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LTPS用无碱基板玻璃配比料方,探讨B2O3对无碱硼铝硅酸盐玻璃结构和黏温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玻璃试样进行网络结构分析,并测试了玻璃试样的高温黏度、软化点温度、退火点温度和应变点温度。结果表明:B2O3含量较低(0.13%)时,B3+以四配位的[BO4]存在;随着B2O3含量升高,满足[BO4]形成之外的B;逐渐以[BO3]的形式存在;[BO3]含量增多,玻璃黏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铜浆料用ZnO-B2O3-SiO2-BaO玻璃为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核磁共振铝谱(27Al NM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方法,研究了ZnO含量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nO含量的增加,玻璃试样中BO/NBO(摩尔比)、玻璃试样的平均桥氧数和[ZnO4]/[ZnO6]摩尔比均先增大后减小,[BO4]/[BO3]摩尔比增大,[AlO6]和[AlO5]摩尔占比增大,[AlO4]摩尔占比降低。玻璃试样网络结构连接度整体先致密后疏松,且当ZnO的质量分数为36%时玻璃试样网络结构最为致密。当ZnO质量分数从32%增加到42%时,玻璃试样的DSC曲线中玻璃化转变温度Tg、起始烧结温度T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烧结法制备MgO-Al2O3-SiO2(MAS)微晶玻璃,研究不同Al2O3/SiO2质量比对MAS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基础玻璃与微晶玻璃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微晶玻璃的密度、力学性能、耐蚀性、热学性能和介电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l2O3/SiO2质量比从0.52增大至0.64,基础玻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增大、析晶峰值温度Tp减小,促使样品析出α-堇青石晶相;样品密度在2.52~2.60 g/cm3波动,介电常数εr由1.73增加到4.51,热膨胀系数由4.46×10-6-1降低到2.38×10-6-1,介电损耗tan...  相似文献   

4.
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微晶玻璃是制造低温共烧陶瓷基板的重要材料。本文采用熔融水淬法制备了CaO-B2O3-SiO2(CBS)微晶玻璃,重点研究了m(CaO)/m(SiO2)质量比、B2O3含量对CBS微晶玻璃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BS微晶玻璃的主要晶相有Ca3Si3O9、Ca2B2O5、CaB2O4、SiO2和Ca2SiO4。随着m(CaO)/m(SiO2)质量比的增加,介电常数增加,介电损耗先降低后增加;硅灰石相的增多使介电损耗从2.87×10-3降到1.36×10-3,介电损耗随着SiO2、Ca2B...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存高放泥浆主要成分为磷钼杂多酸盐(PM),磷和钼在硼硅酸盐玻璃中溶解度较低,超过一定溶解度后会在玻璃表面产生分相从而影响玻璃化的效率和安全。本文主要研究了PM含量对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抗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M掺量为0%~4%(质量分数,下同)时,样品为透明玻璃,而PM掺量高于5%时,样品为含钼酸钙和钼酸钡晶相的玻璃陶瓷。随着PM掺量从0%增加至6%,玻璃网络结构中的[SiO4]结构逐渐解聚,[MoO4]2-结构逐渐增加,且[BO4]、Q3和Q4结构单元含量逐渐降低,玻璃网络结构的致密程度也逐渐降低。随着PM掺量增加,Si、B和Na元素28 d归一化浸出率先降低后升高,Mo元素28 d归一化浸出率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6.
张盼  张芩宇  姜宏  马艳平 《硅酸盐通报》2021,40(5):1685-1691
以Na2O-B2O3-SiO2低膨胀玻璃为基础玻璃体系,用B2O3逐步取代SiO2,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出低膨胀硼硅酸盐玻璃。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了玻璃微观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桥氧和非桥氧含量,研究了B2O3含量对硼硅酸盐玻璃机械性能、热膨胀性能和紫外-可见光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2O3含量的增加使玻璃结构中的[BO3]增多,玻璃分相逐渐加重;该体系玻璃的机械性能良好,显微硬度达802 kg/mm2,抗折强度达147 MPa;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都逐渐降低,热膨胀系数逐渐增加;玻璃样品的可见光透过率在90%左右,无明显规律,[BO3]增多,玻璃结构中非桥氧的含量增加,玻璃的紫外-可见光透过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电子系统的不断发展,高功率脉冲电容器的需求增多。电介质电容器因具有放电功率大、充放电速度快及性能稳定等优点,在电力系统、电子器件、脉冲电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及军事领域。通过熔融压延制备玻璃基体,采用可控结晶工艺研究了不同含量的Bi2O3 (x=0.0%、1.0%、2.0%、4.0%,摩尔分数)对K2O–B2O3–Sr O–Al2O3–Nb2O5–SiO2玻璃陶瓷物相演化、微观结构、介电和储能性能的影响。在该玻璃陶瓷中,KSr2Nb5O15为主要析出晶相,当Bi2O3的加入量为x=2.0%(摩尔分数)时,热处理温度为950℃时,玻璃陶瓷样品的储能密度最大可达到1.27 J/cm3,室温下介电常数可达342,是热处...  相似文献   

