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利用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工作组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评价总胆红素候选标准物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实验当日1.9~273.8μmol/L不同总胆红素浓度无溶血、乳糜的单人份血清25份,每个血清分成2份;采用IFCC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同时测量单人份血清和各待评价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采用IFCC工作组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评价8种不同来源的总胆红素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互换性。结果 采用血清总胆红素参考方法分别测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84和GBW09185,测量结果分别为108.1μmol/L和44.8μmol/L;测量CFAS 10次,CV为0.55%。25份新鲜单人份血清参考方法的测量结果为1.9~273.8μmol/L,常规方法的测量结果为2.1~312.6μmol/L。8个待评价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参考方法的测量结果分别为32.3、53.9、139.4、89.6、229.2、72.2、22.8、99.2μmol/L,常规方法的测量结果分别为37.4、64.4、159.8、100.5、187.5、87.5、26.8、113.8μmol/L,常规方法结果偏移分别为15.8%、19.5%、14.6%、12.2%、-18.2%、21.2%、17.5%和14.7%。按IFCC方案以各样本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均值为X轴、以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偏移为Y轴绘制标准物质的互换性结果评价图,以WS/T 403-2012标准中血清总胆红素的5%允许偏移为临床预期需求判断8个候选标准材料的互换性,其中材料3、4、8有互换性,材料2、5、6无互换性,材料1和7需进一步研究。结论依据IFCC工作组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可建立起一种新的能满足临床实验室预期要求的血清总胆红素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互换性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产品校准品不确定度水平对互换性评价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总胆红素为例,评价A厂家产品校准品的互换性。建立测量血清总胆红素的参考测量程序和厂家测量系统;同时测量3.9~717.4μmol/L 26份单人份血清和A厂家产品校准品;按目前我国市场上总胆红素产品校准品的不确定度水平(0.57%~10.0%),采用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评价校准品不确定度水平对其互换性的影响。结果建立的总胆红素参考测量程序测量GBW09184和GBW09185的结果分别为(108.1±1.8)μmol/L和(44.8±0.8)μmol/L;测量浓度为84.3μmol/L的质控品10次,测量变异为0.55%。26份单人份血清,参考测量程序和厂家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分别为5.0~679.7μmol/L和3.9~717.4μmol/L,A厂家产品校准品的测量结果分别为80.9和77.6μmol/L。按总胆红素产品校准品的相对不确定度分别为1.0%、5.0%计算,A厂家产品校准品在2个相同测量程序间的互换性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结论产品校准品的不确定度水平影响互换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总胆红素厂家校准品不同示值来源对互换性评价结果的影响。方法按血清总胆红素厂家校准品3种示值来源(a.厂家校准品证书示值,b.Doumas参考方法赋值,c.有证标准物质传值)分别给某厂家校准品定值,并校准该厂家常规测量系统,分别命名为A、B、C常规测量系统。采用Doumas参考方法和A、B、C常规测量系统同时测量该校准品和26份不同浓度单人份血清样本;按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工作组互换性更新方案评价该校准品的互换性。结果a方式下校准品不具备互换性,b和c方式下校准品互换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均具备互换性。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厂家校准品不同示值来源对互换性评价存在一定的影响,具备溯源性的厂家校准品可获得相对一致的互换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检测血清α-淀粉酶的参考方法,并对其主要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按照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α-淀粉酶活性测定的参考测量程序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系列文件(EP5-A2、EP15-A2、EP6-A)对参考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等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α-淀粉酶参考方法的精密度评价A、B2个水平样本变异系数均<1.0%。有证参考物质(IRMM/IFCC-456)均值为546.4U/L,均值与靶值的偏移为0.09%,在允许范围内。α-淀粉酶的最大线性范围为1412.5U/L,高于IFCC公布的最大线性范围(719.8U/L)。结论:α-淀粉酶参考方法已基本建立,精密度、准确度及线性范围等性能指标均符合方法要求,为我国参考实验室网络的建立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评价常规系统测量血清α-淀粉酶(Amy)结果的正确性。 