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电向量图向右后向量增大,是右室肥厚的特征,但也可是左室后基底部肥厚的表现,有鉴别的必要。本文通过对30例有向右后向量增大的慢性肺心病人及30例存在左室后基底部肥厚的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心电向量图的观察分析,提出了根据额面最大QRS向量的方位及旋转方向等6项心电向量图改变的差别进行轻度右室肥厚与左室后基底部肥厚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50例高血压病和 14例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经测定左室收缩和舒张的功能,结果发现:高血压病尚未发生左室肥厚者及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其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下降;高血压病已发生左室肥厚者,则舒张及收缩功能均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心电向量图QRS环电压、方位改变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本文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对三组人进行了心电向量图的回顾性分析。一、对象 1、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8例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心电图对左室肥厚的诊断价值,对148例左室肥厚患者(其中高血压病患者10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4例)用心电图电压标准和Romhilt Estes计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心电图诊断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有较高的敏感性(P<0.05),电压标准和Romhilt Estes计分系统诊断左室肥厚总的阳性率相近(P>0.05);但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肥厚敏感性不高。提示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与病因有关,与电压标准相比,Romhilt Estes计分系统并不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37例原寻性高血压患者,心脏二维超声表现为似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其中四心腔明显扩大者9例,左室扩大为主者28例,全部病例心肌活动普遍减弱,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减退,左室身血分数22-37%,舒张功能比值正常,室间隔及左室后壁<11mm,不同于以往高血压左室向心性肥厚或扩张型肥厚,舒张功能受损为主的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 (QTd)变化及倍他乐克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 13 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60例健康人作QTd测定 ,从患者中选取 68例进行倍他乐克治疗 ,并和常规治疗组 64例作对照。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QTd明显高于健康人 ,左室肥厚者的QTd明显高于左室无肥厚者。经倍他乐克治疗后其QTd明显缩短。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加 ,且与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心肌重量指数正相关。倍他乐克治疗使QTd明显缩短 ,有利于防止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QTd)变化及倍他乐克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13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0例健康人作QTd测定,从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倍他乐克治疗,并和常规治疗组64例作对照。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QTd明显高于健康人,左室肥厚者的QTd明显高于左室无肥厚者。经倍他乐克治疗后其QTd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加,且与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心肌重量指数正相关。倍他乐克治疗使QTd明显缩短,有利于防止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5例扩张型心肌病和15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扩张型心肌病电轴左偏占54.3%,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占76%,其中以室早、室速、房颤和室内传导阻滞为多见.肥厚型心肌病有显著的ST-T改变(占60%),左室肥厚(占33%),异常Q波(占46.6%)和Rv1电压增高。  相似文献   

9.
最近研究表明,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变异反映心肌复极变异,QT间期离散度增加可能是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基础[1]。肥厚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QTC间期离散度(QTcd)变化。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肥厚性心肌病组:1985年~1995年住院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平均35.6±16.2岁。诊断标准:室间隔厚度>15m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之比值>1.3,除外引起左室肥厚的其它疾患。对照组:22例性别、年龄相配,并且心电图、心脏二维心动图检查均正常的健康人。两组人均为窦性心律,无束支传导阻滞;没有服用影…  相似文献   

10.
覃永生  梁凌 《广西医学》2001,23(5):1058-1059
目的:分析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观察药物在降压同时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以期减轻/或逆转靶器官的损害。方法:60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拜新同组31例和科素亚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24小时动态血压和免疫球蛋白;另取50例健康人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较正常健康人免疫球蛋白升高(P<0.01),有左室肥厚组较无左室肥厚组更高(P<0.05)。经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下降的同时,免疫球蛋白下降(P<0.05);拜新同组有左室肥厚者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升高;拜新同与科索亚在降压同时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减轻靶器官损害,其中以拜新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心电向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临床价值。本文分析了50例肺心病人的半面积向量与44例同年龄组的健康人心电向量作对照。对半面积向量在肺心病中的诊断意义进行探讨。一般资料本组50例肺心病人和44例健康人。50例肺心病人中,心功能不全者41例。全组采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XX-2型心电向量仪,以Frank体系进行了心电向量图摄影,并用放大格测出F及H面QRS环总面积,计算半面积向量方位。  相似文献   

12.
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若干问题(附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3年1月~1985年12月先后确诊肥厚型心肌病30例。在确诊过程中必须除外由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和主动脉病变等引起的继发性心肌肥厚。本文就诊断中有关家族性、分类中的亚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作了描述,对心电图上异常 Q 波,心电向量图上异常室隔向量与超声心动图实时观察到室隔肥厚的形态及程度之间的关系、收缩期前向运动形成的机制和分类以及超声组织学的改变等作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了肥厚型心肌病与继发性心肌肥厚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3.
ICM是指原因不明的心肌病而言。本病临床上可分扩张型心肌病(DCM)和肥厚型心肌病(HCM)二大类型。DCM过去被称为充血型心肌病(CCM),因为此型病人不一定都发生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所以近年来已将“CCM”改为DCM。 HCM是左室心肌发生异常肥厚的疾病。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狭窄,又细分为肥厚性  相似文献   

14.
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电资料对10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与左室后壁厚度(LWT)之比(LVD/LWT)和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59、0.63(P均<0.05)。提示LAD和LVD/LWT对判断扩张型心肌病易发室性心律失常者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西宁地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旨在探诉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的时域及频域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时域。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健康人,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存在交感,迷走神经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192例心电图诊断为左室肥厚和(或)左室高电压的病例,其中男152例,女40例,年龄26~78岁,平均67·9岁。肥厚性心肌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2例,其余56例无明确病因。1·2研究方法日本东芝27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左室除极向量增大(HDF)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并寻找HDF的最佳导联,本文对44例各类左心病患者进行体表84导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并与86例正常人相对照。实验结果表明,R或S或Q峰值超过正常上限来诊断左室除极向量增大,它与2D-E肥厚或扩张符合率最高。鉴于左室除极向量增大与左室肥厚或扩张并不等同,建议心电图学上以左室除极向量增大一辞代替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8.
对44例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敏感性比心电图高。全部病例进行24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医监测结果表明,超声心功图有左室肥厚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无左室肥厚者显著增多(P<0.0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常见,但严重室性及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较扩张型心肌病发生率低。有晕厥史者10例,多发生于活动时,其中5例无室早发生,3例为单源偶发室早。有心功能不全者,左室肥厚者短阵室速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海拔2800米与4500~4600米地区23例心电图QRS轴左偏者作了心电向量图的对比分析。其中左偏超过-30°者15例,心电向量图大致正常者4例;呈右室肥厚图型者5例;右室肥厚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左室肥厚各2例;右室肥厚合并异常Q向量、单纯左前分支阻滞各1例。高原假性电轴左偏包括单纯假性电轴左偏和假性电轴左偏合并右室肥厚两种类型。后者电轴左偏多超过-60°。SⅠSⅡSⅢ征多由假性电轴左偏发展而来,也可来自无法测量的所谓“垂直电轴”和真正的电轴右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