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联合Bio-Oss骨粉修复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患者76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io-Oss骨粉植入,38例)和观察组(CGF膜联合Bio-Oss骨粉植入,38例)。手术后3 d复诊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开口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高度及牙槽嵴宽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术后3 d VAS评分(3.35±0.47)分,观察组为(2.67±0.42)分,对照组开口度(2.75±0.46)cm,观察组(2.68±0.51)c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高度、牙槽嵴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3.68%,高于观察组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缩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拔牙位点保留后骨胶原联合自体软组织瓣植入对前牙拔牙后美学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7月笔者医院就诊的84例有前牙拔除需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2例对照组(Bio-Oss Collagen植入),42例观察组(Bio-Oss Collagen+自体软组织瓣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牙位点愈合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槽骨密度、垂直向骨吸收量、唇腭向骨吸收量,术后美学效果、满意度,随访1年,观察植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宽度吸收情况。结果:术后2周拆线,观察组可见拔牙位点愈合良好,无感染、坏死情况,硬腭带蒂结缔组织移植的成活率为100%,对照组拔牙位点愈合良好,但牙槽嵴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两组患者术前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均低于术前,观察组牙槽骨高度、密度、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垂直向骨吸收量、唇腭向骨吸收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美学效果、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随访1年,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胶原联合自体软组织瓣植入可减缓拔牙后牙槽骨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的下降,在保留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牙槽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康毕舟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9):101-103
目的 探讨前牙美学区牙槽嵴保存延期种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 接受前牙美学区种植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即刻种植组与延期种植组,每组30例。即刻 种植组实施即刻种植,延期种植组实施牙槽嵴保存延期种植,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美学评分及并发症 发生率。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延期种植组种植成功率为93.33%,高于即刻种植组的66.67%(P<0.05); 延期种植组美学评分高于即刻种植组(P<0.05);延期种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即刻种植组的 13.33%(P<0.05)。结论 前牙美学区牙槽嵴保存延期种植效果理想,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低,具有 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种子细胞复合胶原蛋白海绵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12条实验犬被分成4组。于双侧上颌第3切牙处去除长15mm牙槽骨形成牙槽嵴裂动物模型;经股骨骨髓穿刺,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传代扩增诱导后,与蛋白胶原海绵混合培养48h,植入骨缺损处。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通过三维CT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牙槽骨断端间形成完整的骨连接,切片可见髓腔通畅,新形成的牙槽嵴宽度与松质骨组相似(P>0.05),但高度不足(P<0.05)。结论组织工程骨可以较好地修复牙槽嵴裂,有望成为修复牙槽嵴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颌单颗前牙缺失患者即刻种植时机对牙槽骨吸收量及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笔者医院口腔修复科预行种植义齿修复的上颌单颗前牙缺失患者84例,按照即刻种植时机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延期种植即刻修复术,观察组采用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评估两组软组织美学效果,比较两组骨吸收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3个月,观察组PES评分和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牙槽骨吸收值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6个月,两组PES评分和WES评分均降低、牙槽骨吸收值均增加,且观察组PES评分和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牙槽骨吸收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牙槽嵴宽度、唇侧骨板厚度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观察组整体美观、附着高度、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自体皮片移植治疗下肢深度烧伤创面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1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下肢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自体皮片移植结合传统换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自体皮片移植结合VSD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质量、疼痛情况、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温哥华瘢痕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研究组创面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研究组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治疗下肢深度烧伤创面疗效显著,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疼痛轻、并发症少、美观度好、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工骨粉移植对下颌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的修复及降低牙敏感发生的应用。