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宫晓燕教授认为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当隶属于"肺痹"范畴,本病病机关键是毒损肺络,瘀而滞久,从寒、从痰、从瘀,故临床上以温通肺络为治疗大要。清解邪毒、温宣肺气、化痰祛瘀为治疗大法。重点突出"呼吸失司,温肺为要"的学术思想。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法分析王檀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探讨相关病机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王檀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王檀教授临床经验,进行间质性肺疾病的病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方剂600首,涉及中药210种,用药总频次为8656次,其中补虚药使用2318次,占总用药频率的34.1%。结论总结王檀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以"肺痹"论治,临证时常见8个证候,临证用药注重标本同治,一源七岐。治疗过程中补肺虚同时兼以散外邪、通内络、泻郁火、止咳喘、畅气机、除痹阻,以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间质性肺疾病[1]是一种呼吸系统难治性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逐年增加。单纯应用西药药物有效,且疗效欠佳,如何有效运用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檀教授从"肺痹"[2]角度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有一定的建树,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现结合现代文献,从诊断标准、中医学概念、病因病机、治疗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及临床研究成果,提出并论述正虚络痹积损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正虚指肺肾虚损、由肺及肾;络痹指肺络痹阻;积损指痰浊、瘀血稽留及其互结积息并日益损伤正气,积损难复终致肺失所用.这一病机可为补益肺肾、化痰活血通络治法治疗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大类难治性呼吸系统病症,属于中医“肺痹”“肺痿”范畴。肺痹多实,肺痿偏虚,临床痹痿相兼、虚实夹杂的情况非常多见,其中肾精亏耗是本虚基础,邪气痹肺为发病之标。现代医学对本病肾精亏耗、邪气痹肺的病机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肾虚”“肺痹”与肺间质纤维化进程密切相关。滋肾填精通痹法针对“肾虚”“肺痹”两个环节,采用动(宣通肺痹)静(滋肾填精)结合的配伍方法,动药可制约静药的滋腻,静药可防动药太过耗散,剂量上一般滋补的静药宜多用,而动药当以小剂宣通为宜,以使标本兼顾,外内合治,相得益彰。临床运用滋肾填精通痹法治疗间质性肺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总结相关有效方剂如防己地黄汤、阳和汤、炙甘草汤,分别对应肾虚肺痹的不同情形,并结合临床病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归纳王檀教授门诊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病历,分析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季节的相关性,初步总结王檀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通过收集王檀门诊间质性肺疾病病历,归纳整理基本信息及证型,运用统计学分析,总结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季节的关系。结果 通过收集分析病历,初步总结王檀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得出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季节的关系。结论 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型季节分布特点具有一定规律性。春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肺肾虚冷,痰瘀阻络证;夏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肺脾气虚证;秋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肺肾虚冷,痰瘀阻络证;冬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大肠湿热证。其中寒饮伏肺,肺络痹阻证、脾经伏火,痰瘀痹结证、痰热壅肺,气阴两伤证全年出现频次较高,是间质性肺疾病的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7.
间质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难治性疾病,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优势日渐突显,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在对间质性肺疾病中西医分类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中医内因和外因等层面探讨本病的病因问题,从而为治疗思路提供依据.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肺肾失养、反复感受外邪,而致肺之气血痹阻肺络、肺叶痿弱不用,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肺通痹汤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用醋酸泼尼松片口服,观察组加用温肺通痹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咳嗽、胸闷、Velcro啰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肺通痹汤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效果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是一组以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为主的疾病,临床病情重,预后差。笔者对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变症进行了论述,认为其当属中医学"肺痿""肺痹"范畴,致病多因外邪疫毒及素体本虚等因素,病理因素主要为"虚"、"痰"、"瘀",病位在肺、脾、肾,后期及心,临床常见喘脱、咯血等变证。  相似文献   

10.
