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俊楠  霍艳  高帅  吴悦靓  陈萍 《陕西中医》2023,(5):612-614,618
先兆流产在中医学体系对应“胎漏”“胎动不安”两种疾病范畴,普遍认为发病最常见原因是肾虚。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推迟,原来的治疗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现代医学在不断深化对疾病认识的同时,逐渐发现“肝肾同源”的生理功能对女性妊娠影响较深。现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肝肾同源”理论,探讨了其与先兆流产的关系,以期为先兆流产的临床诊治决策附翼。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我们认为少阳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病机关系密切。少阳之经络循行于本病的发病部位。少阳之生理,包括少阳主春生之气、少阳为枢、少阳主骨的功能正常,则气血通畅,筋骨协调;少阳及其脏腑功能失常则气血不畅,痰瘀内生,脑窍失于清明。基于以上理论则可从少阳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可采用针刺、推拿、中药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徐新宇  崔云  吴骏 《新中医》2022,54(22):167-170
肝肾同源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黄帝内经》之“肾生骨髓,髓生肝”理论萌芽至今,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充实,并不断指引新的研究方向。文章对肝肾同源理论进行阐发,从肝肾同源角度解释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并阐明系列调肝理肾之法,希望对临床诊治男科疾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以"肝肾同源"理论为基础,结合不宁腿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探讨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与肝肾两脏的关系,为中医药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肝肾同源”理论,分析肝肾两脏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的相互滋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由此衍生“肝病治肾”、“肝肾同治”之法,以指导其在慢乙肝肝纤维化中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张根印教授认为正气不足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外邪是发病的条件.治疗原则:先究其所因,平肝潜阳,化痰熄风为基础;治病求本,伏其所主为根本;且强调整体治疗,不可偏执一门.  相似文献   

7.
赵勇 《山东中医杂志》2013,(12):865-866
认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肝肾亏虚,导致外邪侵袭,因而发病。从“肝肾同源”理论去认识本病,在治疗上肝肾同治,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由于本病往往无证可辨,故可以从肝肾入手,往往收效迅速。  相似文献   

8.
施维 《陕西中医》2006,27(5):575-577
目的:探讨分析“肝肾同源”理论。方法: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分析肝肾同源的理论根据,理论内涵。结论:“肝肾同源”理论根据为:肝肾母子相生,肝肾精血互化,肝肾经络相通、共隶奇经,肝肾各为先天,肝肾统司相火,肝肾阳气互温。本理论揭示了同居下焦的肝肾两脏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的相互滋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由此衍生出了“肾病治肝、“肝病治肾”、“肝肾同治”之法,此法在临床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邢潇  高辉  陈儒 《河南中医》2016,(11):1891-1893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病机为肾气不足,气血瘀滞,治疗当以补肾活血通痹为法。袁曙光教授根据该病以眩晕为主要表现,以中老年为主的特点,在泽泻汤基础上加味组成了治疗该病的专方补肾活血通痹汤,用之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袁教授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单纯一种治疗方法施治难以达到满意疗效的临床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医方药口服为主,兼以针灸、按摩、颈痛膏外敷等多法配合的综合治疗思路,达到全身与局部、治标与治本、内服与外治、中药与针灸按摩相结合目的,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治疗时间。此外袁教授还提出该病的危害不仅仅是其本身所产生的临床不适,更主要的是该病可导致多种严重的相关疾病,因此治疗时当标本兼治,在治疗该病的同时,积极预防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脏腑虚废,外感时邪,清窍失养。其与玄府郁闭,气机不利,无以运行气血、精神的“玄府理论”相合。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多从交感神经刺激因素、神经体液因素出发,与中医“玄府理论”有相似之处,故认为交感神经分布、神经体液调节微循环及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可视为“玄府理论”的微观体现。因此,“玄府理论”可为防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项痹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椎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项痹酊。观察两组患者椎动脉血流量变化。两组均7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椎动脉血流量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项痹酊可以有效增加椎动脉血流量,从而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推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厦时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推拿治疗,对照组给半导体激光及推拿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利用颧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两组患者眩晕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的患者眩晕和主要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以治疗组的提高幅度较显著(P〈0O.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各50例,分别进行推拿治疗、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马铭华 《天津中医药》2013,30(7):404-406
[目的] 颈椎养生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颈椎养生操合按揉理筋拔伸推拿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按揉理筋拔伸推拿治疗.观察连续治疗结束后180 d内颈椎养生操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5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颈椎养生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远期临床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症状评分、单一症状疗效及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构成(Z=2.594)、痊愈率(x2=5.9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08,P>0.05);②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t治疗组=8.680,t对照组=8.266,P均<0.01),其中治疗组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39<0.05).③单一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眩晕、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98、2.984,P<0.05);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比较各组疗前、疗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单用推拿治疗明显提高,且对缓解患者主症眩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8例,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予推拿罐治疗4次,对照组予针刺治疗10天,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情况及脑供血指标,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总分均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LVA、RVA的Vm测值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的Vm测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A、LVA、RVA的PI、RI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推拿罐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近5年的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进行研究.方法 以"正骨""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等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得从2014-2019年知网、pup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根据"被引次数""下载次数""时间顺序"筛选出40篇文献,进行归纳研究.结果 正骨结合中医药疗法可以明显改善CSA的临床症状,帮助关节复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对30例彩超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腹针疗法,针刺取穴中脘、气海、关元、下脘、商曲、滑肉门,每日治疗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第1次、第5次治疗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同步运用彩超观察双侧颈椎动脉血流变化.结果:除第1次治疗后头痛评分无显著改善外,30例患者第1次及第5次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P<0.01);患侧第1次治疗后及第5次治疗后椎动脉管径、平均流速、每分钟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显著改善(均P<0.01).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 (30/30)、痊愈率为60.0%(18/30).结论:腹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改善颈椎动脉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毫火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予毫火针治疗,穴取百会、风池、脑户、颈百劳等,快速刺入穴位,留针20 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显效88例,占73.3%;有效27例,占22.5%;无效5例,占4.2%,总有效率达95.8%.结论:毫火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CSA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加推拿手法治疗本病61例。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综合疗法治疗CSA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