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对伴有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伴Ⅱ型糖尿病的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糖尿病组)与不伴糖尿病的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非糖尿病组)各20例行牙周基础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线和术后3、6、12个月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等指标。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对两组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各项牙周指数的改善在术后3、6、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短期内(12个月)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牙周基础治疗对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和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牙周基础治疗+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与对照组(单纯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各30例,在牙周基础治疗的第6周,第12周,第24周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周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在临床指标及血糖控制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16周实验组菌斑指数(PLI)及出血指数显著减少,且PLI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其他各项临床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治疗后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有利于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减轻牙周炎症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4.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糖尿病与牙周炎有双向影响关系[1-2],通过牙周基础治疗不仅可以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患者糖代谢的控制水平[3],甚至对其脂代谢水平的控制也有一定帮助.但也有学者并不承认其降低血脂的意义[4].本实验旨在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Ⅱ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Ⅱ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病人牙周组织和血清中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of products,AGEs)变化的长期影响。方法: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并伴有中等程度以上牙周炎的病人30例,分为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干预组15例(DM1组),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未干预组15例(DM2组);分别在初诊和每次复诊治疗前记录2组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空腹血精、AGEs指标。结果:经牙周基础治疗后,DM1组牙周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2组AGEs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DM1组第21个月AGFs水平显著低于DM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Ⅱ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病人的PD、AL、血糖水平、AGEs水平有显著的改善(P<0.05),并且有助于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伴咬合紊乱的多学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例依从性好的慢性牙周炎伴咬合紊乱病例,采用牙周基础治疗与正畸、修复多学科联合治疗,观察1~7年,所有病例均拍摄口内像及X线牙片,分别于基线、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牙周系统治疗后1年分别记录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松动度(TM)。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BOP、PD较基线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TM无明显差异(P>0.05)。基础治疗后3个月BOP、PD、TM与系统治疗后1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伴咬合紊乱病例多学科治疗有利于牙周炎的控制及疗效的维持,但患者的依从性及适应症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慢性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破坏性疾病,牙周炎不仅影响口腔健康,也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慢性肾病被认为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炎与慢性肾病之间有密切联系。本文就慢性牙周炎与慢性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宁夏地区回、汉人群2型糖尿病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其糖、脂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回族60例,汉族60例),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检查各患者的口腔专科临床指标;静脉生化指标和脂代谢指标。病例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结果:病例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有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附着丧失和空腹血糖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回、汉人群之间,各指标的差异性无显著性。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牙周探诊深度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附着丧失、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ca,胆固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缓解宁夏地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降低牙周袋深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HbAlc水平;对患者脂代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牙周炎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都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病。研究发现,GDM与牙周炎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GDM影响牙周炎发展的严重程度,牙周炎对GDM的发展亦有着推动作用。GDM伴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对正常妊娠及胎儿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GDM伴牙周炎患者的综合治疗需持谨慎的态度。迄今为止,对于GDM合并牙周炎的治疗尚存在争议,主要以降血糖、降低炎症反应的治疗为主,但并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就GDM伴牙周炎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其临床诊疗及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对牙周临床指标及外周血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24例及中重度牙周炎患者22例,以牙周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采集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及健康者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全身和口腔局部环境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治疗组24例,行心内科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无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纳入慢性牙周炎治疗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对照组20例,仅行心内科治疗,不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及各项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同牙周基础治疗前比较,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治疗组与慢性牙周炎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伴牙周炎治疗组与冠心病伴牙周炎对照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牙周指数、血清hs-CRP(t=2.81)、IL-6(t=2.84)、TNF-α(t=3.15)水平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促进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局部炎症的控制及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频次的牙周洁治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名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性别、年龄匹配的原则分配到A组(高频次牙周洁治组,20例)和B组(单次牙周洁治组,20例),并于基线检查和治疗完成后6个月进行复查,A组在此过程中每月复诊一次并进行牙周龈上洁治,B组基线时洁治后无处理,比较两组牙周检查指标及血糖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各项牙周指标及血糖指标均较基线显著降低,且对两组间差异进行协方差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协变量)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次的牙周洁治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状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和血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135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平均值(7.33±1.42)%,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照组暂不接受治疗,只接受口腔卫生宣教。