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强夯法处理后的实测地基承载力的成果,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夯法地基承载力的预测公式.结果表明,点夯夯击次数大于单击夯击能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可以表示成单夯击能和点夯击数的函数;以作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夯法地基承载力的预测公式.工程实例计算表明,该公式不仅形式简单,便于应用,而且估算的地基承载力较准确,对强夯法的初步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如何计算,目前没有设计依据。本文以某吹填土工程地基处理为背景,设计室内强夯等效拟静力试验,提出强夯等效静压力试验的试验条件,即夯锤大小形状相同条件下强夯的夯沉量与夯锤在静压力作用下的沉降相等。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强夯等效拟静力试验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各击对应的拟静压力达到或超过地基的极限荷载,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拟静压力增加,夯锤下地基极限承载力亦增加;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拟静压力先增加后减少,当细粒含量为30%时,各击的拟静压力达到最大值。本文提出了强夯拟静力法计算方法,可以判断不同终夯标准情况下的地基承载力。拟静压力计算结果是实测结果的0.93~1.23倍,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李琼  祖道春  邹佑学  张武 《建筑科学》2012,28(3):102-106
利比亚Sidi Alsaeh地区大面积风积砂丘地基的场地条件、地基状况、强夯加固、效果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在大面积风积砂丘地基采用强夯加固处理是可行的;由于场地平整后的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为满足承载力、沉降控制及地基均匀性要求,采用统一的高夯击能和夯击次数效果不显著,对不同工况地基宜选用不同的强夯处理参数;SidiAlsaeh地区风积砂场地地基承载力与标准贯入击数之间符合趋势性统计关系,缺乏严格对应关系,效果检验应选用标准贯入试验与静载试验对照进行。  相似文献   

4.
王伟  冯联会  李存良 《山西建筑》2010,36(23):132-133
首先简要介绍了两个民用机场粉细砂地基处理后的密实度检测方法——标准贯入试验检测法,并通过归纳、对比、分析,总结出民用机场粉细砂地基处理后的标准贯入击数与原土的密实度和标准贯入击数的关系式,进一步确定了地基处理后的标贯击数检验值。  相似文献   

5.
无黏性土强夯加固效果定量估算的拟静力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强夯锤–土接触面"等效拟静力"的概念;从功能原理推导了用土质参数表达的等效拟静力公式;基于压密分布的近似假设,建立了任意夯击击数时的夯坑深度和夯点下不同深度处的相对密度计算公式,进而可确定无黏性土夯后土的设计控制指标(如标准贯入击数)的深度剖面;初步探讨了计算中涉及的若干参数取值;最后,用若干实例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孔隙水压力试验、隆起试验和标准贯入等原位试验评价了强夯的加固粉土的处理效果,获得了强夯法加固该工程的单击夯击能、单点夯击数和每遍夯时间间隔等施工参数,从而有效的指导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施工  相似文献   

