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温室中烟粉虱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联德  黄建  刘波 《生态学报》2006,26(2):391-398
在室内测定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种群干扰作用基础上,通过分别组建蜡蚧轮枝菌毒素和化学杀虫剂作用下的烟粉虱第5、6代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I)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析法,比较蜡蚧轮枝菌毒素和化学杀虫剂对茄子上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评价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毒素对烟粉虱室内种群的干扰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的忌避作用和对若虫的毒杀作用;温室大棚中施用400mg/L的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第5代和第6代的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064和0.023,连续施用毒素后,第6代种群趋势指数Ⅰ为0.68,烟粉虱种群基本得到控制;温室大棚中施用重量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对烟粉虱第5代和第6代的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44和1.01,化防区第5代的I为12.95,第6代的I为30.23,分别为对照区的0.44倍和1.01倍,连续使用化学杀虫剂,容易造成烟粉虱再猖獗。重要因子分析揭示毒索比化学杀虫剂更利于温室烟粉虱种群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8种常用农药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及对烟粉虱Bemisiatabaci若虫的毒力。【方法】该试验采用涂板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8种常用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量以及对烟粉虱若虫的LC50和共毒系数。【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农药稀释倍数的增加,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依次降低。其中,生物源农药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和协同增效作用最好。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在10倍稀释浓度下,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20.02%、16.41%、15.38%;产孢抑制率分别为17.77%、15.90%、14.96%;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96%、8.87%、9.74%。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藜芦碱混合后协同增效作用最好,CTC最大值分别为315和302。【结论】因此,应用蜡蚧轮枝菌防治烟粉虱,选择相容性好、共毒系数高的农药以低剂量与蜡蚧轮枝菌复配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用量,对温室大棚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辣椒碱对烟粉虱的生物活性及生长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碱对烟粉虱各虫态均有杀虫活性,且随辣椒碱浓度的增大活性增强;辣椒碱浸叶法/浸虫法处理对烟粉虱成虫、卵和若虫的毒力(LC50分别为3525.79、1603.29和1526.27mg·L-1))均高于内吸法处理(LC50分别为5360.04、2359.19和5897.43 mg.L-1),两种处理方法下辣椒碱对烟粉虱卵的毒力均明显高于对成虫的毒力;2000和4000 mg·L-1浓度辣椒碱对烟粉虱成虫具有明显的拒食作用,烟粉虱在该两种浓度辣椒碱处理过的棉花叶上取食24 h的蜜露分泌量均显著低于取食非处理棉花叶后的蜜露分泌量;辣椒碱各试验浓度对烟粉虱成虫均表现出较强的产卵忌避作用,当辣椒碱处理浓度达4000 mg·L-1时,对烟粉虱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和非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分别高达94.2%和83.0%.500、1000和2000 mg·L-1辣椒碱浸渍处理对烟粉虱存活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羽化率均没有影响,但辣椒碱4000mg·L-1处理明显延长烟粉虱若虫发育历期、降低成虫羽化率.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均明显抑制烟粉虱生殖力,且这种抑制作用随辣椒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spp.的致病性、致病机理、与其他农药的相容性及菌株基因工程改良等内容。蜡蚧轮枝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寄主至少包括43种昆虫、3种螨类、2种线虫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一般通过穿透寄主体壁侵入寄主,但长孢蜡蚧菌L. longisporum通过体表寄生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和柑橘粉蚧Planococcus citri而致其死亡;蜡蚧轮枝菌分泌的降解酶和毒素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田间先后施用蜡蚧轮枝菌制剂和农药以及充分利用蜡蚧轮枝菌对植物的内寄生作用可能为蜡蚧轮枝菌与农药的协调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原生质体融合、诱变以及转基因是菌株基因工程改良的主要手段;最后,指出了蜡蚧轮枝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属世界性分布的大害虫.在一定条件下虫生真菌是控制烟粉虱种群的最有效天敌.本文就几种常见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lecanii、座壳孢Aschersoniaspp.、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防治烟粉虱的应用现状以及它们与其它天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烟粉虱虫生真菌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Wang HT  Xue M  Chen HN  Zhou F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302-1308
