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少阳病为六经病之一,历代医家对少阳病病机论述不一而足且未能详实具体.本文旨在探讨少阳病三焦不利的具体病机,从"少阳病欲解时"出发,从少阳之义探究少阳病基础病机,一为火气内郁,一为水饮上逆;继而基于《伤寒论》少阳病篇7个"或然证"及第230条所述,结合少阳病水火之变分述少阳病的三大病机即上焦火郁、中焦胃虚、下焦饮逆.通过...  相似文献   

2.
栀子豉汤证是《伤寒论》中主要证型之一,历代伤寒学家对此议论颇多,但在其所属何经病证的问题上认识不一。有认为邪热客于胸中或上焦者,有认为邪热涉及阳明,属阳明轻证者。笔者认为,栀子豉汤证当属少阳三焦证,兹论述之,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一、栀子豉汤证治分析据论中所述,栀子豉汤证的主要见症有“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忄农)”(76条);“烦热,胸中窒”(77条);“身热不去,心中结痛”(78条);“饥不欲食,但头汗出”(228条);“胃中空虚,客气动膈”(221条)等等。综合这些病症可以  相似文献   

3.
一、伏热郁干少阳伏热郁于少阳,指春温柳起热郁少阳胆腑证。温病有新感伏气两类,自《内经》倡“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至明汪石山提出新感温病前,皆主伏气。伏气说则以伏寒化温为重要内容。叶天士说:“春温一证,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内伏,藏于少阴,入春发于少阳,以春木内应肝胆也。”这详尽地阐明了伏热形成的经过及转发少阳的机理。热郁胆腑临床表现以胆热证为主,常见身热、口苦、烦渴、脉弦数等。其治法,叶氏说:“昔贤以黄芩汤为主,苦寒直清里热。”黄芩汤苦寒泄热乃为正治,但伏热在内,阴伤显著,临床用黄芩汤加豆豉以宣发郁热加玄参以养阴清热。如胆腑热影响少阳经气见寒热往来,胸胁胀闷加柴胡以调和枢机。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人体气的运行有升降出入的不同形式,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如果气的升降运动出现问题,比如只降不升,就会造成气机下陷,继而相关的脏腑功能会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5.
试析《金匮要略》对血分湿热的论述及与气分湿热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金匮要略》中对血分湿热的论述众所周知 ,湿热日久可从气分深入血分。《金匮要略》对血分湿热有不少论述 ,主要条文有 :“病者脉数 ,无热 ,微烦 ,默默但欲卧 ,汗出 ,初得之三四日 ,目赤如鸠眼 ;七八日 ,目四眦黑。若能食者 ,脓已成也 ,赤豆当归散主之。”“小便不利 ,蒲灰散主之 ,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脉浮发热 ,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者 ,猪苓汤主之。”“厥而皮水者 ,蒲灰散主之。”“黄家日晡所发热 ,而反恶寒 ,此为女劳得之 ;膀胱急 ,少腹满 ,身尽黄 ,额上黑 ,足下热 ,因作黑疸 ,其腹胀如水状 ,大便必黑 ,时溏 ,此女劳…  相似文献   

