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新生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该地区儿童乙型肝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8月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0~3岁婴幼儿1187例,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76例、1~2岁组302例、2~3岁组298例和>3岁组311例,采用ELISA法检测4组新生儿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两项指标,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免疫情况.结果 1187例婴幼儿抗-HBs阳性率为84.08%,其中<1岁组为94.57%、1~2岁组为87.75%、2~3岁组为81.54%、>3岁组为73.63%,4组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7例婴幼儿HBsAg阳性率为0.34%,<1岁组和1~2岁组均为0、2~3岁组为0.34%、>3岁组0.96%,4组的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新生儿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开始降低,有必要对≥3周岁儿童再次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及时采取乙型肝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4.
儿童对乙型肝炎疫苗加强接种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经乙型肝炎疫苗初免的38名儿童对乙型肝炎疫苗加强接种的免疫效果。疫苗加强接种后97.4%(37/38)儿童产生了免疫应答,接种后3周、3月及6月的抗-HBs水平由接种前的33.6IU/L,分别增至824.1、407.7及193.6IU/L,平均增高24.5、12.1和5.8倍,加强接种后3周抗-HBs水平达到高峰,3月及6月时抗-HBs水平比3周时分别下降50.5%和76.5%。加强免疫的应答效果主要由初免的免疫应答状态所决定。本文显示,儿童用10μg乙型肝炎疫苗加强接种能获得良好的免疫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87例HBs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母亲所生之新生儿应用HBIG和?或乙肝疫苗阻断.在1~5岁期间,每年随访一次.当这些儿童的抗-HBs下降到S/N值(RIA)<10时,随即给予乙肝疫苗加强接种,这样共有166例次接受了加强注射.经加强接种后1年复查共有65例次(36.2%)的儿童重新获得有效水平保护性抗-HBs,平均滴度达30.8.本文还观察到初免的应答效果对加强接种的免疫应答有显著相关性,大多数初免反应良好者,加强接种后抗-HBs滴度高;所需接受的加强接种次数少;有效水平保护性抗-HBs维持时间长.结果显示机体的免疫机制状态不仅决定了初免反应的强弱,也决定了加强接种后的免疫应答状况.初免方法及加强接种的剂量与加强接种的免疫应答强弱间在本组未见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The immune response and its dynamic changes of anti-HBs in 98 Juveniles vaccinated with three doses of native plasma derived HB vaccine (have been were studied and) followed up for three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mulative positive rate and its mean S/N values of anti-HBs at T1 were 70.41% and 19.89 respectively, at T3, T6, T12, T24 all 98% and 65.54, 41.75, 53.95, 23.79 respectively. However out of 98 mentioned recipients 18 subjects become negative for anti-HBs at T36.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解平湖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的儿童中,高危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现况,选择最易引起HBV感染的HBsAg阳性母亲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为HBsAg阳性儿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索感染途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辛崇干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40-2542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及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和抗-HBs。结果新生儿在其免后1、3、5、8、10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0.93%、0.98%、0.63%、1.15%和1.35%,平均为0.99%,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2.13%、81.98%、71.25%、65.58%和47.17%,平均为73.16%;母亲HBsAg单阳性组和HBsAg、HBeAg双阳性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1.11%、90.14%,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39%、90.06%。结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具有较强的免疫持久性,应用10μg×3接种方案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长期效果,将624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随机分组,一组是0、1、6月龄单用乙肝疫苗免疫,每次20μg;另一组是出生时先注射HBIG100IU,然后在1、2、7月龄再接种乙肝疫苗,每次20μg。两组婴儿分别于1、3、6、12、18、24月龄及以后每岁静脉采血用酶免疫法检测HBsAg,同时随访,平均随访6.34±1.71年。结果显示有89例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其中82%在6月龄前初次出现HBsAg阳性,主要是宫内感染。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其慢性HBV感染率高于单阳性母亲的婴儿(单用疫苗,24.5%和10.7%,P<0.005;HBIG+疫苗,10.6%和3.8%,P<0.05),而且在6月龄内初现HBsAg阳性的婴儿中,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慢性化率也高于单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单用疫苗,68%和40%,P<0.025)。同单用疫苗相比较,HBIG联合免疫组使1岁时的慢性HBV感染率由17.6%降为5.0%;总慢性HBV感染率双阳性组由24.5%降至10.6%(P<0.005),单阳性组由10.7%降至3.8%(P<0.025)。双阳性母亲婴儿中初现HBsAg阳性婴儿的慢性化率也降低了,而出生时HBsAg阴性、1~6月初现HBsAg阳性的婴儿,慢性化率由40.9%降至0(P=0.0315)。出生时HBsAg阳性的婴儿,1月龄HBsAg阴转率由26.4%提高至58.8%(P<0.025)。说明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仍呈慢性HBV感染者,主要始于宫内感染;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更易形成慢性HBV感染。单用疫苗对产时感染的阻断不完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对宫内感染的慢性化也有一定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苏省农村地区儿童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农村地区在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出生的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HBsAg、抗-HBs标志,对抗-HBs阴转儿童进行不同种类疫苗的加强免疫,并分析HBsAg阳性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522名1~7岁儿童中HBsAg阳性率在0.28%~1.28%之间,抗-HBs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由1岁时的76.7%降至7岁时的45.5%;出生时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及时接种儿童(1.4%:0.5%, P=0.031);应用不同剂量疫苗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均为90%以上。结论江苏省农村地区计划免疫适龄儿童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0.28%~1.28%,平均为0.8%,儿童中HBV感染主要为母婴传播,并与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规律接种效果.方法 选择130例患者,根据是否规律接种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孕妇在孕28周及预产期前1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新生儿按照体重使用0.5ml、kg,145 IU/ml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并在出生时、出生后第1、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μg,对照组则因为各种原因,在总计母体2次注射,新生儿4次注射中存在1次以上的未注射,在新生儿12月龄和18月龄分别检测小儿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情况,并统计两组抗体滴度.