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及狭窄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8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及相关血生化检查,同时测定血压,并结合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较重组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均高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较轻组,病变程度与病程、体质指数、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关。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年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糖水平、高血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美国生产AU 4及SPEC TRA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仪 ,对 95例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进行检测 ,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血压 ,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 2 4h尿白蛋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和足背动脉内径变细、内膜增厚 ,峰值流速减慢。糖尿病伴有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病程明显延长 ,血压、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和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高。结论 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病程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我院3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心率、血脂、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2-hpp)血糖、空腹及2-hpp C肽水平、空腹及2-hpp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DL、LDL、Plt水平与反映下肢血管病变的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收缩压、HbAlc、2-hpp血糖水平与ABI呈负相关.2-hpp C肽水平、2-hpp胰岛素水平与ABI呈正相关.而其他危险因素均与ABI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收缩压、HbAlc、2-hpp血糖水平、2-hpp C肽水平、2-hpp胰岛素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有关,其中年龄与其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李玉坤  李俊敏  谭宓  王彬  王燕 《临床荟萃》2006,21(14):1003-1007
目的测定河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1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匹配的对照组的腰椎及双侧股骨骨密度。结果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密度在第1腰椎,女性右侧股骨大转子、粗隆间及右侧股骨平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0.875±0.192)g/cm2vs(1.038±0.288)g/cm2,(0.579±0.979)g/cm2vs(0.637±0.109)g/cm2,(0.880±0.115)g/cm2vs(0.949±0.165)g/cm2,(0.767±0.100)g/cm2vs(0.823±0.137)g/cm2,均P<0.05;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与非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升高,分别为(8.38±2.50)mmol/L vs(5.20±0.27)mmol/L,(13.17±3.86)mmol/L vs(6.70±0.40)mmol/L,(7.29±1.12)%vs(5.94±0.16)%,均P<0.05;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病程(男性r=-0.603,P=0.043;女性r=-0.461,P=0.016)、HbA1c(男性r=-0.690,P=0.041;女性r=-0.436,P=0.021)呈负相关,与BMI(男性r=0.654,P=0.043;女性r=0.413,P=0.028)呈正相关,女性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还与年龄(r=-0.457,P=0.016)、绝经年限(r=-0.561,P=0.003)呈负相关,与雌激素(r=0.384,P=0.039)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易发生骨质疏松;血糖控制不良、低BMI和病程长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设计病例观察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对象依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选择入院96例糖尿病患者,男性56例,年龄<60岁,女性40例,均未绝经,排除年龄的影响和因绝经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平均年龄为(48.7±10.5)岁,病程为1个月~21年不等,平均(7.85±2.56)年,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方法将纳入患者依据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肾功能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4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15例及肾功能衰竭组5例.采用双能X线仪测定96例患者的腰椎2~4节、股骨颈、沃德(氏)三角、转子的骨质密度,将有骨质疏松和无骨质疏松的患者分成2组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所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所有患者的骨密度.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腰椎骨(L2~3)的骨密度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功能衰竭组患者髋关节及腰椎骨的骨密度与其他各组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并骨质疏松与未合并骨质疏松组间的病程、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体质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肾脏损害加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糖尿病肾脏损害早期可能与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的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胰岛素,C肽及相关免疫学检查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90例患者中无血管病变者79例(41.6%),有单种血管病变者52例(27、4%),2种血管病变者35例(18.4%),3种以上者24例(12.6%)。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周同神经病变病程、糖尿病足病史、尿白蛋白、空腹和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与血浆空腹胰岛素和C肽、HDL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皿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血糖等多种因素相关,与微血管病变有关。其中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和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超声血管检查能提供无创早期诊断.在临床中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9例绝经后T2DM患者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并测定部分实验室相关指标,记录年龄、病程、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及计算体重指数(BMI)等,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与非骨质疏松组(NOP组)进行对比分析,另测定正常健康51例绝经后女性(对照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及血清IL-6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t=2.636,P=0.009),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2.127,P=0.035;t=-2.026,P=0.045);OP组与NOP组比较IL-6升高(t=2.117,P=0.038),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7.274,P<0.001;t=9.213,P<0.001).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股骨颈BMD的降低与IL-6水平升高可能有一定的关系,IL-6水平升高对腰椎、股骨颈BMD的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病变程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分析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583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下肢血管病变,将检测结果分为无下肢血管病变组(无PVD组)、有下肢血管病变组(PVD组),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程度,PVD组内又分为3个亚组:轻度病变组(Ⅰ组)、中度病变组(Ⅱ组)、重度病变组(Ⅲ组),同时观察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病变的危险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查显示有下肢血管病变者占28.30%.年龄、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比例在PVD组中均显著增高(P<0.01).总胆固醇、LDL-C水平在各不同病变组(Ⅰ、Ⅱ、Ⅲ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病程、低密度脂蛋白是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病程、LDL-C,LDL-C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其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1例,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眼底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骨密度采由美国Norland公司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分别测定腰椎正位(L2、L3、L4)、左侧股骨颈、大粗隆区、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结果: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股骨颈、大粗隆区、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腰椎正位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体重指数、尿酸呈正相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其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外源性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源性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运用QCT测定43例年龄≥50岁健康对照组以及39例年龄≥50岁使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的T2DM患者(口服药物组)和36例使用胰岛素3年以上的≥50岁T2DM患者(胰岛素组)的腰椎骨密度,同时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运动及日照时间、饮食习惯、糖尿病病程、绝经年限(女性),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及C肽(空腹及餐后2h)、血钙、磷、总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尿钙。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口服药物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口服药物组比较,胰岛素组骨密度明显增加;(3)胰岛素组骨钙素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口服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有益,这可能与其体内胰岛素水平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