观察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和血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同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全口平均PD(F=89.956,P=0.000)、PLI(F=82.399,P=0.000)、BOP(F=169.535,P=0.000)随时间推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全口平均PD随时间推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02,P=0.076);PLI(F=11.443,P=0.001)、BOP(F=6.537,P=0.008)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6个月,组间比较PD(t=-3.318,P=0.001)、PLI(t=-4.354,P=0.000)、BOP(t=-5.86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FPG(F=4.325,P=0.015)和HbA1c(F=6.654,P=0.003)随时间推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PG(F=0.215,P=0.756)和HbA1c(F=1.767,P=0.184)随时间推移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6个月,两组间FPG(t=-1.386,P=0.171)和HbA1c(t=-1.065,P=0.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尚不能认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各15例,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以及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慢性牙周炎组治疗后PD减小(1.18±0.52)mm,BOP阳性率减少(29.0±5.0)%,CRP值减小(6.67±4.22)mg/m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3、F=3.41、F=17.38,P〈0.05)。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组治疗后PD减小(0.57±0.26)mm,BOP阳性率降低(19.0±3.0)%,CRP值减小(3.19±2.33)mg/m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8、F=3.41、F=20.38,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60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60例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检测两组患者的牙周状况、HbAlc含量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情况。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含量以及HbA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含量以及HbAlc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可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Ⅱ型糖尿病伴牙周炎需植骨患者为实验组,慢性牙周炎需植骨患者为对照组,每组20例.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行牙周翻瓣植骨术.检测术前与术后1个月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并拍摄术后4、8、12周平行定位投照片.Ⅱ型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术前与术后1个月测量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38例手术均获成功,失败2例.对照组术后1个月各项临床指标与实验组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两组术后较术前各指标明显降低(P<0.001);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Ⅱ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行牙周植骨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种类和构成,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牙周炎与DM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采集伴2型DM的CP患者154例(DM组)、不伴DM的单纯CP患者120例(CP组)及40名全身及牙周健康者(N组)的龈下集合菌斑,传统酚-氯仿法提取菌斑DNA,以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塞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为目标菌,应用以16SrRNA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龈下菌群进行检测.结果 Pg、Aa、Fn、Pi、Tf、Td在DM组中均可检出;与CP组相比,在性别、年龄、牙周状况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轻度牙周炎者DM组Pi的检出率为35%(8/23),CP组为65%(13/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牙周炎者DM组Pg、Aa、Tf的检出率分别为78%(72/92)、27%(25/92)、67%(62/92),CP组分别为58%(35/60)、17%(10/60)、43%(26/60),DM组均显著高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M组Aa、Tf PCR产物的平均灰度值(average gradation,AVG)比值显著高于CP组,Pi的AVG比值明显低于CP组,P<0.05.结论 与单纯CP相比,伴2型DM的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Pg、Aa、Tf的数量增多,Pi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对牙周炎伴发糖尿病68例病人的治疗进行观察,实验组牙周炎及糖尿病同时治疗,而对照组仅治疗牙周炎,观察30天。结果为实验组中牙周炎显效34例,占91.9%,对照组牙周炎显效11例,占29.7%.x^2=32.8〉7.88,P〈0.005。结果表明,对于牙周炎伴发糖尿病病人,在治疗牙周炎的同时,治疗糖尿病,可以明显提高牙周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种类和构成,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牙周炎与DM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采集伴2型DM的CP患者154例(DM组)、不伴DM的单纯CP患者120例(CP组)及40名全身及牙周健康者(N组)的龈下集合菌斑,传统酚-氯仿法提取菌斑DNA,以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塞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为目标菌,应用以16SrRNA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龈下菌群进行检测.结果 Pg、Aa、Fn、Pi、Tf、Td在DM组中均可检出;与CP组相比,在性别、年龄、牙周状况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轻度牙周炎者DM组Pi的检出率为35%(8/23),CP组为65%(13/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牙周炎者DM组Pg、Aa、Tf的检出率分别为78%(72/92)、27%(25/92)、67%(62/92),CP组分别为58%(35/60)、17%(10/60)、43%(26/60),DM组均显著高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M组Aa、Tf PCR产物的平均灰度值(average gradation,AVG)比值显著高于CP组,Pi的AVG比值明显低于CP组,P<0.05.结论 与单纯CP相比,伴2型DM的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Pg、Aa、Tf的数量增多,Pi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种类和构成,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牙周炎与DM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采集伴2型DM的CP患者154例(DM组)、不伴DM的单纯CP患者120例(CP组)及40名全身及牙周健康者(N组)的龈下集合菌斑,传统酚-氯仿法提取菌斑DNA,以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塞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为目标菌,应用以16SrRNA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龈下菌群进行检测.结果 Pg、Aa、Fn、Pi、Tf、Td在DM组中均可检出;与CP组相比,在性别、年龄、牙周状况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轻度牙周炎者DM组Pi的检出率为35%(8/23),CP组为65%(13/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牙周炎者DM组Pg、Aa、Tf的检出率分别为78%(72/92)、27%(25/92)、67%(62/92),CP组分别为58%(35/60)、17%(10/60)、43%(26/60),DM组均显著高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M组Aa、Tf PCR产物的平均灰度值(average gradation,AVG)比值显著高于CP组,Pi的AVG比值明显低于CP组,P<0.05.结论 与单纯CP相比,伴2型DM的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Pg、Aa、Tf的数量增多,Pi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