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港探区中生代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港探区中生代构造样式有伸展、挤压、走滑、调节以及与火山岩有关的构造样式。早、中保罗世构造亚层以挤压为主,以发育孔西潜山构造为特征;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亚层以弱伸展为主,断坳、盆地共存,并有强烈的火山活动;晚白垩世构造亚层以弱隆起为主,盆地分布局限。侏罗纪-白垩纪的盆地时空分布和变形特点与盐山-歧口-新港隐伏断裂带和中生代论东断裂带有关。变形动力学受控于伊泽奈崎板块的小角度斜向俯冲和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造成的挤压背景。   相似文献   

2.
该介绍了大港探区不整合所形成的油气藏分布及构造特征。论述了不整合与油气聚集的关系,为大港油田不整合油气藏的勘探指出了找油方向。  相似文献   

3.
大港探区勘探领域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历了近40年勘探的黄骅坳陷大港探区,其陆地部分已进入勘探的中晚期阶段,勘探难度日渐加大,但从近期勘探成果和剩余资源看,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设想在8-10年内大港探区勘探工作的总体发展目标是:"确保储量增长、促进资源转化、谋求二次创业"。关键是要针对不同领域实施不同的勘探对策,即:陆上已知油气富集区带--勘探开发一体化下的精细勘探;滩海勘探--拓展与类比;下第三系深层--用技术换储量;隐蔽油气藏--以效益储量为纲;前第三系潜山--全力突破非均质。  相似文献   

4.
依据大港千米桥地区大量静、动态资料,在储层特征、产层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裂缝是影响储层品质及产能的主要因素,储集类型主要为微裂缝—孔隙型。研究区裂缝主要发育构造(溶蚀)缝、压溶缝及节理缝等。将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和小尺度裂缝并建立裂缝模型,显示裂缝密度高值区的发育主要集中在不整合下的表层岩溶带内且以奥陶系潜山面下20~80m范围内最为集中,裂缝密度高值区具有成层分布、局部富集、各井之间裂缝发育差异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特征与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济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南部,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中生代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是对济阳坳陷有重大改造的2次构造运动,印支期主要发育NW向逆推断层,燕山早期则为逆断层向正断层的过渡阶段,燕山中、晚期NW向断层发生构造反转,由逆断层转换为正断层.认为中生代的这2次构造运动不仅直接对济阳坳陷古生代地层有很大的改造作用,而且也影响了该坳陷中生代地层的发育,对中生代的油气运聚成藏也产生了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港油田探区在奥陶世时期为华北陆表海的一部分,早奥陶世的岩相古地理具有南北分区的特点,中奥陶世受盆地基底结构控制,为“海中有坪”的格局。奥陶系储集层由于盆地后期的多次改造,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主要特点为:岩潮顷层分布;储集层高孔、低渗,总体上属较好—差储集岩。其中沈青庄—塘沽、孔西、王官屯、南皮—吴桥和徐黑等地区为较好储集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根据黄骅坳陷大港探区煤系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将该区烃源岩的沉积有机相划分为4种类型,即高位沼泽有机相、浅沼森林有机相、深沼森林有机相和流水沼泽有机相,其中森林沼泽有机相是本区烃源岩的主要类型,流水沼泽有机相壳质组含量最高、生烃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测井资料以其纵向分辨率高及资料丰富等特点,更益于精细刻画岩性与储层,但应用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岩性及储层还存在多解性等问题。 针对大港探区南部 G992 区块火山岩,运用岩心刻度测井方法,识别出该区火山岩的岩性、结构和构造。 在此基础上,应用成像测井识别出储层发育特征;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识别出储层流体性质等。 从而在生产中形成一套火山岩储层及油气藏测井评价方法,对火山岩油气勘探与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沧县隆起大港探区煤层气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县隆起中南段的大港探区上古生界煤层保存完整,分布广泛(埋深浅于2 000 m的面积近1500km~2),预测有利煤层气资源量3228×10~8m~3。依据与该区相邻的沧县隆起大城地区的煤层气开发实验已取得初步成功之事实,认为该隆起大港探区也具有良好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四川盆地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 ,形成了不同规模及不同控气作用的古隆起。加里东期的古隆起因受后期多期改造 ,分布复杂 ;海西 -印支期主要发育开江古隆起 ,为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 ;印支期泸洲古隆起是川西前陆盆地的前隆 ;燕山期的江油 -绵竹和大兴两个古隆起明显向坳陷扩展。上述古隆起不仅改造了储层性能 ,其古圈闭为油气早期聚集提供了场所 ,而且延缓了生烃时间 ,有利于油气晚期成藏。因此 ,四川盆地的古隆起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兴隆台-马圈子古潜山油气藏勘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敬 《特种油气藏》2006,13(1):46-49
针对兴隆台-马圈子古潜山油气藏基底结构和构造不清楚、古潜山裂缝预测难度大等问题进行了精细的分析,形成了重、磁、电资料确定潜古山轮廓,地震资料落实和描述圈闭,VSP地震测井中途测深的1套独特的古潜山勘探技术,并建立了古潜山翼部成藏的新模式.2004年古潜山带上报预测石油地质储量6 442×104 t,含油面积24.2 km2,展示了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古潜山油气藏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刘汉之 《特种油气藏》2010,17(1):20-23,28
依据研究区的基本地质特征,运用变质岩潜山成藏特征分析方法分析茨榆坨地区变质岩潜山成藏条件,认为构造与储层是控制油气成藏的要因。首次采用变质岩潜山顶界识别技术、断裂识别技术及变质岩裂缝预测技术等手段,有效地研究成藏条件,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指出本区可发育变质岩风化壳型或不整合面型和变质岩内幕型2种油气藏;提出中高部位的潜山是寻找风化壳型或不整合面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带,而中、低部位的潜山是寻找变质岩内幕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大民屯凹陷隐蔽型潜山成藏条件与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民屯凹陷隐蔽型潜山是低平或负向形态的元古宇或太古宇基底潜山,中生界、古近系房身泡组或沙四段的非渗透层对不整合面形成封闭,在多期构造运动改造、风化剥蚀作用下,具有多种较好的储集岩性和多期发育的裂缝型储集层,潜山内幕层状地层或层状岩性组合与微幅度断层一起构成潜山内幕圈闭,来自各生油洼陷的油气首先沿连通油源的深大断裂垂向运移,之后沿不整合面长距离侧向运移至隐蔽型潜山圈闭,形成潜山油藏。大民屯凹陷元古宇隐蔽型潜山勘探已见到良好效果,发现了安福屯、平安堡、东胜堡西等一系列隐蔽型潜山油藏。由于形态和成藏条件的隐蔽性,隐蔽型潜山很难被发现,但其特征决定其在各个凹陷广泛分布,勘探空间十分广阔,在进一步加强分布规律、成藏机制、勘探方法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有望为老油区潜山勘探开拓新领域。图9参18  相似文献   

