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波纹唇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es)的细胞生物学特征,采用植物血凝集素PHA、秋水仙素腹腔注射和空气干燥制片法以头肾组织为材料,对波纹唇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波纹唇鱼具有染色体48条,核型公式为2n=48=6m+42t,NF=54,未发现随体、次溢痕及性染色体,其核型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及银染法研究真鲷和黑鲷的核型及Ag—NOR带。指出这两种鱼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8,2st+46t,NF=48和2n=48,4m+4sm+2st+38t,NF=56。两种鱼的核型中各自唯一的一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染色体)为典型的具次缢痕的染色体。银染结果显示该次缢痕部位即为银染核仁组织者区域(Ag—Nucleolusorganizer regions NORs),并表现出多态性。同时,在这两种鱼的中期分裂相中普遍观察到了NORs联合现象。此外,还讨论了这两种鱼的亲缘关系和鲷科鱼类中两个类群及其核型的分化问题,认为从细胞遗传学角度看,鲷科鱼类的两个类群在演化过程中是分支进化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PHA、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取肾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研究斑头鱼()和铠平鱼由(♀)的核型。其核型分别为2n=48,7m+33sm+8st,NF=88和2n=48,3m+2st+43t,NF=51。并且这两种鱼的核型中均有1条具次缢痕的染色体,因此形成异形染色体对。这是黄渤海鱼类染色体研究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红鳍笛鲷、紫红笛鲷和白斑笛鲷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白斑笛鲷(Lutjanus bohar)为材料,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姬姆萨染液染色,观察分析获得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2N=48,染色总臂数为48。  相似文献   

5.
笛鲷属三种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液染色,观察了笛鲷属的约氏笛鲷(Lutjanus johni)、勒氏笛鲷(L.russelli bleeker)、画眉笛鲷(LLutjanus vitta)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2n=48,染色体总臂数(NF)为48,核型公式为48t.  相似文献   

6.
星康吉鳗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  卞小庄 《海洋科学》1994,18(3):66-67
有关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Brevoort)的核型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弄清这种动物核型可为了解其细胞遗传学的特征、确定其在分类和系统演化中的地位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采用大连沿海渔民钓获的活鱼3尾(雌2雄1),于胸鳍基部注射PHA10μg/g体重,2h后再注射秋水仙素溶液3ng/g体重。3.5h后断鳃放血20min,取头肾制成细胞悬液,直接滴片、经低渗、固定、吹干后用吉姆莎染色、镜检,选取60个分裂相较好的计数,确定染色体数目,选出10个中期分裂相显微照像、放大…  相似文献   

7.
鱼类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鱼类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作为我国重要养殖品种的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尚未发现有染色体核型的相关报道.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法制备了双斑东方鲀头肾组织染色体标本并分析其核型.结果表明,双斑东方鲀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4,其染色体臂数为NF=62,核型公式为12m+6sm+26t.通过比较分析推测2n=44应该是东方鲀属的染色体基础核型,而其染色体核型的高度保守可能是东方鲀属鱼类易于发生种间杂交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刺参染色体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取材容易、结果稳定可靠的刺参染色体制备方法,分别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rtfcus)胚胎和成体为材料对刺参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原肠后期胚胎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热滴片法,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最高,获得分裂相效果最好;以成体呼吸树、成体肠组织为材料时,也能获得中期分裂相染色体,但存在着细...  相似文献   

9.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青岛近海常见经济鱼类斜带髭鲷和横带髭鲷的核型.得出核型公式前者为:2n=48,2m+8sm+2st+36t,NF=58,后者为2n=48,2m+8sm+14st+24t,NF=58。斜带钱绸核型中t5和t16对染色体及横带货绸核型中t7对染色体为具次缢痕的染色体。两种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花尾胡椒鲷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花尾胡胡椒鲷为材料,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姬姆萨染液梁色,分析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是,梁色体数目2n=46,46t,染色体总臂数(NF)为46。  相似文献   

11.
川纹笛鲷染色体核型、银染和C-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植物血凝素、秋水仙碱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川纹笛鲷Lutjanus sebae染色体核型、Ag-NORs和C-带.结果表明:1)川纹笛鲷二倍体染色体数2n=48,核型公式为:2n=48t,NF=48;在第1对染色体靠近着丝粒部位有明显的次缢痕.2)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Ag-NORs的数目在不同细胞中表现出多态性,数目1-4个,2个Ag-NORs的频率最高(占79%).在分裂相中,第1对t染色体近着丝粒的次缢痕区均出现2个银染位点(Ag-NORs阳性),且未见Ag-NORs的联合现象.3)大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区显示出1个深浅不同的C-带,在第1对染色体的随体区域分布有大量的结构异染色质,表现C-带强阳性.讨论了鱼类核型演化规律和Ag-NORs,C-带的发生机制,以及川纹笛鲷的进化地位.  相似文献   

