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健  田瑛  李霞 《哈尔滨医药》2004,24(2):26-27
目的 对我院各临床科室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该酶确证试验。结果 产ESBLs菌检出率为26.84%,重症监护病房中ESBLs菌检出率为58.62%。结论 及时隔离并防止产酶菌的扩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普宁市人民医院2013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26株肠杆菌科细菌及其产ESBL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均在50%以上,尤以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离率最高;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是产ESBL的代表菌种;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普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加酶抑制剂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该院肠杆菌科产ESBL菌的耐药性在四个季度间无明显差异;ESBL介导的细菌耐药性复杂而难治,必须长期严密地监测产ESBL菌情况,合理采取干预措施,遏制产ESBL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210株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检测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调查分析三种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及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耐药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月从临床分离的210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任一种MIC值≥2μg/ml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三种肠杆菌科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以中敏和耐药合并计算)均超过50%;有90%的分离株对亚胺培南敏感。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以阿米卡星和依替米星的抗菌活性最强,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和依替米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6.77%和65.38%。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普遍,仅亚胺培南对其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谭艳  曾理 《中南药学》2004,2(3):177-178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细菌的感染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难点,而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在临床中越来越多.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最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以及细菌间耐药基因的传递 ,使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成为严重问题。近年来 ,在革兰阴性杆菌中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由临床最重要的两个β-内酰胺酶引起 ,一为高水平表达的染色体介导的 Amp Cβ-内酰胺酶 ,按 Bush- J- M分类法 ,属Bush- J- MI群 ,为“C”类 β-内酰胺酶 ,如存在于阴沟肠杆菌的 Amp Cβ-内酰胺酶 ;一为质粒介导的 ESBLs,包括 TEM或 SHV型等 ,属于 Bush- J- M2 6群 ,为“A”类β-内酰胺酶 ,如存在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ESBLs。这些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治疗很棘手。1 超广谱 β-内…  相似文献   

6.
7.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以便及时监控和治疗。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从533株肠杆菌科细菌筛选出产ESBLs菌株,并对产ESBLs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533株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96株(18.0%),以ICU病房分离率最高(29.5%),产ESBLs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90.6%~92.7%),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也较高(51.0%~88.5%),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 纸片扩散法是一种方便、有效检测ESBLs的方法;治疗产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在某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分离菌株共1092株,按照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进行分类并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以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临床分离菌株共109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抗菌药物耐药性未见明显变化,且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肠杆菌科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yum β-lactamase,ESBLs)菌株对β内酰胺类(除碳青霉烯类)及其他测试抗菌药物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耐药性较低,但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极低,3年来共有4例对其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最低,3年来分别为9.86%、10.98%、11.70%;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也较低,但逐年升高趋势较明显,亚胺培南3年来分别为14.08%、15.85%及18.09%,美罗培南为18.31%、20.73%及23.4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最低,3年来分别为3.23%、5.13%及6.25%,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高于鲍曼不动杆菌,但整体耐药性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两种菌均出现了泛耐药株。结论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尤其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逐年增多,应引起注意,及早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1年度我国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全国149家医院收集临床肠杆菌科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依照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1标准判断敏感性;用WHONET5.6软件处理分析.结果 共收集肠杆菌科细菌134296株.前3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0567株,占45.1%)、肺炎克雷伯菌(38834株,28.9%)和阴沟肠杆菌(11404株,8.5%).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除产酸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以上外;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都约在4%或以下.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有些具多重耐药特点.碳青霉烯类仍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药物,但已出现碳青霉烯耐药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产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ICU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采用手工法及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三维试验对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 C酶进行检测,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8年标准进行判读。结果:送检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194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1株、铜绿假单胞菌48株、阴沟肠杆菌29株、肺炎克雷伯菌24株、大肠埃希菌16株、枸橼酸杆菌属1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株、粘质沙雷菌7株、产气肠杆菌6株。194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共检出单产ESBLs菌株59株(30.4%),单产Amp C酶菌株57株(29.4%),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11株(5.7%)。所有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的敏感性高,产酶菌株的耐药率高于不产酶菌株。讨论:ICU患者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敏感性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确证试验法检测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并检测耐药率。结果 18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24株,检出率为12.83%;其对常用的13种抗生素耐药率>50%呈现极高的耐药性。