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n=30)、稳定型心绞痛(SA)组(n=60)、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PAPP-A、CRP水平[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结果 UA组血清PAPP-A、CRP水平分别为(25.4±6.8)mg/L、(4.7±1.3)mg/L及AMI组(26.3±5.6)mg/L、(5.0±1.3)mg/L,明显高于SA组的(9.6±2.1)mg/L、(1.4±0.4)mg/L和对照组的(8.5±2.8)mg/L、(1.4±0.4)mg/L(P<0.01);ACS患者血清PAPP-A水平和CRP呈显著正相关(P<0.01);ACS患者血清PAPP-A、CRP水平均与冠脉复杂狭窄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与CRP水平升高提示冠脉斑块不稳定,可能是冠脉病变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单纯T2DM(A组,30例)、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B组,30例)及正常对照者(C组,28例)血清PAPP-A水平,同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A、B组血清PAPP-A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B组血清PAPP-A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B组血清PAPP-A与TNF-α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血清PAPP-A与慢性炎症有关,其与TNF-α共同参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与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相关,过高的ROS可以对血管相关的细胞造成损伤,影响其正常功能,并参与AS中血管的损伤和斑块生成。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参与AS的发生发展,通过调节机体内的抗氧化反应是预防和治疗AS的方向之一,而调节抗氧化相关的转录因子是主要的手段。文章主要从ROS及抗氧化相关转录因子对AS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ACS组)105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测定其PAPP-A及CRP水平,将105例ACS患者随机分阿托伐他汀20 mg组(高剂量组,51例)和阿托伐他汀10 mg组(低剂量组,54例),分别采用20 mg和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再次测定PAPP-A及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PAPP-A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高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ACS患者的炎症反应,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14):1999-2002
目的:为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继发症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胶原代谢与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中医药论治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既往中医药治疗多从补益肝脾肾、活血化痰通络、清热解毒等角度对AS进行干预,并多从降脂、抗炎症反应、抗氧化等角度进行作用机制研究,但对AS斑块稳定性的研究与认识不足,有关调节胶原代谢影响AS斑块稳定性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作为影响AS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胶原代谢的平衡可能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和C反应蛋白(c-rea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 测定90例正常对照组和105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PAPP-A、CRP的浓度,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10mg治疗一周后再次测定PAPP-A及CRP浓度,观察不同剂量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冠脉综合症组患者PAPP-A及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可显著降低PAPP-A及CRP浓度,与阿托伐他汀10mg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APP-A和CRP血浆水平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PAPP-A和CRP浓度,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这种机制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江文艳  宋巧凤  王希柱  唐蕊 《河北医药》2012,34(23):3562-356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1例患者血浆PAPP-A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应用ROC曲线评价PAPP-A与hs-CRP对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PAPP-A及hs-CRP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而AMI组和UAP组、SAP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PAPP-A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APP-A判断ACS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应用hs-CRP判断ACS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冠心病ACS患者血浆PAPP-A水平明显增高,是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之一,PAPP-A对于诊断ACS具有比hs-CRP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约占脑卒中的75%~90%[1],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给患者及其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危害.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和预后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CAI发病的基础,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能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LDL-C(低密底脂蛋白),而且还可抗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延缓AS的进展、促进动脉硬化斑块退缩及抑制新生斑块形成[1-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ACI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I的疗效及对血脂、CRP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志华  黄绍烈 《江西医药》2007,42(3):262-26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主要是围绕三种学说,即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近年来Ross指出AS是炎症性疾病,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1].  相似文献   

