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机械加工中,由于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对基准不重合的计算,一般按极值法用尺寸链计算,然后按其加工或测量,其中就伴随着“假废品”问题。对尺寸链中的各工序尺寸超差,又能被同一尺寸链其它组成环所补偿,把这种在理论上认为尺寸超差,而实际却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称为假废品, 在零件加工和检验过程中,如何确定工序尺寸的假废品区域,并通过相应计算以作为成品与废品判别的依据。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在确定假废品区域的基础上给出了工序尺寸允许放宽的公差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在机械加工工序中由于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而需进行尺寸换算时存在的工序尺寸假超差问题,并对工序尺寸假超差区(或假废品区)的确定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确定该假超差区的计算方法,即假差差区的范围就是把工序尺寸作为设计尺寸链的封闭环进行计算而求得的封闭环的尺寸范围,假超差区包括合格品区在内。用假超差分析可以使工序尺寸超差而产品仍然合格的零件投入后续加工中,亦可使某些真超差零件得以修复而成为合格品,即可把一些视为废品的零件挽救过来。所以可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另外,本文给出了一种工序尺寸假超差判定的方法,并举例加以使用说明。假超差判定法的核心就是看工序尺寸的超差值是否超出了设计尺寸(封闭环)的公差值,超了为真超差,未超出为假超差,并且核算应保证设计尺寸的实际值,通过二者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3.
机械加工中,常用调整法进行加工零件.在确定工序尺寸时,常常由于工艺上的原因,使得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需进行尺寸换算。这种换算往往会伴随着“假废品”问题的存在。因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换算得到的工序尺寸(简称工序尺寸),当加工超差时,可被同一尺寸链中的其他组成环所补偿,而使间接保证的设计尺寸仍然合格的零件,称为假废品。因此,在零件加工和检验过程中。为了简便、直观、迅速、准确地确定假废品区域和列别假废品,本文推荐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机械制造中,当零件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时,常采用工艺尺寸链的原理来确定工序尺寸,并通过保证工序尺寸来间接保证零件的设计尺寸要求,而生产实践中的工序尺寸超差很可能引起“假废品”现象。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剖析了产生“假废品”的原因,揭示了工艺尺寸链中尺寸之间的内在联系,尺寸公差之间的补偿规律。  相似文献   

5.
工序尺寸及公差,是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考虑到加工中的基准、工序间的余量以及工序的经济精度等因素,对各道工序所提出的尺寸要求,由工艺人员计算确定后标注在工序图上,以作为各道工序加工和检验的依据。目前,在多数情况下,仍然是采用极值法来解算尺寸链,从而确定工序尺寸。这样,由于工艺上的原因而使得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不一致时,(这是很常见的)需要进行尺寸换算。这种换算往往伴随着“假废品”问题的存在。所谓“假废品”,就是工序上报废而成品仍然合格的产品。在零件的加工和检验过程中,需要确定出“假废品区”,以作为决定取舍的依据。当尺寸链的环数  相似文献   

6.
在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时,由于设计或工艺上的原因而使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不重合,常采用极值法进行尺寸换算。按换算的工序尺寸去加工或测量时还存在一个假废品问题。所谓假废品,  相似文献   

7.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加工表面本身的尺寸以及各表面之间的尺寸都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无论是在一个工序内部,还是在各个工序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当有些零件在加工工序中,其工艺基准(定位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或加工中需要转换定位基准时,就需要进行尺寸换算。但是,按换算后的工序尺寸加工(间接保证原设计尺寸要求时)存在一个假超差问题、这就是零件加工后,按算后的工序尺寸测量,零件是超差,从工序上看,此件即应报废,但按设计尺寸再进行测量验算,零件并不超等,这就是工序上报废而产品合格的所谓假超差问题。为正确、简捷地判定真超差还是假超差。笔者经多年实践,提出判定假超差的方法,应用比较简便  相似文献   