结论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高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状况并探讨其耐药谱,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Mohnarin 2009年度报告: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2009年度我国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成员单位,按照监测方案要求,收集临床肠杆菌科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依照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9标准,判断敏感性;用Whonet 5.5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全国六大地区的114家医院参加监测,共收集肠杆菌科细菌7441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分离量居第1,为33844株,占4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为22071株(30%);再次为阴沟肠杆菌,为7310株(10%).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除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5%以上外;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都在3%左右或以下.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产生株的分离率分别为65.51%,40%以上和26.69%.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ESBLs产生株和非产生株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ESBLs产生株和非产生株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ESBLs产生株对于其他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显著高于非产生株.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有些具多重耐药特点;碳青霉烯类仍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药物,但已出现碳青霉烯耐药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本地区6年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发生率和体外药敏情况,为防止产酶株的传播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确证采用双纸片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结果 6年中产ESBLs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5.9%、14.8%、20.2%、23.3%、25.7%、29.6%;其中72.3%的产酶株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且对多数的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本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故应要对革兰阴性杆菌作常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产酶菌株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沭阳县人民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菌种鉴定及药敏采用西门子Micro Scan Walkaway-40系统;采用瑞美LIS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并导出*.xIs文件进行处理.结果 2012年我院共分离出细菌1685株,葡萄球菌检出462株(27.4%),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38株(29.9%),金黄色葡萄球菌102株(22.1%),溶血性葡萄球菌70株(15.2%),松鼠葡萄球菌52株(11.3%);大肠杆菌255株,占15.1%;铜绿假单胞菌156株,占9.3%;肺炎克雷伯杆菌153株,占9.1%;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各93株,分别占5.5%.结论 我院细菌耐药状况比较严重,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和aph(3’)-Ⅵ,以aac(3)-Ⅰ、aac(3)-Ⅱ和aac(6’)-Ⅰ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Ⅰ,aac(3)-Ⅱ,aac(3)-Ⅰ和ant(2″)-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从临床老年患者分离的产 ESBL s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利用法国 Bio- Merieux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 VITEK- 6 0和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卡 GNI 及药敏卡 GNS- 5 0 6、GNS- 12 0对老年患者各种标本分离得到的 12 70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试验及 ESBL s检测 ,ESBL s产酶率为 2 0 .6 %。分析其中 ESBL s阳性的 2 4 1株菌株对喹诺酮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和萘啶酸的耐药特性。结果 产 ESBL s的大肠埃希氏菌对这四种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 ,耐药率在 92 .4 %以上。同时 ,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亦不高 :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为 6 1.8% ,培氟沙星、萘啶酸的耐药率超过 70 %。而其它产 ESBL s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 ,敏感率为 77.4 % ,但培氟沙星、萘啶酸的耐药程度较高 ,耐药率为 75 .0 %。结论 应避免使用喹诺酮抗菌药物治疗 ESBL s阳性的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的 ESBL s产酶株 ,喹诺酮抗菌药物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活性 ,临床使用时应以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谨慎使用。除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以外的 ESBL s阳性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 ,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及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调查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其ESBLs比基因型。方法 对2001年4月一2002年5月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采用NCCLS推荐的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对不同抗生素的MIC值,用针对TEM、SEV、CTX—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及扩增确定ESBL基因型。结果 40株产ESBL菌株对第三代头抱菌素耐药率高,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程度高于头孢他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毗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7.5%、57.5%、90%、52.5%。除2株菌外,其它38株菌对亚胺培南敏感。40株菌中携带SHV、TEM、CTX—M型ESBLs比的比率分别为87.5%、50%、40%。结论 我院产ESBL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上需慎用酶抑制剂复合物及第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仍是治疗产ESBL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我院存在CTX—M酶的流行,产ESBL菌绝大多数产SHV型酶,有24株菌同时产2种或3种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瑞金医院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初筛试验与确证试验的符合率以及ESBL菌株的耐药情况。方法 按照NCCLS标准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初筛实验和确证实验,用Whonet5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 初筛阳性为55株,用确证试验证实其中52株为产ESBLs菌株,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时产AmpC酶,不能用确证实验检测到,可通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与头孢吡肟的协同现象予以检测。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大肠埃希氏菌33株(25.4%),肺炎克雷伯氏菌2l株(28.5%)。结论本院流行的产ESBLs菌对头孢噻肟的水解能力很强,部分产ESBLs菌株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不敏感。ESBLs产生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有很高的耐药率,分别为37.0%、68.5%和64.8%,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ESBL产生菌的敏感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了解哈尔滨地区2006年1~12月临床分离致病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按全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菌种鉴定采用API系统鉴定试条,药敏试验按CLSI推荐的KB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北京东部地区临床感染的肠杆菌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act-IST99黑马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药敏结果,对可疑ESBLs菌株做双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结果: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48株,其中产ESBLs菌48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ESBLs菌33.3%和37.5%,其次为阴沟肠杆菌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分别占10.4%和8.3%.ESBLs菌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也有较高的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结论:对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谨慎用药,亚胺培南是严重感染的首选药.加强肠杆菌科产ESBLs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