方法:对73例存在近中牙槽间隔缺损的下颌近中低位阻生智齿采用微动力系统进行微创拔除术,对拔牙后的拔牙窝随机分为二组,植骨组38颗患牙采用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Bio-OsSC01legen骨胶原质并缝合,对照组35颗患牙采用微创拔牙后常规复位缝合,对比两组的术中并发症、术后1周愈合情况、术后1、3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下颌第二磨牙牙本质敏感发生率。结果:术中、术后1周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1、3个月下颌第二磨牙牙本质敏感发生率在植骨组比对照组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植骨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应用微动力系统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硬组织的损伤较小。结论:人工骨粉移植与人体相容性好,且可以有效降低下颌阻生智齿术后邻牙松动、牙本质敏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姚飞  吴鹏  余侃 《浙江创伤外科》2023,(6):1112-1115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与异体骨在微创拔牙术后即刻植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行微创拔牙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51例,观察组73颗患牙在术后即刻植入同种异体骨材料,对照组75颗患牙即刻植入异体骨材料。拔牙后2周后拆线复查,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牙龈乳头高度及美学效果(PES)评分情况。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牙槽嵴顶下4、7 mm处作为牙槽嵴骨量宽度以及近中和远中牙槽嵴顶骨量高度拔牙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美学效果PES评分及种植成功率分别为(10.75±2.16)分、97.26%,对照组分别为(10.38±2.18)分、96.00%,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牙龈乳头高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牙槽骨4 mm及7 mm处宽度、近中远中高度变化吸收值均为正,且观察组吸收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同种异体骨,有助于改善牙槽骨骨量丢失、保存牙龈乳头高度、提高美学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支抗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功能和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笔者科室就诊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6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高位头帽口外弓治疗,研究组采用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骨组织指标、软组织指标、牙齿相关指标及美学效果满意度。结果:上齿槽座角(SNA)、下颌角颏顶点连线与SN平面夹角(Go Gn-SN)、下齿槽座角(SNB)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牙合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较治疗前变小,研究组OPSN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唇到E线距离(LLEP)、上唇到E线距离(ULEP)、上唇突度(UL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Z角与治疗前相比变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U1-SN)、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距离(U1-NA)、翼上颌裂后缘至上颌磨牙远中邻面垂直距离(Ptm-U6)、Apg线至上中切牙切缘距离(A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创拔牙同期植入Bio-Oss和植入羟基磷灰石富含血小板血浆(PRF)后在拔牙窝位点保存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微创拔除患牙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处置。A组Bio-Oss骨粉Bio-Gide膜、B组羟基磷灰石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F)及C组空白对照组,1、3、6个月复诊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拔牙前及拔牙后6个月进行口内取模灌注石膏模型并拍摄X线牙片,分别测量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三组患者中,A组和B组拔牙窝均愈合良好,牙槽骨丰满,外形丰满,高度和宽度基本保持,牙龈色、形、质与邻牙协调。而C组牙槽嵴吸收、萎缩,高度降低、宽度显著缩小。经比较发现,A组和B组术后6个月骨吸收已趋于稳定,C组变化最大。结论:在微创拔牙窝植入Bio-Oss和Bio-Gide膜或羟基磷灰石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F)行牙槽窝保存,可以有效保护牙槽骨量,维持牙槽骨形态,促进软组织外形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运用致密羟基磷灰石微粒,在颌骨萎缩患者牙槽嵴上行牙槽骨扩展术的临床效果。采用牙槽骨扩展术在20例颌骨萎缩患者的牙槽嵴上人工制成窝洞,填塞致密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结果:切口Ⅰ期愈合,无一例并发症;植入羟基磷灰石与基骨结合牢固,所形成的牙槽嵴无棘状突起。术后4~6周安装义齿,功能和美容效果满意。用羟基磷灰石微粒行牙槽骨扩展术,效果肯定,技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单个自体上前牙对种植位点拔牙窝组织的保存效果。方法:将22例需拔除的单个上前牙分两组。对照组:12例,微创拔牙后自然愈合;实验组:10例,微创拔牙后利用自体冠即刻修复,分别记录拔牙前、拔牙后4个月的拔牙窝近、远中牙槽嵴吸收量及红色美学评分(PES)。结果:对照组近、远中牙槽嵴吸收量分别是(1.36±0.39)mm、(1.31±0.37)mm,实验组分别是(0.43±0.16)mm、(0.42±0.27)mm。两组的近中、远中牙槽嵴吸收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拔牙术前、拔牙术后4个月的PES分别是10.66±1.43、7.75±1.22,实验组分别是11.7±1.16、10.4±0.97,两组拔牙术前PES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牙术后4M PE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冠即刻修复有利于上颌前牙区种植位点拔牙窝的修复保存。  相似文献   

13.