8.
随着光伏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双面双玻组件产业的兴起,光伏玻璃背板用光伏油墨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光伏油墨制备成涂层后,其致密程度将直接影响自身的反射率,进而对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改变n(Bi2O3)/n(SiO2),探究玻璃熔剂析晶和其对Bi2O3-B2O3-SiO2系玻璃熔剂所制备光伏油墨的影响。采用DSC和Raman对玻璃熔剂的特征行为进行了表征,采用XRD、SEM、色度仪对不同光伏油墨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反射率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光伏油墨涂层的光反射增强机制。研究表明,n(Bi2O3)/n(SiO2)的升高会使[BiO3]和[BiO6]基团含量增多,破坏[SiO4]玻璃网络的能力增强,玻璃熔剂的转变温度和析晶峰温度逐渐降低,玻璃熔剂的析晶能力逐渐增大。在短时间内烤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某动力堆高放废液中有较高含量的Mo,这会导致玻璃固化过程中黄相的产生,从而影响固化体性能,所以提高Mo在固化体中的溶解度对提高固化体的废物承载能力十分重要。采用XRD、红外和Raman分析固化体的物相和网络结构变化,DSC分析固化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MoO3在E玻璃中的溶解度及MoO3对玻璃网络结构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硼硅酸盐玻璃,E玻璃对MoO3具有较好的包容性,MoO3在E玻璃中的最大溶解度为6%(质量分数),该溶解度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82℃,随着MoO3掺量增加,Q1占比增加,Q2、Q3、Q4总占比减少,玻璃网络结构发生解聚,当MoO3掺量超过溶解度极限时会析出CaMoO4晶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R2O-Bi2O3-B2O3-SiO2系无铅低熔点玻璃,并将其应用于汽车玻璃油墨,重点研究了组成对玻璃结构、热学性能和耐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Bi2O3/B2O3和Bi2O3/SiO2的增加,[BO3]和[BiO3]三角体结构单元数量逐渐减少,[SiO4]和[BO4]四面体结构单元数量逐渐增多,玻璃的网络结构增强。当碱金属氧化物总量为15%(摩尔分数)时,双碱玻璃的热膨胀系数α25~320℃、转变温度Tg和软化温度Tf比单碱玻璃的小,耐酸质量损失率Dr更低。当n(Li2O)∶n(N...  相似文献   

11.
谢海磊  王一霏  施江 《玻璃》2023,(11):7-16
硼铝酸盐玻璃具有超强的抗裂纹形成能力,但其硬度偏低限制了其在盖板玻璃领域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微晶化可有效提升其硬度,采用二次熔融浇铸法获得不同SiO2含量的Li2O-B2O3-Al2O3(LBA)基础玻璃,研究了不同SiO2含量对基础玻璃以及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及可见光透过率、硬度和耐划伤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SiO2掺入的LBA基础玻璃经575℃保温2h晶化处理后,析出颗粒状的Li(Al7B4O17)晶相,SiO2的掺入能够抑制晶相析出,有利于提高玻璃的硬度和耐划伤性能。当SiO2掺入量为0.5%时,微晶玻璃显微硬度高达6.85GPa的同时仍然保持较高的透过率(88.18%),这分别得益于其内部析出的大量致密纳米级晶粒对裂纹的形成与扩展的有效阻止以及对可见光的散射与吸收较弱,使其在手机盖板玻璃方面具有较...  相似文献   

12.
钼是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液中主要的核素之一。MoO3在铁磷酸盐玻璃中的溶解情况以及 MoO3含量变化对玻璃结构的影响是动力堆高放废液固化用铁磷酸盐玻璃配方研究的重点。在成分为 60%P2O5–19%Fe2O3–8%Al2O3–13%Na2O (摩尔分数)的基础玻璃中,加入 1%~8% (摩尔分数) MoO3,采用熔淬法制备一系列样品。X 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用于物相和显微形貌分析, Raman 光谱、X 射线光电子能谱和 M?ssbauer 谱用于结构分析。MoO3实际含量小于等于6.38%时,Mo 可以完全溶入到玻璃结构中,不形成析晶和分相。MoO3含量大于等于 4%时,Mo 离子以[Mo O6]结构存在并形成 Mo—O—P 键。Q1和 Q2...  相似文献   

13.
采用3种不同添加方式制备La2O3改性的Al2O3材料La-Al2O3。La-Al2O3分别经500 ℃、1 000 ℃和1 200 ℃焙烧,采用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对高温处理的La-Al2O3进行比表面积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La2O3的添加能有效抑制Al2O3在高温条件下向热力学稳定态α-Al2O3转变,同时提高高温处理后La-Al2O3比表面积,使Al2O3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在3种La2O3添加方式中,La(NO3)3浸渍法效果最为显著,制得的La-Al2O3(N)材料经1 200 ℃焙烧4 h的比表面积为30 m2·g-1,是未经改性的Al2O3样品经同等温度焙烧比表面积的2.2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典型SiO2-B2O3-CaO-Na2O-TiO2硼硅酸盐玻璃为基础玻璃,采用热处理析晶法制备含铈钙钛矿玻璃陶瓷固化体。通过DSC、XRD、FTIR、SEM-EDS、ICP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Fe2O3含量对该固化体物相结构及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2O3的掺入,CeO2晶体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弱,钙钛矿(CaTiO3)晶粒分布的均匀程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所有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Fe2O3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CeO2晶体消失,晶粒的分布最为均匀,所有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最低。28 d后,所有样品中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g·m-2·d-1)均低于10-3数量级,这表明所制备的玻璃...  相似文献   

