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缩短繁琐重复的制丝、织造工艺流程,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文章在自动缫丝小样机上设计安装了小?缫丝上油红外干燥装置,将缫丝、上油浸泡、干燥工艺相结合,得到可络丝成筒的小?丝片,省去真空给湿、复摇、浸泡、晾晒等工序。通过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上油滚筒转速、转向及红外干燥装置安装位置、温度对生丝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将经过该工艺络丝成筒的生丝与传统流程制得的筒装生丝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装置所得生丝力学性能得到提高,且两种生丝的抱合性能和表观形态没有明显差异。小?缫丝上油红外干燥装置可以满足小?生丝成筒要求。  相似文献   

2.
罗海林  傅雅琴  刘柯 《纺织学报》2020,41(8):115-120
针对现有丝绸生产流程长、工序多、效率低的问题,探索了通过借鉴先进络筒机的络交卷绕和张力控制等技术,将传统自动缫丝机进行升级改造。新型的筒子缫丝机保留了原缫丝线路的前部分,而将小竹或卷绕形式改造成单绪控制的筒子卷绕形式,同时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并在卷绕前依次增加了上油装置和超喂装置,通过变频技术实现络交卷绕装置与超喂装置的同步控制。结果表明:利用改造的缫丝机进行缫丝,可实现连续稳定的筒子缫丝;同时采用适当的工艺条件,其缫制的筒装丝性能与传统工序缫制的小竹或丝或筒装丝的性能相当,可满足后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生丝质量,解决人工捻鞘带来的丝鞘长短不一等生产问题,在缫丝机上设计安装了茧丝自动集聚装置,文章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研究茧丝自动集聚装置中不同的导丝环中心距及导丝环转速对各种生丝性能的影响,确定装置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工艺后的茧丝自动集聚装置缫得的生丝在断裂伸长率、丝片落丝回潮率方面与常规丝鞘缫制的生丝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在生丝的表面形貌、纵向形态、断裂强度、抱合性能等物理性能指标上有明显改善。该集聚装置可为替代人工捻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短流程制丝(大缫丝)生产中,丝片干燥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条件。通过将常规缫丝机的小及加热干燥丝片的蒸汽管设计改装成大及红外灯管,研究红外灯管的位置、温度对短流程制丝的大丝片落丝回潮率的影响,以及红外干燥对短流程制丝的生丝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加热灯管的安装位置、温度对丝片的落丝回潮率有显著的影响:红外加热灯管安装在大外侧,卷绕的生丝越早进入干燥区域,丝片的落丝回潮率越低;与常规制丝工艺制备的生丝相比,红外干燥短流程制丝工艺对生丝结晶度、强伸度、清洁、洁净、抱合等品质方面没有明显影响,显示了红外干燥在短流程制丝工艺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日本筒装生丝从昭和初期开始研究,到昭和37年(1962年)开始试用,此后曾中断一时,到1973年研制成FM型真丝络丝机。1979年安装使用的真丝络丝机有FM型、RC型、RT型等数种,并制订了一套管理制度。这种小(竹或)成筒的特点是,生丝在缫丝过程中先经过上油,然后再在络丝机上卷绕成筒,所以络丝机必须与自动缫丝机的上油装置配套使用。织造时,上油后的小箴丝用作纬丝;上油小箴丝再经络丝机成筒后用作经丝。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生丝低抱合疵点的产生原因,对缫丝车速、丝鞘长度、过夜茧工艺条件的组合等开展系列缫丝试验,对缫制的样丝进行抱合检验。试验结果表明:过夜茧对抱合质量下降明显,容易产生低抱合疵点;短丝鞘长度、慢速缫丝对抱合有影响,但程度较轻;多因素组合对抱合影响显著大于单因素;影响生丝抱合的首要因素为丝胶的胶着性能,制丝生产中应予重点关注;丝鞘对抱合的作用随着丝胶胶着性能变差而增强,当丝胶胶着性能较差时确保丝鞘作用充分有效,对改善生丝抱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李广兰 《丝绸》1999,(3):15-18
结合重庆地区自D301A自动缫丝机投产以来,生丝质量总体水平提高,但断裂伸长率却有所下降的现状,通过对影响生丝断裂伸长率的三大主要因素:生丝的含胶量、缫丝张力、生丝回潮率分别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提出:改善蚕品种;加强复摇现场湿度管理,保证丝片回潮率达到一定范围;改进缫丝工艺条件;规定并减小缫丝张力;适当使用复摇助剂,增加丝条柔软性等措施,生丝的断裂伸长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原料茧、缫丝工艺、设备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生丝抱合成绩的因素。提出了缫丝厂做好生丝抱合成绩应采取的对策。煮熟适度均匀,缫丝张力控制得当,丝片回潮率合理,生产设备状态良好是维持、提高生丝抱合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罗斯杰 《国外丝绸》2006,21(4):12-15
研究了二化杂交蚕茧的煮茧条件和缫丝速度对生丝质量特性的影响,采用两种煮茧方法即平底锅式、压力式煮茧,速度从50m/min到210m/min选用9档。在压力式煮茧与平底锅式煮茧的对比中发现,生丝的洁净度、大中颓、强度、伸长率和抱合明显前者较好。观察发现缫丝速度提高时生丝的洁净度、大中颓、伸长率下降明显,而生丝强度、抱合提高。结果表明低缫丝速度结合压力式煮茧能够得到更好的生丝质量,然而采用高缫丝速度尤其是用平底锅煮茧时严重影响生丝质量。在印度中央丝绸科技研究所的多绪缫丝机(即立缫缫丝机)上的试验表明,适度的煮茧和保持80~120m/min缫丝速度对得到较好的生丝质量、最佳产量和较高利润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均匀二度变化是影响自动缫23dtex规格生丝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自动缫丝机的广泛推广应用,自动缫丝机以明显的效率优势将替代传统型的立缫机,如何提高自动缫生丝的质量是缫丝业发展的命根子。就我厂而言,目前已有D301A、B型自动缫丝机14组(280台),自动缫生丝产量占全厂总产量的75%左右,且23dteX规格是我们的当家品种,努力提高自动缫23dtex生丝等级成为日常生产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一、探讨均匀二度变化的理由从历年资料表明,洁净、清洁是自动缫丝主要的定降级指标,尤其是缫制27/29D以上的规格,但是笔者在仔细分析资料的基…  相似文献   