7.
标准贯入试验在强夯地基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标准贯入试验在天然地基承载力评价中的研究,提出了参照天然地基的有关经验数据推定强夯地基的承载力,并与平板载荷试验检测的承载力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强夯地基承载力。根据工程检测实例,建立了适合于强夯地基的标贯击数N与承载力特征值fak的经验关系,为强夯地基承载力的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黄泛区软弱夹层地层条件下强夯加固效果,采用4种不同的夯击能在鲁西黄泛平原区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了强夯过程中软弱夹层的夯沉量、超孔隙水压力以及强夯前后地基承载力、土质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非常快,24 h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90%;强夯加固效果显著,地基承载力最大可提高80%;选择单夯1 800 kN·m夯击能加固经济合理,夯后土体物理性质明显提高;对于黄泛区含有软弱夹层地层结构,可用超孔隙水压力为自重应力10%估算强夯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约为7 m;对比不同夯击能下Menard加固深度公式,在一般夯击能条件下,实际加固深度与Menard加固深度较为接近,在较大夯击能下,Menard公式并不适用;所得结论对该区域地基加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钦 《重庆建筑》2024,(3):57-58+62
该文以强夯施工后地基承载力为研究对象,针对原位检测手段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试验,在规范及区域承载力推荐值的基础上,建立标贯击数N与比贯入阻力ps之间的经验关系。将现场实测数据纳入关系式对比,评估现场实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土工基础》2019,(6):634-638
基于某机场工程场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对黄土的湿陷性进行评价,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现场直剪试验,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采用直剪试验结果对高填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进行复核计算,结果表明:①通过强夯试验性施工,确定最佳夯击数为6击,整体夯沉量约40 cm;②强夯后黄土密实度明显提高,标贯击数沿着深度几乎线性增加;③场区黄土层为低液限黄土状粉土,稍湿,密实,压缩性低;④强夯消除场区内黄土的湿陷性;⑤强夯后黄土内摩擦角变化较小,粘聚力变化较大,通过直剪试验抗剪强度指标复核边坡稳定性,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对西北地区机场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钉墙的两条滑裂面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利洲 《工业建筑》2005,35(Z1):503-505
土钉墙支护破坏时大都会产生两个主要滑裂面,从土力学及微单元角度出发,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将土钉墙内的土体分成三部分:锚固体、土拱及自由体,指出第二条滑裂面才是土钉墙真正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膨胀土及其改良土静动力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膨胀土及其改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了膨胀土的静动三轴试验。通过资料对比,发现膨胀土的静应力-应变曲线呈硬化型,改良土的呈软化型,改良土的静强度和粘聚力比膨胀土的大:发现两类土的动应力都存在一个门槛值,由此将土体的变形分为稳定型及破坏型,得到了累积塑性变形与循环荷载次数间的关系表达式:还研究了两类土的骨干线、动弹性模量-动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未发现动荷载频率对土体变形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谈一评 《工业建筑》1997,27(11):18-2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注浆管式锚钉墙技术,以及该技术在广州地区的成功应用,说明注浆管式锚钉墙技术在局部软土地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裂隙广泛分布于表土中,为土中渗流提供优势通道,导致土中渗透系数增大。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是分析裂隙土渗流问题的关键因素。考虑裂隙的动态变化,提出一种预测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新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对此方法进行试验验证。将裂隙土系统分为裂隙网络系统和土体系统两部分,将相同状态下2种孔隙系统的土水特征曲线组合得到裂隙土在该状态下的土水特征曲线。随着裂隙的开展,可以得到裂隙发展路径上不同状态下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将裂隙发展路径上不同状态下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合理组合,即可得到考虑裂隙动态变化时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通过室内试验模拟裂隙在土样脱湿过程和吸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测定脱湿过程中的SWCC,用所提出的方法预测考虑裂隙动态变化时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预测和试验结果都显示,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呈双峰特征。在达到土体的进气值之前,曲线由裂隙网络控制;当基质吸力较大时,曲线由土体的SWCC控制。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水泥改良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了扩大高速铁路路基基床底层填料的使用范围,进行了水泥改良土的动三轴试验,分析了水泥改良土在列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研究了水泥改良土的临界动应力、累计塑性变形、弹性变形和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论证了水泥改良土作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底层填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开口钢管桩沉桩影响半径的推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密度理论出发 ,分析了土芯高度和砂土在深层地质中的变形特征等因素 ,并推导了开口钢管桩在砂土中施工时单桩影响半径 ,为顺利施工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假定土钉轴力沿长度为折线或抛物线分布、面层不受力的前提下,利用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推导出土钉在轴力作用下的拉伸变形、主动区内沿土钉轴线任意位置上墙体位移及墙面变形的计算公式。用一个工程实例的试验数据对本文提出的公式进行验证,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在变形趋势上基本一致,数值比较接近,为土钉墙结构变形的预测和控制据提供了一种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先进三轴仪进行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原状土K0固结试验,研究不同加、卸载路径下土体静止土压力系数K0变化,分析常用经验公式及规范推荐值所估计静止土压力系数的适用性,并给出基于本次试验结果的预测公式。结果表明:港珠澳沉管隧道底面处的黏土层 K0基本为一定值,为0.47;粉质黏土层 K0与其先期固结压力成正比,在0.30~0.45范围内,均低于规范和手册对同类土的推荐值;除土性自身的原因外,原状样的胶结作用也会使其K0降低。结构性较强的原状土,在取土后再加载的过程中,K0会先降低至低于其正常固结值,再回升并逐渐稳定。原状黏性土正常固结和超固结时,均可利用前人给出的经验公式对K0进行估计,其中内摩擦角宜为土体正常固结时的有效峰值内摩擦角。  相似文献   

19.
 基于孔隙比和含水量随净应力和基质吸力变化的特征,建立孔隙比和含水量与净应力和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式,并结合非饱和土的本构关系,得到弹性模量E和H及体积模量 和 与净应力、基质吸力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试验数据拟合孔隙比–净应力–基质吸力三维曲面及体积含水量–净应力–基质吸力三维曲面,得到弹性模量E和H及体积模量 和 与净应力和含水量关系式中的参数,并分析了净应力和含水量对这4个模量的影响的规律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净应力下,模量E随着质量含水量增大而减小;净应力越大,模量E随质量含水量减小越显著;在同一质量含水量下,净应力越大,模量E越大。随着质量含水量增大,模量H单调减小;随着净应力增大,模量H单调增大。在低质量含水量时,增加净应力,体积含水量增大,当质量含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净应力会引起体积含水量的减小。在一定净应力下,增加吸力会使体积含水量减小;在同一质量含水量下,增加净应力能够减弱吸力对体积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软土地区大直径盾构出洞施工中洞口土体易失稳、渗水这一难题,以复兴东路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分别介绍了出洞段土体加固的常用方式,并采用不同计算模型对出洞段土体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