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新闻事业中,专门从事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的记者,人称时政记者,有时也称“府院记者”。  相似文献   

2.
张坤 《新闻传播》2016,(4):80-80
提高电视时政报道的可视性,关键要增强时政报道的新闻性。新闻性就是把握真实、及时和故事等属性,从背景和细节中挖掘时政报道的新闻内核。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电视时政报道新闻性是改文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每当我向同行解释“时政新闻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的重要性时,总有人会开玩笑地说:“原来你们是白宫记者”。作为一名专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电视记者,我深刻地体会到,时政记者是一个国家命运与个人经历高度契合的职业,既有荣誉,又有历练,更有责任。一条新闻,特别是电视时政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国家形象片。回顾六年来的工作经历,更让我深深感到,只有重塑时政新闻的创新体系,才能让时政新闻报道变得更接地气,更具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时政报道,是各级党委机关报的特色和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经营好时政新闻尤其是重大时政报道,是党报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党报决胜媒体市场的“杀手锏”。时政新闻大有可为,那么,如何有更大的作为呢?这是当下摆在城市党报面前的一个大命题。  相似文献   

5.
陆峰 《新闻通讯》2010,(6):24-26
时政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是党报发挥主功能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报都非常重视。对时政新闻的报道,现在从国家通讯社到省级党报乃至地市级媒体,一般都安排有相对固定的记者团队,并称之为“跟班记者”。时政报道由相对固定的记者承担,会比较熟悉相关情况和相关程序,有利于准确高效顺利地完成新闻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6.
广播记者要增强时政新闻的可听性就要从报道的指导思想、写作内容和创作手法上下工夫. 一、报道的指导思想要从民生、民意、民情出发.广播听众对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的要求往往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而一些电台的时政新闻报道多为会议新闻报道,内容停留在程序上、会场上,造成百姓对时政新闻的厌倦和反感.其实,各级党委、政府召开的会议都有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民生"内容.如果在报道会议新闻时,记者、编辑多留意会议上什么是老百姓关注的,哪些是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将关注点放在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内容上,你想不让老百姓听,他还和你急呢!  相似文献   

7.
所谓时政新闻,是侧重于从时政角度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目前,这类新闻报道因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限制了记者的创造性的发挥,报道手法比较单一、刻板。如何使时政新闻报道令人耳目一新,这就需要记者有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善于在时政新闻中捕捉亮点,使新闻报道更加深刻生动。软化时政新闻时政新闻理念创新就是要打破“框框”,使时政新闻回归其作为新闻的本质,不能将时政新闻等同于党政机关的公文。时政新闻因受内容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会议报道程序化,工作报道程序化,不考虑受众需要,只在乎领导的感受,针对这些现象,需…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实践中,时政记者能够从会议上第一时间获得权威的政策与数据,而这些政策与数据正是判断发展形势,实施舆论引导的宝贵报道资源,通过对这些政策和数据的挖掘,时政记者就能在一些看似平淡的会议里也能"挖"出经济新闻的"金矿"。  相似文献   

9.
晚霞  南杰 《新闻采编》2009,(6):45-46
都市类报纸发展到今天,对时政新闻的重视程度可渭一家赛过一家。甚至可以这样讲,看一家报纸是否当地的主流媒体,那就要看它对时政新闻报道得好坏,因为,报纸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时政新闻建立起来的。而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时政记者的素质高低。更由于时政新闻很多情况下是从会场上得来,因此,时政汜者需要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就是开会。  相似文献   

10.
普遍意义上讲,财经报道分为财经新闻报道和财经深度报道,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出现,这两者都是以事件性报道为主流的,财经新闻报道较为浅显,读者很容易看出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可是大多数的财经深度报道却难以看出事件性来。从另一角度上讲,财经深度报道的事件性报道远远区别社会和时政新闻的事件性报道,如果撰写不好,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事件顺序的散乱和观点的不清晰,这主要是由于记者撰写文章的失控。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呢?我在撰写财经深度报道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要有过硬的财经知识。做一篇较大篇幅的财经深度…  相似文献   

11.
程涛 《今传媒》2009,(7):57-58
时政新闻是十分重要而又具有较大信息量的一种新闻类别,但总在市民的重视和认同上一直存在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媒体的取向、记者的作风等因素外,从认识和技术层面讲,媒体和记者观察新闻、表现新闻的角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升时政新闻摄影作品的感染力是新闻界一直在探讨的话题.从广义上讲,国内、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事件都属于时政新闻的范畴;而从狭义上讲,时政新闻常常特指有关重要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3.
时政记者,简而言之,就是报道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新闻的记者.长期以来,时政活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时政记者责任重大,工作标准高,时效性强,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  相似文献   

14.
王珊珊 《新闻窗》2011,(4):59-59
时政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是党报发挥主要功能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报都非常重视。对时政新闻的报道,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路,如会议新闻等,很容易给人以千篇一面的感觉。从读者来说,容易造成阅读疲惫和乏味;从记者来说,  相似文献   

15.
《记者摇篮》2003,(7):38-38
小马时政快车《小马时政快车》只有一个作者,他就是大连晚报首席记者马野新,人们都昵称他为“小马”。“小马”是匹永不停蹄的“马”,堪称“快马良驹”。——为一位时政记者开辟的专栏2000年1月24日,《大连晚报》推出了《小马时政快车》专栏,这是大连市新闻界第一个为时政记者开辟的专栏。时政报道以全市党政的重要会议为报道主要内容,很难写得生动形象又准确到位。并且,时政报道以消息居多,需要有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报道。马  相似文献   

16.
于军 《记者摇篮》2009,(12):55-55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时政报道占有重要比重。许多时政记者每天跟着领导忙忙碌碌,稿没少发,可到年底评奖时却一无所获。究其原因,主要是把时政报道做得公式化、程序化。其实,时政报道“题材”丰富,往往更容易“出彩”。  相似文献   

17.
张晖,1967年11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被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曾先后在国际台国际部任编辑,在时政部任记者,在英国任驻外记者。现任国际台时政部主任,时政报道首席记者。擅长国际新闻报道和时政报道,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优秀对外新闻奖等国家级奖项。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报道难是困扰我国新闻界的一个老问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时政新闻大多是写领导新闻,社会新闻是写百姓的,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如果时政记者换个思路,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巧用社会记者的视角采写时政新闻,做到报道领导活动“平民化”、挖掘新闻线索“社会化”、采写重大题材“故事化”,是提高时政新闻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三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时政新闻?从广义上讲,国内、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事件,都属于时政新闻的范畴.而从狭义上讲,尤其是从我国新闻事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时政新闻常常特指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报道.本文所论即从此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时政新闻?从广义上讲,国内、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事件,都属于时政新闻的范畴.而从狭义上讲,尤其是从我国新闻事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时政新闻常常特指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报道.本文所论即从此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