方法:优选4种Amy常规分析试剂,建立4个厂家配套常规系统(A1、B1、C1、D1)和7个实验室自建常规系统(A2、B2、C2、D2、B3、C3、D3),以IFCC参考方法和11个Amy常规系统同时测量50份Amy浓度为40~750 U/L的冰冻人血清,根据EP9-A2文件评价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同时用改良的Bland-Altman图形法评价各常规系统与IFCC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综合判断各常规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结果:A1至D3的11个Amy常规系统与IFCC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934X+0.886,Y=1.070X-6.249,Y=0.930X+5.388,Y=0.731X-3.574,Y=0.986X+0.996,Y=0.983X-6.195,Y=0.971X+6.957,Y=1.000X-4.649,Y=0.715X-4.648,Y=0.864X+4.821,Y=0.757X-4.253,其中X和Y分别代表IFCC参考方法和常规系统的测量结果。以IFCC参考方法为比较方法,11个常规系统中B1、A2、C2、D2 4个系统测量结果正确。 结论:血清Amy常规系统测量结果正确性与校准物明显相关;本室研制的准二级标准物做校准物可解决血清Amy常规系统测量结果正确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A~D 4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方法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EP9-A2文件方法评价4种T-Bil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抗干扰性、分析测量范围(AMR)及与Beckman Coulter DXC800重氮法结果的相关性和相对偏差。用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发放的室间质评物(N-A和N-B)评价D系统检测T-Bil正确度,质评物可溯源至临床化学参考方法程序定值。回归分析用Passing-Bablok法,回归线性检测用Cusum法,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偏差分析用Bland-Altman法。结果 T-Bil在17~258μmol/L时,4种检测系统(A~D)的不精密度均小于各厂家声明的标准。测定CAP室间质评物显示4种检测系统的相对偏差均小于各厂家声明的标准。Hb、TG、Vit C对各系统均有不同程度干扰。AMR评价浓度分别为733.58、230.18、710.09、459.78μmol/L。A、B、C与D系统比较相关性较好,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6.6、3.4、-0.8μmol/L,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5.32%、-3.49%、-11.75%。结论 T-Bil各检测系统间存在一定偏差,且钒酸氧化法较重氮法检测结果偏低。  相似文献   

7.
参加肌酸激酶参考方法国际室间比对计划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2006-2008年3年来参加IFCC组织的参考实验室RELA的CK的测定结果 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我国CK参考方法 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按照IFCC公布的酶学活性测定(37℃)参考方法 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测定CK国际样本,不精密度评价按美国CLSI的EP5-A2进行,准确度评价采用国际有证参考物质(ERM).结果 2006年测定结果 ,样本A CK值为(9.896±0.112)μkat/L,样本B为(4.953±0.120)μkat/L;2007年测定结果 ,样本A为(2.684 ±0.054)μkat/L,样本B为(8.798 ±0.101)μkat/L;2008年测定结果 ,样本A为(10.523±0.149)μkat/L,样本B为(10.551±0.141)μkat/L.2006-2008年CK参考方法 的不精密度分别为0.92%、0.86%、0.88%,均<1%,ERM测定均值在"靶值±不确定度[(1.68±0.07)μkat/L]"范围内,初步验证了参考方法 的不精密度和准确度.结论 连续3年的CK国际样本测定结果 均在IFCC公布的置信区间(limit of equivalence)±5%范围内,CK的IFCC参考方法 已经建立并且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8.
迟珊  沈默  张曼 《检验医学》2011,26(8):540-543
目的对2006~2008年参加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组织的参考实验室国际比对计划(RELA)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为GGT参考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借鉴。方法按照IFCC公布的酶学活性测定(37℃)参考方法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测定GGT国际样本,不精密度评价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5-A2文件进行,准确度评价采用国际有证参考物质(ERM)。结果 2006年测定结果:样本A为(1.829±0.021)μkat/L,样本B为(3.331±0.019)μkat/L;2007年测定结果:样本A为(1.533±0.017)μkat/L,样本B为(3.840±0.035)μkat/L;2008年测定结果:样本A为(3.392±0.024)μkat/L,样本B为(3.058±0.024)μkat/L。2006~2008年GGT参考方法的不精密度分别为1.29%、0.44%、0.65%,ERM测定均值在"靶值±不确定度"[(1.90±0.04)μkat/L]范围内,初步验证了参考方法的不精密度和准确度。结论 2006~2008年RELA样本GGT测定结果均在IFCC公布的可信区间内,GGT的IFCC参考方法已经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5-A、EP6-A、EP9-A及EP7-P文件对PETIA测定血清Cys C的精密度、可报告范围、方法学比较及干扰实验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PETIA的低水平样本批内变异系数(CV)为1.34%、批间CV为2.19%、日间CV为1.82%、总CV为2.56%;高水平样本批内CV为1.15%、批间CV为1.40%、日间CV为2.23%、总CV为2.58%。可报告范围为0.44~4.46 mg/L。PETIA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NIA)呈显著相关[决定系数(r2)=0.997 2,P<0.01]。血红蛋白(Hb)<5 g/L、三酰甘油(TG)<12 mmol/L、总胆红素(TB il)<150μmol/L时,PETIA测定Cys C高、低水平样本的干扰值均在干扰限度值(1.96s)范围内。结论PENIA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PENIA有良好的相关性,抗干扰能力较强。因此PETIA是测定血清Cys C较理想的方法,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比较常规方法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正确度的评价方法。