15.
以Al4SiC4为原料、Y2O3为添加剂,采用无压烧结制备Y3Al5O12–Al4Si C4复合耐火材料,研究Y2O3添加量[0~5%(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DFT模拟计算Y3+对Al4Si C4不同晶面表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下Y2O3与Al4SiC4表面固有氧化层形成共晶液相,在复合材料晶界处生成Y3Al5O12和少量Y2SiO5。Y2O3的添加促使Al4Si C4...  相似文献   

16.
针对真空玻璃封接的性能要求,本文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一种针对真空玻璃封接的铋系非晶无铅玻璃粉,通过高温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差式扫描量热仪、热膨胀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研究了m(ZnO)/m(B2O3)质量比对Bi2O3-B2O3-ZnO玻璃的网络结构、特征温度、热膨胀系数和封接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m(ZnO)/m(B2O3)质量比可促进锌氧多面体由[ZnO4]向[ZnO6]转变,导致热膨胀系数降低,特征温度升高。当m(Bi2O3)∶m(B2O3)∶m(ZnO)质量比为80∶7∶13,玻璃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371℃)和膨胀软化温度Tf(401℃),热膨胀系数为9.3×10-6...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低介电损耗、高耐压强度的Al2O3基低温共烧陶瓷(LTCC)材料,采用固相法制备了x(6La2O3·24CaO·50B2O3·20SiO2)(LCBS)+(1–x)Al2O3玻璃/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矢量网络分析仪、高压击穿试验仪、高温介电温谱仪对烧结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LCBS玻璃粉有助于提升材料的致密性、降低介电损耗、提高击穿场强。同时,复阻抗谱分析表明,LCBS玻璃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玻璃/陶瓷的电阻率和活化能。当玻璃含量(摩尔分数)为44%时,850℃烧结0.5 h,可获得性能优异的LTCC陶瓷材料G44:εr=7.14,Q×f=5 769 GHz(f=13 GHz),Eb=57.44 kV/mm。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微机电系统(MEMS)封接玻璃的性能要求,本文制备了Bi2O3-B2O3-ZnO-BaO-CuO系无铅玻璃粉,采用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膨胀仪、烧结影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分别表征了Bi2O3和B2O3物质的量比(n(Bi2O3)/n(B2O3))和β-锂霞石粉掺量变化对玻璃结构、热学性能、封接温度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Bi2O3)/n(B2O3)的增大,玻璃结构中[BiO3]三角体和[BiO6]八面体单元含量逐渐增多,[BO4]四面体向[BO3]三角体转变,导致玻璃网络连接强度减弱、结构变疏松;随着n(Bi2O3)/n(B2O3)的增大,玻璃热膨胀系数逐渐增大,特征温度和封接温度逐渐降低,但后期变化放缓;随着β-锂霞石粉外掺量的增加,复合玻璃粉的热膨胀系数明显降低,而特征温度和封接温度没有明显升高,但复合玻璃粉的流动性变差。  相似文献   

19.
首先将质量分数为5%的ZrO2溶胶、7%的Al2O3溶胶、3%的SiO2溶胶作为浸渍试剂对核桃壳粉(WSP)浸渍处理。然后以α-Al2O3微粉为主原料,以处理后的WSP为造孔剂,制备了Al2O3多孔材料。研究了溶胶浸渍处理后WSP对多孔材料孔结构、热导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2O3多孔材料的孔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WSP的形变,这是优化陶瓷孔结构的重要因素。通过使用质量分数为3%的SiO2溶胶浸渍处理的WSP,可以获得低热导率(200℃,0.297 W·m-1·K-1)和高耐压强度(43.5 MPa)的Al2O3多孔材料,并在孔中发现了莫来石的交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了CaO含量对CaO-B2O3-Al2O3-SiO2(CBAS)玻璃/Al2O3低温共烧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DSC、FTIR、XRD、SEM等测试方法对玻璃和低温共烧陶瓷的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aO含量低于40%(质量分数,下同)时,由其引入的游离氧增加破坏了网络结构,降低玻璃黏度。CaO含量为40%及以上时,Ca2+与[SiO4]四面体形成较大的阴离子基团,增大玻璃黏度,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CaO会促进CaSiO3和Ca2SiO4的析出和CaSiO3向Ca2SiO4的转变。CaO含量增加导致陶瓷的致密度先增加后减少,晶相尺寸增大,使陶瓷的密度、抗折强度和介电常数先增大后减小。当CaO含量为40%时,样品综合性能最好,密度最大为2.94 g/cm3,抗折强度为153.44 MPa,介电常数为9.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