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行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法律制度已感滞后医疗事故涉及到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的侵害,对于患、医双方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热点问题并为社会所关注。可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各种原因医疗事故尚不能避免。所以,对于医疗事故的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不仅是一个规避不了的现实问题,也直接关系到对患者医者双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医疗事业发展。为此,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国务院1987年6月29日专门发布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依据本"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又制定了相应《实施细则》。这些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对规范医疗事故处理,纠正过去在医疗事故处理工作中畸轻畸重的现象,保护患者医者的合法权益和稳定医疗工作秩序,都发挥重要作用。可是,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法规规章本来就有某种程度的不完善。加上近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医学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医疗事故的发生几乎与医学的发展同步。与此同时,因医疗事故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也层出不穷,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目前,司法机关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时,适用的法律、法规除(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外,还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对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所作的司法解释。由于法院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时适用的法律、法规不统一,因而造成了同样性质、同样等级的医疗事故判决结果截然不同的现象。一次性补偿的办法亟待修改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执业律师,笔者在多次代理处理医疗纠纷中,深感医疗纠纷的处理,法律关系复杂,法理研究滞后,尤其是作为处理依据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多处已不适应实际的需要,应尽快修改。现提出建议如下,以期求得有关部门和法律界同仁的重视。一、关于医疗纠纷的定义“医疗纠纷”一词,人们口头常说,司法文书上常见,但司法解释中没有,(法学词典)中没有,(辞海)中也只有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两个词,并无医疗纠纷的定义。认真研究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方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即将出台,为此,笔者试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一)调整范围现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是1987年颁布的,其调整范围明显过窄,该《办法》将“医疗事故”限定为“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  相似文献   

5.
医疗事故的界定与医疗损害赔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医疗法律制度的主要渊源是国务院1987年6月 9日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事关医疗纠纷方面的情况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原有的《办法》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现实的需要,其缺陷与弊端日渐明显,特别是调整范围过窄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医疗纠纷的全面处理,社会反响强烈。 一、医疗事故概念的缺陷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调整范围过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医疗事故概念的界定存在缺陷。根据《办法》第2条的规…  相似文献   

6.
黄红 《律师世界》2002,(8):27-29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条例》已将医疗事故的范围由《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扩大到“人身损害”,而“人身损害”的范围则相当广泛。这表明,只要有“人身损害”,并不一定造成死亡、残废、功能障碍均可构成医疗事故。《条例》的这种规定,体现了对患者利…  相似文献   

7.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修订)》)第36条至第39条规定了医疗事故鉴定的行政确认程序,这是现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所没有的。行政确认程序的核心内容是: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有权对鉴定的程序和实质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的予以确认(采信),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要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重新进行鉴定。其立法原意不外乎是要加强对医疗事故鉴定的管理,保证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合法和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公正,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的权威和…  相似文献   

8.
睢素利 《证据科学》2007,14(3):217-220
一、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下称医疗事故鉴定)机制源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称《办法》)的规定,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予以完善。概括起来,《条例》主要在五个方面完善了医疗事故鉴定机制。这也构成了现行医疗事故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发生医疗事故,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不仅应根据我国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承担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而且还应承担民事责任。在目前,我国对医疗事故民事责任承担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119条的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另一个是1987年6月29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仍第18条的规定:“确定为医…  相似文献   

10.
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障病员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国务院于1987年6月发布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使我国的医疗事故处理进入了一个法治的新阶段。《办法》自实施以来,为医疗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处理医疗纠纷及事故提供了一个标准和依据,对处理医疗纠纷及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制订《办法》时,未注意对立法预测和法律法规协调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法律观念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办法》的不完备…  相似文献   

11.
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法律制度改革探讨□黄宜辰陆永章张滨医疗事故涉及到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的侵害,对于患、医双方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热点问题并为社会所关注。国务院1987年6月29日专门发布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依据本《办法》,各省、自治...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的弊端根据国务院1987年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我国实行省(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制度。各级鉴定委员会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只负责本地区的医疗事故鉴定。当事人对下级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到上级鉴定委员会重新鉴定,省级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经过多年的实践,施行这种处理办法,无论是在维护当事人权益,还是适用法律方面都存在着严重弊端。一是地方保护与行业保护影响鉴定的公正性。本地区的医护人员负责本地区医疗事故鉴定,鉴定人与是否有…  相似文献   

13.
析医疗事故的构成及其民事责任刘炳君,蒋爱荣一、医疗事故的构成国务院1987年6月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2条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的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医疗事故法律制度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民法通则》后,国务院又于1987年制定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处理医疗事故这类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十多年来,《办法》在调整医疗纠纷,处理医疗事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毋庸讳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医疗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公民权益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办法》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日渐显露。客观上,修改《办法》的条件亦已成熟。对医疗事故处理,社会反映比较多的问题集中在三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因解决医疗损害赔偿争议究竟应适用什么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以医疗卫生部门为主的一种观点认为:解决医疗事故中的人身伤害问题只能适用由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其理由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是调整发生医疗事故后的医患关系的特别法,当然应当适用之;但以社会大众和人民法院为主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已严重滞后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不能很好地调整发生医疗事故后的医患关系,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所规定的经济补偿更是体现不出对受害人的权利保护。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时,事实上已不再适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转而适用《民法通则》等民事实体法。自  相似文献   

16.
医疗事故鉴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医疗事故或事件时,常遇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与法医审查该鉴定时所作的鉴定结论不一致或有明显冲突的情况。对于上述情况的处理,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国发1987)第13条规定精神,法医发现原鉴定有原则性错误时,应提请原鉴定委员会重新复议和鉴定,或提请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其鉴定结论不仅是人民法院处理医疗过失致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唯一根据,也是检察机关鉴别和处理重大责任(医疗)事故的“唯一”根据,其它证据不能改变这一结论。笔者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  相似文献   

17.
钱瑜 《中国法律》2002,(3):16-18,69-73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必然损害患者人身权益,也就必然产生医患纠纷。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曾颁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医疗事故的分类与等级、医疗事故处理程序、医疗事故鉴定等作了规定。该《办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医疗事故处理涉及公民的健康权和财产权,除卫生部门应当对产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追究行政责  相似文献   

18.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体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随着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 变,对医疗纠纷的处理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经历了从严厉 期、混乱期、宽松期逐渐走上法制化轨道的过程。1987年 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是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有 关医疗事故处理的行政法规,实行15年间,曾对医疗纠纷 的处理发挥了积极作用,终结了医疗纠纷处理无法可依的混 乱局面,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医护 人员和患者的利益,但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 革的深化,《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一因而由医疗事故引起的纠纷和诉讼日益增多,如N正确处理医疗事故已成为社会十分关心的话题。本文拟就医疗事故的定性及处理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医疗事故的界定问题根据1987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之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事故医疗事故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事故.可以分为医疗技术事故和医疗责任事故。其中,医疗技术事故指的是因当时的医疗技术茶件和…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事故纠纷的增多,引发了人们对 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对医疗事故的鉴定和确认;二、医疗事故的赔偿范围与数额。随着各地法院对该类案件的审判结果的大相径庭,使得《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适用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历史条件的变化使其先天不足暴露无遗,要求对其进行修改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都期望着一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尽快出台。   本期视点聚焦医疗事故纠纷,法学专家、律师以“法言法语”对医疗纠纷的处理细说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