方法参照CLSI EP15-A2文件,用常规方法测定有证参考物质、国际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计划(RELA)样本、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样本T-Bil水平,用BioRad Unity实验室室间质评数据分析本实验室与对等组和方法组间的偏移及标准差指数(SDI),与参考方法比对等方案评估常规测量T-Bil的正确度。结果 NIST SRM 909b参考物质、2010~2011年RELA样本、2012年卫生部临检中心第1次室间质评样本测定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2012年1~6月Unity实验室间质评数据结果偏移及SDI指数均满足要求。与参考方法比对结果相关性好(Y=1.129 9X-5.734 3,r=0.999 8),小于300μmol/L时,偏移可接受;大于300μmol/L时,偏移较大(10%~13%),不可接受。用去离子水稀释5倍使其浓度约达到50~100μmol/L后重测,偏移可接受,满足临床需要。结论 "单点浓度"的正确度评价具有局限性,临床实验室应分析全测量范围内的正确度情况,与参考方法比对是实现常规测量正确度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血清总蛋白(TP)参考方法,评价其性能,并评估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方法 根据国际医学检验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相关文件要求建立血清TP参考方法,对仪器、试剂、加样、温度等主要试验条件进行确认和优化,对方法灵敏度、精密度、线性、准确度进行评价,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根据ISO不确定度评估指南进行评估.结果 参考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试剂性能满足方法要求;反应条件为37 ℃孵育10 min;方法灵敏度为0.005 82,室内测量不精密度小于0.7%,0~120 g/L线性范围良好;室间比对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参加TP国际参考实验室质量比对计划,样本测定结果在等效范围内,相对标准不确定度1.8%.结论 成功建立血清TP参考方法,性能指标满足要求,初步评估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可用于TP测定的量值溯源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参考方法,对其性能进行评价,为临床常规检测GGT提供可比性和溯源性。方法根据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颁布的GGT一级参考测量程序(37℃)要求,建立GGT一级参考方法(其中包括所需仪器、试剂、样本的准备与校准等实验条件的试验),并对其进行精密度、准确性和最大线性范围检测。结果 GGT参考方法的精密度评价A、B 2个水平样本变异系数(CV)总均〈1%,符合精密度性能要求。有证参考物质(ERM-AD452/IFCC)均值为113.27 U/L,均值与靶值的偏倚为-0.64%,在允许范围内。GGT的最大线性范围为413.81 U/L,高于IFCC公布的GGT参考方法的最大线性范围(276.40 U/L)。结论 GGT参考方法已基本建立,精密度、准确度及线性范围等性能指标均符合方法要求,为我国参考实验室网络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临床应用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尿酸酶紫外光度法为基础,建立血清中尿酸测定的参考方法并评价其性能.方法 用新鲜患者血清样本、迈瑞常规复合校准品等对方法的精密度进行评估;用有证参考物质SRM909bⅠ和Ⅱ、IFCC参考实验室质评样本Rela A/B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初步评价,同时测定新鲜人血清并与同位素稀释质谱法进行方法学对比,验证方法准确度.结果 方法对新鲜患者血清、厂家复合校准品等不同类型样本批内不精密度CVintra小于1%,总不精密度CVt小于2%;有证参考物质SRM909bⅠ/Ⅱ测定结果均在参考值范围内,对UA参考实验室能力验证样本Rela A/B测定结果与中心值结果相对偏差小于0.5%;血清样本测定结果与同位素稀释液相质谱法可比,线性回归斜率1.005,相关系数0.999,医学决定水平处引入的相对误差小于3.25%.结论 血清尿酸紫外分光光度法已基本建立,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测量结果和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可比,可为常规系统尿酸溯源体系的建立和性能评估提供便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复现碱性磷酸酶(ALP)国际参考方法评价4种常规测量方法的正确度。方法实验室内复现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公布的ALP参考方法;参考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用患者新鲜血清标本将Roche Modular系统、Beckman AU系统、Siemens Dimension系统、迈克试剂-Beckman AU系统与参考方法进行比对,评价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的相关性和偏移,根据回归方程调整常规方法的系数,重新比较与参考方法的相关性和偏移。结果 4种检测体系与参考方法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与参考方法相比,Roche系统存在负偏移,Beckman AU系统、Siemens Dimension系统存在正偏移,国产迈克试剂-Beckman AU仪器系统偏移最小。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调整系数后,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的结果偏移降低。结论实验室通过建立参考方法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调整仪器参数,可最大程度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是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离子色谱法为基础,建立血清总锂离子测定的候选参考方法并评价其性能。方法采用一种简单的样本前处理方法,用新鲜患者血清样本、IFCC-RELA 样本等对方法的精密度进行评估;用加标回收实验评价方法的准确性。结果锂离子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 =0.8171X -0.0013,r^2=0.99995,方法的检出限为6μg/L;测量血清样本的不精密度(CV)小于1.0%;样本的加标回收率在99%~101%之间。