“表里”是反映疾病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是指导临床用药重要准则。对疾病表里病机的准确辨证,对中医学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中医学者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大都从“里证”或脏腑层面进行论述,往往忽视了由“表”致“里”的病机,治疗上多采用补肺益肾、化痰祛瘀等治法,较少从“表”和“里”两个方面同时论治。笔者基于《素问·痹论篇》之“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结合中医学审因论治、标本兼治原则及表里双解治法,提出“内外受邪,肺气郁滞”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病因,“表里同病,肺不散津”致肺焦叶损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病机,“表里双解”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治则。表里双解治法能有效改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减缓或逆转纤维化进程,为中医药防治间质性肺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济梅  赵文娟  段伟伟 《光明中医》2016,(14):2009-2011
王有奎主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临证50余载,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他认为呼吸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注重补气调气。现就王有奎主任对间质性肺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色等进行论述,介绍其对本病的诊治经验,以丰富临床对间质性肺病因机证治的认识,为间质性肺病的诊治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肺间质纤维化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病,其病因繁多,病机复杂,刘荣奎主任医师指出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为毒邪,发病根源为热毒,并提出以败酱草清热解毒为基础来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根据肺毒致病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肺纤维化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凝血机制为切入点,探讨凝血-纤溶系统在肺纤维化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异常变化,并从中医角度观察活血化瘀药对肺间质纤维化有效治疗作用,认为针对凝血纤溶异常进行的抗凝治疗可能成为临床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新的靶标,为临床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冬病夏治”治疗慢性肺系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肺系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每年于6~9月予中药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对照组仅在发作时予对症处理。观察临床疗效及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第1年、第2年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6%、91.2%,对照组分别为46.9%、43.8%;治疗组第2年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第1年、第2年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伏天"运用穴位敷贴和穴位注射可有效减少慢性肺系疾病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肺囊性纤维化(CF)患者呼吸道分离出的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茸是引起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不断增加。为了探讨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特性,使临床及时控制感染、更加合理用药,作者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地区临床分离的19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匮要略》所论肺痿与肺纤维化关系。方法:论述《金匮要略》对肺痿的记载,从病因病机、病理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指出肺间质纤维化与中医"肺痿"的相似之处。结果:肺间质纤维化应归属于中医的"肺痿"范畴。肺痿总属肺虚,其发病缓,病程长,预后不良,主张早期治疗,应以扶正为主,重视调补脾肾之本。张仲景关于肺痿的治疗对肺间质纤维化有指导意义。结论: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防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防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观察病例共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强的松0.5 mg.kg-1.d-1和环磷酰胺40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针为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联合中药防纤汤水煎400 mL,每日分2次,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肺高分辨CT、肺功能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26%,对照组为54.55%(P<0.05);两组主要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肺HRCT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同时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防纤汤能明显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程度,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是一类以弥漫性肺泡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疾病总称,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类慢性进展、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亦可造成肺损伤而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的表现,症状均以咳、痰、喘等为主。现代中医学者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当归属于中医学的肺痹、肺痿、喘证等范畴。古代文献中对肺痿的认识基于《金匮要略》,其证候特点以肺胃气阴两虚为主,亦可见肺气虚冷;肺痹则是尊崇《内经》中"五脏痹"的理论,主要证候特点为肺气闭阻;而肺间质纤维化的现代研究则表明其证候特点多以气虚为本、瘀血为标。因此,二者分别代表了肺纤维化的不同阶段和(或)不同证候特点,即肺纤维化患者表现出气阴两虚、虚热灼肺或肺气虚冷的证候特点可参照肺痿论治,若表现为肺气闭阻之实证特点则当以肺痹论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升陷丸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疗效。方法RA早期肺间质病变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CTX冲击治疗,每次剂量016 mg/kg,每4周冲击1次。冲击治疗6次后,改为每3个月冲击1次,累积量达616 mg/kg,每4周冲击1次。冲击治疗6次后,改为每3个月冲击1次,累积量达68 g后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陷丸口服,每次8 g,3次/d,疗程为12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RC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RC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FVC、FEV1.0/FVC、DLCO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FVC、TLC、FEV1.0/FVC、DLCO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晨僵时间、CRP、ESR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18例患者达到临床有效,5例稳定,总有效率88.46%。结论升陷丸合CTX冲击治疗能够改善RA-ILD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及HRCT评分等,延缓病情发展及恶化,防止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间质纤维化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息、气短、干咳、喘憋为临床表现,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为特点的肺间质性疾病。由于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欠缺,肺间质纤维化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中最富挑战性的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也渐成热点,通过对肺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名、病机以及治疗的阐述,为进一步探讨该病发病机理及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