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测定及其中医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出对策,方法:对84名乳腺癌患者发出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问卷,并与100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69.0%,抑胡情绪发生率为59.5%,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提出中医治疗对策。结论: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临床上应于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治疗措施对中青年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85例年龄<60岁中青年CAB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入心脏外科第1天和术后第3天分别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测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为56.47%、42.35%,术后对照组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为40%、32%;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 HAD评分均低于入科后第1天(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和 HA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青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高,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香  黎贵湘  朱姝  兰霞  李婷 《西部医学》2009,21(9):1605-1606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抑郁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后再进行SDS测评并与心理干预前比较。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经过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后,其SDS评分由32.1±9.8降为27.4±6.9。其抑郁的发生率由51.25%下降为23.75%。结论COPD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心理状态与个性的评估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矫正其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2007年6月-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9例,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由患者填写后收回,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判断标准,49例胃癌患者中焦虑发生率20%,抑郁发生率16.2%,焦虑与抑郁并存者占6.1%,焦虑程度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抑郁程度与情绪稳定性呈正相关。结论:对胃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是实施有效干预的前提,明确个性因素与胃癌患者焦虑,抑郁的关系,可以指导护士有针对性地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矫正其生活方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妇科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病人心理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病人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2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运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量表,调查病人情绪焦虑和抑郁状态及疲乏、恶心及疼痛症状来观察心理干预的作用。实验组采用建立干预基础、认知-行为干预、支持-表达式干预、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引导想象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化疗前、后焦虑阳性率均有显著性下降(P分别为0.006及0.0045);疲乏、恶心症状明显改善(P分别为0.0278及0.009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防治妇科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病人恶心及疲乏症状,减轻化疗前后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11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药物(非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4d内和出院时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测定.比较两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护理干预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适当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45例NUD患者进行A型行为、艾森克个性、焦虑、抑郁、生活事件等到定以了解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因素对NUD的影响.结果提示:(1)A型行为编高占62%,(2)EPQ的P量表分偏高占35.6%,N分过高占49%;(3)有焦虑倾向者占64%,有抑郁倾向者占56%,A和D均值高于正常水平;(4)有无生活事件者产生焦虑、抑郁情感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初步显示: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非溃疡性访他不良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分析其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160例慢性肝炎患者,住院期间采用HAD进行测评,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干预后复查HAD得分。结果患者在护理干预后HAD得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针对慢性肝炎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及时做好护理干预,可减轻其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行为干预对无指针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孕妇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行心理行为干预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自然分娩率较高(68.2%VS43.9%),剖宫产率较低(31.8%vs57.1%),(P〈0.05)。结论:产前心理行为干预有利于降低无指针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王自明  于海燕  张莉  邵华 《河北医学》2013,19(7):991-996
目的:评价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的效果。方法:对社区内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筛查,依据入选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并随机化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干预组研究期限内给予综合心理行为干预,5个月后随访,评价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既往疾病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情况,基线实验室检查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前后两组SAS评分水平比较,干预组评分降低10.7,对照组评分降低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SAS评分改善率,干预组(81.8%)高于对照组(66.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因素回归系数为-1.190,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为0.304(95%c10。093—0.991)。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具有良好效果,利于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1.
