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构建宜居城市:公众参与及其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指出了北京的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其中,"宜居城市"概念的正式提出,引起了"什么是宜居城市?怎样建设宜居城市?"等城市问题在国内的探讨热潮,各大城市更是纷纷将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理解"生态城市"与"宜居城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新总规)在"三个代表"、"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指导之下,在北京的城市规划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与"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城市发展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通勤压力大等负面问题.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从长远来看,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城市化进程的主导趋势.《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的将北京建设成为"宜居城市"的设想,正是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这个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4.
宜居城市:如何认识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居城市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规定的四大城市功能定位之一,也是北京城市发展目标之一.如何正确认识和全面评价宜居城市,对北京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思路和实现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和目标.落实好国务院的批复和总体规划,是北京新城规划编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苏强 《城乡建设》2006,(12):67-68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宜居城市.大企业总部通常把北京作为办公首选地之一.办公区域的发展建设是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规划设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京村庄体系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确定了"中心城新城一镇"的城镇体系结构.<北京市村庄体系规划>的编制是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和深化,是北京城镇体系规划向乡村地区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按照国务院领导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组织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总体规划>的编制采取了"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式,确保整个规划工作做到了科学、民主、依法办事.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总体规划>,并于2005年1月27日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  相似文献   

9.
从卫星城到新城——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新城空间格局的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的骨架,是城市经济发展政策和城市整体建设策略在空间布局上的具体体现.自建国之初的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就在一直探讨什么是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城市规模的大与小,城市人口的密与疏,城市布局的聚与散,这些有关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划技术问题,实际上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政策.2004年编制完成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了建设新城的规划设想.从卫星城到新城这一概念的转变,反映出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将北京2020年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北京首次提出宜居城市这个极具创新性的城市职能发展目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宜居城市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从宜居城市的内涵到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各方面的研究如火如荼地展开。通州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南部,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中心城行政办公、  相似文献   

11.
2004年5月13日,第二十六次天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6月10日,召开<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修编工作;11月12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上报建设部;12月31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上报国务院.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指明了北京未来16年的发展方向。北京的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相似文献   

13.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4~2015)调整方案》,北京将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并明确了今年轨道规划建设的"保四争六"工作.轨道建设是百年工程,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又充满自豪,坚信我们有能力又好又快地完成这项工作,确保奥运期间交通顺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4.
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确定了北京城市性质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目标是“把北京建设成节约型城市,保障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北京市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北京市土地、水源、能源短缺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努力将北京市建设成节约型城市。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自2004年底编制完成,2005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五年。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总体规划指导下城市发展方方面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今后规划调整和制定规划实施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开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实施评估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承担了其中的居民满意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村庄体系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京规划建设》2006,(5):110-114
2005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同年下半年,北京市规划院开展了<北京市村庄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这是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和深化,是北京城镇体系规划向乡村地区的延续.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即将颁布实施,这是在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后,指导北京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新形势下指导城乡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新城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9.
《重庆建筑》2005,(9):1-1
城市边缘与区域规划:50年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参加北京及其地区的规划研究工作。我们坚持认为,北京要建设宜居城市,必须把北京IB城作为区域城市的核心,在保护IB城的基础与前提下发展,形成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处于转折点上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理性与非理性共构的评估标准试探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03年<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前期准备,2004年专家领衔的专题研究、规划大纲、专项规划,直至对规划的综合,经多方努力,2004年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编制完成.2005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该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