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巷道外错式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了巷道外错式布置技术的可行性,厚煤层分层开采采用外错式巷道布置方式时,回采巷道煤柱整体进入塑性状态后,煤柱所受支承压力会随着煤柱宽度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芦子沟煤业有限公司10#和11#两层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实验室力学性能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煤柱稳定性、煤柱宽度的留设及其支撑压力的分布和煤柱支撑压力对底板的破坏范围进行研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确定适合该矿合理回采巷道的外错布置方式的合理错距为9 m。  相似文献   

3.
都锋 《煤矿安全》2014,(8):53-56
以层间距平均为5.32 m的9#、10#近距离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对上煤层回采形成的侧向支承应力在底板煤岩层中的传递与分布规律及其对下部煤层应力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确定下煤层工作面顺槽外错式布置时,应布置在实体煤侧距上部煤层侧向煤壁水平距离10 m以外。并根据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确定这种布置方式在回采过程中可以保证巷道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近距离煤层如何跨越运输巷开采各煤层,工作面如何布置更合理,不留保护煤柱提高采区回采率开采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兴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九、十Ⅱ层煤具有自燃发火倾向。由于九、十Ⅱ层煤为近距离煤层,工作面一般采用内错布置,在十Ⅱ层煤的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容易出现从十Ⅱ层煤向九层煤漏风补氧现象,这样就会造成九层煤发生高温和自燃,给防灭火带来较大困难。该文通过对9610和10610工作面预防性防灭火治理,得到了治理经验,掌握了治理方法,为指导煤矿今后的防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淮南矿区综放面的地质与采矿条件,通过改变顺槽布置方式,将沿空巷道外错布置在上阶段采空区内。试验表明,采用这种方式布置沿空顺槽,可减轻巷道的矿压显现,避免巷道破坏和维修,解决沿空巷道的支护难题,保证综放面高产高效,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8.
某矿近距离煤层巷道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某矿现有巷道的变形监测表明近距离煤层巷道采用重叠式布置时,其下部巷道矿压显现大,巷道变形量大,支护困难,宜采用内错式布置避开集中应力的影响。通过FLAC3D模拟了内错2 m、4 m和6 m时下部煤层运输巷的垂直和水平变形量,最后确定巷道内错4 m左右最为合理。通过理论计算得知,该矿上部煤层遗留护巷煤柱的集中应力影响范围约为4.5 m,故内错4 m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矿井采区回采率,通过改变综采工作面巷道内错式布置方式,在所采煤层内将上部煤层巷道保安煤柱布置在设计采煤工作面内,既增加工作面长度,又提高了工作面的生产能力,该工作面已成功多采出煤7.89万t。实践证明,通过先进的技术管理,近距离煤层煤柱下方布置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预防邻近采空区侧回采巷道繁发冲击矿压,根据动静载叠加诱发回采巷道冲击破坏模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揭示了邻近采空区巷道冲击破坏机理及其冲击地压频发的理论依据,基于动静载主要构成得出了邻近采空区巷道冲击破坏的2种模式以及必要准则,从而提出了降低动静载叠加影响的邻近采空区巷道外错布置技术,并且确定了巷道降低静载避开支承压力集中区以及削弱动载以增大传播介质衰减指数为原则的巷道布置原理,最后邻近采空区巷道外错布置技术在跃进煤矿得到了成功实践,取得了明显、有效的防治冲击地压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1201-2回风顺槽围岩的稳定,基于巷道赋存情况,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巷道与上覆采空区合理错距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错距下围岩应力和塑性区发育,确定合理错距为20 m。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及巷道地质条件,设计巷道采用注浆短锚索+锚杆支护方案,并进行围岩变形量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变形量小,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近距离复杂地质构造煤层综采面防灭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明  袁修竹 《煤炭技术》2012,31(12):68-69
根据珙泉矿综采工作面发火的特点,结合治理难点分析、研究了多种防灭火手段在该类型条件下工作面综合实施效果,成功治理了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高浓度CO,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回采,为同类型综采面防灭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简要分析在近距离煤层综采开采中掩护式液压支架对顶板的支护效果,并分析了支架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以及支架对近距离煤层开采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残留煤柱下部巷道在煤柱集中应力作用下围岩破碎程度高、修复难度大的问题,以山西某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煤柱底板应力分布规律,结合巷道实际变形特征总结了下位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认为:残留煤柱底板集中载荷的非均匀性分布,及其引起的支护体承载结构破坏是近距离煤柱底板巷道围岩发生大变形的本质。由此,提出了基于破碎围岩注浆和高强度锚杆支护的巷道修复技术,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在有效提高围岩整体性和可锚性的同时,使浅部锚固区与深部围岩相连形成整体承载结构,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西铭矿近距离赋存的9#煤层49407工作面顶板控制困难的情况,对工作面液压支架进行选型验算,并采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经现场试用后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工作面顶板,还可以实现控制台远程监控,达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经济技术效果,可以推广应用到本矿类似条件的9#煤层工作面生产当中。  相似文献   

16.
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中,上位煤层开后造成下位煤层采场围岩力学环境发生改变,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是下位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因此,本文以甘沟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实测等手段,对上位煤层开采后,残留煤柱对底板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滑移线理论确定B4-2号煤层开采后对底板影响的最大深度为18.7 m,选取内错式布置,内错距不小于6.03 m;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B4-2煤层的残留煤柱下方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分析,得到煤柱影响下的底板应力演化特征,煤层开采后残留煤柱造成底板破坏深度达20 m左右,理论部分计算符合;通过对不同内错距下塑性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得到内错距为15 m时,对下位煤层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分析了开采工作面采动岩层底板移动与超前破坏区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了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常规错距开采模型。从理论上给出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下的工作面合理错距计算公式,避免因上、下煤层工作面间距设置不合理,造成上下采场不能正常开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极近距离厚煤层交错采场覆岩破坏的规律,采用压力拱理论对采场开采过程中的覆岩破坏结构的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FLAC3D建立开采模型,得出下部工作面距上部采空区较远时,其覆岩破坏结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当推进一定距离时,应力集中系数1.8左右,垮度和拱高趋于稳定;当下部工作面接近上部采空区时,上下距离在40 m左右范围内,集中系数为3.3左右,随距离减小,集中系数继续加大,易导致两结构拱贯通;当下部工作面位于上部采空区下时,处于卸压状态,应力集中系数较小,即将穿过采空区时,应力集中系数为2.3,主要是因为两采场开采空间的叠合。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孙村煤矿深部二层煤开采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上行卸压开采的技术方案.采用RFPA数值分析软件,对孙村矿深部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条件下,上位煤层回采巷道的应力环境进行了分析;结合覆岩导水裂隙带的观测结果,探讨了上位煤层回采巷道的稳定性,证明上行开采条件下上位二层煤的回采巷道稳定性较下行开采有较大的改善;同时研究了上位二层煤开切眼的合理位置,为保证上行卸压开采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距煤层开采工作面布置及巷道支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距煤层开采不同工作面布置方式和巷道支护形式所导致不同结果的客观实践出发,理论上分析了同等条件下不同结果出现的原因所在,为相似条件下的开采提供一条科学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