张加勇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2):131-134
目的 探讨创面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骨折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于合肥市骨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后发生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 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创面 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康复情况、创口症状评分及创口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 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创口面积小于对照组,肉芽组织覆 盖率和首次植皮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口红肿、疼痛、渗液症状评分均低于对 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口美观满意度(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面冲洗-负 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骨折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控制创口部位症状,加快创 口愈合,有利于提高创口美观满意度,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混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应用在阻生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成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颗下颌近中水平阻生智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牙槽窝放置PRF与Bio-Oss骨粉混合物,对照组术后牙槽窝空置处理。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新生骨密度以及术后3、6个月的骨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新生骨骨密度与同期对照组新生骨骨密度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骨高度无明显吸收,与术前骨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骨高度吸收明显,与术前骨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与Bio-Oss骨粉联合应用可促进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新骨形成,减缓拔牙创牙槽嵴的吸收,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螺旋CT评价早期移动裂隙两侧的牙齿给予植骨区适当的功能刺激能否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增加新骨的形成,从而提高植骨手术成功率及植骨效果.方法 牙槽突裂患者12例,年龄9~13岁,分为两组:正畸牙移动组(A组),在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早期进行正畸牙移动;对照组(B组)只是行自体骨牙槽突裂植骨术.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进行三维CT扫描,并对获得数据进行重建分析,观察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及体积变化.结果 两组在术前裂隙宽度及牙槽突裂体积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A组的新骨成骨体积为(0.98±0.23) mm3,显著大于B组的(0.73±0.15) mm3.新骨形成率在A组为(72.5±11.9)%,显著大于B组的(53.2±9.7)%.牙槽突裂患者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正畸牙移动可顺利使裂隙侧牙齿移入植骨区域,正畸牙的牙根尖位置发生明显的位移,CT断面未见明显牙根吸收.结论 早期正畸牙移动可明显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其对植入骨的改建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ioss骨粉对下颌水平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及牙槽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口腔科2018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下颌水平阻生牙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拔牙后于常规缝合创口;实验组:患者拔牙后于牙窝植入Bioss骨粉,并对伤口进行缝合。观察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治疗后伤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出血、炎症反应及干槽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较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牙槽骨密度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12周复查,两组患者牙槽骨密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对照组牙槽骨密度的减低较对照组低(P0.05),且实验组牙槽骨密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12周,实验组患者牙槽嵴高度及牙槽嵴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oss骨粉的植入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下颌水平阻生牙拔除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且能有效改善拔牙后患者的牙槽骨密度,保留更多的骨量,维持局部骨高度和骨宽度。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3,TGF-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e stem cells,BMSCs),诱导其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将培养获得的BMSCs分成5组,A:空白对照组,B:免疫荧光对照组,C:TGF-β3单独转染组,D:BMP-7单独转染组,E:TGF-β3+BMP-7共转染组。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TGF-β3和BMP-7重组腺病毒对BMSCs进行转染,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效率,培养14d后,再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A、C、D、E组细胞TGF-β3和BMP-7蛋白分泌情况,以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蛋白聚糖(ACAN)、Ⅰ型胶原(Collagen Ⅰ)、Ⅱ型胶原(Collagen Ⅱ)、Ⅹ型胶原(Collagen Ⅹ)、SOX9基因表达水平,明确腺病毒转染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以TGF-β3和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兔BMSCs后常规DMEM培养基培养14d,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圆形及椭圆形细胞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共转染组TGF-β3和BMP-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培养14d时,Realtime PCR检测ACAN、Collagen Ⅰ、Collagen Ⅱ、SOX9基因的表达水平转染组(C、D、E组)较对照组(A、B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Collagen Ⅰ和SOX9表达单独转染组(C、D组)与共转染组(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ollagen Ⅱ表达共转染组较单独转染组明显增高(P<0.05)。TGF-β3单独转染组和共转染组的Collagen Ⅹ基因表达较BMP-7单独转染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基因技术重组TGF-β3和BMP-7腺病毒可成功转染兔BMSCs,获得TGF-β3和BMP-7蛋白的表达。TGF-β3和BMP-7腺病毒共转染兔BMSCs后,可有效诱导兔BMSCs向类髓核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GrowthFactor,CGF)修复治疗牙槽嵴裂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牙龈退缩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60例先天性牙槽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CGF治疗。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进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ComputerTomography,CBCT)检查,并采用Bergland分型比较两组患者牙槽嵴植骨效果和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的最小垂直骨桥高度(ShortestverticalLengthofbone Bridge,SLB)、最小骨宽度(ShortestanteroposteriorBoneWidth,SBW)以及骨密度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裂隙近中牙牙龈退缩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植骨总达标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分级均无IV级;观察组患者术3、6个月SLB、SBW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SLB、SBW值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明显变小,但观察组骨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体积分数和骨密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裂隙近中牙牙龈退缩人数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CGF修复治疗对先天性牙槽嵴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植骨效果,减少骨吸收率,术后牙龈退缩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美学区单颗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和延期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21年 12月于我院行单牙修复治疗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时间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66例。对照组给予延期种植修复,研究组给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比较两组唇侧骨厚度、牙槽嵴骨吸收高 度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术后1年唇侧骨厚度高于对照组,牙槽骨吸收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色泽、咀嚼功能、附着高度、整体美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学区单颗牙即刻种 植即刻修复在提高软组织稳定性、促进咀嚼功能恢复及提高种植牙美观度等方面优于延期种植修复,有利 于减少唇侧骨厚度丢失,降低牙槽骨吸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装置联合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0例各类难愈性创面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清创后应用自制简易VSD装置联合MDT模式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换药次数、治疗前后创面面积、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治疗有效率等。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换药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制简易VSD联合MDT治疗难愈性创面效果显著,可减少换药频率,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