为明确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对斜纹夜蛾的影响,探讨其与斜纹夜蛾的种间竞争机制,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B型烟粉虱取食后的烟草对斜纹夜蛾成虫产卵选择、幼虫取食选择、拒食作用和其他取食行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在B型烟粉虱为害后的植株上的落卵量较对照植株降低了40.9%.B型烟粉虱为害的虫体叶对斜纹夜蛾初孵化幼虫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中间叶和系统白脉叶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心叶不影响幼虫对寄主的选择性.B型烟粉虱为害叶片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显著的拒食作用,虫体叶拒食作用明显大于系统白脉叶片.与对照相比,B型烟粉虱为害的虫体叶和系统白脉叶降低了斜纹夜蛾幼虫单位时间取食次数或取食比例,虫体叶还显著延长了幼虫开始取食时间,总取食面积显著减少.表明B型烟粉虱为害烟草对斜纹夜蛾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行为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对了解烟田害虫种群变动规律和指导害虫治理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灯光控制害虫是蔬菜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探讨了蓝光对黄瓜烟粉虱种群及黄瓜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抗性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直接驱避试验条件下,蓝光对烟粉虱成虫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光照强度越大、照射时间越长,对烟粉虱的驱避作用越强。在相同光强和光照时间下,直射光较透射光的驱避作用强。其中,1200 lx的蓝光直射烟粉虱5 min后,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为77.7%,比透射光高17.4%;1750 lx的蓝光直射2 min后,虫口减退率41.2%,比透射光高10.6%。盆栽条件下,蓝光照射对黄瓜叶片上的烟粉虱也有较好的驱避作用,100 lx蓝光照射5 h后,烟粉虱种群的校正虫口减退率达到88.5%。蓝光对烟粉虱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蓝光照射时间的延长,烟粉虱发育历期延长。此外,蓝光照射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游离蛋白、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脯氨酸含量,与烟粉虱抗性相关的挥发物反式-β-法尼烯、反式-2-己烯醛、顺式-4-庚烯醛、反式β-罗勒烯、D-香芹酮、长叶烯和3-蒈烯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说明蓝光照射能直接驱离烟粉虱,并通过改变烟粉虱寄主蔬菜的代谢途径来提高寄主蔬菜对烟粉虱的抗性。其中100 lx的蓝光照射对田间烟粉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缨丹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马缨丹(Lantana camaraL.)地上部位(茎叶花)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及萃取物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成虫的取食忌避、拒食、胃毒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处理后48 h,以马缨丹乙醇回流提取物效果最好,其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取食忌避率达94.94%;非选择性拒食率为85.48%;除正丁醇萃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胃毒作用达到56.67%外,其它处理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胃毒作用不明显;石油醚萃取物、石油醚冷浸物、乙醇回流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触杀作用效果最好,分别为56.67,53.33和53.33%。据实验结果可知马缨丹不同溶剂提取物及萃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对成虫较强的忌避和拒食作用。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 MZ041024菌株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的致病率为83.72%,致死中浓度LC_(50)为1.49×105个/m L,致死中时间LT50是5.21 d;对2龄若虫的致病率为74.42%,致死中浓度LC_(50)为3.66×10~3个/m L,致死中时间LT50是5.55 d;对3龄若虫的致病率为76.74%,致死中浓度LC_(50)为9.82×104个/m L,致死中时间LT_(50)是5.44d;其对雌成虫的致病率为85.37%,致死中浓度LC_(50)为2.80×10~4个/m L,致死中时间LT_(50)是4.87 d。说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扶桑绵粉蚧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薇甘菊五种溶剂提取物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 《昆虫知识》2010,47(3):538-542
室内测定了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5种溶剂提取物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ál种群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处理后48h,氯仿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驱避褐稻虱成虫产卵的作用显著,驱避率分别达86.44%、83.90%;干扰成虫取食效果最好的为乙醇提取物与乙酸乙酯提取物,拒食率分别达74.19%、51.86%;提取物对褐稻虱成虫、若虫具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其中对1~2龄若虫的活性较强的为乙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对成虫的毒杀活性最强的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综上所述,氯仿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实验种群的干扰效果最强,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达0.0428、0.0515。