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化学比色、酶抑制技术、生物传感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芯片、ATP生物发光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探讨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各环节实施全程管理和监控,而实验室检测方法和仪器是很难及时、快速而全面地从各环节监控食品安全状况,这就需要大量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快速、方便、准确、灵敏的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本刊特别策划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专题,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高志贤研究员和暨南大学丁郁教授担任专题主编,主要围绕比色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层析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快速前处理技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三链核酸的结构与稳定性,重点介绍了基于三链核酸的荧光、电化学、比色分析法在食源性有害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三链核酸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试纸法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楠  何景  董凯  罗云波  许文涛 《食品科学》2015,36(1):256-261
试纸法作为一种简便、高效、低成本的检测手段,其发展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本文从纸层析技术、化学比色技术、酶抑制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生物化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6 个与试纸法结合的快速检测技术出发,对试纸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纸基微流控芯片、纳米颗粒标志物和试纸分析仪为例分析了典型的试纸法创新途径;最后对试纸法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纳米金比色法可视化检测鸡蛋中的氟苯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基于适配体功能化的纳米金构建了比色传感器,在优化各种试验条件的基础上,评估了传感器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并对鸡蛋中氟苯尼考检测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进而探索将比色传感器与智能手机的成像分析相结合实现快速分析的可行性.比色传感器的优化条件如下:NaCl浓度为50 nmol/L,NaCl孵育时间为5 min,适配体浓度为7...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人们从以往的追求温饱生活转变为当今的对于食品安全以及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所以,要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测环节。而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环节的合理应用可以提升食品安全性,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在此基础上,以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环节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及分析。  相似文献   

7.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种类,包括传统培养方法的改进、免疫分析法、PCR方法、DNA探针法、ATP荧光法以及生物芯片法等,介绍了相应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讨论了未来的技术与产品发展趋势,希望对国内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愈加重视,而如何才能及时发现食品生产或者是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这需要人们找到一种具有高强度的准确性、高效性的食品检测技术[1]。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也在增长。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形式有很多,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法;酶抑制分析法;试纸法;分子生物学法等。本文主要根据之前学者的研究,介绍常见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并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具有致病性强、分布广泛等特点, 其造成的食品污染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纳米材料种类繁多, 其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活性位点多,比色传感策略因其简单、便携、低成本和可视化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将纳米材料与比色传感策略相结合, 为检测沙门氏菌提供了新的思路,已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基于纳米材料结合比色传感策略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了纳米酶催化底物显色、部分贵金属纳米材料表观颜色变化和纳米材料与pH指示剂结合, pH变化诱导颜色变化, 以检测沙门氏菌的比色传感策略的原理及应用, 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今后开发简单、便捷、高效的沙门氏菌的比色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如何快速地检测食品的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专题,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的高志贤教授担任专题主编,围绕化学比色分析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免疫胶体金试纸检测方法、生物芯  相似文献   

1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纺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况及其特点,简要的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以纤维为依据,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对详细的分析,意在为日后数字图像处理者研究工作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准确、经济地测试织物的防钻绒性能,提出一种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基于织物透光灰度图像的防钻绒性测试评价方法。利用Photoshop软件放大扫描所得织物的透光数字图像,获取3~5个较大孔隙最亮处的灰度值,通过计算平均透光率,判断织物属于物理防钻绒织物还是化学防钻绒织物;对于物理防绒织物运用MatLab软件按流程图像导入→阈值确定→二值化处理→形态学处理→连通域标记→连通域面积计算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织物的大孔隙频率分布,再与防钻绒织物的极限孔隙分布相比较,以确定织物的防钻绒性能。结果表明:基于织物透光图像的防钻绒性测试评价方法准确可行、简单快捷,而且能节约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3.
蚕茧质量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甘勇 《丝绸》2004,(5):19-21
通过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专用软件,对蚕茧的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数学建模,建立标准数据库,从而计算出鲜茧茧壳量,好肾率和蚕茧色泽等,再综合这些指标,对蚕进行评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图像处理的纱线黑板条干的客观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一套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能够客观评价黑板条干的系统软件,对软件的设计原理、所需的硬件配置以及软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大数据应用对于建立基于预防的食品安全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于大数据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愈加重视,并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推进食品安全大数据建设。但是食品安全大数据是一项集食品工程、统计分析、数据库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等多领域和新兴技术交叉的复杂工程,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之下,美国的食品安全大数据建设工作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从食品安全数据标准、数据采集和共享系统、统一的信息化体系、数据开放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食品安全大数据的应用实践,并为我国食品安全大数据开发、推动智慧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米是人类重要的食物,在粮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需要特别重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并为商品粮食的收购及市场流通提供快速、准确的外观品质检测手段.针对目前常用的手工法检测大米碎米率速度慢的问题,本试验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该方法首先采用阈值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其次提取图像特征,最后根据特征参数计算大米碎米率.试验表明,图像法不但速度快,而且与手工法测定碎米率含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各种交叉学科相继出现.其中在纺织领域计算机技术也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利用图像采集设备将纤维图像采集到计算机中,用图像处理算法来提取所需纤维信息达到检测与分析的目的.针对纤维具有空间周期性的特点,提出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纤维的自动识别.介绍了当前西藏细羊毛数字显微图像分析的原理、通用和专业用高级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18.
为连续、精确地测量纱线和织物组织单元的拉伸变形量,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提出一种微观尺度下的单轴拉伸变形测量方法。首先选取4种织物,从织物中抽取纱线、裁剪织物试样,并制作合理的散斑。然后对纱线和织物试样分别进行单轴拉伸实验并用相机记录整个过程。最后在DIC测试软件中添加引伸计,计算拉伸过程中单纱分段线应变以及织物单元结构在经、纬方向上的线应变。结果表明:单纱拉伸过程中,各处线应变增长速率不同;织物微小变形下内部结构呈非均匀变形,其中纬编针织物线圈变形不均匀性更为明显。基于DIC的微观变形测量方法揭示了纱线和织物生产、应用中的微量变形规律,为智能可穿戴电子纺织品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Cell deformation induced by freezing is a phenomenon that is affecting food quality. In this paper,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reezing rate on onion cell deform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DIC, a micro-scale speckle pattern was formed on the onion cell surface by evenly coating CuO nanoparticles before performing a freezing test. Then, freez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ree different frozen conditions and D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ll deformation is nonhomogenous. Relatively larger deformation usually occurs in the region near the cell wall, and the de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a cell is usually relatively smaller. Moreover, the range of the cell deformation field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freezing 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ll deformation and the freezing rate shows that a relatively smaller range of cell deformation corresponds to a better preservation quality of the onion. The deformation analys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vegetables after being frozen.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大数据相关理论,整合食品安全领域信息,搭建食品安全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入挖掘食品安全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理论和大数据技术相融合,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助力食品安全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