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E2F-1在梗阻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2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3例梗阻性肾组织和12例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2F-1表达与梗阻性肾积水和肾纤维化程度之间关系。结果 正常肾组织中E2F-1阳性表达率为41.7%,显著低于梗阻肾组织的79.1%(P〈0.05)。梗阻肾组织E2F-1表达与肾纤维化程度及PCNA指数密切相关(P〈0.05)。但与肾积水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E2F-1异常表达参与梗阻性肾病的发病过程,尤其在肾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组)、模型组(UUO,U组)及山莨菪碱治疗组(A组,14mg·kg^-1·d^-1)。U组和A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制作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术后第11天处死大鼠,肾组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肾间质纤维化状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间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U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DI)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数(TFI)均明显高于S组(P〈0.01);U组TGF—β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组(P〈0.01);A组的上述各指标分别较U组降低(P〈0.05);TDI、TFI分别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山莨菪碱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肾间质细胞TGF—β1的表达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RIF。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21及TGF-β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组)和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UO组)。HE染色观察2组大鼠术后第7,14和21天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用RT—PCR法检测肾皮质p21mRNA和TGF-βmRNA的变化。结果-在UUO大鼠模型早期,肾皮质p21mRNA和TGF-βmRNA的表达即有明显增高,与SOR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P〈0.01及P〈0.05),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p21和TGF-β的表达逐渐增强(P〈0.05),并且UUO组大鼠各时间点p21和TGF-β的表达呈正相关(各时间点分别为r=0.745、0.700、0.662,P〈0.05)。结论:p21可能参与了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TGF-β可能参与介导了p21在肾皮质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胺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与TGF-β1/Smad2通路的关系。方法以Wistar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为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7、14、28d)处死动物,以Masson染色观察甘草酸二胺治疗前后梗阻侧。肾小管的损害、肾间质纤维化指数;以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中转化生长因β1(TGF—β1)、Smad2信号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FN)等的表达情况;结果①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损害、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呈时间依赖性(P〈0.01);TGF—β1、Smad2、FN蛋白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0.01),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TGF—β1与Smad2、Smad2与FN、TGF—β1与FN蛋白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987,r=0.992,r=0.981,均P〈0.01)。②甘草酸二胺能改善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1),下调肾脏组织TGF—β1、Smad2、FN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甘草酸二胺能减轻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s通路的激活,减少肾间质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减轻肾间质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在梗阻性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正常肾组织和47例梗阻性肾组织中STAT1、纤维连结蛋白(F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并分析STAT1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结果梗阻肾组织中STAT1、F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均分别高于正常肾组织中各自的表达(P〈0.05)。梗阻肾组织中STAT1表达与FN表达、Ⅳ型胶原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且随着肾纤维化程度加重,STAT1表达也增多(P〈0.05)。结论STAT1活性增强与梗阻性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特别在肾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大鼠TGF-β1及BMP-7蛋白的改变。为探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RIF)的治疗机理提供参考依据和实验支持。方法:采用关木通免煎剂建立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分两组,空白对照组和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模型组(CAAN)。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的差异,采用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和及BMP-7的表达,比较两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AAN组血清尿素氮、血清水平升高(P〈0.05),肾间质损害分值增加(P〈0.05),肾组织TGF-β1表达增加(P〈0.05),BMP-7表达减少(P〈0.05)。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TGF-β1及BMP-7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影响,探索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术后第4周,处死各组大鼠,用HE、Masson染色评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部位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肾间质纤维组织相对面积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内TGF-β1和TIMP-1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姜黄素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都被显著抑制(P〈0.01)。