6.
7.
1三焦学术思想的形成古今医家对三焦学说见仁见智,为丰富中医学做出巨大贡献。时至今日,关于三焦的探索仍在激烈争论中。目前三焦学说的内容已相当广泛,很难以一言蔽之。就其结构而言,虽然中医脏腑与西医解剖不能等同,但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少阳病是外感病邪不解,由太阳传经而来,或少阳本经自感所致;也有从厥阴转出少阳而成。少阳位于太阳阳明之中,少阳为枢机。《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少阳为枢”少阳病的主证为: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如《伤寒论》原文264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98条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少阳病的口苦咽干既有别于太阳病的口中和,又有别于阳明病的口燥渴。太阳病的口中和是邪在肤表,未入里化燥伤阴之征,而阳明病的口燥渴是热盛于里,灼伤津液之见,然少阳病的口苦咽干是由于胆火上炎,热迫清窍所致,邪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医临床角度,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学特点,认为以伤寒六经中少阳和温病湿温证中三焦为主要病位;其临床表现与病程演变规律也与少阳三焦证吻合;而伤塞少阳证与温病三焦证在本病中实为不同个体对同一病因的不同反应,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据此,仿温病三仁汤意,自制用于伤寒少阳证的宣畅三焦方,并以临床实例证明这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少阳三焦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癃闭等范畴。中医治疗主要有补脾益肾、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利水消肿等法.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上述方法常难以改善病情。笔者在临证中从少阳三焦论治本病,收到良好效果.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晋代王叔和编次《伤寒论》而使这一著作得以流传以来,历代《伤寒论》注家不下数百,上至注解(伤寒论》的第一人成无己,下至近些年来高等中医药院校有关(伤寒论》的教材,皆认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少阳主枢” “三焦气化”理论的溯源与思考, 探讨“疏利少阳三焦”学术思想内涵, 总结“疏利少阳法”的确立及临床实践进展, 并结合“三焦辨证”理论拓展“少阳三焦”的含义, 临证以“疏利三焦法”“疏利三焦针法”辨治肾脏病, 关注疾病的传变规律, 以期为中医药在肾脏病辨证体系中的传承与发展寻找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潮祖教授论心包与少阳三焦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有十二正经,而与之相合却一直言为五脏六脏;少阳三焦是否具有形质,这两大问题一直是中医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陈潮祖教授近十余年潜心研究心包及少阳三焦问题,从理论沿革、功能、病变规律、治法规律等方面阐释心包及少阳三焦的实质,提出心包实质为大脑之膜,归属一脏;少阳三焦乃由膜腠组成的有形有质之腑等创新性论说,尤为可贵的是将少阳三焦的理论实质落实到具体的病理改变和治疗上,从流通的气血津液及固定的筋膜组织两方面论述少阳三焦的病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治法,为临床辨治少阳三焦疾病提供了有力依据及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柴胡证与少阳病异同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证与少阳病异同探微山东中医学院李心机(250014)《伤寒论》中,少阳病与柴胡证的关系,学术界多有不同看法。在《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应用的若干条文,少阳病篇仅列有一条,即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  相似文献   

15.
少阳、三焦、膜原系统论,旨在运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揭示其一样的半表半里证,一样的以和为圣度的和解法。在类证求同系统层次上,探索其不一样的少阳、三焦、膜原半表半里证空间病位。不一样的和解少阳——胆腑、分削走泄——三焦、疏利透达——膜原的证治法则。以及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杏朴苓温胆汤,达原饮类方辨证求异子系统层次上,承传经典,开拓外感热病半表半里证候学研究,为中医药积极主动地介入当今全球化烈性传染病辨证论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6.
《湿热论》是清代温病学派医家薛雪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对湿热症(证)辨治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薛雪博采前人之长,创新性提出三焦辨证.通过分析三焦辨证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薛雪辨治湿热病证治机要及用药特色,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略论少阳病与柴胡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谓柴胡证 ?仲师书中凡用小柴胡汤主治者皆为柴胡证。2 5 1条 (本条与下文所引条文号码均以上海中医学院伤寒温病学教研组校注 .伤寒论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83.为准 )云 :“得病二三日 ,脉弱 ,无太阳、柴胡证。”此条“无太阳、柴胡证”在重庆出版社 1 95 5年版新辑宋本《伤寒论》以及成都中医学院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6 4年版的《伤寒论释义》中则表述为“无太阳柴胡证”。这里仲师强调无“太阳柴胡证”。如“太阳病 ,十日以去……设胸满胁痛者”、“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即为“太阳…  相似文献   

18.
少阳、三焦、膜原系统论,旨在运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揭示其一样的半表半里证,一样的在以和为圣度的和解法。在类证求同系统层次上,探索其不一样的少阳、三焦、膜原半表半里证空间病位。不一样的和解少阳-胆腑、分削走泄-三焦、疏利透达-膜原的证治法则。以及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杏朴苓温胆汤,达原饮类方辨证求异子系统层次上,承传经典,开拓外感热病半表半里证候学研究,为中医中药积极主动地介入,当今全球化烈性传染病辨证论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9.
湿温是常见外感热病,隶属湿热温病,温病四大家均主张三焦分治湿热,遵从"异病同治"原则。临床不仅适用于外感湿热病,对内伤杂病相关湿热证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认为,临床诊治内伤疑难杂病隶属湿热证范畴者,谨守湿热泛溢、郁阻三焦气机之理,紧扣苔腻、大便黏滞不爽等主症,常从三焦分治湿热,湿祛热除,诸症刻缓。  相似文献   

20.
少阳病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时仅靠少阳病提纲是不够的,需要参考少阳病其它表现。因正气不足,少阳病临证可以出现嗜卧的表现。此外,少阳病发热时,需要注意少阳湿热症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