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的进步,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重视。反映中医药优势特色的重要理论-“治未病”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而“逆针灸”作为“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以  相似文献   

2.
刘芳  马彪  肖敏  马骏 《河南中医》2016,(2):350-351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构成,"逆针灸"为其重要方法之一。逆针灸"治未病"以其注重机体自身潜能,调动机体自身的正气防病治病的特点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针刺"治未病"的开发价值已得到确认,深入研究与探讨逆针灸"治未病"的作用机理,能为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与预防手段的提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是中医学以预防为主的重要理念,早在中医经典中对其论述也颇为多见。治未病应包括即病防变、未病先防两个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病先防、无病养生已成为当今人们追求健康、强健体魄的一种时尚理念,而针灸防病治病也已成为人们寻求健康的非药物性疗法之一。针灸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损伤。它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动机体内在的应激反应能力,即自身的抗损伤能力,从而抵御疾病的发生。针灸对健康人的调养,第一要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不同,辨证调养;第二要顺应自然的调养,方为摄生。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是《内经》预防为主的学术观点之一。《内经》中“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的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的疾病预防。逆针灸一词首见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无病而先针灸日逆。逆,未至而迎之也。”  相似文献   

5.
古代医家将针灸“治未病”思想广泛应用在预防及治疗各种疾病的同时,也对针灸能否“治未病”提出了一些质疑,并指出失当的针灸“治未病”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针灸“治未病”也应根据人体体质,选择适宜的针灸方法、腧穴、刺激剂量及介入的时机,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治未病”观的治则。基于此,针灸治未病得到发展。从治疗效应角度对针灸治未病机理解析为:整体性调整是治未病针灸术适应症广泛的理论基础,双向性调整作用是针灸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针灸调整作用的生理性揭示针灸治疗作用是有限的。治未病针灸术是自然疗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治未病”的内涵。方法:按照四个方面阐述针灸“治未病”的作用。结果:针灸具有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结论:针灸“治未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治未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逆针灸治未病中医机理浅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逆针灸作为治未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预防疾病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阴阳、气机、五行制化、经络、时间医学等几个方面就逆针灸治未病的中医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逆针灸与针刺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通过综述古代逆针灸的有关文献及近代针刺预处理的实验研究进展并提出针刺预处理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研究方向。结论:针刺预处理在预防保健方面疗效显著,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阐述针灸"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即强调"无病"、病而未发、已病而未传变等"未病"状态,并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病后防止复发的治疗原则。同时强调了针灸重固护正气、保持机体正气充盛的作用及其预防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未病”最早见于《素问》,随后经历代医家继承和发展渐成体系。在“未病”之时采用针灸方法作用于腧穴,以对人体阴阳、经络等进行调节,提高机体的抗病和应变能力,从而预防疾病。有研究证实此过程与人体的多系统调节相关,并通过内源性适应机制产生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针灸“治未病”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内、外、妇、儿较多病证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12.
谈针灸"治未病"的介入时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泓  李学武 《中医杂志》2003,44(8):586-588
“治未病”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内经》以预防为主的重要的学术观点之一。“治未病”应具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未病无防,有预防疾病的意义。二是“上工救其萌芽”,有早期治疗意义。三是已病防变,有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根据传变规律,及早防变的意义。《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是对“治未病”的具体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实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该群体囊括了中青老各个年龄段。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妥善处理此问题可以大大降低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及对疾病预防方面的投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查阅、收集整理了近年来运用针灸"治未病"的部分文章,就针灸"治未病"的方法、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进行简单的概述。认为针灸"治未病"方法多样化、疗效显著、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其针灸法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防病保健的意识也逐步提高。祖国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思想正日益受到重视。针灸法在“治未病”方面有特殊作用,由于针灸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针灸法“治未病”的作用及临床研究,对针灸法“治未病”辨证选穴的思想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6.
试论针灸治未病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其针灸法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防病保健的意识也逐步提高.祖国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思想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浅析女性更年期针灸辨质治未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医体质学及治未病理论,系统分析更年期女性体质特征为肾虚、冲任不足及血少气余,初步探讨更年期前或早期辨质介入针灸的方法,以补肾调冲、调和气血为原则,穴取三阴交、肾俞、关元、百会等,采用适宜的针灸刺激,以期为我国更年期妇女防病保健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383-2384
目的:针灸"治未病"历史悠久,但其内涵与外延至今尚不明确。文章将深入探究针灸"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方法:通过文献的分析,结合临床实践,使针灸"治未病"理论能够得到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进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结论:针灸"治未病"的实质是鼓舞正气、以防为治,其内涵有三:一是治未成之病、二是治未传之病、三是治未复之病,其外延涵盖了养生、调摄、预防、治疗、康复等学术范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目前,中医学“治未病”既是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重要途经,也是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试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早期治疗、已病防变3个阶段探讨其针灸对类风湿关节炎病的有效干预、及时治疗和预后防变,说明“治未病”理论在风湿免疫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重视.医学关注的对象也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医学干预的切入点逐渐前移.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它的未病先防、早期防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保健延衰的核心思想日益引起重视.民族医药在"治未病"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壮医针灸作为壮医"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以其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能激发且无毒副作用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