对糖尿病阳痿患者MMPI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阳痿患者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的模式特点,尝试对糖尿病阳痿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进行评定和描述,为其心理治疗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方法:对102例糖尿病阳痿患者的MMPI测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有75例(73.5%)剖析图异常,23例(22.5%)剖析图显著异常。Hs、D、Hy量表原始分显著高于常模,Pa量表原始分显著低于常模。大部分患者的两点编码模式为13/31、12/21和23/32型。结论:大部分糖尿病阳痿患者存在心理障碍,有些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的个性特征带有癔病色彩,表现为被动依赖、敏感多疑、易紧张、好诉苦、否认症状背后的心理问题。心理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性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减少糖尿病的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88年7月~1990斗6月对临床诊断为早泄的85例患者,作了资料分析,对病因、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将早泄分为三型,命名为:阴外型32例占36.4%;时间型43例占50.5%;质量型11例占12.9%;按病因分型有5种。85例中伴有全身症状64例。有泌尿系症状38例。7例合并阳萎,指针关元穴治疗近期疗效9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处方点评方法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改进方法前后的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对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通过改进处方点评方法,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8.3%下降至31.6%(P<0.0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57.5%提高至92.0%(P<0.01),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品种的合理率由74.5%上升至87.3%(P<0.01)。结论:改进处方点评方法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了其合理率,对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生的用药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或抑郁症状及产后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登记的孕妇200名,采用随机、单盲的前瞻性队列研究。200名孕妇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6周的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在孕期每月随访1次,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评估;产后3、42 d和3个月,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HAD进行评估,EPDS≥13分或HAD中A或D项分≥9分用《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4版(DSM-Ⅳ)配套的诊断问卷(SCID)进行产后抑郁评估。结果对照组孕期总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7.0%和5.0%,干预组分别为3.2%和3.2%,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产后42 d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P<0.05)。结论孕期集体心理健康教育能降低产后42 d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孕期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重点分析心理行为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98例高血压患者和80例正常人对照,采用A型行为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定行为特征和情绪反应。结果:高血压家族史、A型行为特征、焦虑、抑郁情绪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血压病的防治要从生物、遗传、环境、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阳萎与性激素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激素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阳萎发病中的意义,探索糖尿病阳萎发生的机理。测定39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催乳素和睾酮的浓度,同时调查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发现18例糖尿病阳萎患者血清LH,FSH,PRL和T浓度与21例非阳萎糖尿病患者相互鸨显著差异,但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在阳萎组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CU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对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进行药物合并优质护理治疗,以期找到合理的“双心治疗”方法。方法ACS患者入院3d内行HAD评分,评分〉8分者认定为焦虑、抑郁患者。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HAD评分〈8分者,B组为HAD评分〉8分者,E组为正常体检对照组。B组患者随机分为C、D二组,C组除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外,再给予盐酸氟西汀及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治疗,D组患者只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后1,3,6个月给予随访。结果ACS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45.5%)明显高于一般人群(5.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C组给予抗焦虑、抑郁联合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后,随访1,3,6个月焦虑、抑郁比率明显降低(25.27%、15.38%、4.4%),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13.19%),和D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S患者要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对焦虑、抑郁患者要及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双心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 ,探讨其影响因素 ,从而提出相关对策。方法 :收集湘雅医院老年科门诊及住院的 6 0岁以上慢性病患者 ,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调查。结果 :在该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中有 77.33%患者有心理障碍 ,主要问题是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焦虑等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该老年病患者人群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经济收入、服药种类及家庭结构 ,其回归方程为 :Y心理 =136 .96 +5 .0 1X药物 - 6 .6 0X经济 - 3.4 3X家庭(P <0 .0 5 ) ;不同慢性疾病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 .1)。结论 :该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心理障碍是普遍的 ,主要受经济收入水平、躯体健康状况及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健康、经济收入和家庭结构以及心理疾病治疗可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CT血管造影为参考标准,验证三维磁共振(3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 MRI)定量测量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reurysm,AAA)直径的准确性,并评价三维高分辨度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表征腔内血栓(Intraluminal Thrombus,ILT)类型分布的分辨度。方法62名AAA患者在两个月内均接受CT和3D MRI检查,由两名影像科医生独立测量AAA直径,并进行Bland-Altman分析,同时测量ILT影像信号与腰大肌影像信号比值。结果3D MRI与CT比较两者在AAA直径测量结果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和重复性,ICCs>0.99,CVs<2.7%。ILT的CT表现为均匀衰减,而MRI显示为丰富的陈旧或新鲜类型分布变化。结论3D MRI不但可以提供准确、可重复的AAA直径测量结果,同时能够显示与AAA病情进展相关的ILT类型分布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115例产褥期抑郁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64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HAD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阻断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