11.
章开泰 《丝绸》1996,(2):40-42
对制丝工艺过程中煮茧工艺、缫丝工艺及丝条通道零部件质量、复摇工艺与生丝抱合力的关系作了试验调查,并提出了在制丝工艺过程中提高生丝抱合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沈健 《丝绸》1991,(8):17-18
D301A型自动缫丝机经实缫生产一年半,机械运行正常。局验生丝平均品位31dtex(27/29D)为3A52,23dtex(20/22D)为3A06。缫折小于试样成绩。文章对原料茧质和生丝品质,工艺参数及运行情况作了介绍。实践表明该机均匀二度变化少,适应缫制较粗规格生丝;生产效率高,综合经济效益比立缫提高—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成绞机、复摇机和摇纱机等六角形大笈卷绕的简谐络交特点,通过理论和公式,表达了络交与主要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丝片实际成形状态等,提出了这类机器简谐络交速比的设计方法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真丝新材料的声速取向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管新海  盛家镛 《丝绸》1997,(9):12-16
本文采用声速法测定纤维的取向因子和声速量,研究了桑蚕膨松丝,记忆生丝和网络丝等真丝新材料的取向态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对于采用不同缫制加工是的各种真丝新材料,其材料中大分子取向程度亦不相同。试验表明:桑蚕膨松丝,记忆生丝等真丝新材料的取向因子,模量,强度均比普通生丝低,而真丝新材料的柔量和伸度却比普通生丝高。  相似文献   

15.
余薄分缫工艺是解决立缫尴尬纤度的一种新工艺,它避免了掐薄分缫及甩薄缫工艺的某些不足,又较好地解决了尴尬纤度问题,同时能提高生丝质量,降低原料的消耗。  相似文献   

16.
朱松英 《丝绸》1994,(7):22-23
通过对试缫数据分析得出缫丝车速及分添次数与生丝质量(以偏差为例)之间存在一种阶段性变化的关系。与台产的关系也如此。并总结设计分添次数的最佳范围。认为在生产中选用此最佳设计分添次数,可在保证生丝质量的同时,充分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徐作耀 《丝绸》1999,(1):11-14
阐述了优质高速缫丝的基本理论 ,分析了SFD50 7型生丝纤度控制机构的设计特点 ,并通过它与D30 1A(B)型生丝纤度控制滞后时间对生丝均匀二度变化的影响进行比较 ,论证了SFD50 7型自动缫丝机在优质高速缫丝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威德 《丝绸》1993,(11):25-27
要实现高速优质缫丝,关键是要缩短失添时间。SFD-507型自动缫丝机由于采用了机电一体化纤度控制装置,从而将失添时间缩短到2.52s。另外为了做到随落随添,采用了固定给茧;短车身,小车头既有利于降低缫折,又方便立缫工厂的改造。SFD-507型自动缫丝机实现了优质高速缫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