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化锆全瓷桥在1~2颗后牙缺失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1例单颗或2颗后牙缺失患者行氧化锆全瓷桥的固定修复、观察1~2年。结果:除1例(3单位桥)在修复1年后桥体折断并脱落,其余修复体修复效果良好,在边缘密合度、冠染色、基牙牙周袋方面均达A级,修复体未见脱落及松动,成功率达96.77%。结论:氧化锆全瓷桥可用于1~2颗后牙缺失的3~5单位的固定桥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观察高嵌体在后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苏州口腔医院2021年 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5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予以全瓷冠修复,观察组予以高嵌体修复,比较两组修复优良率及牙龈状况。结果 观察 组的修复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观察组修复后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均低于对 照组(P <0.05)。结论 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采用高嵌体修复的效果优于全瓷冠修复,且能进一步改善牙龈 状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纤维桩核修复后牙残冠的疗效。方法:应用瑞士康特公司生产的Par a Pos t FI BER LUX玻璃纤维桩核材料成型后牙残冠桩核,辅以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外冠,86例(117颗)后牙于修复后6、12、18、24个月随访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17颗患牙在修复后随访观察期间,2颗修复体发生崩瓷现象,1颗修复牙并发牙龈炎,2颗患牙发生修复体外冠脱落,1颗修复体发生食物嵌塞;所有修复牙未发现根折、纤维桩核脱落、纤维桩折断及慢性根尖周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纤维桩核修复后牙残冠能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桩核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西宁地区后牙残根、残冠采用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西宁地区后牙残根残冠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硅橡胶印模材制取根管印模,间接法制作整体铸造和插销式分体铸造核桩,并进行金属烤瓷冠或金属冠修复。结果:经3年临床观察,成功48例(97%),失败2例,1例为6桩核折断,1例为4桩核冠脱落。结论:整体铸造和插销式分体铸造桩核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宇  汪平 《中国美容医学》2002,11(4):387-387
人们在谈到牙齿美容修复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前牙美容修复,其实后牙修复也与美学密切相关。后牙修复与美学相关主要是形态和功能。1 后牙牙体修复形态美和功能美的重要性 牙齿的形态如牙尖、沟窝、边缘嵴构成斜面,可捣碎和磨细食物;牙颈嵴突度可保护牙龈;边缘嵴、颊(舌面沟)内外展隙有利于食物流通,各牙自然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咬合面无饰瓷氧化锆后牙单冠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96例患者的单颗后牙的治疗后全冠修复,96颗后牙全部选择咬合面无饰瓷氧化锆全冠,经过3年随访,对修复体本身、对颌牙釉质磨耗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评价结果采用秩和检验。结果:96例修复体除2例出现修复体脱落现象以外,在修复体抗折性、边缘适合性、邻接关系方面均未发生改变,同时对颌牙磨耗的分级评价未发生显著改变改变,经检验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无饰面氧化锆后牙单冠进行3年观察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上颌窦外提升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进行上颌后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 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收治的60例上颌后牙区牙体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CBCT引导下单纯上颌窦外提升进行修复,试验组 采用CBCT引导下上颌窦外提升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进行修复,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骨厚度、骨密 度及修复后咀嚼情况。结果 试验组种植成功率、种植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骨厚度、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上颌后牙种植修复采用上颌窦提升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效果较好,能提高 种植治疗成功率及植体植入区的骨密度和骨厚度,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孙雷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7):849-851
目的:探讨流动性复合树脂在后牙修复夹层技术[1]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对后牙I、II类洞与后牙Ⅴ类洞进行牙体预备后,夹层技术中应用流动性复合树脂并对照应用富士Ⅸ玻璃离子粘固剂,最后表面放置Z250复合树脂进行牙体充填或覆盖,随访12月后复查,检查后牙修复的成功率。结果:夹层应用流动性复合树脂修复后牙I、II类洞成功率高于夹层应用富士Ⅸ修复后牙I、II类洞,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45、P≤0.05;虽然夹层应用流动性复合树脂修复后牙Ⅴ类洞成功率稍高于夹层应用富士Ⅸ修复后牙Ⅴ类洞,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99、P>0.05)。结论:在后牙牙合面修复夹层技术中应用流动性复合树脂,能显著提高后牙复合树脂修复的成功率,是后牙修复洞衬的理想材料。牙体因素、操作方法和技巧、材料的选择等,均能影响后牙复合树脂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修复临床中基牙牙龈萎缩而导致根面大量暴露较为常见,是烤瓷金属熔附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修复的难点之一。以往的修复方法主要是:前牙采用龈瓷覆盖根面,后牙采用龈上肩台,要达到美观逼真的效果,往往比较困难,患者满意率低。我科自1999年以来,在中老年患者的PFM修复中,直接采用颈色瓷恢复根面形态,充分体现修复治疗的人性化和个性美,取得了更加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蒋林  张艳 《医学美学美容》2024,33(1):132-135