14.
牛驼镇凸起南段潜山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中坳陷牛驼镇凸起南段潜山具有含油层系少、勘探程度低的特点。对潜山油源、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圈闭类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牛驼镇凸起南段潜山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发育有潜山风化壳和潜山内幕2 种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油气运聚特征。分析认为,牛驼镇凸起南段潜山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其中雄11 井北潜山残丘圈闭和霸28 井潜山内幕圈闭是该区下步扩大潜山残丘勘探规模和获得潜山内幕勘探突破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5.
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研究纯化潜山的构造特征,精细描述了纯化潜山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纯化潜山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以及圈闭等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表明,纯化潜山属于典型的块断山,其形成演化与石村断层的发育及潜山北部利津洼陷的强烈下陷有着密切关系。纯化潜山储、盖条件以及圈闭条件都较好,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烃源岩以及油气运移通道,纯化潜山南部沿石村断层上盘一线为较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6.
塔河-轮南油区奥陶系为潜山型油气藏,潜山形成于古生代、定型于中生代,经过多期构造抬升、剥蚀作用,潜山构造作用、岩溶作用比较发育,由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构成奥陶系储层。中部、西部以风化壳岩溶作用为主,东部以深部岩溶作用为主。区内奥陶系潜山整体含油,局部富集成藏,油气分布受储层发育的控制。由于奥陶系油气藏具有多期生油、多次运移、成藏、调整的特点,造成区内不同构造带油气藏特征不同。西部为重质油或稠油油藏,中部斜坡区西部为正常密度的原油油藏,桑塔木断垒、桑南斜坡、轮南断垒的东部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东部为凝析气藏。在潜山顶部"天窗"作用下,形成油水界面倾斜的悬挂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辽河坳陷潜山勘探在经历了规模探索、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变质岩内幕油气藏的概念,建立了变质岩内幕油气成藏理论,有效指导了勘探工作,但是,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提出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内容.文中认为,在潜山以源-储双因素耦合为主导构成的有效运聚单元内,不同潜山受储层、输导条件影响,形成不同成藏特征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因此,需要对潜山类型进行划分,明确各种类型潜山油藏的分布特征,从而建立适用不同类型潜山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永诗 《岩性油气藏》2009,21(1):11-14,71
以济阳坳陷桩西一埕岛地区为例,研究了下古生界潜山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并对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不整合面岩溶型和潜山内幕孔洞型储集系统组合形成了桩海地区的立体储集空间。岩溶作用是潜山不整合面附近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主要形成机理,主要集中在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下150m的深度范围。白云石化作用是潜山内幕储层的重要形成机理,冶里一亮甲山组储集层与埋藏成岩过程的白云石化作用,尤其是与粒屑的优先白云石化造成的体积收缩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成因及分布的复杂性制约了该类油藏的勘探.综合利用地震资料、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分析、地化分析以及埋藏史分析等技术方法,从构造演化差异性角度对大港探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进行分类,并开展了储集差异性和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大港探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可以划分为残丘山、间断侵蚀断块山、断块山、挤压褶皱山和重...  相似文献   

20.
千米桥潜山构造油气藏成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千米桥潜山构造位于黄华坳陷板桥构造带。1998年钻于该构造的板深7井在奥陶系试油,获凝析油143.36t/d、气275309m3/d,这一成果标志着大港油田古潜山的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印支期—早燕山期的挤压逆冲使石炭-二叠系遭受剥蚀,奥陶系长期风化淋滤大量形成晶间溶孔,挤压逆冲还使奥陶系形成大量裂缝。晶间溶孔与裂缝的有机配合形成了有利的储集条件,这是形成千米桥潜山奥陶系油气藏的重要因素。千米桥潜山的油气主要来源于板桥凹陷沙三3段烃源岩。沙三3段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成烃条件,并在沙一段沉积末期开始向千米桥潜山排烃。千米桥潜山圈闭形成时间早(印支期—燕山末期),上覆中生界、沙三段泥岩盖层厚度可达1300m,第三纪的构造断裂活动对潜山构造影响很小,有利于潜山油气藏的保存。图5(姜平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