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为评价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对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的影响,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就诊并行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160例,治疗后随访1~3年。按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A组TgAb<60.00 U/mL,TPOAb<60.00 U/mL;B组TgAb≥60.00 U/mL,TPOAb<60.00 U/mL;C组TgAb<60.00 U/mL,TPOAb≥60.00 U/mL;D组TgAb≥60.00 U/mL,TPOAb≥60.00 U/mL。分析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对甲减发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患者总甲减发生率为34.4%,各组间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率有差异(P=0.034<0.05),且C组和D组甲减发生率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1<0.05和0.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TgAb水平(Wald=4.145,P=0.042<0.05)和TPOAb水平(Wald=6.850,P= 0.009<0.01)是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综上可知,治疗前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增高是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治疗前血清TgAb或/和TPOAb水平增高(尤其是两者水平同时显著增高)的患者,131I剂量应适当减小以降低甲减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美国核医学会和中国卫生部诊疗常规方法测定甲状腺摄131I率结果的一致性,对2011年4月在本科就诊的122例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分别采用美国甲状腺摄131I率指南和中国中华医学会出版的临床诊疗指南核医学分册常规方法测定6 h和24 h摄131I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测6 h和24 h甲状腺摄131I率均值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和0.999(P<0.000 1);Bland Altman作图法证实,中美两种方法所测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上结果表明,美国和中国常规方法测定甲状腺摄131I率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两种方法可以相互替代,中国方法操作更为简便,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藤黄酸的标记及其小鼠体内分布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31I 标记藤黄酸以分析其在肿瘤细胞中的摄取及动物体内的分布。采用双氧水标记、氯仿萃取,以聚酰胺薄膜为支持介质、氯仿 甲醇(体积比为40∶1)为展开剂,测定标记率及放化纯;分析肿瘤细胞MCF-7对131I-藤黄酸的摄取;KM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藤黄酸(每只185 kBq),于不同时间处死,取各脏器,称重、测量计数率,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131I-藤黄酸标记率达86%,放化纯在1, 4, 20 d分别为97.2%,95.4%,93.3%; MCF-7在30 min时对131I-藤黄酸摄取率达3.50%,显著高于对Na131I的摄取(P<0.01);131I-藤黄酸在体内分布广泛,以肝、肾和肠为最多,肝中5 min时放射性摄取达25.93%ID/g, 4 h则为5.54%ID/g,而肾中5 min时为6.37%ID/g, 4 h时为2.46%ID/g;甲状腺中的放射性摄取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31I-藤黄酸标记物稳定;肿瘤细胞MCF-7对131I-藤黄酸有显著摄取;体内主要通过肝肾代谢。  相似文献   

4.
碘标白藜芦醇及其小鼠体内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碘131标记白藜芦醇探讨白藜芦醇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代谢。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对白藜芦醇进行131I标记;经乙酸乙酯萃取纯化,以聚酰胺薄膜为支持介质,V(三氯甲烷)∶V(丙酮)∶V(乙醇)∶V(水)=4∶4∶0.5∶0.4为展开剂,测定标记物的标记率和放化纯;KM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白藜芦醇(每只0.185MBq,n=5)。131I白藜芦醇标记率达69.3%,萃取分离后其放化纯为959%,3、7和15d后分别为92.0%、90.4%、90.1%;动物实验显示,131I白藜芦醇在小鼠体内广泛分布,主要经肝和肾进行代谢,5min时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1)分别为16.35、13.05,在肠中也有较高分布,10min时%ID•g-1为11.70;甲状腺的摄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碘标白藜芦醇标记物较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的微量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玲  张春丽  闫平  殷雷  康磊  赵倩  王荣福 《同位素》2012,25(3):165-170
合成了含8个CArG元件的放射敏感性启动子E8,将其连接于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 CD)基因及GFP报告基因上游,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载体pGC-FU-E8-codA-GFP。与慢病毒包装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重组慢病毒颗粒E8-codA-GFP LV,研究重组慢病毒感染EJ细胞在不同剂量125I的电离辐射下绿色荧光表达情况及其将5-FC转化为5-FU的能力。结果显示:构建的含有E8启动子及CD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包装的重组慢病毒滴度为2×108TU/mL;经125I照射的重组慢病毒感染EJ细胞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其细胞上清液均可检测到5-FC转化成的5-FU紫外峰,其中55.5 kBq及74.0 kBq 125I照射的细胞组绿色荧光明显,148 kBq 125I照射的细胞组,其5-FU紫外峰最为明显。以上结果表明:本工作所构建的放射敏感性启动子调控CD基因/5-FC自杀系统重组慢病毒载体具有电离辐射调控作用,可在125I的电离辐射作用下诱导下游基因表达,为放射性核素125I联合CD基因/5-FC自杀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治疗作用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卢霞  王荣福  张春丽 《同位素》2011,23(3):177-181