10.
新近研究认为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在脂质沉积的基础上合并内皮细胞损伤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1],炎症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是一项敏感的炎性指标, CRP检测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2].我们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CRP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以脂肪、胆固醇和炎性免疫细胞形成等为特征的斑块过度积累的慢性血管病变。淋巴管作为将脂质、炎性物质和组织液引流的通道,参与AS动脉内膜脂质堆积、血管炎症反应及内膜增生等多个病理过程,成为AS研究的新靶点。该文主要对淋巴管在AS各病理环节中的作用及相关中西药干预进行讨论,旨在从淋巴管角度为中西药防治AS提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的局部表现,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不仅引起粥样斑块,而且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研究证明,炎性反应是斑块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1,2])。与CAS相关的血清炎性因子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等,其中,hs-CRP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炎性程度的敏感指标,在AS发生、发展、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ACS组)105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测定其PAPP-A及CRP水平,将105例ACS患者随机分阿托伐他汀20mg组(高剂量组,51例)和阿托伐他汀10mg组(低剂量组,54例),分别采用20mg和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再次测定PAPP-A及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PAPP-A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高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ACS患者的炎症反应,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4.
李瑛  严金川 《江苏医药》2012,38(8):950-95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是血管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参与AS形成的多种细胞可分泌亲环素A(CyPA).作为一种炎症因子,CyPA能与相关的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促进AS斑块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夏海平  钱进军  马瑞  吴颉言  赵康仁  刘猛  于明 《江苏医药》2012,38(22):2643-2645,2632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基序拮抗剂gamma117-133肽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影响.方法 新西兰白兔24只均分为三组.对照组兔不行球囊导管损伤术,喂养正常饮食;模型组兔实施2F球囊导管损伤血管内膜,给予高脂饮食12周,建立颈总动脉AS兔模型;干预组兔按模型组处理,但在导管损伤血管后又经球囊导管将gamma117-133肽导入损伤血管的周围.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S病理改变,原位杂交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和凋亡情况.结果 干预组AS斑块内MMP-2表达和凋亡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而与对照组相仿.结论 Gamma117-133肽对兔AS斑块有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有利于减轻AS病变程度和稳定AS斑块.  相似文献   

16.
白晓谊  刘美霞  米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38-113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APP-A和IL-6水平.结果 ACS组PAPP-A和IL-6的浓度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CS患者PAPP-A和IL-6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PAPP-A和IL-6是与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动脉内膜下平滑肌细胞(SMC)增生,是动脉硬化形态机能发生变化的关键特征之一,它受多种因素影响。由于动脉硬化(AS)斑块中有大量SMC增生,Ross于1976年提出了AS发生的损伤反应学说:受损内皮细胞处,血小板附着释出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刺激SMC增生,与脂质共同构成AS斑块。近年对PDGF及其与AS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现就这方面的现状作一概述。 1 PDGF的基本性质 PDGF是全血清中主要的致有丝分裂因子,贮存于血小板a颗粒,当血小板膜流动性发生改变,a颗粒释放PDGF及其他血小板生物活性物。导致血  相似文献   

18.
炎症与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脂质的增高(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这已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在AS的发生发展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OSS及其他学者发现血管受损伤后产生炎症--纤维增殖反应,其中涉及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血管调节因子,最终导致AS有发生。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而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血小板的聚集及血栓形成造成冠脉急性狭窄或闭塞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原因。而Luigi纠的研究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9,(3):338-34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一氧化碳供体分子3(CORM-3)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他汀组[灌胃阿托伐他汀2 mg/kg]、他汀+CORM-3组[灌胃阿托伐他汀2 mg/kg+腹腔注射CORM-3 10 mg/kg],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予以基础饲料喂养,右颈总动脉只经历手术暴露但不予损伤并用生理盐水代替药物干预;其余3组大鼠均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右颈总动脉损伤+异种蛋白注射刺激免疫炎症反应等方法复制AS易损斑块模型,继续饲养10周后,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每天1次,连续2周。末次给药24 h后取腹腔动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超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中丙二醛(MDA)、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并取右颈总动脉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DL-C、hs-CRP、MCP-1、MMP-9、MDA、ox-LDL水平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HDL-C、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右颈总动脉形成明显的易损斑块。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和他汀+CORM-3组大鼠LDL-C、hs-CRP、MCP-1、MMP-9、MDA、ox-LD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DL-C、IL-10水平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除LDL-C、HDL-C外其余指标他汀+CORM-3组改善效果较他汀组更明显(P<0.05),他汀组颈动脉斑块改变尚不明显,但他汀+CORM-3组AS病变较模型组和他汀组显著减轻,斑块结构也更趋稳定。结论:阿托伐他汀与CORM-3联用对AS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作用强于单用阿托伐他汀,能促进AS易损斑块稳定。  相似文献   

20.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心血管疾病位列全球死因第1位,冠心病(CHD)约占其中的49%,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探讨AS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自从1995年,Ross[1]提出AS是一种炎症疾病,是动脉壁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受到损伤后的一种炎性纤维组织增生性的反应后,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