸庆大霉素膀胱冲洗,可促进拔管后快速排尿,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同时避免再次插尿管给病人带来痛苦。  相似文献   

14.
袁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667-668
目的 设计新型一种单J型气囊导尿支架管,更有利于操作护理.方法 是由单J导管和气囊导尿管连接组成.结果 32例膀胱癌晚期患者行膀胱全切手术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其中8例仍然采用双J管引流,2例采用了单J管引流,22例采用了一种单J型气囊导尿支架管引流,使用后效果比较:使用双J管引流感染发生率为12.5%,未发生漏尿,因双J管体外部分缩入输尿管内而造成输尿管皮肤造瘘口闭锁率为25%;2例使用单J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漏尿.1例发生感染;22例使用新型一种单J气囊导尿管引流均未出现漏尿、感染和瘘口闭锁现象.讨论 使用一种单J型气囊导尿支架管能避免以上的诸多不利因素,更方便于操作及护理.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病人拔除尿管的时机对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不同时机对排尿的影响。方法: 将 234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产妇随机分组, 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管, 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管, 观察拔管后第 1次排尿量, 排尿是否需要诱导。结果: 两组排尿量无明显差异 (P>0 05); 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1)。讨论: 膀胱充盈时拔管比膀胱空虚时拔管优越。  相似文献   

16.
赵香莲 《中国保健》2006,14(2):93-94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拔除时排空膀胱或充盈时对预防拔管后尿储留的发生有无差异.方法将100例脑血管病合并尿储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病人膀胱充盈时用注射器将气囊内的水抽净,嘱病人自行排尿,尿管随同尿液自行排出.对照组传统的尿管拔出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项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为减少拔除尿管导致病人不适或尿道粘膜损伤,减少复插率及尿储留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气囊导尿管后导致拔管困难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采用自行设计的统计量表,对使用气囊导尿管后拔管困难患者的分析,找到导致拔管困难的原因及针对拔管困难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季节、性别、日入液量、置管困难与否、留置时间为拔管困难的危险因素(P0.05)。发生拔管困难后,可采取排空膀胱后,向尿管逆向注入无菌石蜡油100ml,保留30分钟,可顺利拔出导尿管。结论:积极采用预防措施,减少导尿管拔管困难情况的发生,发生后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的拔除尿管方法,减少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引致尿道疼痛、血尿及尿潴留等并发症。方法将20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予开塞露注入膀胱后,抽除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入0.2~0.4ml注射用水,让尿管随尿液排出的拔管方法;对照纽采用传统拔除尿管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拔除尿管后患者的排尿疼痛度、血尿、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度较对照组低(P〈0.01);实验组血尿为0例,对照组7例(P〈0.01);实验组尿潴留0例,对照组6例(P〈0.05)。结论实验组的拔管方法优越,痛苦少,无血尿及尿潴留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内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2例共35侧,常规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3个月行静脉肾盂造影复查.结果:患肾积水好转,吻合口通畅,尿常规检查无严重尿路感染.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有效方法,术中使用双J管能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推广皮下埋置型输尿管内支架,拓宽皮下埋置型输尿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简化了去管程序。方法 采取自制内支架管埋置于相应部位的皮下,共临床应用100例肾积水患者,留管时间5-15周。去管时不需膀胱镜操作,仅在局麻下经皮小切口(0.5cm)即能顺利去除。结果 100例效果满意,皮下固定牢固,去管时皮下标志清楚。结论 皮下埋置型输尿管内支架引流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去管简便,安全,适应证广。尤其是小儿患者,不失为理想的输尿管内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