研究能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结合的小分子多肽显像剂精氨酸-精氨酸-亮氨酸(RRL)对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的肿瘤分子显像应用价值。采用氯胺-T法对小分子多肽RRL进行131I标记,并对标记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标记条件为:RRL用量50 μg,Na131I用量10 μL(74 MBq),氯胺-T用量90 μg,反应总体积100 μL,振荡反应 3 min。标记率>69%。用Sephadex G25柱对标记产物进行纯化,纯化后放化纯度>95%。采用绿色荧光素(FITC)标记RRL,并进行体外细胞结合实验,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观察RRL在不同细胞中的结合能力。体外细胞结合实验结果显示,RRL不仅能够特异性结合于肿瘤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而且能够与肿瘤实质细胞结合;131I-RRL对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进行SPECT显像结果显示,131I-RRL能够特异性浓聚于肿瘤组织,24 h后放射性浓聚灶清晰可见。以上结果表明,小分子多肽RRL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肿瘤放射性核素分子显像与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25I粒子植入法对2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24个病灶进行治疗,以评价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术前制定肿瘤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在全麻剖腹直视下、全麻腹腔镜下或局麻CT、局麻彩色多普勒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恶性肿瘤病灶内。20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1周观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基本与计划相符合,未观察到粒子迁移;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且易于处理;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病情完全缓解(CR)20.00%(4/20例), 部分缓解(PR)35.00%(7/20例), 稳定(SD)30.00%(6/20例),进展(PD)15.00%(3/20例),总有效率(CR+PR)55.00%(11/20例)。以上结果表明,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施术方便、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探讨超重环境下微波辐射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采用Wistar大鼠,在6 G环境下进行200 mW/cm2的微波照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降钙素含量、血清钙含量、血清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观察林蛙油和角鲨烯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超重环境下微波辐射可导致大鼠血清降钙素含量降低,血清钙、血清磷含量升高,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林蛙油干预后对降钙素含量降低及血清钙含量升高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提示超重环境下微波辐射可促进实验大鼠的溶骨作用而抑制成骨作用;林蛙油干预的保护性效果优于角鲨烯。  相似文献   

9.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造成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为准确评估事故的释放量,本文根据美国公布的航测137Cs地面沉积浓度图和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观测的气象数据,利用拉格朗日烟团模式反推137Cs的释放量,并通过计算估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向大气释放的131I当量,约为1.07×1018Bq,估算结果与日本政府公布的估算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0.
用LCS+CBURN程序计算在线同位素分离器靶-源中铅、钨、铜、铝、石墨靶材料以及结构材料水、不锈钢在100MeV、200μA强流质子束照射下所产生的放射性核素活度以及γ射线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以便为靶的设计、更换以及后期处理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所选靶材料在照射后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氚,其中,铅靶材料中还会产生131I。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用1.5月龄的雄性Wistar大鼠60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只动物。实验组动物一次腹腔注射不同放射性强度的~(125)I或~(131)I溶液后观察2年。活存的动物用乙醚麻醉,心脏取血收集血清并解剖取甲状腺称重。以血清中T_3、T_4、r-TSH水平,相对甲状腺重量比较~(125)I和~(131)I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相对甲状腺重量减至对照的80%和60%时,~(125)I和~(131)I的等效剂量比值分别为1.5和1.2,若以血清中T_3、T_4和r-TSH的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其等效剂量的最大估计比值分别为2.1,19和4.5。 总之,~(125)I和~(131)I导致同样或类似的生物效应,所需~(125)I的剂量比~(131)I剂量高1.2—19倍,其结果因观察指标不同而异。本研究获得的资料,可供内照射剂量控制限定和防护标准的修订以及评价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危险度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选用SD和Wistar大鼠为研究模型。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6和12 g/kg给药组,给药组动物安多霖连续灌胃30天,100 mW/cm2微波全身照射10分钟,照后24小时取全血分离血清,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和卵泡刺激素(FSH)活性。将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3、6和9 mg/kg给药组,给药组动物安多霖连续给药7天,以100 mW/cm2微波照射15分钟,照后继续给药至照后3、7和10天,取血分离血清,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显示,照后SD雄性大鼠血清睾酮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给药组降低的幅度低于模型组,如12g/kg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从CAT、GSH-Px和GSH的分析结果看,安多霖可不同程度地提高Wistar大鼠血清CAT、GSH-Px活性和GSH含量,尤其是照后7天,6和9 mg/kg给药组GSH-Px活性较模型组有明显的提升(p〈0.05)。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安多霖对微波辐射损伤的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清TRAb放免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镇  李红  高永棣 《同位素》2001,14(2):122-125
