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邦好  李朝龙 《广东医学》2000,21(2):112-114
目的 建立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初步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方法 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移植小肠脾性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以下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受体左肾,移植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在手术显策镜下观察超急性排斥的大体变化。结果 共实施异种小肠移植40例,成功34例,供受体手术时间平均150min,血管吻合成功率达90%。再灌流后1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初步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方法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移植小肠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以下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受体左肾,移植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结果共实施异种小肠移植40例,成功34例,供受体手术时间平均为150min,血管吻合成功率达90%。再灌流后15~20min移植小肠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移植小肠变黑,肠蠕动停止,失去活力。结论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静脉吻合口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研究异种小肠移植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豚鼠对大鼠的异种肠管移植,来探索建立异种肠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模型。方法 用豚鼠和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以豚鼠的远端空肠作为移植物,把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吻合,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吻合,移植肠管两端分别与大鼠肠管吻合,重建消化道连续性。结果 移植物存活时间为5min到40min,超急排斥反应由病理学方法确认。结论 豚鼠到大鼠的小肠移植是肠管异种移植超急排斥反应的一个有效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异种移植超急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并对今后将此技术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超急性排斥反应及对策,建立异种胰腺移植模型。方法以豚鼠和大鼠为供受者,用袖套法吻合静脉建立异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结果共行 42次手术,成功 38例,均有内分泌功能,移植有效率为 100%。结论本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冷缺血及腹主动脉阻断时间短,不易形成血栓及吻合口漏等优点,为一较实用的研究异种胰腺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研究超急性排斥反应及对策,建立异种胰腺移植模型。方法 以豚鼠和大鼠为供受者,用袖套法吻合静脉建立异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结果 共行42次手术,成功38例,均有内分泌功能,移植有效率为100%。结论 本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冷缺血及腹主动脉阻断时间短,不易形成血栓及吻合口漏等优点,为一较实用的研究异种胰腺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再灌流后0min、5min、排斥后分别取标本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流后数分钟,移植小肠血管内皮细胞间结合部分开,显露出内皮下基质,血小板聚集并黏附至血管内皮表面。结论:异种小肠移植发生的超急性排斥反应与异种心、肾移植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建立一种新的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方法 :采用门静脉与左肾静脉袖套吻合 ,肠系膜上动脉带腹主动脉片与腹主动脉端 -侧吻合法。结果 :成功地进行了 1 2例大鼠小肠移植 ,存活率达到 75%。结论 :为小肠移植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晓刚  吕毅  王博  李晖  于良  刘昌  仵正  孟珂伟 《医学争鸣》2005,26(19):1745-1747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异位腹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解决模型建立中的技术问题. 方法:利用袖套法和cuff套管法完成从金黄地鼠到大鼠的异种心脏移植模型. 将供心的颈总动脉与受者左肾动脉进行袖套式吻合,将供心右肺动脉与受者左肾静脉利用套管法吻合. 每日通过对受体进行左侧腹壁触诊完成对供心功能的评价. 结果:共实施105例异位腹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95例成功. 异种移植物生存期为移植后3~4 d,并且发生经典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 结论:建立了一种简便、实用、稳定的用于研究协调性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方法采用经肠道引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式;带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管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袖套法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十二指肠端侧吻合。结果89只大鼠手术中51例手术成功,术后移植胰腺具有内分泌功能。结论这种胰腺移植模型制作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异种 (豚鼠→大鼠 )心脏移植的模型 ,并观察异种超急性排斥反应。方法 供心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吻合。结果 进行正式手术 5 0只 ,成功率 96 % ,移植后平均存活时间为 (30± 9) m in。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靠 ,有助于研究异种超急性排斥的机理以及关于诊断、治疗和预防超急性排斥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大鼠小肠移植血管吻合术式,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动脉吻合采用供体的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段端侧吻合于受体的腹主动脉,静脉吻合利用Cuf套管技术将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结果:共进行189次移植手术,其中正式实验33次,手术成功率为84.8%。手术时间约3h,其中动脉吻合18±5min,静脉吻合1min。