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由于介导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过程 ,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受到重视。本文对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的生化特性、基因结构、在脂代谢中的作用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近期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血脂异常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是一种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目标的调血脂药,可联合他汀类药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基础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高危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现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和未来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是胆固醇逆向运输的关键蛋白质,是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关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论,现有研究资料表明它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双重作用。多数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的突变导致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升,而使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降低;但在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正常或较低的个体,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的下降去使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表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与脂蛋白代谢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4.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参与体内胆固醇逆转运过程,促进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在脂蛋白之间的交换,同时参与高密度脂蛋白颗粒的重塑,本文介绍有关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的新发现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可以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被认为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目前主要的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包括:torcetrapib、dalcetrapib、anacetrapib和evacetrapib.迄今为止,anacetrapib的调脂效能已被证实,但对心血管终点事件作用的证据仍不充分.现就目前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的临床研究结果,着眼于anacetrapi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酯以脂滴的方式存储在胞浆内是泡沫细胞的主要特点,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游离胆固醇才能从细胞内外流到细胞外与胆固醇接受体结合,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代谢的第一步就是“水解”.水解是游离胆固醇外流的限速步骤,该反应由中性胆固醇酯水解酶催化.此外,胆固醇酯水解酶还调节胆固醇逆转运,从而参与体内胆固醇的最终清除.本综述旨在分析当前各种胆固醇酯水解酶的特点,阐述其参与细胞胆固醇酯水解来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能够作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靶点的水解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介导血浆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之间胆固醇酯、磷脂和甘油三酯的转运,直接关联各种脂蛋白分子的组成、大小和浓度,在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中起关键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有多种突变,基因突变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和活性发生改变,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等显著的脂代谢异常。雌激素对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也有调节作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在小颗粒致密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大而轻的A型低密度脂蛋白在高甘油三酯的条件下,经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介导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酯交换,导致典型的A型低密度脂蛋白变成强致病性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8.
<正>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1〕已证实,血脂障碍是诱发冠心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而血脂障碍中最关键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目前,降低LDL-C仍然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危害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近年来研究〔2〕发现,尽管大多数患者接受当前心血管病的标准治疗,包括使LDL-C达标,加强控制血压和血糖等,但仍剩留大血管事件高风险。HDL-C是大血管剩留风险重要原因之一,胆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流行病学已经证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呈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通过促进胆固醇酯的逆向转运,减少胆固醇在外周组织和血管的沉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物理和化学修饰从而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降低黏附分子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慢性炎症;减轻内皮功能的紊乱而发挥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已经成为共识。然而,随着多项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逆转动脉硬化进程为目的的研究结果的公布,对高密度脂蛋白有了新的评价,认为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比水平更为重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还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0.
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生理过程中抑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可以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理论上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调节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以抑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为基础的相关药物治疗选择带来了不确定性。文章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在脂质代谢中的生理作用、部分动物研究中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健康人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研究中国健康人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和分布特征,采用"Sandwich"酶免疫法测定了1128例健康人群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结果为1.84±1.55mg/L,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倾向于低浓度的偏态分布,女性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分别为2.40±1.65mg/L和1.49±1.37mg/L,P<0.001).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与年龄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19,P<0.001),与其他各项血脂浓度间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实验和病理资料均提示C反应蛋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介质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CRP从其结构、生物特性来看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介导和标志物.本文就CRP与AS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Rho蛋白作为信号分子,联系细胞表面受体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组建,在细胞代谢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动脉血管中,Rho信号途径参与调节平滑肌细胞收缩、迁移、增殖、分化,内皮功能改变,巨噬细胞功能改变,血栓形成,氧化应激与细胞外基质合成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Rho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ho蛋白作为信号分子,联系细胞表面受体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组建,在细胞代谢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动脉血管中,Rho信号途径参与调节平滑肌细胞收缩、迁移、增殖、分化,内皮功能改变,巨噬细胞功能改变,血栓形成,氧化应激与细胞外基质合成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缝隙连接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成缝隙连接的蛋白亚单位称为连接蛋白,现已发现有20种以上的连接蛋白亚型,其中连接蛋白37在人类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研究表明Conenxin37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涉及到切应力,炎症,高胆固醇血症等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许多热点方面。同时一些研究表明连接蛋白37基因多态性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着重在连接蛋白37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或受损而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Ross[1]的"炎症假说"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形成、斑块的纤维化及钙化等[2].  相似文献   

18.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与氟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氟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上海汉族人群中血脂异常患者121例,男49例,女72例,平均年龄(61.13±11.05)岁。在饮食控制4周后,予氟伐他汀40 mg/d,共随访8周。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DNA后,以四色荧光法标记的双脱氧终止法对CETP基因外显子及其上下游100~200 bp区域进行测序,用以发现SNP位点并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其与氟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关系。结果:(1)CETP基因共检出SNP位点10个,其中包括3个新的SNP:①位于第7内含子区的新发现的SNP1,序列为CTGGTGAGTG[C/T]GTTTCTGTCT;②位于第9内含子区的新的SNP2,与rs11076176是紧密连锁,序列为GCTGCTAGGG[A/G]ATCCAGATGG;③位于第12内含子区发现新的SNP3:序列为ATTATCCATCG[C/T]TTTTTTATTT。NCBI dbSNP未见报道。(2)CETP基因多态性与调脂疗效:①SNP1:治疗后TT基因型个体HDL-C水平升高,而CC CT基因型的个体的HDL-C水平反而降低,治疗前后HDL-C水平变化分别为(16.65±14.35)%和(-2.49±20.77)%,P<0.05;②rs289741:GG基因型基础TC水平与AA GA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较低,分别为(5.93±0.82)mmol/L和(6.87±1.86)mmol/L,P<0.01。治疗后GG基因型个体HDL-C水平升高,而AA GA基因型的个体的HDL-C水平反而降低,治疗前后HDL-C水平改变分别为(10.25±19.03)%和(-2.22±20.03)%,P<0.05。结论:CETP基因的SNP与氟伐他汀的调脂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9.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LRP)是近年来发观的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属于一种内吞性受体,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同于其能够与多种结构及功能各异的配体相互作用,不仅可以对血脂的动态平衡及纤溶功能的稳定进行调节。而且能参与多种生长因子、细胞激酶生物学效应的发挥.近来有研究表明LRP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密切相关并将其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又一新的危险因子。因而对其理化特件及生物学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反应蛋白被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风、周围血管栓塞等疾病诊断和预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C反应蛋白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之一.各种炎症、组织感染损伤均会引起循环中多种血浆蛋白水平增加,其中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其水平增高是体内炎症的敏感指标.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高敏C反应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