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同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4种茶类茶汤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叶的酸碱性有所不同。绿茶酸性最弱,红茶酸性最强,青茶和普洱茶酸性介于中间,但都为弱酸性,说明茶汤酸碱度与茶叶种类和制作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我国制茶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方向:在乌龙茶(青茶)加工工艺中引入"台式"乌龙茶轻萎凋、轻摇青等做法,创造出偏绿型的清香型乌龙茶;在工夫红茶加工干燥工艺中,引入做形辅助成形工艺;在普洱茶加工中引入黑茶人工后发酵工艺,创制出熟普;乌龙茶做青工艺渗透到绿茶与红茶的加工中;将多种加工工艺有效结合,改善目标茶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制茶工艺技术发展成效卓著,丰富了茶叶产品类型,提升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红茶、绿茶、乌龙茶活性成分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与方法:通过醇提得到各种茶多酚提取液,酒石酸亚铁法测定了多酚的含量;水提得到各种茶多糖提取液,用硫酸- 苯酚法测定其中多糖的含量。通过DPPH·法、水杨酸法及邻苯三酚法测定不同茶叶中多酚、多糖含量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的影响,对比研究八种茶叶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茶叶中多糖的含量从2.19%增大到2.89% (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绿茶),抗氧化能力:红茶>绿茶>乌龙茶(DPPH·法);红茶>绿茶>乌龙茶(水杨酸法);红茶>乌龙茶>绿茶(邻苯三酚法);不同茶叶中多酚的含量从1.71% 增大到9.75% (绿茶>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结论:茶多糖和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绿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酚,红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糖。除乌龙茶多糖提取液外,两种抗氧化成分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含量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对于饮茶的叙述《茶经》中早已有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所独有的历史名片,誉为"中国国饮"。时至现代,随着茶文化更加便捷的传播和交流,不同的新茶品层出不穷,尤其是乌龙茶。我们就从"茶中明珠"安溪铁观音说起。赵黎明博士介绍,茶叶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白茶等几类,也可根据制作工艺归类为发酵茶(红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和非发酵茶(绿茶)。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既是一种茶名,又是一种茶树品种名称。铁观音又称安溪铁观音,为福建安溪所特有,现已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5.
茶叶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叶品种除绿茶、红茶是国际上流行的之外,青茶(又称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紧压茶、虫茶、老鹰茶及一些非茶之"茶"等大部分为我国特有.随着茶叶的保健功能一步步地被人们认识、认可,可以说茶叶是目前世界上最廉价、最有效、最方便的健康饮品.  相似文献   

6.
日本制茶新技术及新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和涛 《食品科学》1993,14(4):33-36
日本制茶新技术主要是:(1)利用冷冻→减压→高频干燥新工艺制作速溶茶。(2)利用远红外加温萎凋及调整pH值和充氮技术提高乌龙茶与乌龙茶罐装茶水质量。(3)添加天然植物芳香物质提高茶叶香气。(4)应用“半透膜”浸透技术加工冰茶以及冷冻真空干燥新工艺制作绿茶。目前开发的茶叶新产品有:(1)茶藻保健茶及其液态饮料。(2)粉末红茶与速溶红茶。(3)富钙高维茶等。  相似文献   

7.
茶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于2000多年前发源于中国,目前已经传播到全世界,成为世界上第二种消费量最多的饮料.茶叶主要分为3种,即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以及发酵的黑茶和红茶.红茶是欧洲、北美和北非最流行的饮料,亚洲饮用的主要是绿茶,中国和台湾省喜饮乌龙茶.全世界生产和消费的茶叶大约76%~78%为红茶,20%~22%为绿茶,乌龙茶不到2%.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湿度对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4):209-217
为探究环境湿度和温度对茶叶贮藏品质的影响,以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其贮藏于室温及4℃的高湿区(RH 65%)、中湿区(RH 45%)、干区(RH 25%)共6种贮藏环境中3个月后,分析茶叶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体上环境湿度越低,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及干茶色泽品质就会越高,其中中湿区部分生化成分含量已显著高于高湿区(P<0.05),且与干区无显著差异(P>0.05);相同湿度环境下,对于龙井绿茶,4℃更有利于其生化成分含量和干茶色泽品质的保持,对于工夫红茶,则4℃和室温均可;龙井绿茶和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分别在4℃和室温的中湿区最优。综上,4℃中湿区和室温中湿区可分别作为绿茶和红茶短期贮藏环境。同时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氨基酸、V_C、a值及茶黄素可分别作为表征其短期贮藏品质的主要指标。该研究为茶叶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色差法分析了红茶、绿茶、乌龙茶及不同产地的黑茶的汤色。根据茶汤色度值筛选出特征变量,建立了湖南黑茶的分类树CART识别模型。结果表明:湖南黑茶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间两两比较,除与乌龙茶Δa*差异不明显外,其他色度值都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不同产地的黑茶对比分析,湖南黑茶除与青砖的ΔL*和生普的Δa*差异不大外,与六堡茶、青砖、藏茶、生普和熟普茶的ΔL*、Δa*、Δb*和ΔE*之间有明显差异;采用预测集样本评估模型质量,分类树CART模型对于茶叶类别和产地的识别正确率分别是100%和93.3%。因此,利用茶汤色度值建立起的分类树CART模型,可以得到湖南黑茶很好的分类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相同加工原料下六大茶类的抑菌效果,以春季碧香早的1芽2叶茶鲜叶为原料,将其固定及分别加工成绿、黄、黑、白、青、红六大茶类,采用牛津杯法比较研究7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3种细菌以及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利用96孔细胞板及二倍稀释法检测7个样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7个样品对3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2种真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7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大小均呈现出固定样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的特性,最低抑菌浓度呈现出红茶青茶、白茶黑茶、黄茶、固定样、绿茶的特性,最低杀菌浓度均呈现出红茶青茶、白茶、黑茶、黄茶固定样、绿茶的特性;绿茶和其他茶类之间、红茶和其他茶类之间的抑菌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发酵度茶叶的主要理化及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不同发酵度茶叶的理化及香气成分。测定绿茶、乌龙茶、红茶和藏茶的常规成分、活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香气成分。4种茶样水分、灰分质量分数差异较小,绿茶水浸出物和蛋白质质量分数高于乌龙茶、红茶和藏茶,而粗纤维质量分数最低;红茶和藏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质量分数明显低于绿茶和乌龙茶,咖啡碱的质量分数稍高于绿茶和乌龙茶;绿茶中主要香气是醇类和烯烃类,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是酮类、醇类、酯类、醛类,藏茶中主要香气成分是酮类和酯类,乌龙茶中各香气成分检出量不多,分布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2.
对英红九号茶树品种六大茶类(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进行体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英红九号六大茶类中生化成分特点是绿茶的可溶性糖和水浸出含量最高,白茶的各生化成分含量均处于其他茶类之间,黄茶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最高,乌龙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低,红茶的黄酮含量最高,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最低,黑茶的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较低,仅稍高于红茶。英红九号六大茶类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表现为绿茶、乌龙茶和黄茶的活性较高,体外抑制α-淀粉酶活性表现为绿茶和乌龙茶的活性较高,体外抑制脂肪酶活性表现为黑茶活性最高,其他茶类活性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3.
经常喝茶的人都知道,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及花茶之分,每一种茶都具有与众不同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有些人喜欢红茶“红汤红叶”的色泽特征;有些人爱喝绿茶的微苦微涩、回味无穷的滋味;还有的人唯独欣赏花茶,因为它香气浓,入鼻久而不散,令人心快神爽…….可是,你知道茶叶这种令人喜爱的色香味是怎样来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是什么化学成分影响茶的色香味,以及这些成分在制茶中所发生的变化.茶叶的“化妆师”  相似文献   