探究对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使用纤维桩核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 12月弥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使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观察组使用纤维桩核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美观程度及咀嚼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PES评分、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治疗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 采用纤维桩核修复的效果较为理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牙齿美观程度,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隐形卡环联合固位式铸造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患者的修复效果,为优化可摘义齿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为30例多数牙缺失患者设计制作前牙或前磨牙隐形卡环和后牙铸造卡环为直接固位体的可摘局部义齿共35件,并对义齿的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估。结果:35件义齿全部修复成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美观和功能效果。结论:隐形卡环联合固位式铸造可摘局部义齿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修复保髓治疗隐裂后牙的临床效果,C组不可复性牙髓炎中晚期。A、B组均直接冠修复后观察6-12个月,C组根冠治疗后冠修复。结果A、B、C三组成功率分别为97.94%、96.47%、98.39%,且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可复性牙髓炎和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早期用冠修复治疗牙隐裂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Z-350树脂桩核修复后牙牙体严重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Z-350复合树脂桩核修复后牙牙体严重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个牙体严重缺损的后牙随机分为两组,银汞组65个,Z-350树脂组75个,随访时间2年。结果:Z-350复合树脂在修复后牙牙体严重缺损的成功率优于银汞桩核,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Z-350树脂桩核用于修复后牙严重牙体缺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常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作为固位义齿的基牙,在基牙上制作金属卡环,对多个牙缺失尤其伴有前牙缺失者或后牙缺失多者的义齿修复,金属卡环易暴露在口外而影响美观。作者采用磁性附着体充分利用口内的残根,残冠,达到义齿的固位和美观修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复合树脂部分冠修复前牙切缘或切角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期处理的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牙体缺损已用于临床多年,此法增进了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使其抗弯强度、抗张强度、抗压强度增强,耐磨性和表面硬度增加。国内外文献报道主要应用于后牙缺损的修复,而用于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修复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1998年7月至2001年8月开展的48例共计57颗前牙切缘切角、缺损但未露髓患牙的修复情况做初步评价,以期获得一种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传统和微创两种全瓷修复中在美学缺陷前牙修复中的成功率和美学效果。方法:选择64例前牙美学缺陷的80例患牙,分别行传统全瓷修复(传统组)和微创全瓷修复(微创组),各32例(40颗)。采用视觉模拟评(VAS)评分评价各组的美学修复满意度,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正标准(USPHS)评价各组的优秀率,比较两组修复6、12、24个月的成功率。结果:微创修复组修复后各前牙缺陷美学VAS满意度总评分均达到(9.39±0.37)分,显著高于传统组评分(P<0.05);形态、边缘着色、密合度和继发龋4个参数USPHS评级A级比例分别达到100.00%、97.50%、97.50%和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24个月后牙间隙、切端缺损、畸形过小牙、牙体表面缺损、牙着色或变色缺陷修复成功率分别达到88.89%、85.71%、87.5%、77.77%和85.71%,其中牙间隙、切端缺损和畸形过小牙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修复组(P<0.05)。结论:微创全瓷修复前牙缺陷,美容效果好,修复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综合效果优于传统全瓷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K1精密附着体在后牙游离缺失修复中的疗效。方法:MK1精密附着体为31例后牙游离缺失的患者进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经6个月~3年的临床观察,患者主观评价感受,医师通过临床检查、X线检查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认为附着体舒适、稳固、易适应、咀嚼有力、不影响美观,无明显食物嵌塞。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表明,基牙无叩痛、无松动、无根尖周病变,牙龈无明显萎缩及牙槽骨吸收。义齿承托区牙槽嵴粘膜无红肿、压痛。4例患者于1~2年后重衬义齿基托。结论:MK1精密附着体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后牙游离缺失的附着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牙组合式桩核的制作方法和意义.方法:应用自凝塑料口内分次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结果:对56颗后牙的应用,经2-5年的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口内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为一种可行、简单的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后牙大面积缺损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传统印模全瓷修复)41例和观察组(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45例,记录两组临床指标,分析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的修复效果,观察两组修复前与修复后6个月龈沟液量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及口腔卫生指数。结果:观察组平均备牙时间、平均调牙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即刻,两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观察组边缘密合性、修复体完整性、修复体颜色、继发龋、修复体形态及食物嵌塞A级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观察组龈沟液量、ALP及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简化牙石指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损至龈下或龈上部分健康牙体组织不足的后牙残根残冠如何保留及修复。方法:对32例患者的47颗缺损牙残根残冠行冠延长术,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物学宽度后行插销式核桩冠修复。结果:冠修复后随访0.5-2年,无自觉不适,咀嚼功能良好。临床检查修复牙无松动,无叩痛,牙龈无红肿。X线牙片显示牙周、尖周、牙槽嵴无异常。结论:缺损至龈下或龈上部分健康牙体组织不足的后牙残根残冠,通过冠延长术后行插销式桩核冠修复,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