结论 姜黄素具有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TGF—β1进而抑制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自介素-6(尿IL-6)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50例IgA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尿IL-6水平,并对Igh肾病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gA肾病组尿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gA肾病患者尿IL-6水平与尿NAG酶,尿Cr呈正相关(r=0.45,P〈0.01),并与肾脏病理中的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指数(r=0.28,P〈0.05)、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数(r=0.41,P〈0.01)均呈正相关,还与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级呈良好等级相关性。结论尿IL-6水平可以间接反映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尤其是近端小管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雌激素组(单纯UUO);低雌激素组(UUO+OVX);高雌激素组(UUO+E2)。21d后处死各组大鼠,用光镜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和RT-PCK方法检测肾组织α-SMA蛋白和mRNA的表迭。结果生理雌激素组出现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改变,其肾组织α-SMA表迭上调,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O.01);和生理雌激素组相比,低雌激素组纤维化病变加重,α-SMA表达明显增多(P〈O.05);而高雌激素组则病变减轻,上述表达减少(均为P〈O.05)。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UUO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裹型转化而发挥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丹参红景天合剂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CT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红景天合剂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验证其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和对肾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打开腹腔后分离左侧输尿管,不结扎即关闭腹腔,正常饮水饮食)、模型组(打开腹腔后分离左侧输尿管并结扎,关闭腹腔,具体方法见文献,正常饮水饮食)和丹参红景天合剂组[造模同模型组,并于造模前1d开始灌胃给予丹参红景天合剂,剂量为10ml/(kg·d)],每组10只,术后第9天处死大鼠,经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方法观察各组CTGF的表达部位及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α—SMA的表达水平。用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的CTGF、α—SMA蛋白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丹参红景天合剂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把各组CTGF蛋白水平与相应的纤维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GF与α—SMA(r=0.985,P〈0.051、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r=0.867,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丹参红景天合剂可以通过下调CTGF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xl在梗阻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xl在43例梗阻性肾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检测梗阻性肾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bcl-xl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和肾萎缩之间关系。结果bcl-xl主要分布于肾小管。梗阻肾组织中bcl-xl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P<0.05)。梗阻肾组织中bcl-xl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和肾萎缩之间密切相关(P<0.05),但与肾纤维化之间相关无显著性(P>0.05)。结论bcl-xl异常低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增加、参与梗阻性肾病的分子发病过程,尤其在梗阻肾萎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Zhang M  Li XM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1):898-903
目的 检测IgA肾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不同亚类蛋白质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初步探讨MAPK各亚类在体内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36例住院IgA肾病患者的肾活检标本 ,分为轻度系膜增生组、局灶增生组和增生硬化组。采用普通病理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各组肾组织中肾小管和间质的病理改变、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纤连蛋白 (FN)在肾小管、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在肾小管和间质表达的变化 ,并应用非磷酸化和磷酸化激酶的特异抗体检测肾组织内MAPK(包括ERK、JNK和p38)的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 随着肾小球病变程度的加重 ,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PCNA阳性率逐渐增高 ;其中增生硬化组的PCNA阳性率是正常对照组的 2 38倍 (P <0 0 1) ,α SMA表达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增多 ,局灶增生组和增生硬化组的肾小管α SMA表达阳性率均显著增高 (P <0 0 5 )。FN在肾间质的表达增加 ,α SMA表达阳性率与FN表达阳性率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正常人肾组织中MAPK各亚类均有基础表达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MAPK各亚类的表达部位与正常人相似 ,肾小管ERK和JNK活化程度随肾小球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 ,以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过程的防治作用。方法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三七总皂甙治疗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 1d处死大鼠,留取梗阻侧肾脏制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肾间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表达。结果 手术组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α-SMA表达明显增加。三七总皂甙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PCNA表达明显增加,α- SMA表达明显减少,间质PCNA、α- SMA表达明显减少(P<0 .0 5 )。