对甲状腺疾病患者(共758例,其中:初诊甲亢组166例,甲亢内科治疗甲功正常组198例,甲亢内科治疗甲功异常组86例,甲亢内科治疗甲减组24例,甲亢^131I治疗甲功正常组104例,亚甲组48例,单纯性甲腺肿组52例,原发性甲减组80例)及62例正常人的血清TR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浓度进行了放免检测。结果表明:初诊甲亢组甲亢内科治疗甲功正常组、甲亢内科治疗甲功异常组、 甲亢内科治疗甲减组、甲亢^131I治疗甲功正常组、原发性甲减组的血清TRAb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亚甲炎组、单纯性甲状肿组的血清TRAb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甲亢内科治疗甲功正常组的TRAb均值和阳性率与甲I治疗甲功正常组比较,皆P<0.01,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甲亢和原发性甲减患者血清TRAb为是甲亢、甲减的辅助诊断指标,也是甲亢和亚甲炎的鉴别诊断指标;同时,TRAb是评价机体自身免疫监护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停用甲状腺药物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131I-epidepride的制备与SD大鼠体内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氧水标记法和氯胺 -T法进行13 1I -epidepride标记 ,考察标记物的纯度及稳定性 ,并进行SD大鼠体内分布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双氧水法和氯胺 -T法标记率分别为 97.4 %和 5 2 .9%。标记物的生理盐水溶液室温放置 4h ,放化纯大于 90 %。大鼠静脉注射13 1I -epide pride的生理盐水溶液后 ,纹状体与小脑比值在注射后 32 0min时高达 2 37:1。13 1I -epidepride进入血液后很快被组织摄取 ,其中以肺的早期摄取最高 (2 .11± 1.0 5 ) %ID·g- 1,各脏器的清除均较快 (T1/2 <4h) ,甲状腺的摄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了卟啉化合物TPPOH和TPPNH2得到131I-TPPOH和131I-TPPNH2。建立了接种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将131I-TPPOH和131I-TPPNH2直接注入肿瘤,考察了卟啉化合物、131I和光照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131I-TPPOH和131I-TPPNH2在注射14 d后仍大量滞留在肿瘤组织中。在β射线和光动力的双重作用下,两种131I标记的卟啉化合物均表现出对肿瘤生长较强的抑制能力。以上结果提示,基于“卟啉+131I+光动力治疗”结合的概念可开发一种新的实体肿瘤治疗剂。  相似文献   

16.
邓波  陈华明  朱田凤 《同位素》2001,14(2):115-118
通过测定甲状腺吸^131I率鉴别诊断^131I治疗后早发甲低的类型。63例甲亢^131I治疗后早发甲低的患者(一过性甲低组33例,永久性甲低组30例,)在甲状腺替代隍、6个月测定甲状3h吸^131I率和血清TT3、TT4、TSH浓度。结果表明:治疗前一过性与永久性甲低组间^131I率有明显差异,TT3、TT4、TSH浓度无明显差异;对对照组相比,一过性甲低组低组治疗前吸^131I率无差异,TT3、TT4和TSH浓度有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无差异;永久性甲低组吸^131I率治疗前、后均明显降低。因此早发甲低的患者,仅靠TT3、TT4、TSH水平难以鉴别甲低类型;但根据吸^131I可准确判断,即甲状腺3h^131I率正常,可以判断为一过性甲低,反之则为永久性甲低。  相似文献   

17.
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静  邓敬兰  乔宏庆 《核技术》2001,24(5):370-372
为探讨^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常规手法触诊对甲状腺估重,按每g甲状腺实际吸收剂量计算^131I的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均为一次口服。服药后3个月复查,包括症状、体征及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结果表明,105例中基本治愈者80例(76.2%),基本治愈但有早期甲减者16例(15.2%),本组^131I一次治疗的有效率为91.4%;复发者9例(8.6%),经第二次治疗后病情亦得到控制。说明^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简便易行,若运用^131I的治疗剂量合适,可以将早期甲减发病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毛秋粉  尹雅芙  陈松  李亚明 《同位素》2013,26(4):228-232
分析131Ⅰ治疗的5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30例试验组患者手术后和131Ⅰ治疗前均口服131Ⅰ,诊断剂量为74 MBq,并行诊断性全身显像和治疗性全身显像,两次显像的残余甲状腺组织或功能性转移灶的放射性计数分别以Dx、Tx表示.2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直接给予131Ⅰ治疗,并行治疗性全身显像.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Tx显著小于Dx和对照组患者Tx,根据服用诊断性131Ⅰ到131 Ⅰ治疗的时间间隔为1~2 d、3~7d和8~32 d,试验组患者分为A、B、C组,A组、C组患者的Tx/Dx值显著大于B组,A组和C组患者的Tx/D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74 MBq诊断剂量131Ⅰ可产生“顿抑效应”,且“顿抑效应”在服用诊断剂量131Ⅰ后3~7 d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病人~(131)I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状腺癌病人在接受碘 - 131治疗时 ,唾液腺也会浓聚131I而受到损伤。为了解大剂量131I治疗后 ,唾液腺损伤的程度以及与治疗剂量等方面的关系 ,用核素动态显像 ,定量计算唾液腺腺体的摄取率和排泄率。实验结果表明 ,全体病人组与正常人组相比较 ,摄取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 >0 .0 5) ,而排泄率两组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5)。随着治疗累积剂量的增加 ,摄取率和排泄率也渐次降低 ,37GBq以上组别的结果与正常人相比 ,摄取率和排泄率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 <0 .0 5) ,37GBq以下各组仅排泄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颌下腺与腮腺相比较 ,颌下腺的受损程度较小。核素显像定量计算唾液腺摄取率和排泄率能反映腺体的功能及其受损程度 ,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接受131I剂量的大小与腮腺功能的影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