考虑生物活性、提取效率、溶剂价格与毒性等因素,认为乙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取杀虫活性成分的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明确芹菜挥发物对烟粉虱的驱避作用,应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和GC/MS分析,对芹菜植株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分别用1 000 mg/m~3、2 000 mg/m~3和4 000 mg/m~3的柠檬烯、α-蒎烯和β-石竹烯3种物质对烟粉虱的嗅觉反应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应用4 000 mg/m~3的柠檬烯和α-蒎烯作为驱避剂分别进行模拟大棚辣椒的驱虫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芹菜茎叶中的挥发物在种类和含量上均有差异,苗期芹菜茎叶中分离到挥发物14种,而抽薹期芹菜茎叶中分离出20种,且包含苗期的全部物质;苗期茎叶中柠檬烯和α-蒎烯的相对含量高于抽薹期。嗅觉实验发现,较高浓度的柠檬烯和α-蒎烯对烟粉虱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而β-石竹烯对烟粉虱的驱避作用不明显。柠檬烯田间驱虫试验研究表明,在一端开口的小区中,柠檬烯对田间辣椒烟粉虱的驱避效果随着距离的延长而下降。在开口的一端再种苘麻诱集植物,处理4 h后,第1行、第4行和第7行的虫口减退率分别比没有诱集植物的提高了13.19%、78.43%和122.85%。小区远端封闭时,驱避剂附近的辣椒上烟粉虱虫量下降,但烟粉虱聚集在小区的远端辣椒上。α-蒎烯与柠檬烯对不同小区辣椒上的驱虫作用基本一致,但驱虫效果较柠檬烯弱。结果证明柠檬烯和α-蒎烯是芹菜重要的驱烟粉虱的活性物质。大棚中应用驱避剂驱虫时,必须有烟粉虱的迁出通路,或有诱集避难场所供烟粉虱栖息。  相似文献   

12.
谭清  庞仁乙  高熹  张忠  袁远  陈斌  张海涛  吴国星 《昆虫学报》2014,57(10):1245-1252
【目的】为解释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对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成虫、蛹和幼虫等 3种虫态的致病性差异,研究分析了蜡蚧轮枝菌L. lecanii分生孢子在3种虫态体表的附着能力及与寄主体表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量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B. peregrina成虫、蛹和幼虫体表的附着数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显微技术观察供试虫体体壁外长物分布情况以及附着分生孢子情况。【结果】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3种虫态上的附着数量差异显著(P=0.0001),成虫附着孢子数量为(1.35±0.12)×106个/头,而蛹和幼虫分别为(0.57±0.09)×106个/头和(0.45±0.06)×106个/头。成虫周身微毛上均有孢子附着;整个蛹体仅棘刺底部呈“绳索状”的褶皱处可发现有孢子的附着;幼虫的体表未发现有孢子的附着。【结论】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成虫、蛹、幼虫体表的附着能力与寄主体表结构有密切关系,是蜡蚧轮枝菌对该虫不同虫态间存在致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鱼藤酮对松墨天牛产卵和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松墨天牛防治的新方法,实验了鱼藤酮对松墨天牛产卵和取食行为的影响及鱼藤酮对松墨天牛5龄幼虫的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鱼藤酮对松墨天牛具有显著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成虫取食的干扰作用。产卵忌避作用和拒食作用随鱼藤酮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处理浓度为1 000 mg/L时,鱼藤酮对成虫的产卵忌避率为75.63 %,处理后12 h松墨天牛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72.91%和69.50%。鱼藤酮对松墨天牛5龄幼虫的触杀作用不明显。因此,利用鱼藤酮防治松墨天牛,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其取食减少松材线虫的传播;另一方面通过忌避产卵可减少下代虫口。  相似文献   

14.
印楝素乳油x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室内外系统试验探讨了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其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显著忌避作用、对幼虫的拒食作用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减少幼虫危害力等方面.印楝素乳油0.005 mL/L处理对成虫的忌避率为78.3%,对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71.8%和62.9%,幼虫总取食量是对照的59.0%,使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I值)降为2.4,干扰作用控制指数(1lpc)为0.1079.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就印楝素乳油施用后小菜蛾种群数量动态的模拟分析亦表明,其显著的控制作用表现在种群发展初期对成虫的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蓖麻、海滨锦葵等生物质能源植物组织的抽提物作为植物保护剂的可行性,用蓖麻种子、蓖麻叶片、海滨锦葵叶片等生物质能源植物组织的乙醇粗提物处理烟粉虱成虫,4、24、48、72和96 h后测定其体内的谷胱甘肽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烟粉虱对3种生物质能源植物组织的乙醇粗提物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能源植物组织的乙醇粗提物对烟粉虱谷胱甘肽转移酶和羧酸酯酶均有明显影响,随着浓度的提高,其作用增强,其中250倍液的作用与1.8%的阿维菌素3000倍液作用相当.3种提取液的250倍液对烟粉虱成虫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其中蓖麻种子、蓖麻叶片和海滨锦葵叶片等乙醇粗提物的驱避率分别为100.0%、96.7%和79.4%.表明蓖麻种子、蓖麻叶片和海滨锦葵叶片的乙醇粗抽提物对烟粉虱具有驱避作用和其他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6.