14.
三类茶中茶氨酸、咖啡碱及多酚类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比较分析了绿茶类的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红茶类的祈门红茶和立顿红茶、黑茶类的普洱茶Ⅰ(特级标准样)和普洱茶Ⅱ(临沧出产)中茶氨酸、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多酚类和没食子酸等物质的含量;研究了绿茶、红茶和普洱茶中茶氨酸与咖啡碱的比例关系、儿茶素的组成特征及含量,探讨了上述物质作为茶叶品质控制和鉴定的综合指标参数以及相关生理功效方面的组效关系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茶与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静  王远兴  丁建 《食品工业科技》2013,(4):368-371,377
在中国六大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中,安吉白荼属于绿茶,由于名称与白茶相似,且具有类似的药理功效,常易被混淆本文从白茶和安吉白茶的发展历史、药理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三个方面对白茶和安吉白荼进行综述,并对两者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又是茶叶主要消费国,近几年我国茶叶生产持续发展,出口稳步增长,茶叶消费日益普及,茶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较好的营养和保健作用。我国的茶叶种类非常丰富,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以及紧压茶、花茶等等。其中绿茶、乌龙茶和茉莉花茶的产量约占茶叶总产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六大茶类对部分肠道致病菌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六大茶类的抑菌效果,探讨饮茶预防肠道病的可能性.采用倍比稀释法和牛津杯法,对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茶类抑制肠道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6种茶的水浸液在浓度24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在浓度48mg/mL对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绿茶、乌龙茶、黄茶、白茶水浸液在低于饮用浓度(6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抑菌作用;六大茶类中,以绿茶水浸液的抑菌效果最好,红茶的最差,黄茶、白茶的抑菌效果优于黑茶和红茶.说明六大茶类对肠道致病菌均有抑菌效果,抑菌效果与其内含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三月茶树已早早抽枝发芽,春风带着茶香飘进千家万户。为自己沏上一杯香茗,涤去浮燥净化心灵;为亲朋提上一杯香茗,增进友情互相关爱。 中国有多少种茶呢?茶叶品种有上千种,但是按大类来划分只有六种基本茶和一种再加工茶。六大基本茶分别是: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另一类再加工茶,如花茶、紧压茶等。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茶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年代,是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截至2015年,我国茶园总面积达4316万亩,干毛茶产量达227.8万吨,茶类中绿茶140万吨、红茶25.3万吨、乌龙茶25万吨、黑茶17.7万吨、白茶2万多吨,综合产值达3078亿元。茶产业逐渐形成了"以绿茶为中心,红茶、普洱茶、乌龙茶为重点,白茶、黄茶和其它黑茶为特色"的产业结构。但是随着2015年新三板上市茶企业绩的曝光,我们从中看到,茶企的盈利能力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茶叶挥发性成分中关键呈香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梦琪  朱荫  张悦  施江  林智  吕海鹏 《食品科学》2019,40(23):341-349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表明,茶叶挥发性成分中存在少量关键呈香成分,对茶叶的香气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叶挥发性成分中这些关键呈香成分的研究进展,包括关键呈香成分的分析鉴定方法和主要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以及其他再加工茶(主要为花茶)中已经鉴定出的关键呈香成分的汇总分析,并探讨茶叶中关键呈香成分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茶叶风味品质化学基础理论,可为提升现代茶叶加工技术和开展茶叶香气品质定向调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