结论成功建立了血清锂候选参考方法,可用于血清锂离子项目的量值溯源和标准化,为血清锂常规检测系统向参考方法/参考物质溯源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 standardized reference method is needed to accurately and precisely measure urine-formed elements (UFEs; red blood cells [RBCs], white blood cells [WBCs], and squamous epithelial cells [sECs]). We compared the results from a standard method with those from an automated analyzer. Trained technicians used standardized bright-field microscopy of fresh non-centrifuged urine samples, and disposable 1?µl chambers. Fifteen experienced technicians from 5 hospitals (3 per hospital) each performed 6 manual counts of 10 different native urine samples using a manual chamber and standard methods. The sEC counts were at least 50/µL,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was less than 14%; the RBC and WBC counts were at least 200/µL and the CVs were less than 7%. The same samples were also analyzed 6 times using automated analyzers. The means, CVs, and biases were determined. The median CVs for the manual measurements were 6.4% (WBCs), 6.6% (RBCs), and 12.7% (sECs). The CVs of the automated analyzer were 4.7% (WBCs), 5.6% (RBCs), and 9.2% (sECs). Biases between the automated and manual methods were ?2.9% to 5.0%(WBCs), ?0.8% to 8.8% (RBCs) and ?2.8% to 9.4% (sECs). The count mean values and expanded uncertainties of these counts were (224.5?±?15.0) cells/µL, (234.2?±?16.2) cells/µL, and (61.5?±?7.9) cells/µL, respectively. The standardized manual method for measuring UFEs had high precision and accuracy, making it a suitable reference method. Use of this reference method to calibrate an automated analyzer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automated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西北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三酰甘油(TG)的参考区间。方法参照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IFCC)多中心酶学研究参考人群筛选标准,募集18~79岁健康参考人群1 098例,其中男506例、女592例,分别用和光试剂检测系统和罗氏试剂检测系统建立西安地区健康人群TG的参考区间。结果两个系统间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与城市人群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间,18~30岁与30~40岁两组检测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40岁与40~50岁两组检测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0岁与50~60岁两组检测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60岁与60~79岁两组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间男性和女性结果有差异。18~30岁:0.42~2.06mmol/L(男),0.33~1.61mmol/L(女);30~40岁:0.44~2.15mmol/L(男),0.43~1.96mmol/L(女);40~50岁:0.53~2.21mmol/L(男),0.48~2.14mmol/L(女);50~79岁:0.58~2.30mmol/L(男),0.51~2.23mmol/L(女)。结论西北地区健康人群TG检测结果在不同年龄段间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男性和女性检测结果差异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TG的检测结果逐渐增大。本次研究表明,西北地区TG参考区间有所提高,本文试验结果高于目前临床所用的参考区间,高于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合适水平,囊括了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NCEP-ATPIII)文件中的合适水平和临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宁夏灵武回族人群血脂4项参考值及范围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并建立灵武回族健康成人血脂4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参考值及范围.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838例回族人群的血脂4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1 211例当地的汉族人群比较.用酶法检测TC、TG;直接法检测HDL-C、LDL-C.结果 灵武回族成人血脂参考值及范围(x±s)TC 4.94±1.09 mmol/L, TG:(p2.5~p97.5)0.39~3.75 mmol/L,HDL-C 1.21±0.44 mmol/L, LDL-C 2.25±0.68 mmol/L.结论 宁夏灵武回族健康成人血脂4项参考值及范围与报道的基本一致,与当地汉族人群相比,除HDL-C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