结论:本术式简化了大鼠小肠移植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经肠道引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式;带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管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袖套法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十二指肠端侧吻合。结果 89只大鼠手术中51例手术成功,术后移植胰腺具有内分泌功能。结论 这种胰腺移植模型制作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Wu J  Li T  Qi H  He Z  Li 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53-1157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雄性F344和Lewis大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供肠切取范围包括全小肠、门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供肠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采用连续外翻锁边缝合方法,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采用Cuff套管方法,切除受体自体小肠,断端与供体肠吻合重建消化道.供、受体术中均补液4~6 ml.结果:共进行152次移植手术,其中正式实验120次,供体手术时间(60±10) min,受体手术时间(100±15) min,移植肠热缺血时间(30±5) min,78.3%大鼠术后存活超过2周,病理检查证实移植肠病变符合排斥反应特点.结论:供肠获取、血管吻合术、术中血容量维持、保温是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需手术放大镜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 肉眼直视下利用肠系膜上动脉上方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连续吻合、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套管法端端吻合,重建移植小肠血液供应.结果 取供肠(50±10)min,动脉吻合(15±5)min,静脉套入(2±1)min,供肠冷缺血(25±5)min,温缺血(35±5)min,大鼠术后即时存活率100%,生存>10 d者93.3%.结论 利用肠系膜上动脉上方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连续吻合,无需手术放大镜,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猪胰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胰肾联合移植(SPKT)大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杂种猪作SPKT的供受体,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多器官联合整块切取,胰、节段十二指肠、双肾、脾脏.切除受体胰腺,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 切除受体双肾,供体门静脉远端与左肾静脉吻合, 门静脉近端及带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腹主动脉段分别与受体下腔静脉及肾以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侧壁与受体上段空肠行侧侧吻合, 输尿管置管外引流,未作预防及抗排斥处理.结果:10头动物移植后,2头受体因术后内环境紊乱死亡,8头受体顺利完成胰肾联合移植术,术后移植肾、胰均迅速恢复功能, 存活期胰肾功能基本正常.术后3~5 d因排斥反应及体内代谢紊乱8头受体死亡.结论:建立猪SPKT模型是可行的,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猪胰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 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 ,大块联合切取供体胰、节段十二指肠、双肾、脾脏。以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左髂总动、静脉吻合 ;供肾输尿管内置“J”形管后与膀胱左顶侧壁吻合。供胰门静脉与受体右髂总静脉吻合 ,包含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片与右髂总动脉吻合 ;十二指肠节段与膀胱吻合。结果 手术成功 ,术后移植肾、胰均迅速恢复功能 ,术后 3d因排斥反应及体内代谢紊乱受体死亡。结论 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移植肠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 报告我国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的移植肠处理体会。方法 为1例18岁男性超短肠综合征患放行了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肠来自患的父亲(44岁),切取供体回肠150cm,UW液灌洗血管,将移植肠动、静脉车受体腹主动及及下腔静脉而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体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与受体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末端造口,术后给子抗排斥,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术后管出现贫血,单纯疱疹病感染和急性排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d认为手术成功.结果:行原位小肠移植30次,术后5d存活率达60%(18/30).手术失败的12例小鼠主要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术后肠瘘导致腹腔内感染5例.供体手术时间(40±4.5)min,热缺血时间约0.5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 min,受体手术时间(95±8.0)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8±3.5) 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3.0)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mL.结论: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符合生理的猪胰肾联合移植的动物模型,研究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16只猪随机配对行胰肾联合移植8次,供胰、肾原位灌注后大块联合切取,将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左髂总动、静脉吻合,供胰门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吻合,含有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片与右髂总动脉吻合,所带小段十二指肠与空肠吻合。结果:8例受体猪中除1例因术后内环境紊乱于术后当天死亡外,其余7例移植效果满意,术后移植胰、肾均即可发挥功能,受体存活超过7 d后予以处死。结论:建立门静脉回流胰液内引流式猪胰肾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且该术式符合生理特点,可用于临床。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