12.
鮸状黄姑鱼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对状黄姑鱼 (NibeamiichtheoidesChu,Lo &Wu)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状黄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为2n=48t ,臂数NF=48。本文还就鱼类的染色体核型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引进品种的种质遗传特征,作者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丹麦钢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染色体,并进行其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与虹鳟(O.mykiss)略有不同,钢头鳟的染色体数目为58条,核型公式为2n=44m+14t,臂数NF=102。丹麦钢头鳟染色体核型结果为其养殖、良种选育或者杂交育种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种质资源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PHA体内注射后,按肾细胞直接法和银染法研究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s)、胡椒鲷(Plectorhinchus pictus)染色体核型及Ag-NORs带.两种鱼核型公式均为2n=48,48t,NF=48.胡椒鲷具有1个大的NORs,呈圆球形,位于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端部;花尾胡椒鲷也具有1个较小的NORs,呈2个棒状结构,位于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端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碱胸腔注射,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分析了军曹鱼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军曹鱼核型为:2n=48=48t,染色体总臂数(NF)为48。  相似文献   

16.
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雌、雄鱼核型及Ag-NORs带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本文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碱体内注射法,取头肾细胞采用冷滴片结合空气干燥的方法获取了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的中期分裂相,分别对其进行了常规的吉姆萨和硝酸银染色并进行核型和带型分析。结果显示:(1)雄性斑石鲷核型为2n=47、1m+2sm+44t、NF=50,雌性斑石鲷核型为2n=48、2sm+46t、NF=50。(2)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别为(2.30±0.37)—(6.87±0.42)及(2.28±0.30)—(10.33±0.86),雄性斑石鲷具有一条体型巨大的异形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相对长度达到其它染色体的2—5倍。(3)染色体经银染后,发现含有2个Ag-NORs位点的分裂相最多,位点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短臂末端,呈短棒状,且具有活性异形现象。(4)本研究中雄性斑石鲷具有一条异形性染色体,可能是性染色体Y,我们推测其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可能为X1X1X2X2/X1X2Y型。本研究为鲈形目鱼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并将为进一步开展斑石鲷遗传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的消化器官进行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消化道较短,其长度仅为鱼体全长的49.31%±2.60%。牙细小,三齿头型,多行在使用,每侧有12~14纵行。食道粗短,具有6~8条粗大的纵褶。胃呈"V"型,可分为贲门部和幽门部。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和回肠,回肠具有18片几乎平行的螺旋瓣。大肠可分为结肠和直肠,均较短。肝脏大,分为左右两叶,左叶较长而宽大,胆囊位于肝左叶近中央背侧,肝脏质量占鱼体质量的4.92%±1.22%。胰脏可分背、腹两叶,胰脏质量占鱼体质量的0.16%±0.04%。条纹斑竹鲨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特征与其它鱼类基本相似,但大肠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中含有大量大型粘液细胞。研究表明,条纹斑竹鲨的消化系统具有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所特有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本研究为条纹斑竹鲨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和投饵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凝集素(PHA)、秋水仙素,以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头肾组织为材料,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大刺鳅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8,其核型公式为2n=14m+34t, NF=62。对24尾大刺鳅线粒体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大刺鳅Cytb基因、D-loop序列长度分别为1438bp、895bp,两个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656和0.541,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539和0.0081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5.938和6.805,说明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2)两个基因的每个个体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018和0.000—0.026,说明该种群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小。(3)中性检验的Tajima’sD检验及Fu's Fs检验的结果说明该种群没有发生过扩张。结果说明北江大刺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用于人工繁育。  相似文献   

19.
真鲷和黑鲷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  田明诚 《海洋科学》1991,15(3):64-67
本文首次报道了真鲷和黑鲷的染色体组型:真鲷二倍体数2n=48,除第l对为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全部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数NF=48;除第2对与第3对染色体之间、第20对与第2l对染色体之间差异显著外,其余每相邻两对染色体间均无显著差异。黑鲷二倍体数2n=48,3对为中部、2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全部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数NF=58;前5对染色体中,每相邻两对染色体之间有显著差异,在第6对至第24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中,除第23与第24对染色体之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每相邻两对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长毛对虾、短沟对虾和日本对虾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利用高新技术,如实行生殖和遗传操作进行对虾品种改良的设想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加紧实施,但对虾遗传和生殖学研究尚欠深入,限制了这项研究的进展。其中对虾染色体知识的贫乏和研究技术的短缺就是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