结果 12月和18月龄时观察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12月龄和18月龄乙肝表面抗体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规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在新生儿出生后实施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能较好的达到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对澄江县1991~1995年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完成血源乙肝疫苗接种的人群,按接种后间隔1~5年分组,每组随机抽取100名儿童,采末梢血,共得517份免疫者的血清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Bs、HBsAg。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2年内抗-HBs阳性率在90%以上,以后随间隔年眼的延长而明显下降,间隔5年降至60%,人群平均保护率达78.57%.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联合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为制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在武进区选择200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孕妇怀孕14周起每周注射HBIG200IU,临产时加强一剂;婴儿出生后注射1剂,同时按0、1、6个月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照组孕妇孕产期不注射HBIG;婴儿出生时注射HBIG200IU,同样程序接种乙肝疫苗。2组婴儿均采取母乳喂养。[结果]1岁时婴儿HBsAg阳性率,实验组为8.00%,对照组为19.00%(P〈0.05);1岁时婴儿抗-HBs阳性率,实验组为26.00%,对照组为14.00%(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在孕中、后期注射HBIG可以提高乙肝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追踪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在203名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按不同方案和剂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6年内连续进行抗-HBs和HBsAg携带情况的追踪观察。结果6年内抗-HBs阳性率一直高于90%;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在7月龄到1岁形成高峰,在1~2岁期间下降了48.82%,2~6岁期间保持相对稳定;8例抗-HBs阴转后3~5年仍未被感染;14例抗-HBs阴转1~2年后又产生抗-HBs;无一例成为HBsAg携带者。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6~10年可不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北京市现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策略的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利用北京市1999~2004年部分区对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儿童进行HepB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资料,对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血清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杭体(抗-HBc)水平以及疫苗保护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所监测的727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2.5%。母亲[HBsAg、乙肝病毒膜抗原(HBeAg)]双阳性者HBsAg阳性率高于母亲单阳性者。抗-HBc阳性率为6.1%,母亲单阳性者和母亲双阳性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为85.7%,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90.4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且母亲单阳性者抗-HBs阳性率高于母亲双阳性者。HepB保护率为92.2%(95%CI:90.3%~94.1%),其中对母亲单阳性者的保护率为93.4%(95%CI:92.3%~94.5%),对母亲双阳性者的保护率为89.3%(95%CI:87.2%~91.4%)。结论北京市现行HepB免疫策略对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免疫保护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母亲HBsAg阳性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效果 ,寻求加强免疫时机 ,北京市卫生防疫站于 1996~ 1999年连续 4年对 1~ 5岁儿童免疫后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 :5岁以下儿童抗 -HBs阳性率为 78 6 6 %~80 5 6 % ,抗 -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为 3 41%~ 3 5 1% ,未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不同地区儿童免疫后效果较一致 ;母亲HBsAg阳性儿童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效果理想 ,儿童HBsAg携带率主要为宫内感染或出生后早期感染。据此建议对该类儿童应在出生后 1~ 2年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7.
国产与进口乙肝基因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国产和进口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分别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法国巴斯德公司生产的20ug/剂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对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的健康新生儿进行免疫,并定期随访检测其血清HBsAg和抗-HBs情况,了解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各组观察时间≥9个月者分别为33例和24例.结果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9.2%和51.7%(P<0.05);T9抗-HBs阳转率最高,分别为81.0%和68.4%(P>0.05);T12抗体水平达高峰分别为208.5和379.3mIU(P<0.05).结论国产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良好的保护性,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较进口疫苗好;但进口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高于国产疫苗.  相似文献   

18.
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的远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4月至1990年5月用随机、双盲和有安慰剂对照的严格实验设计,在西安市郊区对265名5~9岁儿童进行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远期效果评价。疫苗组抗体峰值在T12,随后则下降。抗-HBs阳性率下降缓慢,抗-HBs几何均值下降急骤,但与安慰剂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别。抗-HBs峰值高低及应答时间早晚与随后抗体持续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关系。四年观察结果显示疫苗对HBV感染的保护率为80%,如针对HBsAg而言,保护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全面了解周口市健康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乙肝抗体保护水平,为下一步开展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9月,在周口市所辖各县(市、区)抽取城乡部分1~18岁人群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调查2449人,HBsAg阳性率为2.29%,其中1~4岁为1.28%,5~9岁为1.78%,10~14岁为2.14%,15~18岁为4.00%(P〈0.01);各个县(市、区)为0.82%~3.29%(P〉0.05);城区为1.35%,农村为2.75%(P〈0.05)。抗-HBs阳性率为81.18%,其中1~4岁为90.22%,5~9岁为85.25%,10~14岁为80.92%,15~18岁为67.83%(P〈0.01);各县(市、区)为74.58%~86.59%(P〈0.05);城区为85.47%,农村为79.05%(P〈0.01)。[结论]目前周口市1~18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水平较低,乙肝免疫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