苦皮藤乳油对小菜蛾种群控制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 ,应用生命表技术评价 1%苦皮藤 (CelastrusangulatusMaxim .)乳油对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L .)种群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其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和对幼虫的拒食作用。浓度 10 .0 0mL/L的苦皮藤液效果最佳 ,对成虫的忌避率为 73 2 % ,对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 94 7%和 93 5 % ,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I值由对照的 2 1 6 140降为 0 6 6 84,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 0 0 30 8。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嗜好性植物和低嗜好性植物在蔬菜烟粉虱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了芹菜和薄荷不同种植方式对设施辣椒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大棚辣椒田中以3∶1、5∶1的密度间作芹菜,辣椒植株上烟粉虱成虫数量显著下降,而以8∶1的密度间作对辣椒上烟粉虱成虫没有明显影响;在辣椒田一端集中种植5行薄荷,另一端种植5行芹菜,15 d后辣椒上烟粉成虫数量较对照下降29%以上;在辣椒田一端集中种植5行薄荷,另一端分别按3∶1和5∶1的密度间作5行芹菜,15 d后3∶1和5∶1的间作芹菜的辣椒上烟粉成虫数量较对照下降38.57%和25.71%。结果表明,芹菜对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在辣椒间作芹菜的同时,在棚的一端间作薄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烟粉虱的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18.
番茄抽提物对小菜蛾的忌避,拒食及抑制产卵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自然变温条件下,研究了番茄抽提物对小菜蛾成虫的忌避、幼虫的拒食作用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试验表明:番茄抽提物对小菜蛾成虫具有很强的忌避作用;用番茄抽提物处理过的包菜叶饲喂小菜蛾幼虫,其拒食率达53%;番茄提物对小菜蛾成虫产卵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产卵量下降60%;番茄与包菜间种能明显地抑制小菜蛾种群数量的增长。其种群可下降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广藿香精油对檀香粉蝶和荔枝卷叶蛾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不同浓度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精油,研究其对檀香粉蝶和荔枝卷叶蛾幼虫拒食和忌避作用。使用2.5~40 mg/mL广藿香精油分别对檀香粉蝶和荔枝卷叶蛾幼虫进行饲喂试验,檀香粉蝶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都为100%,荔枝卷叶蛾的选择性拒食率为18.36%~100%,24 h和48 h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51.45%~100%和53.34%~100%。忌避试验发现,随着浓度提高,忌避作用越强,其中最大忌避率分别为80.30%和93.81%;随着时间推移,各浓度精油对檀香粉蝶和荔枝卷叶蛾幼虫的忌避效应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试验表明,广藿香精油对檀香粉蝶和荔枝卷叶蛾幼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重大入侵害虫,发展生物防治技术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9种20株土壤真菌对B型烟粉虱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B型烟粉虱都有一定致病活性,1.0±10^8 孢子/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10 d后,烟粉虱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53%~93%,其中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PITS01、PlMS-12和PlMS-15菌株,以及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 LpTS01菌株引起B型烟粉虱91%以上的死亡率。进一步测定了PITS01和LpTS01菌株对烟粉虱的毒力,结果表明PITS01和LpTS01对烟粉虱2龄若虫在处理第4天的LC50分别为2.8×10^7 孢子/mL和3.6×10^7 孢子/mL,第6天分别为1.7×10^6 孢子/mL和3.6×10^5 孢子/mL;当孢子浓度为1.0×10^7 孢子/mL时,PITS01和LpTS01菌株LT50值分别为4.4 d和4.2 d。菌株PITS01和LpTS01对烟粉虱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