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CT在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5例小儿脑瘫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中75例头颅CT阳性,CT异常率71.43%,其中脑萎缩最常见(3.38%);临床类型中痉挛型最多见(59.05%)。不同年龄组中,年龄越小,CT异常率越高。结论:CT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脑瘫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 (脑瘫 )早期诊断中CT的作用。方法 对 94例小儿脑瘫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中 67例头颅CT阳性 ,CT异常率 71.2 8% ,其中脑萎缩最常见 (3 2 .98% )。临床类型中痉挛型最多见 (5 7.45 % )。不同年龄组中 ,年龄越小 ,CT异常率越高。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 ,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 ,在脑瘫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蒋艳 《当代医学》2016,(7):28-29
目的 分析和总结CT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38例小儿脑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小儿脑瘫患者应用CT诊断的价值.结果 138例患儿经CT检查,阳性率与x线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脑瘫分型异常检出率方面均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 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CT诊断有利于早期发现脑内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于帮助临床医师定位脑内病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颖 《吉林医学》2012,33(19):4107-4108
目的:探讨EEG、CT、MRI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脑瘫儿童20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电图检查正常的131例,约占63.0%,脑电图检查异常的77例,约占37.0%;CT/MRI检查正常的19例,约占9.1%,CT/MRI检查异常的189例,约占90.9%。结论:EEG、CT、MRI检查在小儿脑瘫诊断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MRI形态学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5例脑瘫患儿的头颅资料(1.5T),其中痉挛性脑瘫16例,锥体外系脑瘫7例,肌张力低下脑瘫4例,混合型脑瘫8例。结果:32例患儿(91%)颅脑MRI显示异常。其中脑萎缩11例,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8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6例,基底节异常信号5例,脑软化灶5例,皮层梗死病灶3例,先天畸形4例。3例患者MRI检未见明确异常。结论:MRI检查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电图检查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 (病脑 )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 84例病脑患儿在发病 1- 7天进行脑脊液、头颅CT和脑电图检查。结果  84例中 ,脑电图异常 84例 (10 0 %) ,脑脊液异常 35例 (4 1.7%) ,头颅CT异常 47例 (5 5 .95 %)。结论 病脑的脑电图改变较脑脊液及颅脑CT的变化为早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伤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和各种感觉障碍[1]。本文分析195例脑瘫小儿的病因及头部CT改变。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5例脑瘫小儿来自1994年~1999年我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诊断按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修订标准[1]。1.2方法:对195例脑瘫儿进行一般情况分析及病因分析,全部进行头部CT检查,据临床病情部分进行智力测试、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2.结 果2.1一般情况:男144例,女51例。年龄:<1岁87例(44.6%),1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者CT表现与临床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00例脑瘫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中,CT异常者67例,占67%,脑萎缩26例,脑软化21例,脑穿通畸形7例,中间部异常6例,混合型6例,基底节钙化1例。脑萎缩和脑软化为最常见CT表现。结论:CT检查对小儿脑瘫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反映了脑损害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5例脑性瘫痪患儿,对其全部采用CT进行扫描,观察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合并症患者的CT检查结果。结果: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CT检查结果中发现,其中CT检查出现异常的患者是38例,异常率为69.09%,其中主要包括脑萎缩1例,脑皮质发育不良1例,脑积水4例,脑室扩大10例,脑裂畸形4例,脑软化症10例,巨脑回2例,脑网膜下腔增宽5例,脑白质发育不良1例。同时不同临床分型脑瘫患者和不同合并症脑瘫患者的CT异常情况不同。结论:头颅CT检查对于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归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9月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5例临床诊断结脑小儿病例资料。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性格改变、颅内压增高、脑神经障碍、抽搐、意识障碍;2例有明确结核接触史;4例头颅CT检查3例异常。结论对于长期发热、小儿性格改变、脑神经障碍、抽搐等表现的小儿应高度怀疑结脑的可能性,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争取早日诊断。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方法对128例脑瘫患儿采用常规理学疗法、药物治疗、高压氧疗、中医针灸、语言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疗效。结果&lt;6个月组患儿除1例外均治疗有效,7个月~1岁组有效率达93.75%,1~2岁组有效率达81.25%。&gt;2岁组,有效率达66.67%。各年龄组治疗前后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有提高,尤以小年龄组提高明显(P&lt;0.01),脑瘫的类型以痉挛型疗效最好。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明显,越早治疗康复程度越好。  相似文献   

12.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脑瘫剪刀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运动疗法、神经阻滞法、肌电反馈法、水疗法、足部矫形器、神经节苷脂等综合治疗小儿脑瘫剪刀步40例,总有效率82.5%,提示综合治疗有利于小儿脑瘫康复。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CT 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已经诊断为脑性瘫痪的141例患儿进行CT检查,并分析其异常改变. 结果脑CT 异常率58.9%. 其CT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萎缩、脑室扩大、脑积水、脑内软化灶、脑发育畸形及混合改变.结论脑萎缩是脑性瘫痪最常见的CT表现.脑性瘫痪患儿CT 检查能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科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脑瘫的康复中,中医传统疗法已受到广泛重视。中医药治疗脑瘫一般从整体调节出发,注重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渗透,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穴位注射及药浴等疗法,在促进脑细胞的功能代谢、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及促进肌肉和神经末梢的功能活动等方面取得良好的进展,并有效地提高了脑瘫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5.
尉禹  关丽珍 《海南医学》2001,12(4):12-13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惊挛性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复习、整理1996年以来我院22例小儿惊挛性脑瘫行SPR的病例及随访记录.结果本组22例中有21例(占95.45%)惊挛明显解除;步态、肌张力、关节活动及运动功能改善19例(占86.36%);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SPR到目前仍是治疗小儿惊挛性脑瘫的一种较新且有效的方法.国内应用此方法近10年,更深入的研究有待于今后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文献,整理目前国内对痉挛性脑瘫的主要治疗方法,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应用,归纳总结,探讨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方法。治疗痉挛性脑瘫常使用中医的针灸、按摩、中药药浴、中医穴位注射与西医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且要尽早治疗,中药药浴(水药热浴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CP)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一般发生于出生前至出生后脑发育阶段,表现为一组以姿势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症候群。CP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已成为近年来亟待解决的儿童健康问题,该病严重威胁患儿的生长发育,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对CP患儿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提高康复疗效,减少患儿残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儿CP早期诊断相关生化指标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小儿CP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平顶山地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儿科脑瘫门诊和脑瘫病区病例890例分为观察组450例和对照组440例。所有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病例中都采用西方医学Vojta疗法,Bobath技术和神经发育疗法(NDT),上田法作为基础康复疗法,治疗组加用捏脊、针灸、理疗、穴位封闭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的情况。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