结论 三七总皂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后的肾间质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可阻断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的转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时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与心房纤维化改变.方法:35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接受外科手术患者,手术时取右心耳处心房组织400mg,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GAPDH为内参照,测量ACE,ERK2 mRNA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ACE、磷酸化ERK(pERK)在蛋白水平表达的差异,经Masson染色研究胶原纤维容积分数(CVF)改变情况.结果:与窦性节律患者比较,慢性房颤患者在mRNA水平上ACE、ERK2表达上调,在蛋白水平上ACE、pERK表达上调(P<0.01或P<0.05),CVF也显著增加(P<0.01);与未应用ACEI组比较,用ACEI组ERK2 mRNA、pERK蛋白表达下调(P<0.05),ACE表达无差异,CVF虽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心病慢性房颤患者较窦性节律患者ACE、ERK表达增加,纤维化加重;而在应用ACEI的慢性房颤患者,ERK2,pERK表达有显著下降,纤维化减轻,说明在房颤时,局部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经ERK途径介导了心房纤维化,ACEI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房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白细胞介素22(IL-2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探讨IL-22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80 只小鼠随机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只。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活化的脾细胞复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对照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模型复制后第4 周和第8 周时两组小鼠肾脏HE 染色、血清抗双链DNA 抗体滴度、血清IL-22水平、肾脏组织和淋巴组织IL-22 mRNA 表达、肾脏和淋巴结组织中IL-22 蛋白的表达。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质内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对照组小鼠肾脏组织形态正常。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小鼠第4 周和第8 周时血清抗双链DNA 抗体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组高于对照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复制模型第4 周和第8 周时小鼠血清IL-2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脏组织IL-22 mRNA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组织IL-22 mRNA 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L-22 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肾脏中呈强阳性表达,在肾小球中比较集中,在对照组小鼠肾脏中表达不明显。IL-22 蛋白在两组小鼠淋巴组织中均没有表达。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肾脏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的病理学改变,肾脏组织中IL-22 mRNA 和IL-22 蛋白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尾加压素Ⅱ(UⅡ)、ERK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相互间关系及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把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设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UⅡ、ERK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UⅡ的蛋白;PAS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生化方法测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发展,肾小管UⅡ、ERK、FN表达逐渐增加。糖尿病4周,UⅡ和ERK表达十分显著,两者呈正相关,并且与FN也呈正相关。结论 UⅡ可能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参与DN的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muscleactin,α-SMA)在肾络瘀阻证患者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肾络瘀阻证患者肾穿刺标本中间质α-SMA的表达。结果:肾络瘀阻的程度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并与间质中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肾络瘀阻是中医认识肾纤维化的病理本质之一,随着血瘀程度的加重,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方法 :将 2 0只大鼠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 ,术后 1周、2周观察双肾组织病理改变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间质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和核因子 κB(NF κB)的表达。结果 :随着梗阻时间延长 ,梗阻肾间质Ⅲ型胶原、TGF β1和NF κB的表达增加 ,对侧无明显变化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TGF β1、NF κB的过度表达 ,可上调肾间质Ⅲ型胶原的表达 ,是形成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metadhein(Mtdh)在单侧输尿管梗阻肾脏的表达及替米沙坦对其表达和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 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梗阻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小鼠模型和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模型。1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单侧输尿管结扎梗阻、单侧输尿管结扎并替米沙坦干预组。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 测各组细胞外基质蛋白纤连蛋白(FN1)、α平滑肌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ColⅠ)、钙连蛋白和Mtdh的表达情况;体外细胞 实验采用TGF-β1预刺激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同时利用siRNA干涉下调Mtdh,Western blot检测上述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肾脏纤维化显著高于假手术组,FN1、α-SMA、Col Ⅰ和Mtdh表达显著升高(P<0.05),钙连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 替米沙坦干预后,肾脏纤维化病理减轻,FN1、α-SMA、Col Ⅰ及Mtdh表达显著下降(P<0.05),钙连蛋白表达回升(P<0.05)。采 用si-Mtdh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Mtdh后,FN1、α-SMA、Col Ⅰ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钙连蛋白表达回升(P<0.01)。结论替 米沙坦可抑制细胞基质蛋白生成,抑制Mtdh的表达,减轻小鼠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