8.
王晓慧 《机械制造》2006,44(2):59-60
以满足零件精度为出发点,应用广义公差理论统一机械加工中工序尺寸合格品、废品以及假废品区间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按概率论对在假废品区间的各尺寸的合格率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9.
机械加工中,工艺基准、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会出现工序“假废品”,采用极值法解尺寸链确定“假废品区”,对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加工精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假废品的由来及其公差带的确定在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时,由于工艺上的原因,往往使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不重合。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大多数采用极值法进行尺寸换算,从而确定工序尺寸。这种换算往往伴随着假废品的产生。所谓假废品,就是工序尺寸超差了,而零件仍有可能是合格的产品。例如图1所示零件,镗孔前,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工序尺寸换算中假废品的产生原因,并通过计算从假废品区内找出工序尺寸放宽的公差带,从而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又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数控端面外圆磨床或自动、半自动外圆磨床上,配备主动量仪,可在磨削加工过程中对零件外径尺寸进行测量,按测量结果向机床发出租磨,精磨和光磨信号达到控制尺寸精度,从而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和效率,预防废品产生,实现自动化生产。对数控端面外圆磨床除配备外径测量仪外,还需配备端面主动量仪进行轴向定位控制轴向尺寸。我所引进意大利MARPOSS公司主动量仪制造技术,开发了M10ROMAR3型外圆主动量仪(见图la)和POSITIONAR型端面主动量仪(见图亚),以及IDMAR型内圆主动量仪(见图fo),MINITHRUVAR型后插式内圆主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厂生产的冷镦机模具中,有许多类似于图1模芯零件。由于各种模芯中的内直孔、锥孔尺寸各不相同,但尺寸精度要求很高,按以往的检测,需要配制大量圆柱塞规和锥度塞规。据此情况,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简易球头检测装置,可用于检测不同直孔内径和锥孔大端直径。(1)球头检具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由样模1、钢球2(测量小孔用S16,大孔用S30),检套3、压缩弹簧4、调整帽5、制动螺钉6组成。设样模孔径为x,钢球为S16,rn为弦心距,由图2可知即x2+4rn2=256由微积分理论得:2x+8rn(drn/dx)=0drn=…  相似文献   

14.
机加工过程中工艺尺寸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雅红  刘克敬 《轴承》2002,(3):12-13
在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中 ,当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 ,需按尺寸链进行尺寸换算 ,从而产生“假废品”问题。对工艺尺寸链进行分析 ,找出假废品分布的范围 ,以免将实际合格的零件报废而造成浪费。附图 2幅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工序尺寸换算中假废品的产生原因 ,并通过计算从假废品区内找出工序尺寸允许放宽的公差带 ,从而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 ,又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当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按转换后的工艺尺寸进行加工、测量,就会出现假废品的现象;通过实例,分析了假废品产生的原因和公差带的确定方法;并建立了多环尺寸链"假废品"区域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假废品"的防止及减少影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产实践中,经常需加工图1(a)、(b)所示内锥及图2所示锥销,此类工件所标注的尺寸D(d)用游标卡尺等常规量具无法准确测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如下介绍的测量装置,可方便准确地测量出D(d)尺寸。内锥大径的测量①工件见图1a、b,尺寸D的测量装置见图3,其基本结构为:支座1借用磁力表座,固定弹簧夹3一端夹持在支座1上,一端夹持一大量程百分表。将百分表上原带有钢球的测头卸下,换上专用测头4,测头4的锥角做成126°52'。由图3可见:D=-2C·tg(126°52'?2)=2C·tg63°26'=4C②使用…  相似文献   

18.
假废品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机械加工中常会出现工序尺寸超差,而设计尺寸并未超差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假废品现象。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假废品?假废品产生的范围怎样?怎样区分真假废品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些问题是机械加工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文件时所必须考虑的。1假废品产生的条件如图1所示零...  相似文献   

19.
尺寸链计算是按照极大尺寸和极小尺寸进行的,可是加工时,零件的实际尺寸绝大多数靠近平均尺寸,即按正态曲线分布。在加工时,尺寸链中的工艺尺寸如果超出了它的极限尺寸,并且超出的部分在尺寸链的其它环中能够得到补偿,我们把这种工艺尺寸不合格,但设计尺寸却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叫尺寸链计算中的假废品。确定工艺尺寸超出其极限尺寸的零件是废品还是假废品,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都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机械加工中,工艺基准、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会出现工序"假废品",采用极值法解尺寸链确定"假废品区",对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加工精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